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老子何其人?(一)



道德经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01

写在前面

从这周开始,会进入《道德经》的解读,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哲学著作,被称为万经之王,可以说,它以仅仅5000字的篇幅,便对我国后世的传统哲学,政治,文化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老子的哲学思想非但没有显得落后和不合时宜,反而更显深邃和广大,对现代世界的发展起到奠基性的前瞻作用。

02

老子何其人

先让我们从老子的身世说起,关于老子的身世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在中国古代文本中也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当中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又提出 “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 ” “或日 太史澹即老子 ,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最后,只能无奈地得出一个结论:老子,隐君子也。”

首先我们看一下老子的尊号,学术界一般抱持有三种意见。

第1种说法是最为常见的,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也是目前的主流意见,但也有部分学者(比如胡适)认为,老是老聃的姓,古文字学家唐兰指出: 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 ,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 

因为当时称子的 ,像孔子 、 有子 、 曾子 、 阳 子 、 墨子 、 孟子 、 庄子 、 惠子以及其余 ,都是氏族下面加字的 。“ 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马叙伦先生曾明确指出, “ 老聃者 , 氏而字之 。 ”也可做一说。

第2种是尊称,可能是后世出于对老子的爱戴而所形成的尊称。

第3种说法则认为老子一词是对其生理特征的描述,著名学者陆德明在他的《经典释文》中记载:老子生而皓首(也就是生而白发)故曰老子。

而聃这个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写道:聃,耳漫也,也就是耳朵很大的意思,钱穆先生也考证:“老聃”一词也只是对长寿老人的通称。李耳应当是离耳的讹传,原义只是指长耳朵的老者。(《庄老通辨》)

关于老子的籍贯,那更是众说纷纭,《史记》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但这个说法经常被历代学者所质疑,甚至认为有后世改动的可能,在班固《后汉书》中记载,苦县属于陈国而非楚国,而且当时的楚国多被视为蛮荒之地,文化交流甚少,很难想象,老子这样的文化巨擎会在这样的地方成长起来。

而老子的亡故地也一直是一场迷案,《史记》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在后世佛道之争中,甚至有人据此揣测,老子一路西行,到了印度成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倒并无可信之处,止做一笑谈。

在《庄子》中有记载: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有学者据此推测,这里的秦应当是秦国的代称,失为其名,意指老子死于秦国。

关于老子身世,籍贯,亡故地等种种纷争,学术界暂无统一的共识,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研究,暂且不表。

03

老子的著书时期

关于老子的著书时期,也是学术界的一大悬案,从宋代开始,有叶适、黄震等人疑《老子》一书或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此后清代的毕沅、汪中、崔述等也人力主“晚出说”。

而在民国时期,多位著名学者也纷纷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如胡适、梁启超、顾颉刚、冯友兰

钱穆等。其中钱穆主张“晚出说”,提出了《老子》问世当在孔孟之后,甚至在《庄子·内篇》之后者。

对此说法,后世学者也多有驳斥,杨立华认为,庄子《应帝王》中的“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为老子说中“功成而弗居”的化用...庄子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时,仍然保留了个别《老子》的词汇。“可见《老子》一书早于《庄子》

这里我比较认为王东岳先生的看法,老子一书不仅早于庄子,甚至早之甚矣,在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吕思勉,在其的著作《先秦学术概论》中谈到一句话:今《老子》书词义甚古,又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俱足征其时代之早。

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在原始氏族社会中,都是女性作为部落的最高首领和领袖,在当时,甚至都没有婚姻对偶制度的产生,你根本分不清楚谁是你的孩子,谁是你的父母,所有幼儿,所有老人都是由群体共同养育,恰如孟子所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男权社会的出现是在高度文明化之后,私有制发明之后才逐渐形成和巩固,因为此时的男性如果想要自己的私有财产得到传承,就必须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孩子,于是婚姻制度,私有产权制度此开始得以普及。

但在老子的文本当中,处处充斥着对于女性气质及其女性氏族社会的赞美,第二十八章中写道:知其雄,守其雌,第五十二章写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都是在体现老子对于原始女性社会的推崇,可见其时代之早。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对于私有产权制度的出现是极为厌恶的,在其看来,进入私有制社会之后,统治阶级的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多,私欲也逐渐扩张,人们对于”难得之货“越发痴迷和追逐,大道也就越发遮掩,民无孝慈,其痛斥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无独有偶,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没有任何人比处于原始状态的人们更加温和了。

那个时候,他们被大自然隔离在距离野兽的愚蠢和文明人的智慧同样遥远的地方,同时,他的本能受理性所限,因而只知道防备眼前祸害的威胁;他们天生具有同情心,不愿意对任何人造成伤害,即使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不会在任何情绪的驱使下对别人作恶。因此,正如智者洛克的一句哲言所说:没有私有制,便不会有不公正。”

04

老子何人著

这看起来又是一句废话,之前都说了这么多了,难道老子不就是老子写的吗?好吧,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一无所知,对于老子的真正作者,我们仍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史记》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其意多解为,老子被函谷关关长尹喜困在函谷关写成著作,但一个合理的质疑就是,我们要知道,当时的书写材料不是纸张而是简牍,也就是用竹片编成的书写材料,这种书写材料至少要经过备料、片解刮削、杀青、编联等程序才能够制作完成,非常复杂。

而且简牍占地面积极大,像我们经常夸人知识渊博说学富五车,其实就闹了个大笑话,要明白的是古代是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换算成现在的纸墨打印稿本,可能连一本小说的字数都不到。而且简牍极为珍贵,一般只有在士大夫家中才有部分藏阅,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这种奢侈的记载介质。

难以想象,在一个边陲蛮荒之地会有人囤积这么多简牍,有学者怀疑,我们常将“尹喜”当作人名,但实际上,应当拆读,这个“喜”只是“喜悦”的意思,令尹是楚官,不是周官,由此推测,关令尹就是关尹,也就是诸子百家里的关尹子。

第二,在老子文本中有部分相互矛盾的意涵表达,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钱锺书先生就曾对《老子》批判道:《老子》明明说了“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却又说“外其身而身存”“名与身孰亲”“毋遗身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据此,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一人完成的,而是若干个人,甚至一个家族及后世弟子共同编撰,不断更新才形成,裘锡圭《郭店〈老子〉简初探》就写道:但从情理推测,'五千言’似应跟儒家的《论语》一样,为学派宗师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总之是离宗师的时代不远的人所编成的。……《论语》中有孔子弟子的言论,《老子》中当然也可能有老子弟子的言论”。

05
写在最后

以上所言,并非对老子这位智者有丝毫的不敬,或抱持历史虚无主义等无稽之谈,相反,正是因为其哲思深邃,远见卓识才更需要我们以极庄严的态度去面对他的哲思,需要我们用更宽广的心态去看待他的处境。

在之后的文本解读中,由于后世解读本颇多,比较有名的像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等,甚至连选取的版本都有所不同,如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为方便今人理解,我这里选用的是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作为基准。

老子写道: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重新回到老子的思考语境中并非易事,理解老子更是难上加难,希望之后的解注中能对大家有着一丝一毫的启发,便欣喜忘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子为何将《道德经》传给尹喜?——《品读三字经》第39集
《道德经》原本还能找到吗?让我说,省省吧别费劲了。
『解密修真文化』『中国求仙史话』长生不死3000年: 上古导引术与老庄古之道术
老子思想传承:《道德经》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影响及源流脉络
老子:其人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