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樑衛星 荷花澱:人性失落的地方
一直以來,中國的戰爭文學總會令我倍感恥辱。
  在世界戰爭文學中,戰爭,總是作為一種生存境遇而存在。這是一種非人道的存在,他取消人的日常生活,抹殺人的自然情感,扼殺人的正常欲求,她反生命反人性反人類,是人的詩意存在的全面扭曲與異化。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世界戰爭文學的基本原則是反戰。作家們筆下的主人公是戰爭和在戰爭掙紮的獨立的個人。他們以一種對人類的大悲憫,抒寫戰爭的荒謬與恐怖,抒寫戰爭對人的摧殘與蹂躪;他們殫精竭慮探討戰爭的成因以及人性和人類社會中潛藏的戰爭化因子,反思人在戰爭中又是如何進一步被扭曲被異化的。他們不僅嚴厲批判人性中的邪惡與無知,也不憚於筆墨去歌頌人怎樣力求在戰爭中保持人性的高貴,讓人性的光輝照亮黑暗的深淵。他們寫作的終極目的是人,個體獨立的人;他們力圖剝開覆蓋在人身上的重重迷障──它們或許植根於人的內心,或許植根於人類社會;它們或許有著非常漂亮的外衣,比如正義、真理、國家、民族、愛、理想、希望……諸如此類的可以壓死人的種種借口;力圖導引人類恢復被遮蔽的存在,走向詩意的棲居。或許正是因此,世界戰爭文學總是給人一種上帝與人同在的慰藉,絕望與荒謬之中總有一縷悲憫之光撫摸著人類傷痕累累的靈魂,讓人於苦弱無助的深淵中窺見存在之光。
  然而,我們的戰爭文學呢?可笑的是,戰爭在我們的作家筆下不再是一種反人類的生存境遇,而僅僅是這一個或那一個被貼上了正義標簽的黨派與主義及其意識形態表現自己的舞台。因此,我們筆下的戰爭竟有了正義與非正義之分,自然,我們所從事的是正義的戰爭,自然,我們所表現的也是正義的勝利。邪惡與恐怖的不再是戰爭,也不再是人與社會所具有的戰爭化因子,而是被所謂的正義、真理所排斥的人──我們稱之為敵人。自然,敵人沒有為人的一切正常欲望與情感,他們隻是罪惡的代名詞,我們的戰爭美學就這樣粗暴的取消了一部分人的為人資格,自然,我們也無須思考戰爭的成因,這還需要考慮嗎?不就是因為一部分人類的異己與他們所信奉的異端邪說嗎?我們的文學也就順理成章隻有一件事了。那就是歌頌:歌頌戰爭,歌頌戰爭的正義,歌頌領導戰爭的黨派以及意識形態和領袖。那麼個人呢?個人是不存在的,因為這種戰爭美學不可能允許個人存在,一旦允許個人存在,也就是允許獨立的思想存在,如果有了獨立的思想,那麼,這種戰爭邏輯也就行將崩潰了,試想,這樣的戰爭美學又怎能容忍自己的掘墓人的存在呢?如此,我們的戰爭文學在存在之先就已徹底消滅了具有個體獨立的人。我們又如何指望看到基於人道主義立場而生發的對戰爭的詛咒與反思,又如何能看到對人與社會的深刻剖析呢?至於人在一個荒唐悖謬的生存境遇中對正常生活的欲求與對正常人性的向往與堅守,以及這種欲求、向往、堅守所迸發的生命光輝與詩意之開敞,我們更是無緣一見了。這樣,我們的戰爭文學所剩下的便隻是階級翻身的狂喜,民族解放的歡呼。[《紅旗譜》、《紅日》、《紅巖》等]。毫無疑問,我們的文學是徹頭徹尾的無人性的集體與主義的頌歌,是人類的恥辱。
  我偏激嗎?80年代後,這種情況不是已經改變了嗎?比如60年代人的創作。的確,這一代人不再狂呼亂喊什麼正義與真理,階級與黨,但他們卻以一種抽象的普遍的人性化思考取代了對人的具體生存境遇的思考,在他們筆下,人的命運受偶然性,不確定性,非理性支配,戰爭同樣如是,戰爭在他們筆下既不具備本體論意義,也不具備當下生存的現實學意義。戰爭隻是一個被抽空了血肉的空殼。那麼,對戰爭,戰爭與人之關系的思考當然付諸闕如了。他們不明白任何抽象普遍的東西從來就無法離開具體的現實人生境遇而存在。任何形而上學的東西如沒有現象學意義作根基,它就隻是一個概念而與人類存在無關。因此,這些作家的創作隻是一大堆概念的累積,與靈魂和人類存在無關。他們的創作就這樣沉迷於形而上學的迷宮中自我陶醉,遠離了現實人生。[《迷舟》格非]。於是,終於有人站出來了──不是還有《荷花澱》嗎?我們的《荷花澱》是戰爭文學中的奇葩,“她以詩化的筆調抒寫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燦爛的開放”,你還有何話可說?
