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爱迪生”,青春年华谱写华彩乐章

        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青年,但他所搞的农机技改项目却超过了50,他发明制造的农机不但解决了我国农村山地作业的许多困难,也解决了困绕很多农机专家的技术难题。

        当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中国的发明家与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时,于是一个美丽的绰号,抑或说美好的祝愿送给了他——

乡村“爱迪生”,青春年华谱写华彩乐章

——农民发明家张建中的曲折人生

             文:江平

        罗城沟村,坐落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乡。被人们予为农民发明家的张建中的家,就在这里。4月24日,记者在宁安宣传部杨刚的引领下,来到了依山傍水有着塞北小香港之称的罗城沟。

         “为什么叫塞北小香港?”记者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询问同来的卧龙乡团委书记。一听这话,他来了兴趣,“称为塞北小香港说明罗城沟富呗!”

         “一个深山里的小山村能富到哪去?”

         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刚说:“这就与张建中分不开。”显然记者说到了杨刚的兴奋点,这个常年奔走乡村,对宁安农村如数家珍的宣传干事开始向记者讲开了张建中的好处。“远了咱不说,就说去年,张建中的中菱机械厂,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带动全村农民增收30多万元。”团委书记补充说:“这只是显性效益,那些看不着的效益就更无法计算了。”

         “怎么还会有看不着的效益?”

        一看记者一脸困惑,团委书记说:“过去需要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庄稼活,现在只需要一、两天,你说这不是看不见的效益吗?”

        记者人没进村,听见说张建中的好处,已经一罗筐,这一刻一种说不清的冲动,在督促记者想早一点见到张建中。当张建中真的站在记者面前时,记者竟有一点失落,因为他太普通了,憨厚朴实的外表,不善言谈的木讷,但当他谈起他的发明经时,竟又是那么善谈,原来发明就像他的女儿他的挚爱。

顽皮童年,拆过家里的所有电器

        张建中,1978年出生在罗城沟村。用张建中父亲的话说,他是老来得子,因为在张建中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就是最小的二姐也与张建中差了6岁。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家庭,让张建中从小感受了更多的阳光和爱护,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养成张建中从小敢想敢干爱琢磨的性格。所以从一上学,他的算术成绩就是全学年的第一名,爱琢磨的个性也在跟小朋友们的玩耍中显露无疑。

        那时,同学们做个弹弓或用木头做把小枪了,遇到问题,常常爱找张建中。张建中也在反复实践中,把弹弓和木枪做的几乎乱真,八九岁孩子,动手能力比一般大人都强。那时父亲出去干活老爱听半导体收音机,但由于受潮,收听效果非常不好。于是爱琢磨的张建中,就想亲自动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看看这么个小不点,是如何发出如此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向人讲述那栩栩如生的故事的。于是趁着家里没人,他怀着好奇悄悄地打开了半导体,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那里面并没有像白雪公主一样好看的小天使,也没有奏出五彩乐章的乐器,有的竟是连他也说不出来的电器零件,于是怀着好奇,张建中一个个拿出那里面的东西,直到他听不见一点声音时,他仍在奇怪,这小小的东西,一如阿拉丁神灯一样神奇的“魔幻”,是如何发出让自己向往的声音。一会儿一如百灵唱歌,一会儿又如智慧老人博学。他好奇在用小手抚摩遍每一个零件,激动之处竟把它含在嘴里,他想尝尝它会是个什么滋味?

         “啊?!”当从田里回来的母亲,看见儿子像小科学家一般,把一个好端端的收音机,折腾的如此面目全非不可收拾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心疼,因为那时几十块钱买回来的半导体,可是家里唯一的“大件”;其次是她对儿子小小年纪如此胆大妄为的愤怒,于是抽出靠在墙边的烧火棍,向儿子冲了过来,“我打死你这个败家子!”

