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对孤寡老人的互助组:从出生就奔向死亡的路上,还有什么值得人间一趟

文/罗幕轻寒

全文共3312字

所有人,一出生,其实就是奔向死亡的。

我们来人间一趟,留下或辉煌或平淡的一生。

那种能改变世界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这种人,都被记在了历史书上,或者人们的边角野史里,口口相传。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老人,一个七十八岁,一个八十四岁。

过去的时间里,他们俩,守住那片山脚,守着那几块田土,互相帮助,互相可怜,一起过了几十年。

他们来这世间一趟的生活,其实是向我们说:有一种守护,也叫爱!

1

七十八岁的老人叫邱夫成。

在邱家的儿子中,邱夫成排行老二。他还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但是,以前儿子和女儿是分开排的。

女儿是要出嫁的,不必参与家里儿子的论资排辈。

邱夫成和哥哥不是同一个父亲。

当年邱夫成母亲的前夫死了,带着他的大哥嫁给自己的亲生父亲,连着生下了两个姐姐。

姐姐都是赔钱货,所以,邱夫成的母亲被父亲打得死去活来,连带着她带来的拖油瓶大哥也被虐待。

七年后,老天垂怜,邱夫成的母亲,终于在她四十六岁这年,生下了邱夫成。

后夫老来得子,当然高兴得不再打她。但高龄产子,营养不好,已经耗尽了身心,她的生命油灯在两年后终于熄灭了。

好在,邱夫成两个姐姐能照看他。

二姐照看邱夫成到十八岁,二十五岁了还没出嫁,

十八岁的小伙子,应该讨媳妇了。

但是,周边人对他父亲的暴行多有耳闻,加上家里贫困,媒婆根本不愿意踏进屋。

为了延续香火,邱夫成父亲让二女儿换亲。

换来的妻子比邱夫成大了五岁,身材魁梧,彪悍霸道,把两父子治理得唯唯诺诺的。

叫两父子往东,他们不敢往西;命两父子走两步,他们不敢走两步半。

家里吃饭,媳妇没坐上桌子,两父子不准动筷子。

在几十年前的山旮旯农村里,虽然新中国的法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山里的风俗,哪是一天两年能改变的?

靠劳作填饱肚子的山野田间,女人的地位依然很低。

女人当家作主,这是绝无仅有的。

饶是这样,媳妇还是在一个深夜不见了人影。

有人说,她被路过的马帮带走了,也不知道真假,更无从考证。

邱夫成父亲要二女儿回来重新换亲,但二女儿已经生了两个孩子,舍不得离开,加上婆家势力更强,她也不愿意听自己父亲的。

此事就此作罢。

但从此以后,邱夫成再也没有讨过媳妇,也是讨不起的了。

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大哥,在母亲死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过。

邱夫成把父亲供养到七十多岁,送走了,到现在,他也到了父亲离开时的岁数了。

2

八十四岁的老人叫林阳成。

和邱夫成一样,最后一个字都是“成”。

以前,老人们取名字,中间那字要按照辈分,最后一个就随便取一个字了。

所以,一个家族里,重名的人多,一个村里,有时候会有两三个。

最后一个字相同的,就更多了。

林阳成排第五。兄弟姊妹九人,哥哥弟弟都讨上了老婆,就他没有。

其实,林阳成是有过爱情的。

林阳成二十来岁时,很喜欢队上一个姑娘。

那个姑娘比林阳成小三岁,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垂着一条黑黑的粗辫子,脸圆圆的,笑起来一对酒窝。

姑娘也喜欢林阳成,两人商量着,让林阳成的父亲去姑娘家里向姑娘的父亲提亲。

姑娘的父亲提出:“我家女娃儿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弟才三岁,我要一百元彩礼,给弟弟存着读书用。”

当时的猪肉六七毛一斤,一分硬币能买四块硬糖。

林阳成的父亲是贫下中农,自己这么多的子女,怎么可能拿出这样一大笔钱给他讨媳妇?

再说自己是堂堂队长,即使手里有这样一笔钱,但队长花钱讨自己管理下的队伍兵的女儿当媳妇,不让全队的人笑掉大牙吗?

“这媳妇,一分钱不出,我照样能给你讨回来,你等着当新郎官就是!”

