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孩的早期焦虑与为什么怕鬼!

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怕“鬼”或者怕什么别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怕黑、怕妖怪、怕大老虎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怕了。今天上百度去查查,对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解释,如小孩智力发育未全,想象力丰富,或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或受大人们的言传身教的影响,等。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今天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小孩害怕这些想象的恐惧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小孩早期的且不能直面的焦虑,这个焦虑才是小孩害怕这些想象的恐惧的主要的源头,而这个焦虑持续的时间和激烈的程度则与家长的行为举止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A. T. 杰西尔德曾在5岁到12岁的小孩中做过一个调查(Rollo May,《The Meaning of Anxiety》,W.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5,第74页),他问了他们两个问题。首先他问他们最害怕什么,这些小孩的回答大都与想象的不是那么清晰的可能的恐惧有关,如害怕鬼、女巫、黑暗、狮子、大猩猩、大灰狼等。可见,虽然这些都是美国孩子,但与中国小孩害怕的东西大同小异。稍后,杰西尔德问了第二个问题,他问这些小孩他们经历过的最不好的事情是什么,很多小孩的回答与得病或者身体某处摔伤或者擦伤有关,也有的述说了他的某一次不幸,还有的描述了曾降临到他身上的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等。总之,在孩子们所说的最不好的经历与他们前面所说的最害怕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曾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最不好的经历与他们最害怕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上述发现令人费解,按照人们通常的思维,孩子们应该会害怕那些曾经真正给他们带来了痛苦的事情才对,但这个发现揭示的却不是这么回事,似乎孩子们的害怕非常没有理性。

针对这个发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给出了他的解释,他认为杰西尔德发现的这些孩子们的所谓害怕其实不是害怕,而是孩子们潜意识里的焦虑的客观化形式的表达。或者说,孩子们在潜意识里将他们的焦虑转移到了想象的害怕上了,他们表象的害怕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们潜意识里的焦虑。杰西尔德后来也同意罗洛.梅的这个观点。

其实,成年人在潜意识里也常有不自觉地转移焦虑的现象,只是其转移的对象更有理性和逻辑性一些。最近,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不但在中国火了,在国外也火了,之所以这首歌能在海内外产生如此大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转移焦虑的现象。人们对当今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充满了焦虑,而这首歌正好提供了这么一个转移焦虑的对象,成了人们释放焦虑的泄洪口。还有前段时间,在张艺谋新拍的电影《满江红》上映后,人们在杭州秦桧的跪像前排起了长队,等待上前去抽打这个“坏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转移焦虑的现象,毫无顾忌地在大庭广众下使劲抽打将近1000年前宋朝的“大坏蛋”,或多或少地成了不少人释放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的一条途径。

我们还是别说成年人的这些破事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是回归到孩子们为什么害怕“鬼”这个问题上来吧!我们常说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那么孩子们有什么不能直面的焦虑,以至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需要把这些焦虑转移到想象的恐惧上呢?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有一大堆理论论述,涉及小孩的心智发展成熟过程,我们就不在这多说了。其实只要细想一下,我们也不难发觉是什么事情使小孩感到焦虑,而且不能直接面对。随着小孩的成长,他们对“得到”和“失去”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对自己在家庭里所处的地位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时在他们似乎无忧无虑的有限的社会活动范围里,他们潜意识里最担心的是怕失去被亲人的“关注”,特别是怕失去被最亲的亲人的“关注”,也就是对他们的“爱”。在这种担心的驱动下,他们在潜意识里常常会对其所处的状况进行评估,且对这样的感觉会非常敏感,时常会为这个担心而感到焦虑。因为他们柔弱的心灵还不能直接面对这一担心,比方说,他们的心理不能承受“我担心我妈(或者最爱我的奶奶、爷爷或者姥姥、姥爷)不爱我了”这样的认识,因为这样的认识很明显会更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焦虑。而这时小孩的想象力也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他们在潜意识里也就不自觉地将他们的这种焦虑转移或者投射到了对稀奇古怪的东西的害怕上。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他们的客观生活世界没有多少具体的联系,但正是这种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使它们能满足小孩在心理上释放焦虑的需求。其实,家长们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孩子们说他们怕“鬼”或者怕某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时,他们最希望的就是他们最亲的亲人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也就是希望他们仍然拥有他们最想要的“关注”,即“爱”。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的小孩怕动物的案例,这应该是发生在1900年左右的事情。小汉斯是一个有趣的小家伙,他不到三岁时,他的父亲,一位精神分析的爱好者,就开始写关于他的观察报告,并定期向弗洛伊德报告情况,接受弗洛伊德的指导。在小汉斯约5岁时,他突然出现了害怕马的现象。因为怕马,他不敢出门上街,不敢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独处时就会想起马。他父亲于是求教于弗洛伊德关于小汉斯害怕马的症状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一步一步地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最终确定小汉斯其实真正的不是怕马,而是怕他父亲,怕他父亲抢夺他母亲的爱,怕被母亲抛弃。小汉斯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展示了小孩将焦虑转移到害怕某种想象恐惧上的典型案例。

总而言之,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小孩都有害怕某种想象的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一现象,至于是怕“鬼”还是怕“女巫”或者怕某种动物,这应该与他们所处的特定生活和文化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要减少孩子们的这些害怕,最主要的是要减少他们对害怕失去最亲的亲人的“爱”的焦虑。孩子们的这种早期焦虑应该是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其幼小的心灵需要迈过去的一道坎,也是在孩子们的焦虑能力的成熟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个自然现象。但作为家长不能让这种焦虑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让他们能身心健康地从这种焦虑的状态中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高速运转的今天,年轻的父母们更要注意这一点。今天许多年轻人本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方面就面临很多压力,有许多自己的焦虑,但绝不能因为这些压力和焦虑忽视了对孩子们的爱,从而更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焦虑。多给他们一些亲吻和拥抱吧!多花一些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当然对他们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止,要给予及时的指正,但更要关注他们在成长中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点点进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焦虑对自我的威胁
孩子究竟在害怕什么?心理医生解读儿童恐惧症
你了解“梦”的语言吗?| 我梦见飞翔、追逐、掉牙齿…
三种类型的焦虑动机与人格形成
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
白话弗洛伊德(五):心理防御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