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秀案例赏析丨社区营造与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实务探索——以“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为例
10
2021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案例名称社区营造与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实务探索——以“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为例

案例作者陈锦庆 罗素娴

所在单位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该案例荣获2021年度东莞市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评选活动 三等奖


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是以资产为本及社区营造理论为框架,结合三个社区的(东莞市茶山镇超朗社区、石龙镇中山东社区以及常平镇桥梓社区)社区文化特点与自然资源,通过社区研学的手段,针对红色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习和社区文化保育三大方面进行具体路线和研学体验课程设计,联合打造“东莞首条社区导赏”研学路线。路线旨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战略思维,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周期共分为四个阶段两周期。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发掘社区资产,绘制资产地图,建立社区关系网络。
“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是以资产为本及社区营造理论为框架,结合三个社区的(东莞市茶山镇超朗社区、石龙镇中山东社区以及常平镇桥梓社区)社区文化特点与自然资源优势所研发的社区营造项目。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步需要理清三个社区的资产优势。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走访观察,访问社区代表性人士、社区长者以及村委,了解社区的故事, 从“人”“文”“地“产”“景”五个方面绘制资产地图。

1.发动社区互助关系,挖掘社区“领头羊”。
在项目开展前期,社会工作者积极与社区居民建立互助关系,通过社区座谈会、焦点访谈、活动团建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社区发展,让社区居民的关注意识从自身层面扩展到社区层面。另外,社会工作者根据项目需要,重点挖掘社区“领头羊”,其中包括:社区领袖、退休老干部、民间手艺人、省市级非遗传人等,与“领头羊”共同讨论项目研发、实施的内容。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关系建立,社会工作者共挖掘了社区“领头羊”13人,其中包括: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2名传统美食手艺人、2名社区名人、3名社区老干部以及1名自然探索教育导师。


2.活化社区闲置空间,提升居民“参与度”。
项目扎根于社区,如何善用社区闲置空间,促进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提升项目丰满度,成为了项目落地的一大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的社区走访中,将社区闲置空间进行了有效区分,分别是公共闲置空间以及私人闲置空间。公共闲置空间,包括:道路井盖、路灯柱、公共建筑墙壁、路边花坛以及路牌等;私人闲置空间包括:商铺卷门、私人建筑墙壁、私人建筑大门、门牌等。社会工作者一方面积极联系政府各部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居民,让其能够同意社会工作者针对闲置空间进行有效改造;另一方面,联动社区小学、艺术培训机构、有手工特长的居民,融合路线的特色设定展示主题,为闲置空间进行绘画、改造。最终,社会工作者共整理了38处闲置空间,丰富了项目研学路线的空间氛围。


3.绘制社区研学地图,拉近群众“合伙度”
社会工作者结合社区资产地图以及社区特色,设计符合社区特色的研学路线。石龙镇为千年古镇,中山东社区内居住着多个省级非遗传承人,该社区以非遗历史“文化保育”为特点;茶山超朗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景观村落”和“广东省最美古村落”,拥有原生态古榕树林,该社区以“自然教育”为特色;常平桥梓村积极推动和投资“美丽村居”乡村建设,是《爱莲说》周敦颐的后代所居住的村落,建有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该村以“红色革命”为特色,
社区研学地图,包含了社区、居民的浓浓心意,社会工作者巧妙地将改造过的闲置空间很好地融入到社区研学地图中,并且邀请社区“领头羊”们,通过座谈会、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讨论路线的设置以及研学的方向,让居民对地图有更大的话语权,让居民的“合伙度”得到满满的提升。


(三)构建体系模型,实施研学项目,带动社区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检视项目的过程目标及任务目标是否按质按量完成,社会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框架理念构建了项目的体系模型,模型共分为四大部分:理论框架、路线内容掌握明细表、团队技能学习包、以及路线运营体系。

(四)模型打磨、实施、总结、进入下一周期、最终成型
初期模型成形后,社会工作者通过试运营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二次打磨。在打磨过程中,重新调整模型、总结经验,并且再次进行下一周期的调整。最后产出三条具有社区特色、惠及社区居民,让参加者能够“玩中学,学中玩”的研学路线。


三、实施成效
“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自开展以来,在社区发展、研学路线落实和群体发展上初具成效。

(一)项目落地以来,得到市、镇、社区多方关注及认可
项目得到市、镇、村及合作方的认可。首先,项目获得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资助、由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以爱为盟”创益支持计划及各企业的资金资助,共7.33万元;其次,项目得到东莞市常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认可与支持,并邀请项目负责人进行经验分享;最后,项目很好地突现出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优势,促进三个社区的经济收入之余,进一步提升社区在市、镇层面的知晓度;

(二)从点到面推进社区内动力
自项目开展以来,社会工作者共挖掘了13名社区“领头羊”、整合了38处社区闲置空间,并制作完成了研学项目模型。以上的种种,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从社区内动力出发,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截止于2020年12月31日,路线正式接待了八期,接待群体从特殊家庭到一般亲子家庭,让更多的社会人士通过路线了解到社区的特有文化。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开展以来,为三个社区共带来五万元的经济收入。(餐饮、特色商铺、手艺人等)


(三)社工+研学服务模式形成
项目可行性成果分享与经验总结提升。2019年,项目团队成员在经过一年的服务积累以及经验总结,根据服务成效,撰写题为《浅谈如何以研学为媒介推动青少年与社区联结——以展能社综组莞邑时光社区营造项目为例》的经验总结文章,并于同年12月发表于《东莞社工》杂志,展现了项目在可行性上的优势,也推动了服务团队的专业性。2021年,社会工作者将项目经验复制到东莞市莞城街道、东莞市道滘镇大岭Y社区,并成功地研发出老城区历史研学线路以及大岭Y社区的自然探索研学路线。

(四)推动社区民主自治的初形成
社区产业的发展对于社区营造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为社区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共同资源,社区中被开掘出的资源也反过来支持了社区产业的永续发展。吸引更多力量参与,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也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实践,发展以青少年独特视角对于社区发展的主动权,并在实际参与营造的过程之中训练了民主参与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既是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获得者、享受者,也作为社区文化的建设者,提升其对社区的认识,提升“主人翁”意识,提升对社区发展的理解,以青少年独特的视角为社区发展提供力量。(以上为案例简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汇女工”--东莞市塘厦镇关注女工健康发展
东莞南城街道下辖18个社区,分别是:鸿福社区、宏远社区、胜和社区、
博物馆照明之东莞市博物馆:天保九如,埃克苏(AKZU)与您看尽99柄故宫典藏如意!
SIC|非正式照料者支持实践案例手册
东莞市内10大约跑胜地大搜罗!总有一处你会喜欢!
交通路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