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鞋山遗址历年考古发掘①:1972~1973
userphoto

2023.06.01 江苏

关注

遗址简介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北部,离阳澄湖南岸约600米,为长江下游东太湖平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于1956年被初次发现,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原来的保护范围仅仅是草鞋山和夷陵山两个土墩的范围,经过2009年的全面勘探后,遗址的保护范围进行了调整,范围东起东港河东岸,西至司马泾河(原西港河)西岸,北起阳澄湖大道北侧,南至横泾港南岸,规划总面积402048平方米。


命名


1956年,草鞋山遗址在

江苏省文管会普查时发现

1957年,遗址即以这个土墩名

正式命名

《赵青芳文集(考古日记卷)》

1956年日记:“在夷陵山的西北,仅隔一条小路,又有一个土墩,相传为草鞋山……草鞋山面积较大,约10000平方米,北半边稍高,南边低平,最高处约15米。顶上是明、清和近代墓的集中地,有许多砖券已露出地表。北面和东、西面都有断崖。”

*赵青芳:(1912—1994),河南南阳人,历任南京博物院考古部原主任、研究员、副院长。长期主持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江苏淮阴地区、射阳湖周边、连云港地区、苏州地区的考古调查,是草鞋山遗址的发现者、命名者。

1972年从夷陵山回望草鞋山

1972-1973年考古发掘

1972年,由于唯亭砖瓦厂在取土中发现了玉琮、玉璧等文物,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文化馆的协助下,开始了第一次发掘,参加发掘的还有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的教师、72届考古班的学生和苏州市博物馆考古组。发掘工作从1972年9月到1973年7月,分成三阶段完成,一共发掘了1050平方米

1972-1973发掘位置


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和各个不同时期的原始文化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厚达11米,T203、T202、T103、T102四个探方是遗址保存最厚的部分,除耕土层外,按照土色土质的不同分为十层”(《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

带盖刻划圆涡编织纹黑皮陶贯耳壶


清理出的遗迹单位有居住遗迹、灰坑,还有206座墓葬,共出土了1100多件器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

带盖夹砂红陶鼎


其中M198良渚大墓,出土玉琮、玉璧等礼器,将这类过去一直被称作“三代之器”的玉器首次通过考古发掘解决了其年代归属问题。
此次发掘还出土了三块马家浜时期的纺织物的残片,经鉴定,认为纤维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这是当时我国出土的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玉琮


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展序列,就是通过草鞋山遗址的这次考古发掘确立的。这样的文化叠压与发展关系,为我们研究太湖地区史前文化地层堆积与文化发展关系,提供了一杆标尺,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可以说草鞋山遗址的这次发掘,是良渚文化在学术上的突破,推动了长江下游区域早期文化,尤其良渚文化研究的深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考古志|“启幕江南”,从草鞋山遗址到环太湖文明
姑苏纪事:苏州城外的这个土墩,居然是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草鞋山的期待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15)
2018 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项目(二)
土墩里深藏江阴文明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