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矿冶人物」轧钢自动化开拓者——孙一康

日前,我国轧钢自动化开拓者、冶金自动化奠基人孙一康先生因病情恶化仙逝。一代大师永远地离开了,但孙先生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将永远影响着后来人。

成果丰硕,勇于创新

1932年4月3日,孙一康出生于上海,父亲时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法学院院长,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1940年独自随复旦迁校的父亲在日军的轰炸中不幸被炸身亡。那时,孙一康年仅8岁,但父亲爱国、治学、做人的言行志趣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学习刻苦且天资聪颖的孙一康考入了清华大学,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后来,学习刻苦且天资聪颖的孙一康考入了清华大学,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20岁的孙一康与其他同学一样统一提前毕业,来到正在筹建中的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他受命筹建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1954年,冶金机械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班在北京钢铁学院开办,经过严格选拔的12名学生由苏联专家索柯洛夫教授亲自授课。

孙一康突击半年学俄语,为索柯洛夫讲课担任翻译。此时孙一康身兼教研室主任,主管研究生工作。白天他要陪同专家上课当翻译,晚上随专家一起翻译准备第二天的讲义,同时还要自己备课、上课,并和索柯洛夫学习讨论冶金机械专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师资建设等专业建设的方案及计划。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孙一康等人的努力下,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教研室成为新中国冶金机械高层次人才的诞生地。

1958年,孙一康组织教研室研制出一个能测试轧机力能参数的“电阻应变仪”。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这个新仪器在冶金生产现场投入使用,为提高全国轧钢产量和质量立了大功。

1985年,孙一康主持的项目组成功地攻克了上海冶金局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项目——上钢十厂三机架冷连轧产品厚度控制。1989年,孙一康主持的工艺、设备、电气联合攻关组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代全液压计算机高精度冷轧机,创造了当时多项国内先进指标,达到引进轧机的控制水平,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发掘力量,立足国内

1997年,孙一康带领项目组与鞍钢合作开发了大型热连轧机生产线三级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2001年在鞍钢1700热连轧投入运行,为鞍钢节省了上亿元资金。2002年,这一系统通过国家验收鉴定,并被评为冶金科技进步特等奖,次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前,我国轧钢生产主要使用从日本引进的东芝计算机控制系统。但进入八十年代后,东芝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已经难以适应国内轧钢生产能力逐步扩大的需求,且出现了控制反应迟钝、硬件故障率上升等问题。且东芝公司在1985年就停止了相关配件的生产,因此,这套计算机系统随时都有完全瘫痪的危险。

面对这个难题,当时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花重金重新引进东芝的一套不太先进的控制系统;二是发掘自身的力量,自己搞成这个项目,这个二选一的问题,一时间引起了很大争议。

正是在此时,孙一康等一批冶金自动化方面的专家不断跑到计委、冶金部去,用调研和论证使各方领导相信: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搞成这个控制系统的,并将改进项目的方针确定为“硬件引进,国内自己开发系统,软件立足于国内力量”。

1992年,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孙一康等人终于成功地进行了系统的安装、调试,并一次试车成功。这一成功,打破了国际少数电气公司的技术垄断,为我国大型轧钢自动化技术开发立足国内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年,鞍钢1700连铸连轧生产线改造工程,又为孙一康“软件立足于国内”这一宏伟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此项工程包括两个项目,一是对原来的1700半连轧系统异地翻新改造,建成连轧连铸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完全由自己设计并集成构建,自己开发应用软件,整套系统耗资只有引进国外设备的20%;另一项是在原1700旧址上引进国外的1780热连轧机,基本上是引进国外设计,由国内制造,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鞍钢1700项目完成后,中国轧钢自动化成套技术品牌宣告诞生。

虚怀若谷,大师风范

当谈及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孙一康先生总是谦虚地表示“我也算是为了中国的轧钢事业做了些事情吧”。当谈及取得成功的经验时,他认为:“志向相投永远是成功的法宝。我们这批人从1988年武钢技术改造时就开始在一起合作了。年轻人也下到莱钢、济钢等工厂工作,积累经验,在实干中培养兴趣、培养才能,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团队。同是还要注意团队的梯队一定要合适,也就是老、中、青的比例要协调。”他说,“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教学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把教学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是一条比较科学的成才之路。千万不能只搞理论。”

2004年,孙一康先生退休后,70多岁高龄的他,仍日夜为热连轧机计算机控制的进步和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工作着。他笔耕不辍、著书立册,先后编写出版了《冶金过程自动化基础》、《冷轧生产自动化技术》、《冷热轧板带轧机的模型与控制》、《钢铁生产控制及管理系统》等专著。

孙先生几十年的事业选向始终是国家钢铁工业发展主导方向,他追求科学的执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风采】张寿荣:钢铁无情人有情
普锐特冶金技术获得轧机传动改造项目最终验收证书
挺起“数智”脊梁,共和国钢铁“长子”的使命与担当
我国带钢热连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其思考 -自动化在线__Autooo.net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智能制造·专家论坛】邵健:智能工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包打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