        全神贯注研究半导体的张建中,直到这时才知道自己闯下弥天大祸,撒腿就往外跑,竟与从门外进来的父亲撞个满怀,正当父亲一脸困惑,对这对母子间的作为不解时,张建中竟像狸猫一样,一个鲤鱼跃龙门,从1米5的围墙纵身跃了过去。

         “咳,我儿子真带劲!比电影里的特种兵都厉害。”

         而追出来的母亲却愤愤地说:“你还表扬他,去看看。”手指着屋里。“再不管,将来不把咱俩这老胳膊老腿都卸了。”

        直到进屋的父亲看见散落一桌子的半导体零件,才明白老伴是为什么动怒,儿子为什么奔跑如狸猫,虽然他心疼,恨儿子的胆大妄为,但气归气,嘴却说:“这小子是个当将军的材料。”

        气得老伴一甩手,走了出去。

        让父亲要揍张建中的事,发生在半导体被拆后的两个月,每天要按时出工的父亲,花了30多块钱从宁安买回了一块金鸡牌马蹄表。一看表里面的小金鸡随着指针滴答滴答向前奔跑,还时不时翘翘尾巴扬扬脖的小样,让淘气包子张建中看直了眼,那一天竟一刻没有出去玩,瞅着小表发呆。

         “告诉你,小兔崽子,你要敢拆它,我就敢拆你!”

        父亲大门牙一嗤,“牧羊犬”变成了“大灰狼”。正在兴头的张建中吓了一跳,瞬间明白这玩应再卸,就不会像那台半导体,自己或许也会像院子里的小公鸡被父亲给卸了。很快家里人都下地了,刚开始的紧张渐渐地被好奇心占领,于是一丝冲动再次让9岁的孩子,伸出可爱的小手,嘴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提醒着自己。“我不拆,我只是摸摸。”正在张建中带着兴奋想摸遍小马蹄表周身时,突然小金鸡仰起脖子开始报时了。“咯咯咯——咯”,一下,“咯咯咯——咯”两下,“咯咯咯——咯”三下,随着小金鸡憨态可掬的样子,张建中笑了,“嘎嘎嘎”,张建中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忘我,于是小手不自觉地拿出了螺丝刀,嘴还在不住地提醒自己,我不拆你,我只是看看,马蹄表的后盖被打开了。冲着阳光,张建中眯起一双大眼,呀,这么简单呀!父亲还不让我卸,这个我能安上。于是张建中情不自禁,把小手伸向了一个个他看似简单的零部件,直到他把一个好端端的小表,拆得面目全非时,他才知道自己闯祸了,因为他再也无法把它复圆,因为没有专业工具的张建中如何把一个小巧玲珑的部件,严实合缝地重新组装起来。听见父亲回家的脚步,张建中又是一个鲤鱼打挺从家的后窗户跃了出去。他耳中传来父亲暴怒发出的声音:“这小兔崽子,回来我一定扒他皮。”

         ……

小拭牛刀,毛头孩子惹人注意

        其实张建中不是老惹祸的捣蛋鬼,他10岁那年搞出的“小发明”,着实让父母刮目想看。那时母亲作饭用的风箱已经破的不再那么好使,作一次饭,是炉台子一层灰,母亲脸上全是黑。于是调皮捣蛋的张建中没敢跟母亲说自己想给她搞个小发明,而是悄悄地打开风箱,查看风箱不好使的原因。爱琢磨的张建中渐渐明白,是由于多年使用,风扇叶已不再那么好使,这对于爱动手的张建中不算个难事,于是利用一个下午,一个好的风扇叶做好了。当母亲晚上从地里回来,一摇风箱,突然感到不再那么笨拙,一插入炉堂火苗突起时,她还以为是丈夫给她修了风箱,直到回头看见小儿子正冲自己笑时,她瞬间明白原来这是小儿子搞的小发明小革新,如果说这要算张建中第一个成功的发明创造的话,从此张建中一发而不可收,发明技改,是一个接一个。

        十四五的半大小伙子,竟对农用四轮子维修驾轻就熟,比农机站的技师都强。由于张建中与哥姐相差太大,到他初中毕业时,哥姐都已结婚自己单过,而父母又年岁大了,家里需要一个壮劳力帮助父母料理地里的活,于是学习很好的张建中没再念书,开始跟父母种地,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

        用张建中父母的话说,张建中对机械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他是逮啥琢磨啥,逮啥卸啥,小小年纪对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和痴迷程度,让父母不再像小时候横加阻拦,因为毕竟孩子大了,再一个父亲感到小儿子的兴趣或许将来会有大用处。

         一天,大嫂把家里的洗衣机拿了来,对母亲说:“妈这洗衣机甩干桶不太好使,我又买了一台新的,给你用吧,洗衣桶好使。”

         “好使,干嘛买新的。”

         “妈,孩子一天像个泥球似的,孩子衣服等着穿,没有甩干桶,多不方便。”

        母亲想想也是,就说:“正好,我有件衣服要洗,那咱就试试这新玩应。”

        衣服很快洗了出来,看着这玩应不费吹灰之力洗出的衣服又白又干净,母亲笑了,“这回我可有了好玩应。”

         站在一边的张建中说:“妈,你再试试甩干桶。”

          “兄弟,不好使!”

