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奘大师:“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冀(2022)0000015


西


十岁踏入佛门,

十三岁正式剃度,

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

“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

孤身一人 穿越无人的沙漠

四天五夜滴水未进 向死而生

翻越寒风凛冽的雪山

命悬一线 绝境逢生

……

西行五万里

九死一生,初心不改

舍身求法,矢志不渝

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

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

他的成就空前绝后,震铄古今

心经

玄奘大师


少年出家

玄奘大师(600—664),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大师、真谛大师、不空大师,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

玄奘大师出生于洛阳附近,幼年丧母,童年丧父,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起的选拔,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选拔之时,有人问他为何出家,年仅13岁的玄奘说:「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年虽少却怀凌云志,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

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


决意西行

公元 618 年,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痴迷于佛法的玄奘,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试图彻底读懂佛法。然而,疑惑开始困扰玄奘:佛典缺失,翻译混乱,众说纷纭,没有人通晓佛法的真谛,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凡人通过修行能否在当世成佛。

对于一个僧人而言,成佛意味着生命的圆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迷惘的玄奘渴望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在长安碰到一个印度僧人,印度僧人高僧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

印度僧人的出现,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灵,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唐朝在立国初期面临突厥的巨大威胁,为了防备突厥侵扰和劫掠,唐朝当时严禁中原人西行出关。玄奘法师多次上表朝廷,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批准,一同上表请求西行的同伴也已放弃,惟玄奘大师矢志不渝。

玄奘大师在京城长安为西行准备期间,当时的宰相萧瑀非常赏识这位年轻法师的学识与修为,曾力荐玄奘法师出任长安庄严寺主持一职,唐时庄严寺香火旺盛,被称为“天下伽兰之盛,莫与此寺为比”。只是法师心存高远,去意已决,拒绝了邀请。为了西行求法,他已决意放弃一切名闻利养,冒着被捕的风险,置生死于度外,慨然孤身西行。

凉州之困

贞观元年(627年),机会降临,为了应对天灾造成的饥荒,官方允许百姓外出。二十八岁的玄奘混杂在逃荒的难民中,离开了长安城,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

离开长安一个月后,玄奘来到了凉州。凉州地处大唐和突厥人之间,是当时的军事要道,而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凉州军队戒备森严,没有来自官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向西而行。玄奘也不例外,只好在凉州设立道场,一边讲经,一边等待着离开凉州的机会。

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一个密探向凉州官方告发了玄奘,凉州的最高长官下发通牒:命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在丝绸之路上,像玄奘的高僧,备受尊崇,执意西行的,玄奘感动了凉州的佛教领袖,并最终在两位僧人的掩护下,悄悄地离开了凉州城。

胡人石磐陀

离开凉州的玄奘从此隐姓埋名,昼伏夜出,沿着河西走廊来到了瓜州,游牧的突厥人就在瓜州城外,这里的气氛比凉州更为紧张。万般无奈之下,玄奘来到当地的一处寺庙,祈求佛祖保佑:危难之际,请让弟子找到一个引我渡关的人。

转机在此发生,在寺院里玄奘大师遇到了一个胡人商人,商人自称石磐陀,他来寺院是为了受戒,说完便跪拜在玄奘法师面前请戒。在丝绸之路上行走,生命朝不保夕,佛陀的保佑至关重要。

石槃陀受完戒之后极为欢喜,玄奘法师见其身体健硕,神态恭敬,于是就和他讲了他意欲西行的计划。石磐陀自诩对这段路线有穿行经验,当下许诺,说有办法护送法师过五烽。 这真是天降奇兵,玄奘法师闻言大喜,抓紧卖掉一些衣物,购置了一匹新马,决定第二天就动身出发。趁着夜色降临,与石磐陀偷偷出了瓜州。夜黑星稀,北风凌烈,师徒二人一直走到三更天,在石磐陀的带领下顺利地绕过了玉门关。

