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法复刻的经典 ——《教父》下篇




教父三部曲 (1972-1990)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类型:剧情 / 犯罪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 拉丁语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阿尔·帕西诺 

3.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家族关系的衰落

恐怕谁来评价教父时,都不会觉得这是一部让人“称心如意”的电影,它的核心诉诸的是一个悲剧。

亲人的分崩离析,柯里昂家族的瓦解似乎都在隐隐说明了一个旧时代的消亡,新世纪的到来。

当导演科波拉重读了小说,他找到了小说的核心主题:家庭,一个父亲和他的三个儿子,这简直就是一部古希腊或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他把柯里昂家族在20世纪40年代的崛起看作对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

整部电影的核心矛盾就在于意大利传统的家庭文化和美国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不可调和,美国的移民到底是融入美国社会,去追逐美国梦,还是固守原有封闭原生的自足的传统价值,而导演也可以把一切压力阻碍斗争与矛盾集中在一个角色身上:麦克。

对麦克最重要的人莫过于凯,对于其他人的背叛,麦克最多是失望夹杂着愤怒,但对凯,当得知凯为了和自己脱离关系不惜堕胎的时候,愤怒的麦克做出了全剧唯一一个象征其已经失去理智的动作,打了凯一个巴掌。

而凯在剧中就是WASP的典型代表,(美国文化中泛指兼具的白人,安德鲁萨克逊族裔,新教徒的人群,在美国社会中很长时间内,是人口比例和价值观上最主流和核心的人群)

她象征着接受过美国的现代化教育,从根本上就没有真正接受过麦克的西西里的家族价值观,和从头到尾都被忽视的麦克的母亲不一样,她对人生有着自己的选择,她以堕胎的方式彻底否决了麦克,也否决了他一直珍视的家庭。

还有细节说明麦克和凯其实根本不是一路人,麦克真正放不下还是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阿尔罗尼亚,而阿尔罗尼亚代表的是最纯真,最正统的延续了2000年的西西里传统。

在教父3中,西西里的宴会时当听见儿子饱含深情的歌唱时,他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他和阿尔罗尼亚的婚礼时,那曼妙的身影。

而与之相对的是电影中缺席的他和凯的婚礼画面,以麦克当时的地位来说恐怕婚礼的规模不会比妹妹的小,但这段记忆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从来存在过一般,这似乎也隐隐暗示着凯和麦克从未真正接纳彼此,当他向凯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说的是,我需要(need)你,我思念(care)你。但却没有爱(love)的出现。

而和凯的分裂,代表了重返西西里传统的麦克和代表了美国理想象征之间的凯彻底决裂,这同样也是一个老式资本主义和新式资本主义之间分裂的隐晦预言。

随着资本主义的越发强盛,个人主义的入侵让这种家庭关系越来越难以维继,麦克尽力所维系着的庞大家族的逐渐瓦解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裂缝。

他杀死背叛了自己二哥弗雷多,驱逐了凯,他的成功也建立在他无尽的悔恨当中。

麦克就象征着一个巨大的父权体制,而体制下的每一个人唯一想获得自由的方式就是背叛和逃离。

4.无法复刻的经典

教父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电影,一方面营来自于导演和演员所塑造的宏伟的史诗感以及出色的表演,柯波拉以一个家族的角度出发,上演了关于父子关系,兄弟情谊,在家族内部探寻自我身份的私人故事,但他同时,又自觉地把握和处理了对战后美国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隐喻和象征,凭借以上几点就可以使教父成为永留电影史册的作品

但恐怕以上的解读,我们还是会有一丝丝的困惑,为什么这么多影评人会将其视作自己心目中的第一,甚至有人会几十次的反复观影呢

我想,我们怀念的可能并不只是教父,同时也是它所代表的电影的黄金时代逝去的唏嘘,当时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几乎是现在无法复刻的。

01
第一是大背景:电影已死

在1894年底,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成为真正电影的发明者和创始人,随着放映机的诞生,被乔托·卡努多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就此诞生了。

就像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所寓意的那样,人们对于光影幻象的几乎毫无抵抗力,甚至丧失了辨认真实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是人类在20世纪最大所创造的最大奇迹之一。

有人说,19世纪是文学的世纪,20世纪是电影的世纪,此言不虚,电影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传统艺术媒介,其它媒介最多在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四要素中占一俩样,但是电影中不仅可以利用视听传达,甚至可以重组时间和空间

它涵盖了戏剧,文学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地位,更将音乐,建筑等囊括其中,电影不仅成了人们讨论的核心,影院也由此取代了教堂的位置,无数人争先恐后的进入电影院,就像天堂电影院中所表现的那样,它成了一种集体的,沉浸的,不可抵抗的仪式。

即使之后电视的出现,虽然抢夺了电影的一部分市场,但是,电影院巨大的屏幕和沉浸式的体验效果依旧无法被取代。

而电影的消亡伴随着的是一个常见的说法:电影已死,或许,电影已死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它更准确的说法是胶片已死,2011年,柯达胶片公司向美国政府正式提交了破产保护,柯达的倒闭预示着传统的电影媒介胶片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随着数码媒介的转型,让电影和其他媒介,例如短视频,电视之间的分界开始模糊,电影不再天然的区分于其他的传播媒介。

而或许,更令人担忧的是影院的消亡,电影是电影院的艺术,电影院的大荧幕才能体现电影的细节和导演的考量,而当人们习惯了在小屏幕上观看电影时,流媒体也就此崛起了,巨大的流量让其成为了互联网必争之地,资本的冲击,甚至连忠实的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为奈飞拍摄了爱尔兰人,最后也仅仅在院线上映了一周就转而在奈飞播放,而这次的新冠疫情会不会成为压垮影院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没人知道。