          “咋个不好使?!”

         母亲一看张建中又往前凑合的样子,心里就猜了个七八十。“滚,你是不是又要修的老娘不能使了。”

        一句话,说的大嫂和张建中都乐了。

        趁家里没人,张建中好奇地打开了电源开关,一试,甩干桶竟像老牛车一样笨重的只突突,不干活。于是细心的张建中蹲了下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甩干桶的机器并没坏,那又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呢?于是好奇的张建中情不自禁又拿起了螺丝刀,轻轻地当他把甩干桶卸了下来时,他发现甩干桶的轴上竟缠了小侄的线裤,原来如此,张建中笑了……

        第二天正赶上下雨,母亲刚洗的衣服等着下午穿,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张建中说:“妈,你试试甩干桶。”母亲回头一看张建中神秘兮兮的样子,就明白这洗衣机肯定又让儿子给修理了。母亲把要下午穿的衣服扔进甩干桶,一试,真好使,随着飞速旋转的机器停下,自己的衣服竟干了,受累一辈子的母亲,哪见过这种阵势,高兴地说:“建中啊,你说这玩应咋怎么灵呢?”看着操劳大半生的母亲竟露出孩子般的笑脸,张建中心里像喝了蜜水一样香甜。

        那时家里的农活,几乎全部落在了张建中的身上,于是家里四轮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成了张建中的专利,也正是在自己对四轮子反复修理中,张建中对农机的技术日益提高,但有一件事,他却一直琢磨不透,那就是对开关器的修理,明明很简单的玩应,自己一拆一安,却无论如何不如人家出厂带的好使,如果要是仅仅不太好使也就罢了,特别自己装上去后,老爱坏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沉思,这玩应到底哪出了毛病。一次,张建中到牡丹江办事,办完事,看时间还早,他就跑到农机修理的地方看看,这时,正好一位老师傅在修理四轮子,于是好学的张建中竟蹲了下来,瞅老师傅的修理,其实刚开始老师傅也没太在意张建中,只是到了修理四轮子轴间距时,老师傅怎么修理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于是张建中凑了过去,轻轻地把四轮子的轱辘卸了下来,又调整了些零件的位置,然后再安上,竟运转正常。这一刻老师傅乐了,问张建中是干什么的?张建中告诉他,自己就是个农民。老师傅一听极力挽留他,说,跟我干吧,我一个月给你2000元的收入,那时是九十年代中期,2000元钱,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张建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父母年岁大了,家里一刻缺不了自己的现实,让他拒绝了老师傅的好意,但不忘学习的张建中,看着老师傅的好心情,就把闷在自己肚子里很久的开关器问题提了出来,老师傅一听张建中的叙说,笑了。“小伙子,开关器的间隙可不是随便安的。”于是他把如何调整垫片等一些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告诉了张建中。感激的张建中说:“古人都说一字为师,今天老师傅你教我一技,你就是我的师傅!”

        从此张建中跟老师傅处得非常好,只要他再到牡丹江,总要来到老师傅的修理摊,帮师傅干干活,把农机修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渐渐地张建中成了十里八村农技修理的行家里手。

壳粒分离,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罗城沟村,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如果欣赏风景到是很好的去处,但如果干起庄稼地里的活,可就费使劲了。主要是山地崎岖不平,秋收黄豆时,累死累活,一天也就只能干二三十袋。况且山路难走,一上一下,壮劳力尚累的呼哧呼哧喘,更别说老人了。于是爱琢磨的张建中又开始琢磨开这地里的活,因为同样是一亩地,在平原用现成的脱粒机一会儿就干完了,而在山地由于脱粒机适应不了这种地势作业,就得用人工上下左右的干,收一亩地看不出什么,但收一墒地十墒地,就看出差异了。于是爱琢磨的张建中利用农闲时,开始认真琢磨开如何让在平地作业如飞的农机,在山地同样发挥他的作用。