夜幕笼罩了无边无际的大漠,半夜半醒当中,玄奘突然发现,危险正在逼近自己,偷渡刚刚开始,石槃陀就动摇了,大唐的律法非常严厉:偷越国境者,处死。石槃陀想杀玄奘大师灭口,他担心万一玄奘被抓获,会牵连于他。法师自付无处可退,于是便坐了起来,念诵观音菩萨名号,石磐陀见状不敢造次。

天快亮的时候,法师唤起石磐陀,令其取水洗漱,斋后启程。这时候石磐陀才坦言,前面荒漠中没有任何补给,只有五个烽火台下设有水源,且有重兵把守,要想继续西行,就必须在夜里偷偷到烽火台下取水,只要有一处被发现,便死无丧生之地。以他之力,无法护送法师通过五烽。说完石磐陀便想威逼法师返回,法师断然拒绝,并发誓不会泄漏石磐陀行迹,也不会让他遭受牵连,石磐陀这才悻悻而返。

穿越烽火台

玄奘孤身一人走向大漠,从瓜州往西,横亘着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戈壁, 玄奘必须独自穿越这片死亡之地。经过八十多里的跋涉玄奘终于看到了大唐边境的第一座烽火台,到了晚上,偷水的玄奘被当时的守军发现,冥冥之中,佛祖护佑。

大唐的边关将领王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边界守卫来说,玄奘这样的高僧就是心灵的最高导师。当听到玄奘的法号时,边关将领就已经决定放玄奘离开了。第二天早上,玄奘离开了第一烽火台,听从了王祥的建议,直接前往第四烽火台,因为那里有王祥的宗亲,也是信佛之人。到了第四烽火台,装好水源备好了干粮,直接绕过第五烽火台,来到了八百里大漠,莫贺延碛。

八百里沙漠 向死而生

莫贺延碛,位于今天的甘肃瓜州和新疆哈密之间, 以凶险而闻名 ,这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空旷的大漠只有影子相随。

进入沙漠不久,玄奘就出现了幻觉:妖魔鬼怪绕人前后,奇形怪状,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只有默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行走了一百多里之后 ,玄奘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玄奘正想取出水囊喝水,精疲力竭,一失手竟将水囊打翻在沙地上。

救命之水就荡然无存,死一般沉寂的莫贺延碛,绝无水草,他已不可能走出八百里沙海。绝望的玄奘,勒转马头,往回取水。艰难行走十几里后,玄奘想起自己临行前的誓言「我起先发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现在为何又返回?我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于是,玄奘又毅然决然地返回了茫茫沙海中。

在人类探险史上,很多探险家都曾经面临类似的境遇,像玄奘这样,已经看见了招手的死神,但仍然前行的却非常罕见。心中坚定的信仰让玄奘在生死面前,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玄奘很快就陷入了半昏迷状态,白天,狂风卷着黄沙,像下雨一样漫天飞舞,夜晚,死一般的寂静,令人惊恐。虽然如此,但心已无所畏惧,只是没有一滴水,前行一步都非常艰难,强大的信念在支持着玄奘前行。人的生命毕竟是有极限的。四天五夜后,玄奘饥渴交加,昏死在沙地上。

第五天半夜,玄奘忽然被一阵凉风吹醒,夜半忽有凉风吹来,如冷水沐浴,眼睛又能够睁开,昏睡中的玄奘渐渐苏醒过来,在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又站了起来。

繁星满天,孤独的身影在用最后的力气向西挺进,跌跌撞撞地又起身上路。途中,老马自己调了头,怎么也叫不回,奇迹就在这里降临,玄奘跟着走了几里,居然见到了一片绿洲。池水甘甜,清澈如镜……玄奘得到了续命的水。

