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简至美 | 白如玉,薄如纸,是令人着迷的隋唐色
userphoto

2023.06.06 安徽

关注

*欢迎进入艺旅商城查看更多好物

唐大中五年(851),来中国考察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游记中记载:

“他们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莹得如同玻璃杯一样:尽管是陶碗,但隔着碗可以看得见里面的水。”

隔着碗仍能看见里面的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描述的陶碗其实就是白瓷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隋代白瓷高足杯

令外国人印象深刻的白瓷也是唐朝人的挚爱,白色通常是光明的象征,寓意明亮干净、朴素雅致,所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即不附和不随波逐流,正如盛世大唐自信的底气

而这白瓷并不是覆盖白釉的器物,是在高岭土制成的白色素坯上施以透明釉,还原瓷器本来的颜色。

但若想达到光照见影的效果,这意味着不仅对瓷士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高超的技艺将器壁保持极薄的状态

千年之前的人们真的能做到吗?

2009年考古人员在西安市南郊发掘的隋苏统师墓就出土了 5件白瓷器。这些白瓷器做工精细, 胎质细腻, 釉色纯净透明,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白瓷器器壁最薄处仅厚 1 毫米左右, 几乎达到了脱胎的状态 , 其釉色均匀 , 能达到光照见影的奇特效果,正如苏莱曼所描述的一般

隋 透影白瓷杯

高6.9、口径8.3、壁厚0.1、最薄处仅为0.08、足径3厘米

2009年西安市隋大业四年(608年)苏统师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白瓷,大有来头

中国在北齐时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当时烧制工艺还不够成熟,烧成的白瓷普遍泛青,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终于在隋代烧制出素肌玉骨之象的白釉瓷器

隋代白瓷 2007年纽约苏富比拍品

隋代白瓷第一次将胎土和釉料中的铁元素筛选干净,克服铁的呈色干扰,经过1300℃高温烧造出施透明釉的白瓷,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白瓷。

白瓷的诞生,是制瓷手工业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结束,中国陶瓷实现从0到1的跨越,真正开启了“南青北白”的序幕,是陶瓷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朝国祚虽短,但那一抹凝脂如玉的白惊艳了世界,隋代白瓷的犹如星星恒久地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天空。

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据考古报告显示,其隋代白瓷的使用者多为地位显赫之人。比如隋朝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外孙女李静训,李静训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墓中就出土了一件双腹龙柄传瓶,为隋代的盛水器,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温润。

白瓷螭首双把双身壶
1959年陕西西安市郊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
窑口:巩义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重生」之白

尽管隋王朝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长空,但白瓷的道路并未随着大隋的消亡而步入穷途。

唐代是中国白瓷的鼎盛时期,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均是贡白瓷的重要窑口,可以说是当时的奢侈品”工艺坊

其产品质量精美,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掀起了举国渴望的狂潮,不仅在中国国内流行,还被广泛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隋 白釉尊 窑口:巩义窑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然而随着唐末的战争频繁、制瓷原料匮乏等原因,邢窑和巩县窑逐渐衰退,但正是这抹白,让我们时隔千年也能感受到温润如玉的东方审美,惊叹技艺之高超。李白曾在写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而隋唐白瓷又何尝不是如一轮明月般皎洁清透,熠熠生辉呢?

而“这轮明月”正是本次我们想向大家推荐的——隋白瓷

隋白瓷是精细白瓷,制作复杂,成本高昂, 产量少,延续时间短,待唐朝白瓷普及开始量产并上贡朝廷后,精、尖的精细白瓷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消失了。

隋白瓷可以说,生而尊贵

如今的精细白瓷文物主要发现于隋代两京地区墓葬和遗址中,且极为罕见,我们挑选了件隋白瓷摹古作品,让白瓷一如千年之前重新归于生活。


01.透影隋白杯


此款透影隋白杯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前文隋代苏统师墓出土的透影白瓷杯

直壁、敞口、深腹、实足,线条流畅纯粹,凸显出了器皿的至简美感,是现代极简主义的萌芽。

隋 透影白瓷杯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透光性。它通身施白釉,胎质细腻洁白,胎壁极薄,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光线可以穿过杯壁,显现出其清晰的轮廓;当茶水倒入杯中时,光下的茶汤颜色清晰可见,颇具层次感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


02.隋白高足杯


此款高足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隋代的白釉高足杯

苏富比拍卖中的白瓷高足杯

此类高足杯形制多见于出土及公私收藏。如山西太原隋开皇十七年(597)斛律彻墓出土一例;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和深圳望野博物馆各藏有一例。另2021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中出现一例同类型白瓷高足杯,以84万多美金的价格成交。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


03.隋白瓷钵盂
此款产品设计源自隋代的白瓷钵盂。原型可见陕西西安郊区隋开皇十二年(592)吕武墓及西安市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的两件带盖钵盂。此类器物在拍卖上也可见,如2014年邦瀚斯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专场一例,当时成交价为75000港元。

陕西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 白瓷钵盂

此类器物一般被叫做水盂或钵盂,口沿内收、鼓腹、圜底、带宝珠钮盖,用当代的工艺做出的这款白瓷钵盂,延续隋代的钵盂造型,圆润大方的造型,古朴又高雅,可作为茶入或香盒等储物用。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

04.净瓶
唐代 观世音菩萨像 洛阳龙门石窟万佛洞南侧 图源:龙门石窟

净瓶的梵语是Kalasa,在古印度的传统中是储水的容器,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佛教仪轨中的法器盛水供饮用或洗濯。

西安长安县隋大业六年(610年)丰宁公主和韦圆照合葬墓出土 隋代白釉净瓶

在一些壁画上面我们也会看到单口净瓶用以插花供佛,作为花器使用。我们从安阳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墓(575年)、隋代杨坚的孙女丰宁公主墓(610年)出土的两只净瓶也可看出此类器物造型在北魏隋初已经开始流行,同时也应属于贵族使用的高等级器物


此款隋白瓷净瓶设计源自隋唐时期的净瓶,白釉素净高雅,线条简约而极富优雅,是极简美学的典范,只用大气的线条和温润的釉色就将器物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无论是用来作陈设摆放器抑或是插花的花瓶,都是家居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

05.隋白瓷盘
2006年西安南郊隋大业元年(605年)李裕墓出土 隋白釉瓷
此款白瓷盘在器形上延续隋代白瓷盘,在制瓷工艺上模仿隋代透影白瓷的质感,追求达到“透影”的效果,通身施白釉,胎质细腻洁白,含蓄典雅,温润如玉,没有花哨的装饰,只用简单的线条和温润的釉色就将器物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极简美学的典范

此款白瓷盘简约而不失精致,可作为茶席或承放点心的果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阳相州窑瓷器的特征和探讨(6)
慧眼断代—陶瓷篇 (连载五 待续)
“透影隋白瓷”可能是在模仿“玻璃”| 肉庄私房话【第四季】NO.29
中国陶瓷史上一定要知道的“南青北白”
安阳相州窑
【交月轩鉴赏】——河南安阳窑的发展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