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散文:老家那条小河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孔子第66代传人孔兴学因为教读,携母迁到奉天府辽阳州城南。

他发现西沟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是块风水宝地,便决定在此定居,并称这里为孔家屯。孔家屯位于杨家西侧,历经沧桑后改称孔西沟,这就是我的老家。

门口有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汇聚多股山涧清泉,清澈而刺骨。它没有名字,却一直在滋润着河床两侧的土地,养育了这里的百姓,默默地流向汤河。

儿时记忆中,老家人生活离不开这条小河。

每当晨曦初露之时,勤劳的汉子便开始去小河挑水了,待装满水缸之后,再牵出牲口去河边饮水。伴着袅袅炊烟升起,早饭过后劳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快晌午的时候,邻家的婶子们都在河边洗衣服洗菜,她们忙碌的同时还有说有笑,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哄堂大笑,那憨笑声传得很远。

突然发觉河水变浑,抬头发现一群鸭子在上游,轻盈的鸭子悠哉地浮在水面上,它们扑腾着翅膀,溅起漂亮的水花,扁长有力的嘴巴不时扎向水下,啄食鱼虾和水草。一个石头扔过去,吓得鸭子四处乱跑。

河水太浅倒不能下河洗澡,抓鱼也是孩子们的一件趣事。

几人合伙,分工明确,一般都是把河主干憋死,让水从岔道流过,找几个片筐把下流截住。一番操作下来,河水逐渐变少,困在中间的小鱼也顿感不妙,四处乱跑,都想找个石头缝藏身。

我们就像得胜的将军一样,视鱼为待宰割的羔羊,等水少得鱼儿都能露出脊背,再下手抓鱼。伙伴们亮出拿手的绝活,拿起各种抓鱼神器,弄了大半水筲的鱼和蝲蛄(小龙虾)。

为了怕鱼虾绝根了,太小的我们都会放了,再经过了二一添作五的分配,最后虽说分得的不多,但收获和喜悦都写在孩子们的脸上,遇到妈妈高兴,还能给我们做顿鱼虾酱改善一下生活。


冬天的小河随着气温降低,逐层披上了厚厚的冰衣,基本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家家户户都会就近凿个冰窟窿,方便挑水用。冰下空气稀薄,小鱼偶尔也会游到冰窟窿附近透透气,山沟里都被皑皑白雪覆盖。

这里虽说不及伟人笔下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气势,但也可以用一幅“北风辞旧岁、瑞雪兆丰年”的对联,来彰显这淳朴、祥和的山村风貌。

厚厚的冰面变成孩子们的游乐场,大家尽情地在冰上耍老牛(陀螺)、滑冰车子、骑单腿驴(冰刀),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冬天那个冷,不是说你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就能解决的,可疯跑的孩子们反而热得满头大汗。破狗皮帽子也戴不住了,脸蛋子冻透红,大鼻涕都要过河了,就用袄袖子一蹭,时间一长,袄袖子都彻亮,据说这是童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时候孩子都能胜儿(特别逞能),不顾大人的警告,纷纷围着冰窟窿玩起了飞车绝技——就是利用惯性,连人带冰车从冰窟窿上面飞过去。一次有个胖墩儿发挥失常,冰车是飞过去了,人太胖卡在冰窟窿口,屁股掉下去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拉上来了。

所幸的是河水挺浅,只有棉裤后屁股蛋位置湿了,为了回家不挨揍,我们决定找个地方给他烤干。

找个僻静位置,拢起一堆火,让他撅屁股烤棉裤。看到棉裤开始冒热气,大家都为这个好主意而沾沾自喜,甚至烤出焦味也没在意,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着火了,棉裤着火了。

胖墩儿一激灵站起来,吓得连哭带喊的,头也不回地往家跑,火借风势越来越大。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路过的大叔大喊道,快打滚儿,快打滚儿,最后众人合力扑灭了火。

打那以后,很久没看到胖墩的身影,据说那天回去挨了一顿板子炖肉,趴炕上起不来了。

去年过年,看到胖墩儿,还提起这事,回忆当年烤棉裤的场景,大家捧腹大笑。

等我们初中毕业后,都纷纷外出打工、求学,国家也出台多项惠农政策,老家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利用扶贫资金铺上了柏油路,集资打井让每家都用上自来水。取消农业税后,粮食也一度涨价,多数人都开始偷偷毁林开荒,粮食开始大丰收了。农民腰包鼓了,像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都进入寻常百姓家,“气死驴”代替了耕牛,牲口逐渐淘汰。


蜿蜒曲折的小河岸边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景象,生活垃圾都倒入河边草丛里,大雨冲刷后河水受到污染,过度使用除草剂类农药,造成河里的鱼虾几乎绝迹。

农民不顾劝阻,过度开荒,激怒了山神。夏天下大雨时,山体表面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开始“笑山”(山体滑坡)。

多股山洪水都汇聚到小河里,往日平静的河面变得异常汹涌,河水一度上涨,冲毁两边的庄稼地,个别柏油路也被冲断,有的柴火垛、苞米仓子也顺水而下。弄得满目狼藉、怨声载道,大家一时都谈河色变。

人们在品尝自己酿下苦果的同时,也逐步清醒,意识到毁林开荒无异于杀鸡取卵,开始退耕还林,控制水土流失。

政府也提出“守护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并投资河道专项改造活动。河内的淤泥被清理,河道两边也砌上了厚厚的护坡墙,生活垃圾也开始定点存放,小河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一条连名字都没有的小河,却让孔氏家族在此世代繁衍,延续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虽没创造什么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喝这条河水长大的人,都以勤劳为美,更无作奸犯科之辈,老家至今还保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进荒野-掉进冰窟窿如何自救?
散文/邢桂珍:永不停歇的小河
狗狗回村后放飞自我,跑到湖面上玩掉进了冰窟窿里,看着都冷啊!
罗连英:流淌在心中的那条小河
捕捉河虾
故乡有条干枯的小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