在无数个艰险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真正虔诚的信仰,是以灵魂蘸着生命的血液,去书写灵魂面对绝望时,明确做出的一次次选择。坚贞的信仰有着令人惊奇的力量,忘了它,会失去坐标,找不到凭依。记住它,命运会帮你渡过危难的险滩,登上重生的彼岸。

高昌结义

走出了荒凉的戈壁沙漠,玄奘途径高昌国。高昌国王麴文泰听闻玄奘路过,急忙传旨,派人马连夜请玄奘过来。

午夜,玄奘终于风尘仆仆赶到,国王亲自举着火把迎接他,又不顾玄奘路途劳累,拉着他聊了一晚上。

国王对玄奘十分崇敬,他发誓以弟子身份供养玄奘一辈子,让全国民众都成为他的弟子,每日沐浴执香,洗耳恭听玄奘讲经;为了留住他,甚至要把公主嫁给玄奘。玄奘不为所动,一一推辞。

《三藏法师传》记录了两人的对话:

“弟子敬慕法师,一定要留下法师来供养”

“我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希望国王收回挽留之意”

“葱岭可以移动,弟子的心意也绝不会改变”

“我西行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请国王谅解”

“本国没有导师,法师请留下来,指引迷途的众生”

“我西行只为求法,国王或许可以留下我的躯体,但西行之心不可留”

“法师务必留下,否则只能遣返大唐”

根据《三藏法师传》的记载,麴文泰的挽留最后变成了威胁。绝食成了玄奘唯一的选择。绝食已经三天了,麴文泰仍然希望感化玄奘。第四天,玄奘已经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任凭法师西行, 但请早进斋食啊”。麴文泰没有想到,玄奘竟然如此倔强。

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公元627年的冬天,分别的时间终于来临 。在高昌之前,玄奘只身一人,从高昌开始,玄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以及一位名叫欢信的高昌高官。

不仅如此,麴文泰还为沿途二十四位国王准备了厚礼,叮嘱他们关照玄奘。麴文泰在用举国之力帮助玄奘西行。

面对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与安逸的生活,面对唾手可得的至高荣誉,玄奘毅然决然再次选择西行,是因为「信仰」就在那里,它是我们对自己避不开的诚实。

翻越雪山

之后,玄奘一行翻越葱岭雪山,(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 ),没有人拥有翻越雪山的经验,也没有人真正明白,他们即将面临的生死考验。

雪峰与天空相连,抬头仰望,望不到边际,风雪杂飞,虽然穿着厚重的衣服,也免不了寒冷。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可以休息,只能躺在冰上。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和他的队伍就跋涉在其中的某个山口,寒风凛冽,多有暴龙,飞沙走石,遇着丧命,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

恒河遇险

公元631年的春天。在神圣的恒河岸边,玄奘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一群强盗劫持了玄奘,这群强盗一贯信奉突伽天神。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找一个容貌端庄的人,杀取肉血祭祀 ,强盗们认为相貌出众、仪表堂堂的异域僧人玄奘能满足女神挑剔的要求。 

玄奘的口才没能改变强盗们的主意,他们已经在做祭祀的准备工作了。玄奘只有念诵弥勒菩萨,希望生命结束后,能往生在菩萨身边学习佛法。突然,天气大变,狂风飞沙、树木折断、巨浪掀船,强盗们见天神发怒,这才放了玄奘。玄奘难以置信地逃过了一劫。

故国异乡 声名远播

历时四年,行程5万里,历经坎坷,饱受艰辛,玄奘终于在31岁到达印度,拜在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从大唐到天竺,从长安到那烂陀,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少次命悬一线,“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坚定志愿,他的坚韧与执着,空前绝后,无与伦比,信愿不改,实属罕见,一代宗师玄奘法师舍身求法的精神将万古常存!

