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释微》——第二十五章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2

译文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了。它无声无息,也无法看见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从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止歇,可以被看作天地万物的本根和起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名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王是其中之一。

人需要效法生命的运行规律,生命的运行规律需要效法自然界中的运行秩序,自然界中的运行秩序需要效法道的运行趋势,道的运行趋势需要效法“自然”这种最高原则。

03

正文释微

本章是道篇的集大成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章中,我将结合历代解读者的综合意见,尽可能地还原老子的本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意思是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了。王弼注云:“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道作为一切的原点,在其之前,连天地都未曾化形,有和无都未有分化,没有什么是先于道而存在的。如《庄子·大宗师》中言:“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这里的“生”千万不要理解成不是生养的生,而是存的意思,它不是谁的附属,其本身就是万物的源头和起点,这一句话,奠定了道作为起始者的地位。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意思它无声无息,也无法看见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从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止歇,可以被看作天地万物的本根和起源。

“寂兮寥兮”,道为无相之物,它没有形体,没有样貌,也没有具体的载有,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法被我们的感知通道所辨识。正因如此,它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被我们所辨识的,就一定是具体的,有形状的有限者,也就不可能恒久地存在下去。此句表明了道作为无相者的无限性。

“独立不改”,道并不依存于事物间的相对关系,自成一体,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说明了道作为一个绝对自体的超越性。

但以上的种种描述并不是说道是死寂的绝对静止,相反,正因为道具有超越性和无限性,才能孕育万物。道如周而复始的圆环,无始无终,无有边际,无所不包,永不停歇,最终成为万物之源。

因此老子曰: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就是循环运行,如之前说的“往复”一样,道不断地运动着,但同时又不会被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所干扰。可以说,道既是绝对的静,也是绝对的动,因此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意思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名叫做“大”。

这就是老子对于道的真诚态度,与其他人渴望展示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做法不同。老子认为,对于没有固定形象的道,我们能够赋予的仅仅是一个称谓,一个抽象符号罢了,连对其的命名都极为勉强,离真正的道还有很远的距离。如王弼说:“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在解读道的时候所面临的一个根本困境:如果我们无法对无名者进行命名,那么也就没有办法将其纳入语言的范围,从而无从体认和查知。因此,对无名者的命名就成了无可奈何之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这仅仅是一种极为勉强的,甚至带有一丝徒劳的方式。

不仅仅是道,任何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我们能用语言描述的都只是这些概念的表层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一面。这可能也是哲学解注最尴尬的情况之一,哲学本身的表述对象并不受日常生活的情境所限制,但它又没有如数学或物理学类似的独立语言系统,因为哲学讨论的范围包括形而下的层面,需要借助形而下的帮助,不能完全摆脱形而下的注解,就导致哲学的表述往往显得深邃而抽象。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意思是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这句话说的就是道周而复始的运动特点,如冯达甫说:“'大’、'逝’、'远’、'反’是描述道的全部运行过程,就是'周行’。”。

万物循环往复可以说是老子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里以水为例,我们知道,径溪汇聚成湍流,湍流又汇集成大江,大江奔腾不息,流入大海,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成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雨、雪,最终凝结降落在地表,形成径流,不断循环往复。可以说,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正是由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所构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对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同时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一次警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对生态圈的破坏尤为严重,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而一个物种的灭绝又势必会影响这个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并辐射整个生态系统,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同自然和谐相处,避免对生态造成过多的破坏。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意思是,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王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王亦大”,多有学者认为是后世君王篡改或错认所致,如陈鼓应先生言:通行本误为“王”,原因不外如奚侗所说的“古之尊君者妄改之”;或如吴承志所说的“人”古文作“三”,使读者误为“王”。”但竹简本、帛书本上文都是“王亦大”“王居其一”,因此这里仍从旧本。不过从解读的角度来看,“王”和“人”的差别其实不大,因为“王”是万民之主,是“人”的代表,其所指代的仍旧是人的世界。

“域中”即宇宙之中,在老子看来,宇宙中有四大存在:道、天、地和王(人)。相对于道、天、地这些恒常者而言,人的有限性和各种先天的约束使得我们是其中最低微的存在,这是我们首先要承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子对于人的存在是否定或者漠视的

相反,这句恰恰蕴含着老子对于人的肯定和期待。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相比,我们仍旧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如:能够体悟道的存在,主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和提升境界等等。

有人说,老子是无情的,冷眼旁观,对人没有一丝的情感,其实不对,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子对人类是悲悯的,是抱有希望的,是一种包容的大爱,但老子也强调,人只有顺从于道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如果我们违背自然的规律,逆道而行,仍旧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历代注本都有自己的解读,可以说数不胜数,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王弼注云:“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一也。”

河上公注: “ 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

说一点我的粗浅理解:“法”即效法,取法之意,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理解为前者需要顺应后者的运行规律之意。

“人法地”,即人要效法地,生命从土地上萌发,生长,繁育,死亡。人,来自土地,也会归于土地,生命不可能脱离土地而存在,因此,这里的地不仅仅是指实体的土地,也包括土地所代表的生命的运行规律,如生老病死,没有人可以逃脱。

“地法天”,意思是地需要效法天,生命离不开土地,而土地则离不开四时发展的变迁,需要应和四季的变化,生命的形成也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这些都是天的范畴,因此,这里的天可以理解成自然界中的运行秩序。

“天法道”,意思是天需要效法道,道是什么?道就是一切的原点,是天下之母,是万物的总源头,没有能什么存在于道之前,不管是生命还是自然界,都要效法和遵循道的运行趋势,因此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整个宇宙中的总根源和总根据。

“道法自然”,意思是道需要效法自然,这句话可以说是四句中分歧最大的,有学者将自然翻译成自然界之意,这绝对是大谬,道“先天地生”“象帝之先”,在其之前就没有相待物的存在,自然界也仅仅是道的一个附庸,相当于这里“天”的含义,如果将之理解为自然界的话,也就意味着在道之前还有其他的存在,这可以说是对老子哲学基础毁灭性的打击。

这里的“自然”也不能理解为一个类似“人”“地”“天”“道”这样的实体,如冯友兰先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并不是说,于道之上,还有一个'自然’,为'道’所取法。上文说'域中有四大’即'人’、'地’、'天’、'道’,'自然’只是形容'道’生万物的无目的、无意识的程序。'自然’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另外一种东西。”

综上所述,“自然”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规律,一种原则,一种理想的状态,我比较赞成刘笑敢先生对于自然的定义:“《道德经》中自然不是普通的语词,而是一种最高的原则和价值,它不是指个体本性,而是指包蕴万物在内的一种整体的状态。”

并总结了关于“自然”的四重含义:“自己如此,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和势当如此。自己如此强调的是事物的内在动力和发展原因,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和势当如此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和延续的状态,概括起来,其包括了自发性,原初性,延续性和可预见性这四个方面。”(《道德经智慧100讲》)

最后做个总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翻译成:人需要效法生命的运行规律,生命的运行规律需要效法自然界中的运行秩序,自然界中的运行秩序需要效法道的运行趋势,道的运行趋势需要效法“自然”这种最高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学理论--宇宙自然
《老子》之自然:自然而然
论老子自然观念的三重意蕴
彭富春:“道”的基本特性是“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天性自由
《天然歌》浅释 甄轩-焦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