02
第二是制作模式的根本转变

在教父中,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拍摄模式,所有镜头几乎都是实景拍摄,洪尔兹庄园的外景镜头确实是在好莱坞拍摄的,具体地点是贝弗利山庄的格林埃克斯庄园,而内景部分拍摄于长岛金沙角保护区的古根海姆的庄园中。

为了还原20世纪40年代的风貌,柯波拉邀请美术师迪恩·塔沃拉里斯来打造电影的视觉呈现,在他的努力下,影片如此精准地还原了当时的质感,让演员们仿佛可以置身其中,尽情表演。

在开场戏中,他的布景就在轻松明快的婚礼和沉重的书房之间,营造出一种极度强烈的对比。

而为了还原1945年商店的橱窗陈设,电影中的街景布置和店面设计都力求做到完美,除了符合20世纪40年代造型的车。路灯、路标也被更换了,以符合时代特征,每盏路灯道具价值1000美元。为了这场戏,60名剧组成员没日没夜地在现场奋战了一整天。

除了对外景造型的现实还原,教父在拍摄过程中,对于表演效果的苛求和还原也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在尼桑之死中,为了拍摄一条生龙活虎的桑尼在这个世界永远被磨除掉的镜头,工作人员在扮演着卡安身上捆绑了110个爆破管,这在当时的电影史上都是一个记录,他的衣服里塞满了小铜管,每个铜管都有个小口子,里面填满了火药,上面是一小塑料袋的假血。所有小铜管连着电线,最后汇聚到卡安背后一根隐藏的电缆中。它们用几乎看不见的电线连着,当画面外的工作人员拉动电线,它们就会炸开、喷血。

在拍摄结束时,卡安紧张的不停检查自己的脸部和头发是否完好,而这场戏的花费也到达了惊人的10万美元。

在教父中,细节考量实在太多了,在枪杀叛徒波利的一幕中,车窗上的一张A字的优惠券,是当年战后汽油定额配的凭证,舞台表演对于意大利西西里元素的还原。

甚至让美国甘比诺犯罪家族的二当家萨尔瓦托雷·格拉瓦诺直呼这些开场婚礼,还有那些音乐、舞蹈,那就是我们,我们意大利人!

这些都能让我们看到巅峰时期的好莱坞对于制作模式的苛刻要求和场景造型的精准。

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绿幕的出现让演员不再需要和真实的场景互动,就像一位导演无奈地说,现在对于演员的要求可能是最苛刻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需要对着一个不存在的人愤怒,快乐,悲伤,和一个不存在的场景互动,体验,感受。

现在的很多电影,与其说是电影艺术,不如说是电影工业所生产的流水线产品,特效的堆砌,明星的加盟都可以让其一次次获得大量观众的拥垒和观看,而与之对应的,是观众审美的转变,对教父,指环王的一个负面评价是太长了,剧情铺垫的太慢,现在的人们很难在影院中花两三个小时去安安静静地欣赏一部电影。

超级英雄电影的塑造让大众的审美要求是快节奏,多爆点,而忽略了情节,逻辑不通畅的地方只需要一场枪战或者打斗追逐就可以掩盖,人物的塑造不再依托于内容的考量而是简单的价值观叠加,电影不再获得对真实世界介入的可能,不再具备反思性的力量,每一次的观影都只是成为了一次在自体中创造异类并将它成功放逐,消弭恐惧的故事。

而短视频对于注意力的切割让人们很难再进行深度的连续的思考,其中开放式的潜在结构将用户的选择权作为优先级,形成了一种双向的选择,我们可以拉进度条,可以随时暂停并更换,但电影是单向的,而且是封闭的,它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的不可选择,不可停止,于是,你只能跟着主角去体验银幕中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伤痛,快乐,由此,沉浸感诞生了。

当观众的注意力被切割得七零八落,绿幕的特效背景取代了真实的场景互动,细节的代入感让位于一次次剧情的爆点叠加时,剧情主导着人物而不是人物推进着剧情时,或许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天堂电影院中出现的残垣般的影院的离我们不远了。

另一个导致教父不可复制的因素在于,在当时的制作环境中,还没有那么多框架,而现在,整个好莱坞的制作体系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价值正确,即,现在所谓的PC(政治正确.)

03
政治正确

我个人不反对政治正确,但是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很多时候只是迫于外部的压力所做的内部的妥协,整个意识形态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反思,换句话说,它只是用政治正确去掩盖某种真实的处境,于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个体被悬置了,这种“尊重”反而意味着更大的傲慢。

就像对第五元素的一段影评中所述的那样:

在喧哗炫目的后现代光影元素中,《第五元素》包藏的是再古老不过的白种男性幻想:三百年后,中国人还在纽约卖烧腊;美国总统与超级流行偶像变成黑人,拯救世界的却仍然是白人英雄;至于女人,终究必须是美丽的性别。

不得不说,好莱坞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加了层滤镜的谎言,但对于创作本身而言,这种框架却意味着限制,我一直觉得教父中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真实世界的复刻,按现在的好莱坞标准,可以说,教父并不合格,它没有一个女性为主体或是黑人角色,甚至他在其中还赤裸裸地表达了对少数族裔的蔑视。

但正是这种缺乏,反而将真实的美国的傲慢显露无疑。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对于边缘族裔的无视和傲慢。或许,当我们越强调我们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反而越缺失了什么。

教父,永远的教父,唯一的教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教父》讲的是什么?
50年过去,「教父」为什么仍是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库布里克说:看到第十遍,我才相信教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看《教父》?
贯穿《教父》三部曲的,是深陷绝望的麦克柯里昂
世界黑帮电影鼻祖《教父3》男人必看的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