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的必修课!
userphoto

2023.06.24 吉林

关注

为什么说血糖监测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呢?因为血糖监测能够有效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地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同时,积极的反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有必要。

自我监测 要看哪些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是否存在低血糖的重要手段。有些患者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好坏,其实不然。

当血糖正常时,患者可能没什么感觉;如果血糖轻度高于正常水平,从自觉症状上来看,患者依然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但实际上患者的细胞和血管已经受到了损伤。若长此以往,慢性并发症也会接踵而至。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感觉相对比较迟钝,尽管血糖很高,但并没有很明显的感觉。除了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外,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有时直至发展为重症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发现,往往延误了血糖控制时机。

2型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而异,但自我监测的指标及其目标值却是相似的,分别是:

血糖:空腹血糖4.4~7.0;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血压控制:<130/80 mmHg;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请遵医嘱

体重指数(BMI):< 24 kg/m²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

自我监测到底该怎么做?

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但要重视对高血糖的严格控制,而且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波动性。只有两方面都兼顾,才能更好地纠正糖代谢紊乱,尽可能使慢性并发症不发生或减缓发生。对此,优行建议您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院外的自我监测。

但是患者如何根据自身的治疗方案,来确定血糖监测的方案呢?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相应地调整饮食和运动。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另外,根据患者血糖控制的情况,也要对应调整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当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未达标时,每周3天,5-7次/天,血糖达标后每周3天,2次/天。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更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如妊娠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对于那些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定期结构化的血糖监测,监测次数可以相对较少。

如何确保 自我监测的准确性?

首先要心态放松,可以边听音乐边聊天,但是操作一定要正确:确保监测使用的试纸在有效期内,监测时使用的血量要充足,测血糖时温度不要太冷,如果在冬天应进入室内暖和后再测血糖。这样才能测出准确可靠的血糖结果。患者还应该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监控结果的良好习惯,每次去医院看病时,应带好你的血糖监测记录,以便与医生讨论如何调整治疗。

最后给大家几句顺口溜,帮助大家牢记糖尿病血糖及其他监测指标:血糖是基础,三月查糖化;定期查血脂,经常量血压;体重不超标,腰围常测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情
餐后血糖为何居高不下
22年糖尿病,并发症缠身,他治疗糖尿病的错误方法你一定要避免
1糖尿病防治的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