        在山地作业,对于农机具来说,主要要克服在山地的操平技术,在平原能走的农机,在山地一样能走,主要是在山地如何解决作业问题,因为如果像平原一样去作业,农机就会漏粮食,而如果用手插式操平技术,就能克服这些缺点,研究出那一天张建中异常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通过自己努力自行研究出的产品,到自家地上一试,非常适用,当时高兴的张建中一如范进中举一般,但作业了一段时间,很快问题出来了。手动操平虽然能解决上下坡的机械调整问题,但对于偏坡地却无法调整,漏粮问题无法解决。

        怎么办?粮食不能不收,于是张建中用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开始作业。自己手拿一把锹,遇到偏坡,他就轮锹挖坑,用人工调整达到农机正常作业的水平,那一年好歹是把这些农活忙活完了。冷静下来,张建中感到这么干,不是办法,如果能通过机械调整解决,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于是蹲在自家小院一瞅农机就是半拉时辰,张建中在寻找这问题的突破,但自己毕竟只是个初中生,许多内在原理性问题,他无法明白,于是家里山地,他一天跑几趟,他在寻找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一天张建中又来到了山地,抽着烟,蹲在坡地琢磨如何实现自己的机械改良。这时一辆旅游车,从他家山坡地旁边开过,看着卷起尘土一片的旅游车,张建中眼前突然一亮,汽车为什么能在偏坡地行走自如,不就是汽车前桥中间有个轴,能使车轮子左右调整,达到平衡的作用吗?既然汽车能行,我的农机为什么不能行。

        这回通过张建中改良的大豆水稻脱粒机在第二年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功效,过去自己家地一天只能收二三十袋大豆,全部收完需要十多天的活,现在只需要一天就全部收完,看得乡亲们目瞪口呆,没想到老张家的淘小子,真是有出息的好后生。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参观,求张建中帮收地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建中尝到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爱情助推,家庭作坊渐成规模

        正当张建中农机改革初见成效时,他的爱情也在那年的春天悄然踏至。张建中的爱人叫杨艳玲,家住西岗子村,她的姑姑是罗城沟村的村民,她是看着张建中长大的。看着张建中塌实能干,她早就想给自己的侄女杨艳玲介绍,但看着孩子还小,她就没有着急,但最近看到张建中越来越出息,特别自己生产的农机具在田间地头派上大用场,她觉得再不给侄女介绍,这么好的后生,早晚得让别人挖走。

        于是一个电话有事,姑姑把杨艳玲调到了罗城沟村。一进门忙三火四的杨艳玲就问姑姑啥事?姑姑神秘兮兮地说:“别急,你先坐下歇歇脚,姑姑再跟你说。”

        气得杨艳玲往炕上一坐,嘴里不觉嚷嚷开了。“大老远给人家找来,又没什么急事。没急事,你找我干什么?家里农活正忙着呢。”

         “哎,小兔崽子,难道姑姑招呼你还不行了。”

       正在姑姑与侄女嚷嚷时,一推门,张建中走了进来。“婶子,找我啥事?”

         “哟,建中啊,你来的正好,这是我的侄女杨艳玲。”说着话,姑姑转过身,冲着杨艳玲,“这就是我给你过去提到过的张建中。”

        再傻的人,一听这话,也明白了姑姑的意思。瞬间两个年轻人脸都红了。这一刻不觉羞涩地都低下了头。半天张建中反映过来了,原来自己是来相亲的,怪不得刚才父母一个劲催着自己来。于是他悄然抬起头,呀,这女孩长得这么周正,长得有点像演《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章子仪,大大眼睛,明亮又清澈,真好看,不自觉张建中竟咽了口吐沫,但依然压不住自己狂跳的心。

        这相亲总得男方主动吧,于是张建中咽了几回吐沫,说:“那什么,那什么,那什么……”紧张的张建中一连说了六遍“那什么”,一下子,把杨艳玲逗得大笑了起来,这一笑,让张建中更窘了,刚想好的要说什么,瞬间全忘了。“我是说呀,那什么,你、你一次能扛多少斤大豆。”