玄奘大师从戒贤法师学习唯识学,短短5年间,身为外国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被印度信众尊称为「三藏法师」。

有一个印度僧人不服气,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50条疑难经义,说:「如果有人能够破解其中一条,我就把自己的头砍下来!」

众僧求助于玄奘,玄奘一连三日不出寺院。僧人以为玄奘胆怯,冷嘲热讽。玄奘听闻,走出门外,当场讲解经义,根本没有一条能难得住他。

僧人羞愧不已,正想自刎,玄奘制止道:「你舍命求学,实在难得,说过的话何必当真呢?」僧人拜倒在地,拜玄奘为师。这时,玄奘的名望已经传遍了整个印度。

公元641年,戒日王举办了一个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大会。各个教派的智者全部参加,总共有周边国家18个国王、3000个佛教学者和2000个外道人士,观看玄奘讲经,并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

面对泱泱信众,玄奘从容讲论,任由提问。据说,大会持续了十八天,可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竟没有一人敢发出挑战。从此玄奘名震中亚,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众供为圣物。

荣归故里

十四年的时间,他从一个留学生成为首屈一指的佛学大师,而且受到了帝王史无前例的尊崇,一个中国人在异国的土地上,取得如此成就,堪称空前绝后。无数寺院都想用优厚待遇留下玄奘。但如同在高昌国一样,功成名就的玄奘依旧没有忘记初心──他要将毕生所学带回大唐,解决那里人们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在佛陀的故乡,被尊为一代大师的你,却毅然舍下一切荣耀,返归故里,只为在中华弘扬佛法,普渡东土众生百姓。

公元643年的夏天,玄奘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公元645年抵达长安,贞观十九年二月初,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玄奘。

孜孜不倦翻译佛经

在历尽艰辛的十九年后,他冷静审思,全身心投入到译经的事业中去。唐太宗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法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为由推辞。太宗只好遵从法师志愿,辅助他的译经事业,建立了长安译经院,下诏翻译法师取回的经典。

大师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寺院都开设了译场,分秒必争,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每天译经结束,还要诵经拜佛,三更才睡,五更便起,如是日日不倦。

玄奘大师共译出佛教经论47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真谛大师、不空大师)译经总数的一倍多。

而且玄奘大师的译经,在质量上也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玄奘法师主张“既需求真,又了喻俗”的译经原则,创造性提出“五不翻”,成为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新译”标志。

与很多人相比,玄奘法师的一生近乎单调——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仿佛只是在行走、译经。然而他却在简明的人生中,为人类创造了史诗般追求真理的征程,为中国翻译了成千上万卷经书。他终其一生舍身为法,矢志不渝。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玄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涅槃往生

自从踏入佛门以来,玄奘一直追随佛的脚步,片刻也不敢懈怠。

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

公元664年正月初八,有弟子梦见一座巨大的佛塔倒塌,“浮图崩塌,这是我灭谢的征兆。”正月初九,玄奘法师在屋子后边跨越一道细小的水沟时,不慎跌倒,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自己的禅房。在接下来的日子,玄奘几乎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念诵佛经,皈敬弥勒、如来,愿往生弥勒净土。

二月初四夜开始,玄奘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不动半分。这是玄奘圆寂前肉身的最后姿态,我们看见卧佛就能想到这个姿势。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他的弟子问玄奘:“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玄奘回答:“得生”。“我眼前有白莲花,大於盘,鲜净可爱。” 弥留之际,玄奘看见成百上千的人,穿着锦肃的衣服,携带者华盖珍宝,天乐鸣空,那是西天佛陀的召唤。

舍身求法,

视死如归;

富贵荣显,

弃如敝履。

多少次命悬一线,

多少次绝境逢生,

“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的坚定志愿,

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信愿不改,实属罕见,

一代宗师玄奘法师舍身求法的精神

将万古常存!




图 文 | 网 络

排 版 | 馨 心

版  | 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录片《玄奘之路》解说词
玄奘是怎樣的一個僧人?
精华阅读:《玄奘法师传》
学霸玄奘
玄奘法师才是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都去哪了?
历史上的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