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清热利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腺瘤性息肉(朱秉宜主诊)

  陈某某,男,45岁。1999510日初诊。

  主诉:大便稀溏伴肛门坠胀、便意不尽二年余。

  初诊:大便稀溏,日34次,肛门坠胀,便意不尽,2年有余,去年10月外院纤维结肠镜:横结肠近肝曲约0.5cm广基息肉,病检:管状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大便日3次余,软,未见明显脓血便,腹不痛,时有肠鸣,纳可,脉细苔薄腻。诊其为肠澼(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虚夹湿热证。脾虚失于健运,故大便溏薄,日行3次,而有肠鸣。湿浊内生。挟热下注,阻遏肛门气血运行,故见肛门坠胀、便意不尽,舌偏淡,苔薄腻,脉细濡等症。大肠息肉乃《内经》所谓“肠覃”一类,非湿热之气不能生,总有湿热为崇。治宜健脾助运,清热化湿。拟方:制苍术1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g  焦山楂10g  黄柏10g  茯苓10 g 秦皮10g  煨葛根15g  车前草15g  生地榆15 g 藿香10g  炒枳壳10g  甘草3g 七剂,每日一剂煎服。

  二诊(1999517日)

  服药后大便糊状,日3次余,无血便,腹不痛,肛门坠胀,仍有苔薄腻,查大便常规无异常。

  制苍术10g  炒白术10g  赤白芍10g  黄柏10g  马齿苋20g  白头翁20g  川连5 g 煨木香10 g 茯苓10g  车前草15 g 枳壳10g  甘草3g

  七剂,每日一剂煎服

  荔枝草30  茜草10  紫草10  五倍子5  七剂煎后浓缩成200ml,每100ml,每日早晚各一次保留灌肠。

  三诊(1999524日):大便糊状,日3次,见有少量粘液,无血便,肛门仍有坠胀不适,近日胃脘作胀,嗳气,纳谷欠香,苔薄白。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0g  焦山楂10g  川连5g  煨木香10g  茯苓0g  青陈皮5g  法半夏10g  蔻仁后下3 g 淡吴萸6g  秦皮10 g 葛根10g  藿香10g  七剂

  灌肠方用方原方七剂,煎法及用法同上。

  四诊(1999531日):服药后大便软,肛门坠胀、胃脘作胀均改善,纳谷有增,苔薄,宗原法进治,

  原方大白芍增至20克,加乌梅10g 七剂

  灌肠方用方原方七剂,煎法及用法同上。

  五诊(199967日):服药后大便软,日2次为多,无明显脓血便,肛门坠胀基本消失,苔薄。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g  焦山楂10g  川连5g  煨木香10g  茯苓10g  青陈皮5 g 法半夏10g 蔻仁10g  淡吴萸6g 秦皮10 g 藿香10g  仙鹤草15g  十四剂

  灌肠方用方原方十四剂,煎法及用法同上。

  六诊(1999621日):近周大便日2次,软,无明显脓血便,腹不痛,肛门坠胀时有时无,纳香,苔薄。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g  焦楂曲10g  炙内金10g  茯苓10g  淮山药10g  焦苡仁20g  仙鹤草15g  仙灵脾10 g 补骨脂10 g 甘草3 g 十四剂煎服。

  七诊(1999 75日):前治后肛门坠胀,腹隐痛消失,大便软,无脓血便,日2次,纳谷香,苔薄腻。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0g  焦楂曲10g  焦苡仁15g  炙内金10g  茯苓10g  淮山药10g  健脾10 g 补骨脂10g  蔻仁后下3g  陈皮5 g 法半夏10g  十四剂煎服

  八诊(1999718日):大便日一次,先软后糊状,无脓血便,腹不痛,纳谷可,苔薄腻。

  太子参15g 炒白术10 g 大白芍10 g 焦楂曲10 g 焦苡仁15g  茯苓10g  黄芩10g  藿香10g 陈皮5g  法半夏10g  乌梅10g  枳壳15g十四剂,每日一剂煎服。

  九诊(199882日):服药后大便软日2次,无脓血,腹不痛,尿黄,苔薄腻。

  太子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g  焦楂曲10g  陈皮5g  法半夏10g  砂仁后下3g  茯苓10g  焦苡仁20g  车前草30g  藿香15 g 白扁豆15  g十四剂煎服。

  十诊(1999 816日):服药后大便软或糊状,有时伴有白沫,日2次,腹不痛,味苦,干,纳香,苔薄白。

  太子参20g 炒白术10 g 大白芍15 g 焦山楂10 g 炙内金10g  陈皮5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泽泻10 g 车前草15g  川连3g  淡吴萸6g  煨木香10g  十四剂煎服。

  十一诊(1999830日):前治后大便软,无脓血便,肛门坠胀消失,腹不痛,近日时有胃脘痛,嗳气,纳香,苔薄。

  原方加蔻仁后下 仙鹤草15g  去炙内金十四剂

  十二诊(1999913日):服药后大便软,无粘液血便,腹不痛,肛门坠胀时有时无,胃脘作胀改善,苔薄。

  太子参3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 g 焦山楂10g  青陈皮5 g 法半夏10 g 川连5g  煨木香10g  淡吴萸6 g 茯苓10g  泽泻10g  车前草15 g 升麻10 g 十四剂煎服。

  十三诊(19991025日):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大便日23次,软或厚糊状,仍有间歇性少量粘液,腹不痛,胃脘时有作胀,嗳气,纳谷欠香。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15 g 川连5g  煨木香10g  淡吴萸6g  煅乌贼骨15 g 仙鹤草15 g 茯苓10 g 泽泻10 g 车前草15 g 马齿苋20g  小青皮5g  炮姜5 g 十四剂煎服

  十四诊(1999118日):溃疡性结肠炎经治后临床症状消失,1029日外院复查纤维结肠镜:结肠粘膜大致正常,苔黄。

  党参20g 炒白术10g  大白芍20 g 川连5g  煨木香10g  淡吴萸6 g 仙鹤草15g  煅乌贼骨15g  小青皮5g  茯苓10 g 车前草15 g 炮姜5g  十四剂煎服

  十五诊(1999126日):溃疡性结肠炎横结肠管状腺瘤目前大便软日一次为多,无脓血便,腹不痛,肛门坠胀消失,有时见未消化食物,纳谷香,苔薄。

  党参20g 炒白术10 g 大白芍20g  焦山楂10g  小青皮5g  炙内金10 g 茯苓10g  百合20g  黄芩10g  仙鹤草15g   炮姜5g  煅乌贼骨15 g 十四剂煎服。

   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以腹痛、脓血便或粘液便、腹泻或便秘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肠澼”、“腹痛”、“便秘”一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饮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肠澼有2个含义  ①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自肠排出,故称肠澼。《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②指便血。《古今医鉴》卷八:夫肠澼者,大便下血也。”,目前肛肠科临床常将溃疡性结肠炎称为“肠澼”。“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说明肠澼以热症、阳气虚脱,阳气欲脱者为难治。

  肠澼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便溏及便次多因脾虚失于健运所致,亦有因湿热阻滞所致者,本例是脾虚夹有湿热之证。脓血便多属湿热,有息肉一类亦属湿热为患。本例治疗开始未保留灌肠剂,症状改善较慢,改用保留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例虽无脓血便,但仍用保留灌肠剂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说明了综合治疗有时可明显提高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泻要方加减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
『肠炎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药方
李德新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攻克顽疾:溃疡性结肠炎医案3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