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剑客居】母亲的烟袋锅儿

图文 \ 冯林财

母亲节时候在家刷抖音,刷到了许多祝福母亲、歌颂母亲、怀念母亲的视频,有些视频让我流下了唏嘘和感动的眼泪。忍不住也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来。

2011年春节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有余了,如果健在,该进入百岁老人行列了。我家祖籍河北,属于闯关东的后代,这么多年,从我出生到现在,一直称呼母亲为“娘”,因此,“妈妈”二字一直喊不出口。

之所以称呼为娘,应该和祖上的传统有关系,也和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有关系。除了传统,据说主要是为了子女好养活,因此,我们才对自己的妈妈喊“娘”。在我心里,“娘”这个称呼似乎更民族化,更亲切一些。

娘生在旧社会的农村、成长在旧社会的农村,和许许多多农村妇女一样,贫苦人家的孩子,没念过一天书,属于文盲。当然,虽然是文盲,但娘的眼睛不盲、心不盲。终其一生都是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善善良良、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付出。我们兄弟姐妹7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娘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2012年国庆节,仅仅2个月后,母亲去世了

想起娘,眼前浮现的形象不是慈爱,也不是辛劳,那些可能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吧。却是娘叼着烟袋吧嗒吧嗒抽烟的样子。老娘盘着腿,坐在炕中间,面前放着烟笸箩,嘴里叼着长杆的大烟袋,吞云吐雾。每抽一口烟,嘴唇一动就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一缕一缕的蓝烟就随之升腾起来,不断升高,在空中弥散,随着声音展开的,还有烟叶燃烧的光。

装在烟袋锅子中的烟草烧得红彤彤的,忽明忽暗地闪烁。抽完了烟,娘就会向前探出身子,将烟袋伸到炕边,烟袋锅子倒扣在炕沿的外侧,梆、梆、梆地磕打几下,烟袋锅中的烟灰就带着余温和些许的红火,漫漫地掉落在了屋地上。

这一过程很闲适,很享受。有时候还会有舅妈、大姨,以及大姨家的表兄过来,和老娘一起抽烟,唠家常,天南海北、东家长西家短的。这可能是农闲时节,操持一大家子人的娘难得的享受时刻。

我娘的烟袋杆很长,烟袋杆是红花黑底的,天然的乌米杆(具体学名不知道,农村都这么叫),大约能有一米。一头为烟袋嘴,在旧社会时候据说是玉石的,再后来好像就是半玉半石的,石头的成分多一些;另一头就是烟袋锅了,烟袋锅形状类似于锅,一般是铜的,铜材质抗烧,不容易漏,多少年也不用更换。抽烟的时候,将烟袋锅埋入烟笸箩的旱烟叶中,装满烟叶,捏碎,压实。叼着烟袋嘴,一边抽,一边用火柴点烟袋锅,直到烟袋锅噼噼剥剥地发出烟丝爆裂的声音,一点点红火起来,就可以连续抽烟了。

(网络图片)

点大烟袋也是一项技术活,因为烟袋杆比较长,点烟的时候很费事,先将烟袋叼在嘴里,还需要左手扶着烟袋杆,歪着头、侧着脸,眼睛瞄着烟袋锅,伸长了右手去点燃。点着了烟袋,母亲会晃一晃手中的火柴,将其晃灭之后,扔掉。大家一起抽烟时,其中年龄小或辈分低的人也会主动帮长者点烟袋。这种人伦之情,大概就是《尚书》中所倡导的“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吧。

烟袋嘴只要不摔坏就不用更换,烟袋锅时间长了,就会烧漏,需要换新的。烟袋杆用过一段时间就必须更换,也许尼古丁有腐蚀作用。烟袋抽了一段时间就会有烟袋油子,将乌米杆的空隙堵住,这时候会用小细铁丝透一透,保持通畅;而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靠近烟袋锅子的那一头,就会在烟袋锅的热量炙烤下变脆,也会在尼古丁的作用下烂掉,此时就需要将这一段乌米杆用刀削下去,这样烟袋杆就越来越短,短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换新的了。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虽然说的是思想和治国,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但从烟袋杆也需要不断自我革命来看,还是源于生活的,古人诚不欺我啊!