  《荷花澱》,好吧,就讓我們說說《荷花澱》,也許,她會給我們一個驚喜,這哪說得清呢?
  那麼就讓我們從基本的人道立場出發,到那詩意彌漫的荷花澱中尋找作家對戰爭的反思,尋找戰爭中的人性光輝吧。
  小說是戰爭題材的小說,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小說的中心事件就是一次激烈的槍戰。然而,戰爭的痕跡在哪兒呢?戰爭的舞台是荷花澱嗎?看來是的。可是,這就是作為戰場的荷花澱嗎?多麼美麗的荷花澱啊,美的不沾一點人間火氣,美的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戰爭本該具有的破壞與殘酷痕跡竟被這一支生花妙筆刪刈得幹幹凈凈,不留一絲痕跡。戰爭在人的內心深處留下了創傷嗎?如果沒有創傷,陰影總該有吧?然而,同樣沒有。那些年青的婦女們一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分量實在不過如同這些荷花澱裡水生水長的女人們翻一次船一樣輕。如此而已: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自然而然的,真正的戰爭就變成了輕鬆的放幾排槍,歡快的打撈戰利品,沒有傷亡,也似乎沒有敵人──既然敵人已被取消了為人資格,在形體上的隱匿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事了。一切仿佛隻是一場遊戲,歡樂的遊戲。我們不能不驚嘆這的確是戰爭文學中的一個徹底之極的獨一無而的異類:戰爭不僅非戰爭化了,戰爭而且全面遊戲化甚至詩化了。關於戰爭,作家有他的思考嗎?如果在戰爭文學中不觸及對戰爭的思考,沒有對戰爭之殘酷與非人道的體悟,沒有對戰爭的詛咒,沒有人性在戰爭中的掙紮與持守,這是人道的戰爭文學嗎?
  不錯,小說的確寫的很美,美麗溫順的女人,美麗的富於地域特色的風景,以及這風景與人身上流溢著的純凈的氣韻,使小說成為一曲頌歌。可是,這是關於人,戰爭中人性勃發之頌歌嗎?更何況,小說中,真的有個體獨立的人嗎?沒有,我想,至少沒有男人。是的,荷花澱是一個沒有男人的世界。這不是說小說沒有塑造以男性為主體的人格模型,也不是說小說中沒有出現男性,問題在於作家何以會這樣處理──秘密就在水生和他的同志們身上。且讓我們看一看夫妻話別這一節。這是讓眾多評論家交口稱讚的一節。可這是怎樣的夫妻話別呢?按道理,應當是生死離別,水生一去,該當是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吧,這個時候,就基本的人性而言,夫妻之間該有多少留念和悲傷是不難想象的,兩人之間的難舍難分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使丈夫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物,當他要把後方的一切叫給妻子時,他也應該百煉鋼化成繞指柔啊。然而,水生說了一些什麼呢?他隻是炫耀自己的先進[第一個舉手報名];不動聲色的懷柔[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幹巴巴的許諾[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粗暴的囑咐[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乃至冷酷無情的命令[不要叫敵人漢姦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我們可以想象水生的女人苦苦等了半夜等的是什麼──她等的是丈夫的柔情蜜意啊。可他等到的卻是死亡通牒,我不知道水生的女人是什麼感受,但我自己,卻感到無比悲哀和震驚──這是一個男人嗎?難道僅僅想象他是一個不解風情的魯男子,就可心安理得嗎?不,這些話語中折射出的水生是一個全然不懂夫妻之情不解人性欲求的人,實際上是一個已然被抽空了所有最基本人性人情的符碼式存在。他不是一個男人,甚至已不是一個人,他隻是某種強大的意識形態霸權[正義、真理、民族氣節……]的載體,如此而已。那麼,其他男人呢?他們面對生死離別甚至不願回家與自己的親人[父母、妻子,兒女]聚一聚。他們的借口是:親人們不夠開通[可這正是人性的光輝啊]。這樣的借口可以擊敗人性的最基本的渴求,他們也不能算是男人。那麼,戰鬥結束了,他們總該有一些人性化的表現吧。然而,面對剛剛結束的戰鬥他們沒有一點點緊張的痕跡。女人們在戰鬥的驚嚇後總該得到一些撫慰吧?同樣沒有,有的隻是冷酷的埋怨:出來吧,你們,一群落後分子。如果小說中沒有出現敵人或俘虜,是基於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考慮,此刻,面對從死亡邊緣回來的女人們[而且是自己的女人]也如此無情,足見這群男人已無絲毫人性。而且,我總在想,如果真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男人,當他們的妻子被敵人追趕時,他們還能等得及讓這些女人成為誘餌直到把敵人誘進預定的埋伏區才開槍嗎?
