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弟子规评析8】——我们行动上应如何对待长辈?

这是张寸功的第 49 期分享

原文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01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如果长辈站着,作为晚辈一定不要坐着。长辈坐着,没有说要我们坐下我们也要站着。这是礼节。

像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讲究了,而且说起来古时候的很多礼节多比较繁琐,如果一味的去推崇的话不免会有开历史倒车之嫌,因此我看重的主要是这背后的对人的一种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意识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能做到待人恭敬有礼的一些细节的话,可想而知,这个人的整个状态必然是谦逊的,懂礼貌的。为什么要宣传这种文化,因为如果能够教化更多的人的话,那社会也就慢慢的会变得和谐起来,因为大家骨子里都是讲的忠孝仁义,见面都谦恭有礼,这样的社会是很少会出现不好的现象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会听到杀人放火的话,反而是因为社会更加和谐了,出现这样的事情反而会引起关注,如果到处都是冲突人们都习以为常的话反而不会觉得新鲜。

也因此古人才会说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话。所以今天我不是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怎样,但是在这些细节行为背后,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其背后的规律和好处,能够把这个意识种下去,让它生根发芽,这对于我们的后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02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面前,说话的声音不能太高,要轻声细语地说话,但是同时声音也不能太低 ,低到听不见也是不好的。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一个“中”,不偏不倚,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论语》中有讲过,说“过犹不及”,就是做的太过了和没有做到一样都是不太行的。

在长辈面前不要高声喧哗,回应的时候也不要声音太低,这只是一个细节表现而已,我们要了解这其中对于我们做事的一个程度的把控,举一反三,了解到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这也是对我们为人能够沉稳持重的一个修炼的过程。

03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去见长辈一定要快步走,拜别长辈时一定要行动缓慢一些。如果长辈问话的时候,一定要起身来回答长辈,眼神要坚定不要左顾右盼。

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能心怀不轨。去见长辈的时候慢吞吞的原因都有什么?害怕自己犯错误?担心给自己委派任务?不想见长辈?至少能感觉出来内心是排斥的,如果是不排斥那一定是很快的就会赶过去,那为什么心里会有排斥呢?说明自己是有亏心事的。

同样见完了长辈为什么会急匆匆就走呢?除了有急事需要自己去办一定就是想尽快离开,为什么想尽快离开?一定也有原因。不说这些,即使真的是有急事要自己去办,你急匆匆的走,这样只会让长辈觉得你这一个行为不是很稳重,慌慌张张,不成大器。同理,自己行为上做不到,也确实会这样,如果能在行为上做到退必迟,那慢慢地你也会变的稳重起来。

04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长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哥哥一样恭敬。

我们对待诸多父辈们的态度影响着我们诸多同辈对于我们自己的父母的态度,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之间是相对的。不要在意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别人对我就不说很好,我也不会对他好,没关系。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了解为什么别人对自己不好就行,毕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一个人不好,正如《论语》中一句话讲的那样: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自己不被人了解,只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如果别人对我们实在不好的话,我们也不必生气或者敌对,不管就是了。我们只管我们自己对别人好不好就行。

好啦,本期就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关注我,带你成长

关注我,带你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二)
生活中的思考作文
糟糕!让孩子看见了丨反馈实验042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2
在中国,这叫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