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 | 开学季再读《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多年以后,当我站在小学门口目送小朋友入校的时候,我回想起母亲送我上学的情景,不觉已经离开她到异乡求学生活二十余载了。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作品《目送》中写出了如下这段话。初次读时,云淡风轻;而今再读,五味杂陈。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

——《目送》,龙应台
天的风已经渐渐地凉了起来,夏天只剩下点尾巴了。暑假结束,同学们开学了。
送他去校的路上,我不断地和他说应该注意上下楼梯的安全、课间要去上厕所、有没有记住教室的位置,等等。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心里杜撰出来的场景,担心他找不到教室,担心他刚成为一名小学生时会不会不适应,担心他怎么爬上那么高的楼梯,担心他找不到喝水的地方,等等。整个路途中,都是我在说,他一言不发。

我突然醒悟,赶紧停嘴。可是他只说了一句:我都知道的。

看着他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过学校的大门,头也不回地走向了教学楼。走的沉稳、目不斜视,直到他转过一个小弯,进了楼门口,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他俨然一个大人,从此走向了他自己的世界,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且有趣的旅程。而我,只是远远地目送。
坐在校门口的马路边,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她也许和今天的我一样,也是那样地目送我翻山越岭,消失在她的视线里。我那样弱小,山路那样的远,她该是怎样地担心。而当时的我,也如今天的小朋友一样,头也没有回。
人生的旅程,拐过一个弯,就会遇见新的世界和风景。其实没有多少担心的必要,只不过是自己放心不下而已。

开学季,我们就再读一读龙应台的作品《目送》。
一、作品简介
《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出版于2009年。这本书包含七十三篇散文,主要探讨了人生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
龙应台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人生的种种场景,包括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和兄弟的携手共行。书中还写了作者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
每篇散文都以“目送”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情节,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书中的文字充满了温情和敬意,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目送的教养却能让我们对这世界多一份温情和敬意。
二、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市,祖籍湖南衡山县,台湾作家、政治评论家、社会观察家。1974年,龙应台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博士生。1995年,龙应台与汉学家冯敏道结婚并育有一子。她的作品十分丰富,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感情细腻,越读越有味。
三、读书感悟

龙应台曾经写了“人生三书”,分别是《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生中的重要主题。

《孩子你慢慢来》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通过一位母亲的真实体验,描绘了孩子的天真、欣喜和惊诧,以及教育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亲爱的安德烈》则着重探讨了家庭关系和亲情,书中通过一位母亲和她的成年儿子之间的通信,深入探讨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和沟通问题。

《目送》则是一部情感性的文集,主要描绘了家人间的丝丝缕缕以及韶光易逝与爱无能,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温情的作品。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存在的一种感情,十分重要,也常常被忽视。通过阅读龙应台的书,让我们从细微的角度和事件中,体会亲情的珍贵。

亲情是人生中最深沉的缘分。仿佛秋天的凉风,仿佛山间的溪流,有时细微到不曾察觉。父母目送子女,子女头也不回。这是常态,也是亲情的存在方式,润物无声,厚重无比。

而今的教育,让全员焦虑。过度地干涉与参与,逾越了父母与子女的边界。不仅收效甚微,或许伤害了感情。然而,这样的焦虑,我们只能力求陪伴、辅助、目送。

成长是天然地,也是充满希望的。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龙应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目送
当三角函数遇上不等式
?夜阑书香 | 这3本书,写尽了亲情的温暖
回头便知,那藏在目送中的亲情
《目送》预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里
读书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