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古建筑入门避雷指南
userphoto

2023.05.31 江苏

关注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里的建筑熟悉又陌生。

熟悉在于,只要稍微了解日本的人,肯定都会知道古都京都、奈良,并且知道一些如唐招提寺法隆寺之类的重要建筑;如果只是去日本旅游,也肯定会知道浅草寺大阪城等知名景点。

隆寺

陌生在于,尽管赴日本旅游的游客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人对日本古建筑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甚至对于日本古建筑的了解以误解为主。

浅草寺

尽管如此,对于热爱文物古迹的我们来说,日本建筑,都是在学习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古建筑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

甚至可以说,不了解日本古建筑,就很难全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随着今年疫情政策的放开,我们也有机会再度踏上日本的土地,寻访这里令人惊艳的文物古迹,如果你对日本建筑还没有任何了解,从此刻开始也为时未晚。

然而,近些年来,网路上有许多关于日本古建筑的谣言很容易造成误导,同时,中日建筑之间的差异也可能让初学者们难以理解日本建筑史的叙事逻辑。

因此,在开始了解乃至实地探访日本古建筑之前,我们首先要确立一种对日本建筑体系的客观认识,避免在学习中迈入各种雷区。

就笔者所见,在网路上对于日本古建筑的误解包括但不限于:

看唐代(木构)建筑必须要去日本、日本古建筑是唐宋建筑的“电冰箱”、京都等日本古城完整保留了唐代长安洛阳的风貌、日本古建筑中有的东西中国一定都有,等等。

奈良东大寺,常被视作日本“唐风古建筑”的代表

这其中有一些谣言可以用事实做出有力反驳。

比如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梁思成等先辈学者们就已经在中国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大殿。在此之前,日本学者关野贞曾提出“研究唐代木构建筑必须去到日本”的观点,中日学术界在当时为此事争论良久。

直到1937年,佛光寺的发现标志着这一论断的不攻自破。在当时,这一争论仅限于学术圈内部,并且关野贞也没有将唐代建筑等同于日本同时期的飞鸟奈良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与唐招提寺金堂

“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的谣言可能是随着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滥觞的。

在当时真正的唐代木构佛光寺仍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在建筑史圈外极少有人知晓(笔者的历史老师,就曾在课上告诉我们只有日本有唐代建筑)

直到近年来,随着佛光寺知名度的进一步增加,才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在神奇的三晋大地上,还保存着三座相当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

建于中唐的南禅寺大殿

更多谣言产生的原因,究根问底在于没有确立一个对日本古建筑正确的认知视角。

即使中国没有这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也不能说日本飞鸟、奈良与平安时代早期的建筑,等于中国同时期的唐代建筑。

东大寺

与日本人学习中国任何文明成果一样,他们对于中国古建筑从来也都是“选择性学习,吸收中国古建筑中对于他们有用的那一部分,并加以整合完善。

因此,日本在学习唐代建筑时也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合了本土已有的一些建筑做法。

比如,唐代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采用了批竹昂,但日本同一时期的建筑均采用首尾齐平、没有卷杀的昂——这是从日本最古老的法隆寺开始就已经确立的“传统”,昂嘴附近微微上翘的做法也不见于同时代的中国。

佛光寺大殿批竹昂与唐招提寺金堂下昂

为了抵抗地震和台风,日本建筑从奈良时代开始使用“长押”,在柱间的加固结构方面走向了与中国唐代建筑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

长押看上去像中国的额枋,实则完全不同,因为额枋是运用榫卯固定在柱子左右两端的连接构件,有时也会在柱头采用通长的大额枋,而长押是用钉子钉在建筑内外两面的木板,二者有着本质差别。在日本,类似于额枋的构件叫做“贯”

在一些非承重结构的部位,飞鸟奈良时代的建筑也体现出了浓厚的日式审美倾向。

在以中国式装饰而闻名的西大寺中,其四王院建筑也完全是桧皮葺屋顶,而同时期的中国寺庙已普遍采用瓦屋顶

法隆寺传法堂、东大寺法华堂等建筑对于木地板的使用,也与中国寺庙建筑推崇砖石地面的审美倾向迥然相异,是日后和样建筑中木地板大量运用的先声。

生寺金堂,公元九世纪

东本愿寺御影堂,公元17世纪

与这种类似的,还有在镰仓、室町时代出现的禅宗样建筑。日本的禅宗样的来源被认为是宋元江南地区的禅宗建筑,但这并不意味着禅宗样就是对于江南建筑的照搬,更不能认为禅宗样就等于宋元时期的江南建筑。