         我的妈呀,笑得杨艳玲的姑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从此,张建中与杨艳玲相亲“那什么”的故事,成了罗城沟村小青年埋汰张建中的“利器”,这事传到父母耳朵里,乐得母亲说,这小子,比他爸年轻时还傻!言语中,看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英雄所见略同,”杨艳玲或许和母亲当年一样,就是看中的张建中的实在。

         没费一枪一弹,“傻小子”张建中亲事就这么搞定,结了婚后,杨艳玲不止一次地跟张建中撒娇说:“我亏死了,你连一根冰棍也没给我买过!”每到这时,张建中说:“我不寻思多攒点钱,咱以后的日子也宽余!”气得杨艳玲直戳他的脑袋,一根筋!

        但幸福的微笑却一直萦绕在两个青年人的身边。

        人家年轻人搞对象,都唠些情啊爱呀什么的,而张建中和杨艳玲不是唠他的技改项目,就是唠些田间地头的实在嗑。喜的杨艳玲父亲说:“建中真是世上难寻的好女婿呀!”

        就这样,两个过日子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用长辈的话说,这两口子肯定错不了。    

超前意识,农机生产走在前列

        应该说,自从杨艳玲过了门,张建中的技改项目更加日新月异。

        考虑到丈夫不会机床操作的短腿,杨艳玲就鼓励丈夫到牡丹江学艺,于是新婚的张建中来到了牡丹江石油化工机械厂,跟师傅学习车工,为了早一点学到真功夫,每天张建中都是早早的来到单位,打扫完卫生,就认真地跟着师傅,观察师傅的一举一动,体会车工的工作程序,到了四天头上,他已经能上台干活,半个月张建中已经能独立工作。别人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的学徒经历,张建中只用了一个月就基本学成了。望着勤奋刻苦的徒弟,师傅说,我带了一辈子徒弟,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张建中靠自己的努力,很快掌握了车铆焊等工种的操作,为他技改再跃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当分别半年的丈夫,从牡丹江学艺回来时,看着张建中清瘦的面颊,杨艳玲心疼的哭了。

        从此,张建中的技改项目走上更加正规的道路。他首先走街串户了解情况,进一步调查现代农机具的使用性能、问题症结,征求农户的改进意见,通过1个多月的走访他心里有了底,开始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自己购置的机床设备,开始搞农机改造,由于张建中所生产的设备,完全是根据农村实际搞出来的,非常适用于山地作业,所以深受农民的欢迎,常常是农机具没生产完,订单已经签完。虽然钱挣得不多,但由于张建中信誉好,所以产品不愁卖。有了钱,张建中就能扩大再生产,再加上善管理会经营的妻子协助,两个人的事业是相得益彰,越干越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建中的生产规模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1995年修理铺正式注册更名为中菱机械厂。工厂设备先进齐全,有车床、汽床、钻床、汽锤、折边机等。工厂现有技术员4名,工人25名,虽然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但在张建中的带领下,不但技术精湛,而且信誉很好。工厂已经开发出先进的玉米、大豆精播机,大豆水稻脱粒机,震压器,弹簧犁等农业机械,产品销往东三省,正在酝酿走出东北,向全国进军。特别是他研制的大豆水稻脱粒机已更新三代,由从前的牵引式双机作业发展为自走式单机作业,由从前的手摇式机械超平发展为液压式自动超平,这个产品的运用,开创了牡丹江地区同类产品的先河,有效解决了山坡地运作费力,费工、费人、费财的问题,受到了牡丹江市农机专家的关注和好评,目前该产品已申请专利。

        目前张建中又投资70万,正在研究玉米收割机,张建中预测这种机型,将来会有广阔前景。

        如果从张建中头一台大豆水稻脱粒机算起,到目前为止,他搞的发明技改创新已超过50多项,虽然离爱迪生上千个发明还有距离,但今年只有28岁的张建中或许有一天会超过爱迪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发明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8岁的张建中,正以他锐不可挡的豪情和冲劲,向新的征途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婆婆只给小儿媳带孩子,大儿媳嫌偏心:竟半夜拎砖砸向婆婆…
“最美赵敏”:生前遭生父虐待被丈夫抛弃,死后三天才被发现
快四十年了,她仍是最美赵敏……
刘艳玲女士专辑
10466期【立冬】 作者:朱艳玲
女人的名声价值永远在于自身创造利益的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