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天,御史王朴因事与朱元璋争论不休,朱元...
一天,御史王朴因事与朱元璋争论不休,朱元璋怒极,下令将其斩首。刚押到刑场的时候又将其召回。

朱元璋是想让王朴明白,我才是皇帝,我能够决定你的生死,你就得听我的。当王朴被押回来时,朱元璋问道:“你知道错了吗?你赞不赞同我的意见?”

王朴中举做官之后,便一直是科道官,负责进谏和监察百官。他曾经因为直言敢谏而被罢官,后来又被起用为御史,直谏的态度始终没有发生改变。这已经不是他与朱元璋第一次争论了。

当朱元璋询问的时候,他气鼓鼓地道:“陛下认可臣的才能和品德,将臣提拔为御史,为什么又要如此折辱臣?如果臣无罪,为什么要诛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为什么要赦免?臣请求陛下给个痛快。”

朱元璋见他顽固不化,还敢狡辩,不禁怒不可遏。他再次命人将王朴拉下去斩首。这一次他是动了真怒了。在路过史馆时,王朴大声喊道:“翰林学士刘三吾记清楚了,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杀无罪御史王朴。”

处决了王朴之后,朱元璋还不解气。后来他编纂《御制大诰》时,命人将王朴作为诽谤罪的典型案例记录在其中。

@以史为伴 这件事记载于《明史》。王朴的要求刘三吾做到了,他的事迹如愿流传到了后世。当时的王朴心中不是面对斩首的恐惧,而是对朱元璋的深深失望。

朱元璋鉴于历代帝王的教训,特别重视大臣直言进谏。他刚占领建康时,曾经询问过参谋俞中:“魏征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还会出现吗?”俞中答道:“如果有唐太宗,必会有魏征。”言外之意是皇帝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如果皇帝能够虚心纳谏,必然会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朱元璋深以为然。建国之后,他也多次向臣下讲到:“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因此,他设立了通政司,又设立了吏部礼兵刑工六科、都察院及下辖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明朝建立后,确实有很多大臣向其进谏,他也确实纳了很多谏议。

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明朝毕竟是集权制。对错与否,有罪与无,皆取决于皇帝。权力集中带来的结果就是刚愎自用,文雅点叫乾纲独断。而且朱元璋是性格非常强势的人,他作出的决定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别人来质疑。虚心纳谏终究还是有限制的。这也是王朴失望之所在。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大臣只是大臣,建议只是建议,采纳与否要由皇帝决定。其实那些被采纳的建议,多数情况下还是皇帝觉得代价是可以接受的。拒绝采纳的就是皇帝认为代价实在接受不了,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理由或目的。所以大臣适可而止才是真正的履行职责。硬想着用自己的观点改变皇帝,最后的结果就是如王朴一样演化成为对皇帝忠诚与否的主题,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要上头条# #微头条日签# #学问分享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员废话太多,被朱元璋暴击
皇上,你被这些大臣的嘴炮怼得好惨啊~
御史和朱元璋顶嘴,朱元璋本来想饶了他,谁知他轻蔑说出7字
明洪武王朴
郭向阳:皇帝打谏臣:历史在明朝拐了个弯
王岩叟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