善福院释迦堂

在外观近似的同时,日本的禅宗样也发展出了许多独属于自身的做法,比如前檐金柱不落地、屋顶采用了日本和样的双层屋顶和草架层、采用桔木来承挑出檐等等。

而里面有些做法我们是在江南见不到的,或者说所使用的所有的建筑构件组合起来在江南是从未出现过的。

以上海真如寺大殿为例,这座元代建筑被认为是最接近于日本禅宗样的建筑,原因在于:都使用了结构相近的出两跳斗拱与上昂;前檐都使用了不落地柱来增加礼佛空间;都使用了天花板,屋顶分为两层,梁架也分为加工精细的露明梁架与粗糙的草架两部分。

但二者的差别也同样十分明显:日本禅宗样的下檐都有“海老(虾)虹梁”(相当于《营造法式》中的劄牵,状如虾形,闽北称之为猫梁),这种样式的构件见于宁绍、浙南和闽北而不见于江南;

禅宗样的屋顶草架内有“桔木”来承挑深远的出檐,继承自和样建筑;禅宗样的草架(野小屋)与露明梁架的联系十分微弱,仿佛是互不干涉的两个系统,与江南建筑的营造思路迥异。

海老虹梁

刚开始接触日本古建筑的朋友们,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日本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往往用各种不同的“样”来划分,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一般根据年代与地域划分?

首先,从地理上来说,日本相较于中国国土面积远为狭小,约略相当于云南省一省,人口主要分布的沿海平原、河流与湖泊边的平地也有着较为便利的水陆交通,不存在特别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

再加上日本从古至今一本都是单一民族,这就导致了建筑的地域风格差异不是那么显著,如果有,也只是集中表现在民居这一块。

山地合掌造民居

京都町家

冲绳海岛民居

日本古建筑,特别是寺庙建筑,之所以会出现各种“样”,源于其对于教派的格外重视。

在日本,宗教建筑的风格与流派往往以使用对象来决定,因此就有了各种“样”(包括神社的各种“造”)的区分,如禅宗寺庙一定要使用禅宗样,使得来到此地的人们光看建筑风格就能明白“这是禅寺”;黄檗宗一定会用黄檗样;密宗建筑可能没有专属的风格,但却有着只会在密宗寺庙中出现的多宝塔。

黄檗宗寺庙长崎崇福寺,建筑风格来源于明末清初的福建地区

更有趣的是,因为各种“样”往往是在某一段时期,伴随着特定的佛教宗派传入日本的,所以佛寺建筑的各种“样”基本延续了某一时期从中国传入的建筑风格。

仍以禅宗样为例,在禅宗样传入日本之后,即沉淀下来,成为以后几百年间禅寺的专属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稳定传承的营造范式。

因此,我们即使从一座晚近的禅宗样建筑中仍能窥见一定的宋元江南建筑的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禅宗样就是宋元江南建筑的电冰箱,其他时期形成的其他样式,亦是如此

先不说禅宗样在几百年的发展史中仍有细微的变化,它本身的建筑组合可能就是江南建筑所没有的,前文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1909年(明治时代)重建的京都南禅寺法堂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使想要了解,或是已经开始接触日本古建筑的朋友们理解,日本建筑绝对不是中国古建筑的copy,也从来不是中国早期古建筑的“电冰箱”,而是有着自成体系的发展方式与演变规律。

我们或许不应该站在一个类似于古代宗主国的视角去俯视日本古建筑,也不应该将日本古建筑捧上神坛胡乱吹嘘,而是站在交流互鉴的视角去理解它,这种视角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认知,以往苦思冥想而不得的困惑或许也能引刃而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还有多少这样默默无闻的古寺?
这座封存了1200多年的寺庙,一经曝光就被称为“第一国宝”
全球最古老的木建筑
刘江岭 | 初探日本古建筑
什么是中国古建的日本化?看完你就明白了
接下来这几课,我们来一个穿越去长安的旅行团 | 王南「建筑八讲」上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