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族现代性重构》上篇|嬗变06:汉家天下

随着汉家天下的稳定统治深入人心,各地先后出现一批以郡县或封国之名相称的名门望族,诸如齐郡瞯氏、颍川原氏、河内穰氏、涿郡高氏、蜀郡卓氏、南阳孔氏、京兆杜氏等都先后知名于天下。

从西汉中叶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开始,各地的强宗大族逐渐与文化结合,通经入仕,演变成为政治大族,一个家族世代为官或相继担任某一官职,也即“世为著姓”或“家世衣冠”和”四世三公“之类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世家大族的传承日趋稳定,郡望之风兴起。

东汉郡国以一百零五为定数,各郡国之内逐渐形成了一批被普遍认可的著名家族,如吴郡顾、陆、朱、张,会稽郡虞、魏、孔、贺,颍川郡荀、陈、钟、申,冯翊郡桓、田、吉、郭,天水郡姜、阎、任、赵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今天遍布全国的各大姓氏,基本上就是两汉世家大族的血脉流传,所以若要寻根求源,各家姓氏的郡望一般都能追溯到这一时期。

概而言之,两汉后期,全国有几百个家族,实际操持左右着地方上的各项事务。这从当时盛行的民间童谣可见一般,“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两千石代指郡守或国相,他们秩禄两千石,在当时“专制千里”,是军政一把抓的地方首长,按当时以郡为国的传统,两千石郡守往往被治下百姓视为君父般的存在。即便如此,为何还会流行宁愿顶撞郡国首脑,也不敢招惹地方豪强的现象?“两千石,去我冠;豪大家,去我首;去我冠,犹存首;去我首,冠不存。”除了偶遇酷吏做长官时选择性执法破家灭族的严打,垄断地方经济的豪强,大多数时候还是耀武扬威,武断乡曲。

譬如东汉兖州济阴郡李氏家族,以当时乘氏县为核心,竟将巨野泽划为私产,商业、田地沿着濮水、济水、巨野泽一路扩展,势力几乎遍布兖州各郡。李氏家族向心力极强,势力覆盖到跨州连郡的地步,整个宗族依然牢牢掌握在嫡脉主枝手中,没有任何分家的迹象。

董卓乱政,关东群雄并起之后,族长李乾在半割据的状态下带资入股,强强联合了当时的东郡太守曹操。即使曹操,面对着实力强大而又向心力极高的李家,也只能认可私兵部曲的现实。李乾死了,由他儿子李整接手族兵,年纪轻轻便是青州刺史;李整死后,由他在山阳的堂弟李典接手族兵,不到二十岁便是中郎将兼职太守。一直到官渡之战,曹操击破袁绍,势力无可动摇之后,李典才将家族整个迁移到邺城,以示彻底降服。这个时候,经历了几十年战乱的李氏家族,居然在乘氏还保留着“户口三千,人口一万三千余”的惊人实力!

即便如此,以李氏豪族之强,还是被世家人物压了一头。豪强垄断地方经济,空有实力却缺乏政治声望,仕途则被经术传承的世家垄断。汉武帝置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之后,儒术成为做官的阶梯,掌握学术知识的文化精英家族正好两头得利。世家子弟幼蒙庭训,修德修身,束发即可去当地郡县中做吏员,锻炼才干,增长见识,掌握地方实务。学而优则仕,年岁渐长积累起名望后,举孝廉出仕,先到中央宫廷为郎,再外放地方担任郡县主官,都是正经仕途,典历四方,结交各地人物,熟知天下大势。若仕途顺畅,再入中央升为公卿,享有征辟大权,借着为国荐才的机会,营造出“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局面,更是一团和气。几十年站稳脚跟,再加上些许拜师学经,缔结姻亲等操作,世家大族相互提携,你来我往,代代出公卿的追求并非难如登天,譬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郡县治,天下安,汉家天下的命运实则就与这几百个世家大族深度捆绑在一起了。当汉室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争夺人口的深层矛盾越来越浮于表面日趋激化,“亲小人远贤臣”的桓灵二帝假手宦官势力两次“党锢”,备受打击的世家大族与汉室日益离心离德,汉家天下的分崩离析已不可避免。

黄巾起义看似轰轰烈烈,却缺乏世家大族的参与,不到九个月就烟消云散。但地方势力乘势崛起,各大家族暗中培植武装实力,等董卓掀翻桌子全盘推倒明面上的政治规则后,乱世争雄的群豪,竟然多数是学霸出身的军阀!细品个中因由,只能说是世家大族发展的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由此带来的世家官僚的政治垄断
扶风马氏家族能文能武,为何还是'逃不过'走下坡路,险些灭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士族,是如何形成的?
影响古代中国上千年的超级阶层,皇帝家族都不入他们法眼
黄巢虽败,但为中国拔除了一颗危害数百年的毒瘤
管中窥豹,从清河博陵崔氏的兴衰一窥中国门阀士族的衰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