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山西 读历史】沙岭北魏壁画墓: 窥见北魏平城民族融合社会风情
userphoto

2023.07.03 江苏

关注

  2005年,在平城区水泊寺乡沙岭村东北的一处高地上,挖掘出的一处北魏墓群让中国考古界为之关注,并于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如今,御东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一考古发掘现场周边,医院、商场、大型社区林立,当年的郊野荒村已是一派现代都市气象,这里的考古研究与保护仍在持续进行中。从2011年被大同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到201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到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北魏壁画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亦更加彰显。了解和认识这座北魏墓群,恍若推开一扇尘封许久的大门,让人透过历史的余光,窥见1580年前北魏平城时代的社会风景和市井风情。

  据了解,这是一个由12座北魏时期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共出土文物200余件,其中有一座砖室墓,有着保存精美的壁画且有文字纪年,为北魏平城时期众多墓葬中唯一的。据文字推测,墓主人故于太延元年(435年),为鲜卑人,是侍中尚书主客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壁画中所表现的北魏拓跋鲜卑人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内容,再现了公元五世纪前叶北方鲜卑民族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考古与社会文化价值。

  据现场的考古与保护人员介绍,自2005年考古发掘后,历经10余年的原地保护,墓室内的壁画出现了地仗层脱落、酥碱、颜料层起甲、褪色等病害,并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为使这一宝贵的文物长久保存下去,受市考古研究所委托,由专业人员对该墓室内的壁画进行现场勘测与研究,并制定保护修复设计方案。2019年拆除了旧的保护棚,建起新的保护棚,进行严密的环境监测,并对壁画展开清理、加固、病害治理、脱盐等保护工作。记者虽无缘真正看到壁画的原貌,但通过现场的壁画复原展示,让人充分感受到拓跋鲜卑在定都平城之后将固有的草原民族旧俗与中原汉族民俗相融合的鲜明社会风情。

  “你看,北魏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吃羊杂了。”同行的一位学者指着一幅壁画风趣地说。在这幅壁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位穿着鲜卑服饰的男子正在杀羊,下面有陶盆接着羊血,另一场景正在炙烤羊肉串。此景不由让人感受到鲜卑人豪爽奔放的生活习性,与今日大同人的饮食爱好一脉相承。

  据了解,墓中壁画面积共24平方米,壁画布局是分层图像配置和独立图像配置相结合的方法,线条悠缓自然,风格雄劲奔放,颜色鲜亮,表现人物丰富,生活场景自然生动。细细浏览,如同徐徐展开一幅平城社会市井图卷,有出行、宴饮、百戏、酿酒、杀羊、扬场、怪兽等内容,同时,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漆片,色泽鲜艳亮丽,内容清晰可见,男女主人端坐、疱厨等生活场景特别精彩。

  市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说,沙岭壁画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田野考古发现,是目前发现的北魏壁画墓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填补了汉唐考古壁画墓没有北魏时期定型材料的空缺,新编美术通史应为它留一席之地。同时,它是重要的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为我国民族风情、丧葬习俗、服饰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漆皮中的墨书题记使用岁星纪年,成为已发现的北魏定都平城时期年代最早的文字材料。据介绍,壁画中的伏羲女娲、神兽以及庖厨、打场、宰羊等日常生活场面,是以往北魏平城时期已发现的墓葬壁饰中没见过的内容,种种景象显现出,拓跋鲜卑在定都平城以后,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传统,并处于吸收变化阶段,在沙岭壁画墓中,民族间的融合与文化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大同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鲜卑归来|大同沙岭北魏壁画摹制揭秘
圈里行话“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看到了真相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千年鲜卑掠影
穿越时空走!跟着壁画游山西 | 大同沙岭北魏墓壁画 民族融合平城图卷徐徐展开
山西在北朝的历史地位——兼谈丝绸之路与北朝平城晋阳(上)
上海书评︱沈睿文:拓跋-北魏考古概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