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读《稀缺》? 使忙碌的人警醒,使贫穷的人振作
userphoto

2023.05.25 宁夏

关注

(本文共计1304字,预计阅读时长为2-3分钟)

今天整理书架,无意间翻出了这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索性就多翻了会儿。

换作之前,这类书我是没有太多耐心去读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理论性的内容太多,对我而言,也不够“通俗易懂”,基本是买来就束之高阁了。

而现在,在一点求知欲的驱使下,另外,书中谈论的问题也很现实,读一读,发觉还挺有意思。

“贫穷”和“忙碌”会影响人的智力吗?

穆来纳森之前对此专门进行研究,并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他对印度的甘蔗农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贫穷不仅仅是资金匮乏的问题,还是影响人们智力的大问题。

同样一群农民,在收割甘蔗前承受“缺钱”压力的日子,与收割后卖掉农产品的富足时段,认知能力与执行力有显著的差别。

贫穷带来的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其他行为表现,导致“心智带宽”(带宽=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不够用,心智能力降低。

由此,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贫穷阻碍认知功能》的论文。

此后,他又对“时间稀缺”进行研究,发表了另一篇论文《忙碌之人所犯的错误》。

他所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仅要学会“时间管理”,还要管理好“心智带宽”。时间可以分解,但带宽不能。分心会增加焦虑,导致人们无法专心地处理重要任务。

综上,他指出: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这只是表象。

通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依旧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

长期的资源(钱、时间)稀缺,导致人们的“管窥”之见已经根深蒂固,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换句话说,人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看不到认知以外的格局,抓不住认知以外的机会。

稀缺会“俘获”人们的大脑,限制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行动力。

无论是1秒钟、1小时、还是1天或1个星期,对稀缺的感觉会萦绕在大脑中挥之不去,从而影响人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人们对选择的权衡,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因此,“稀缺心态才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稀缺》一书由此应用而生。

这本书由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与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合著而成。

书中揭示了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

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人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许多人陷入贫穷与忙碌而不自知,因为现实中,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挣不完的钱,于是久而久之,就中了“贫穷”与“忙碌”的“木马”

“木马”一天不解除,这种恶性循环就会持续存在,导致身在其中的人,很不容易摆脱现状。

如果仔细审视自己与周围的人,就会发现,“稀缺”问题实在很普遍,并非个例。

忙,这个字,拆解开来是“心”+“亡”。

被忙碌与疲惫裹挟着前行的人,适当停下来,以“局外人”视角观察自己,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些。

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就别让“稀缺心态”继续“啃噬”我们的心灵了。

这本书,或许会给当前社会中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人们,带来一点警醒,一些帮助与指引。

* end* 

作者:驿路笔记 | 读点书,码点字,做点喜欢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始新的
读书 |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20230724《认知觉醒》第七章,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认知觉醒》:人穷不能志短,用这个良方
为何你始终这样又忙又穷?
第八节:摒弃稀缺思维,掌握情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