  無疑,這些男人根本就不是人,是戰爭抹殺他們的人性並將他們全面非人化了嗎?我們卻看不到戰爭在他們身上留下的一絲痕跡。如果說是被異化,也隻能是被家國、民族、正義……這些意識形態異化的。實際上,即使是被這些東西異化,也應該有掙紮有扭曲有苦痛,但在哪兒呢?所以,我隻能說,作家在這裡不是在塑造人,而是在塑造某種意識形態霸權。可憐了這群女人們。
  那麼,荷花澱的女人們是不是人性的存在呢?我的看法是,這些女人的人性有一個從有到無的消亡過程。
  夫妻話別時,我們看到了水生的女人對情感的渴望,但這種正常的人性需求卻始終隱忍著,被所謂民族國家大義給壓迫著,甚至有可能被取消生命[不能被敵人漢姦捉活的,要和他們拼命]──當和意思形態話語面對面時,正常的人性需求失去了表達的權利。隻有到馬莊探夫,遠離意思形態霸權時,作者才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對情感充滿渴望,生命力勃發的婦女群像。然而,在小說的結尾,她們卻終於被意識形態吞噬了──她們因在丈夫處的碰壁[真是意味深長的碰壁,這是這種暴力美學的需要]學會了射擊,承擔起了警戒並配合作戰的任務──他們被徹底男性化了。而男性化對這些女人們來說,難道隻是性別意識的消失嗎?恐怕和他們的丈夫們一樣面臨著靈魂被抽空的可能性吧。
  實際上,這篇小說還存在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隻不過不是我們面前提到的哪個時代人類特殊的生存境遇,而是指正常合理的人性[由女人代表]與正確高大的意識形態[由男人代表]之間的戰爭。具體體現為女人與男人之間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又實在算不上一場戰爭──太平靜了,沒有抵抗,沒有掙紮,沒有苦痛,也沒有多少持守。這是一場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展開的戰爭,不能怪女人們的血性太薄弱了,她們的對手實在過於強大,她們面對的就是霸權和暴力本身。
  具體說來,夫妻話別是一次交鋒,結果,女人被剝奪了表達人性欲求的權利。伏擊戰又是一次交鋒,其結果是女人們徹底潰敗------她們完全服膺於男人們所服膺的意識形態,徹頭徹尾的走向了非人性化的不歸路,高高興興的站在了意識形態的五星紅旗下。有人也許會說,在戰爭年代,一切服從大局,民族國家利益為重。是的,我並不否認這一點,可是,難道民族國家的利益一定要以人的徹底非人化為代價嗎?而且,難道正常的合理的人性化欲求不就是戰爭年代民族國家主要的爭取目標嗎?否則,民族國家豈不隻是一個空洞的概念,那又要它何用呢?
  孫犁就這樣以詩化的語言暴力將戰爭徹底詩化了,也將所有的人性人情給刪刈了。取得勝利的是漠視人性和生命的家國利益、民族氣節……
  然而,在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荷花澱裡,家國利益、民族氣節不就是一個暴君嗎?我分明聽到在美麗的荷花澱上空,飄盪著一曲失落人性的悲歌。這也是我們的戰爭文學上空一直流傳至今的令人難以言說的悲歌。這首歌的主題是──恥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程少堂《荷花淀》课及“语文味”讨论之一【2】
《荷花淀》的矛盾还原分析
《荷花淀》“三美”探究
人生路上的陷阱
傅斯年02:荀子「性恶」说刍议
温柔细腻 清新脱俗——读孙犁《白洋淀纪事》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