当时的娱乐方式匮乏,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照明电都断断续续的。记得我们村只有有线广播,而且不是全天的,就是早上一阵子新闻,晚上一段新闻,再加上8点左右的半小时长篇小说联播,通过广播我记住的歌曲十分有限,最熟悉的一句歌词是“珍珠玛米亚古都

有什么方式能放松自己的身心呢?再无其他。家长们闲暇时就坐在一起抽烟聊天,抽烟就成了消除劳作一天的疲惫和解闷的最佳方法了。

娘的烟袋不仅仅是抽烟消遣那么简单,还有更大的功能,就是教化子女,相当于老师的教鞭。当然现在的教师,早已被恐吓得放下了手中的“”,也就产生了许多不成器的孩子。

为父母过生日

小时候比较淘气,父母在我身上花费的教化精力就多一些,我挨打次数多,主要是因为不好好学习。记得有一次贪玩,回来很晚,刚一进院门的那一刻就立马从撒欢淘气的兴奋劲中清醒过来了。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赶紧蹑手蹑脚,踯踯躅躅,贴着墙根,准备鸟儿悄地摸进屋。

吱呀一声,刚刚打开房门,嘭的一下,就感觉脑袋上一震,疼的我哇哇大叫,赶紧用手捂住脑袋,还没来得急回过头去,嘭、嘭,就又挨了两下,脑袋上瞬间就长出了烟袋锅一样大小、一样形状的包。我是一边哭一边赶紧撒丫子往屋里跑,娘也追进屋子,用烟袋指着我,用犀利的眼神盯着我,厉声说到:赶紧看书去! 原来娘看见我回来,早就埋伏在门后,等着我这熊小子呢。

其实,那时候的农村学校对学习抓的根本不紧,刚刚上小学的我还不知道学习啥滋味儿,每天去学校懵懵懂懂上完课就在外面疯淘。可是我的父母早早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对我们兄弟姐妹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习,更是严格管理。

父母和我们

提起娘的大烟袋,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当做我们这帮孩子疗伤的药源。日积月累之下,烟袋杆中积聚了大量的烟袋油子,黑色,黏糊糊的。别看这东西不好看,用处可不小。孩子发烧了,就把它抹在额头上帮助退烧,如果手、脚、腿、胳膊磕破了,涂抹在伤处,可避免发炎,促进愈合。缺医少药的年代,这就是农村自救的土办法之一。

我在生活中喇喇忽忽,经常自我伤害,因此,这烟袋油子,在我身上用的次数也比较多。至今,我左手二拇指还有一道长约4厘米的疤痕,里面一道黑色的印记清晰可见。那就是受伤之后,涂抹烟袋油子,伤口愈合,长到肉里面后留下的痕迹。

农村的学校每年必须交一定的柴禾,冬季取暖烧炉子用。大孩小孩都是自力更生,大人没闲工夫帮忙啊!有一天我拿着镰刀去割柴草,左手搂草,右手挥镰,可能割得性起,挎嗤一下,把自己手给搂了,当时血溅五步,手露白骨啊!吓得我丢下割好的柴禾一边哭,一边往家跑。

到家之后,身前的衣服上都是血。娘看了,下得够呛,一把将我抓过来,拿过了大烟袋,我又吓得够呛,以为这是割伤自己惹了祸啊,老娘要教训我。但不是这样,娘迅速拔掉烟袋锅子,从炕席上拽下一根席篾,透出烟袋油子,就给我抹上了。烟袋油子直接抹到伤口上,煞得我龇牙咧嘴的、钻心的疼。娘又撕下一条白布,给我的手指缠上,一边问我疼不疼,一边拉起我往外走,到后屯的村卫生所找大夫……

父亲和母亲,当时刚有数码相机,像素有点低

白驹过隙啊,自己也快60喽,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良好的物质条件下幸福地生活,既开心也担心。有时候和孩子讲一讲过去,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一些想法,彼此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很多,气头上来,真想打他一巴掌。可是孩子三十多岁了,比咱们高大威猛,打也打不动,骂也骂不得,只好苦笑着摇摇头,骂一句,这小犊子,最后尊重他们的想法就是了。

看着自己的孩子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父母,就回想起娘的烟袋,想起娘扬起手,用烟袋锅子“刨”我的情景,就不由自主摸一摸脑袋上还有没有包。一看到自己手上的疤痕,就想起烟袋油子,想起娘急切地给自己伤口抹烟袋油子的情形。

唉!孩子的时候,烟袋锅子落到脑袋上,委屈的哇哇大哭;年轻的时候,面对娘的训斥,小脖子梗梗着,满脸的不服气;现在,要是娘还能用烟袋锅子“刨”我一顿呢?会是怎样!

感谢阅读,诚邀关注

剑客居第202305期】总第10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风情10】炕头上的笸箩
小说《缘为兵》【四七五】烟袋油能解百虫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14)胡彩过的诗
(3)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第一次学吸烟(童年糗事系列散文)
保存好你家的烟袋油子吧!这可是珍宝!兰福森,兰玺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