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看二战苏联的军工水平如何?

对于苏联军事装备,实际上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的工业发展史,充满了一些受各种因素而对苏联产生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游戏表示我一天不黑苏联就不开心。毫无疑问,作为一个与美利坚抗衡了半个世纪,即使死亡后的残骸亦是如今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其各个领域的发展,必有其可取和优秀之处,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大浪淘沙,泛出其应有的光芒。

回过头来说武器装备,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工业胜利的体现之一,武器装备的个体性能和成本的取舍,也和国家所处的环境,军事理论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关,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脑洞设定,但到最后列装一线部队,并走上战场的,都是有深厚的实际意义存在的。

在说明苏联之前,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有不同的对照,而对照的国家,我们分别选取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并依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提出苏联发展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1.从苏联最早的历史说起,当苏维埃刚刚成立的时候,正是欧洲大陆正在一次大战测试工业革命带来的绞肉机性能的时候,这段时间,传统的阵列步兵已经开始被火炮机枪割韭菜,以十万人为计数的战役成为标配,同时,飞机作为新生力量踏进战争序列。列强们在西欧大地上打得血肉横飞不亦乐乎的时候,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将沙俄脱离了一战,变成了苏联——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历史,而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索除了一战,还有时间更早的两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无论对手是土耳其抑或是背后的英法,还是东方的旭日帝国,沙俄都输了,而且很惨,除了技战术上的失败和军队的腐败以外,工业水平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就比如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还在使用木质风帆战舰,而英法已经在使用铁甲舰;而日俄战争中俄军惨淡的后勤供应更是工业力量缺失的体现。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二十年后用血肉之躯顶住了一战时虎狼的干涉军(波兰算么),并又在20年后,成为了解救人类的中坚力量之一。

在苏联成立时,也就是一战前后,毫无疑问其工业胜利十分落后,也就是其成立的几年后,各国组成了干涉军和白卫军一起扼杀这个新生政权,其中就有美,法,英,日等国家,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

法国雷诺FT-17,定义了现代坦克的基本布局

法国在一战时可是虎虎生风啊,就武器装备来说,陆军的雷诺FT—17(召唤山口丁老司机)定义了现代坦克的雏形,同时也是一战产量最高的坦克,还是很多国家坦克的始祖。而苏联的改进产品T-18 ,在二十年后才得以成熟。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山口丁里的ms-1。

相比于在三十年代性能早已落后的FT-17,苏联也是做了两手准备,引进了未能在美军生根发芽的克里斯蒂坦克和英军的维克斯MKe,也就是二战前苏联陆军的主力装备BT-2和T-26的前身。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了,从1919年少量的仿制FT-17服役开始,到后期的慢慢改进,苏军并没有过分追求一个武器的个体性能,而是期望得到一个性能稳定,可堪一用的坦克。而这种情况,与早期苏联的所处的不稳定政治环境有极大的关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次干涉军,在武器没有出现代差之前,我们先找个能用且不掉链子的使使,同时还要兼顾本国的工业基础,仗还不会一下打完,要有在简陋条件下生产和低成本的特性。这一特点在二战时期得以极端放大,并诞生了坦克的传奇T-34。

ps.山口丁里苏系一级车的电台名叫'信号旗',指的真是信号旗,这也是早期苏联工业水平落后的体现。

2.二战时期

到了二战时期,苏联的工业水平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与美国还有差距,但与欧洲各国相比却有了拼命的本钱,因此二战时值得说的武器装备就有很多。

首先就是T-34坦克,这应该是对后市影响最深的坦克了,没有之一。倾斜装甲的使用,使在不增加装甲厚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防御能力,低投影面积保证坦克生存能力,机动,防御,火力以及可靠性,性能和产量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钢铁洪流的最早版本。

T-34中型坦克 乌克兰武装冲突中还能看见其身影,足见其机械可靠性。

T-34坦克的属性优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坦克手们在工厂生产时看看就能学会操作维护(简单啊亲),坦克造出来就可以直奔战场(可靠啊亲),工厂只要有造拖拉机的设备就能造这货,早期在面对德军的三号坦克和短管四号坦克更是无压力,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更是因其获得了“敲门砖”的外号(打不动啊亲)。而到了后期的换装85mm炮的T-34更是可以拉着小伙伴与虎式一战。

同样来看美国,在面对德国的优势质量部队时,也采取了优势数量的方式,当时的汽车城底特律,恐怕也是可以被叫做谢尔曼城了,美国将谢尔曼源源不断的运往北非和欧洲,并让一名德军炮兵军官发出如下的感叹:“我们一炮就能摧毁他们的坦克,可炮弹打完了,他们的坦克还有。”

同时还有波波莎冲锋枪

最早是仿制芬兰的索米冲锋枪(弹鼓容量70发),此枪在苏芬战争中将苏联打得体无完肤,一方面是芬兰军队优秀的技战术水平,一方面是这一武器装备的优秀性能。我们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提出也要搞冲锋枪,各个性能指标还要强于敌人,于是波波莎冲锋枪应运而生(71发弹鼓)。其结构简单(自由枪机)却不简陋(看看同时代英国的斯登冲锋枪),枪管的散热筒,内部的防锈处理和木质枪托都是做工精细的体现,同时枪管由原来库存的莫辛纳甘步枪一截两段制成,部件使用冲压件,在保证了耐用性的基础上大幅简化了生产工艺,列宁格勒战役中小孩和妇女都可以生产。同时在东线战场上严酷的环境中其可靠性又经受住了考验。同时后坐力小,手感优异,火力凶猛等又是其在战术水平上的优异之处。此枪在抗美援朝中表现亦是抢眼。

同样是盟友,英国简单的斯登冲锋枪(去查查斯登冲锋枪的保险和它和暴风兵的故事)和美国的“芝加哥打字机”汤普森冲锋枪,虽然有着一样的思路和目的,效果却没有

p s.波波莎冲锋枪设计者斯帕金的名言“要使某些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是很简单的,而要使它变简单却很复杂。

拉系列战斗机

作为二战时期苏军的主力战机,有两个型号不得不提,一是拉-5,另一个是拉-7。而这不得不说到二战前的苏联战机设计,早期的I-15号称最强双翼机,被打的体无完肤,而单翼的I-16也是因为过分追求机动放弃急速,基本就是德国空军的饺子(看看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战绩和取得地点吧),因此痛定思痛的苏联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召唤了各个设计局来设计飞机,并取最优作为实装方案,这也就是苏军战机会以设计局命名的由来。回过头来说拉系战机,拉-5作为大规模生产型,使用了木材(是哒木头飞机),并进行了木质硬化处理,同时创新性的使用了前缘襟翼,这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方面又保证了基本性能(硬化木质在受到机炮攻击时,并不会比金属机身发生更高概率的解体)。而拉-7作为高配版,使用全金属机身和压缩机,性能更佳,已经领先于德军的FW190。拉-7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复杂和成本高昂,一度被质疑,但有着一线王牌飞行员的支持,拉-7得以继续生产并在实战中得以改良,培育出了如阔日度布等一大批王牌飞行员。可以看出,在基本产能得以保证后,毛子们也不介意搞点奢侈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军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是其他国家太弱还是另有原因?
二战前的苏联有多强大?为何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成长了工业强国?
二战期间美国制造了多少武器?
二战资源产量对比
《闪电战》德国战车性能优良举世闻名,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难以克服
苏联时期的10款武器,曾让西方国家寝食难安,现在竟然还在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