父亲这样给林阳成承诺。

他找来会计一干人马,商量能用什么办法,准备逼迫姑娘父亲把女儿嫁给他儿子。

哪知,有人走漏了风声。

姑娘的父亲也不是好惹的,短短两天内,就让媒人给自己女儿找了一个好人家,第三天就瞒着大家,把女儿悄悄地送走了。

林阳成也就失去了成家的机会。

等到哥哥弟弟们全部都有了家,他依然孑然一身。

有媒婆说过,月老没有给他牵线,他一生都是孤身一人的。

3

时光或快或慢,稳步向前。

千禧年,是更迭,也是变新。

千禧年前,第一代打工人开始回山坳里翻修房子,但更多的人开始把房子搬到远离山脚几里路的公路边,第二代打工人又把房子买到几十公里的镇上甚至上百公里的县城里。

那些本来回到村里长大的第三代,读过书后就去到大城市并且留在了那里,把他乡当作故乡,彻底地告别了这片九十年代以前无比热闹的土地,把父辈祖辈留在了这个时光和人文的角落。

邱夫成和林阳成无儿无女,侄子侄女也只是偶尔过年过节回到这里,给爷爷奶奶上坟时,在屋外站一会儿,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这周围,隔着几条田坎,有一户人家,红砖房还立在太阳底下,但人都走光了,去了城里,老人也被儿女带去了。

所以,这片山里,其实,就只有邱夫成和林阳成了。

俩人就这样被剩下了。

经历这些年的风吹雨打,两个人的屋子也在风雨中茕茕孑立。

犹如他们两个人的生活。

两间屋子隔着有四五百米,原来要经过几块很大的冬水田(冬天也能存水的田),人走在两块冬水田的中间窄窄的田埂上,容易掉下去。

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脚力不好,稳定性也差,就更容易掉下去。

有次,林阳成去看躺在床上的邱夫成,就掉到田里了。幸好,当年天干,田里水少,他自己挣扎着爬上来了。

人贱,命却很硬。

周围渐渐没了人气,两个人就当作兄弟走动,相互怜悯,相互打气。

春天,一起出工,一人扛一把锄头,去到一块田里挖土,一起栽秧打谷子。

一个人挑不动收获的谷子,也请不起收割机,就两个人用一根扁担,抬着往家挪。

挪一小截路,放下来喘会儿气,喘匀净了,又“嘿哟嘿哟”地抬着往前挪。

一块晒坝面积大的田里的谷子,两个人要收割一整天才能完成。

没事情做的农闲时候,两个人也相约着坐在各自的坝子里,远远地聊天。

聊昨天晚上做的梦,聊对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帮助,聊以前对侄儿侄女的付出。

更多的,聊以后两个人怎么相处。

他们相约,每天两个人都要隔着那根田埂,打招呼,吃什么都要互相知会一声,愿意吃就端碗过来“搭伙”(分着)吃。

林阳成的哥哥给了他一个收音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是这个互助组的“第三者”,带给了他们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挑起了两个人之间的很多聊天话题。

或许,他们也憧憬过会不会有突然而来的好事,“平地起惊雷”,回到以前的青葱时代,重新过一回,把当初的好日子留住吧?

4

千禧年后,国家开始了大力扶贫,后来转向精准扶贫。

两个老人符合国家的贫困政策,评上了五保,也附带着有了低保的钱。

过年过节的时候,有村干部来看望他们,有城里的善心企业来看望他们。

每次来人,都会给他们提来大袋小袋的白花花的优质大米,还提来各种炒菜的油,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比以前自己去地里刨土,去冰冷的田里栽秧种地还吃得好。

因为乡下道路村村通,两间屋子之间的田埂被拓宽,变成了平坦的石灰马路,两个人来去方便安全多了。

但是,毕竟是八十左右的人了,再坚强的身体,也是风烛残年了,年轻时熬过的各种病痛又回到他们的身上了。

这些年,两个人经常生病,不是你照顾我,就是我照顾你。

新冠期间,没有人来看他们,加上离其他人很远,两个人的村庄反而很安全,两人都没有感冒。

两个人的“互助组”,几十年来,对彼此不离不弃的守护,和对对方从早到晚的爱护,这次起了绝对的作用!

新年前后,那些跟随儿女搬到城里,没有躲过新冠病毒,又被儿女拉回老家埋葬的老人有好几个。

相比那些新土里的同龄人,还生存在连病毒都会遗忘的角落里,他们俩,算幸运呢?还是不幸运呢?

两个极其平凡的人,在同样的境遇里,以各自的能力,做相互陪伴,躲过了这一次劫难,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呢?

5

他们俩,是一群人的起点,是一群人的家乡,是伴随成长的回忆,却无法避免地要在回忆中逐渐走向终点。

这些年,时代的疮痍时至今日仍会偶尔从父辈口中吐出,我知晓他们口中那些平铺直叙的故事,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历程和痛苦欢欣。

所以,我用十个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以上的字,趁还来得及,试图以文字留存下那些耗尽半生、托起旧时代然后被新时代的我们忽略甚至遗忘的人物。

毕竟,每个人,终将,老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关于换亲的故事
民间故事:弟死娘疯爹成酒鬼,姑娘自救
考不上大学,找个媳妇真难(下)
父亲去世留下残疾女儿,弟抛弃她不管,看完遗书,决定照顾一辈子
十条笑话:记住了,以后娶了媳妇,可一定要好好对人家
母亲去世留下十万元养老金,儿子不敢要,女儿不想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