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气养生论(二十七)依时养生顺天时(上)


《黄帝内经》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

                         


一、四季养生原则
     1、顺应自然

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气候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在作息时间上,要顺应四时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食用亦有季节性。

                            

 2、形神共养
       养形指脏腑、气血津液、肢体、五官九窍等形体摄养。形乃神之宅,只有形体完备,才有正常精神产生。养形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等摄生法,以及体育锻炼、气功等健身运动,都属养形的重要内容。
     
养神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人的精神、情志变化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是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应答性反应。不仅体现生命过程中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益寿延年,但如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超过生理功能调节范畴,则会伤及五脏,影响人体气血阴阳,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3、动静结合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方面。健身运动诸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坚持健身运动,可畅气机、通气血、利关节,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使机体充满活力,延缓各器官衰老。
      
静包括精神上清静和形体活动相对安静状态,是与动相对而言。气功中的静功没有肢体运动,通过体态姿式、特定的呼吸方法及特定的意念活动,在静的状态下,进行内部自我锻炼和调节,达到对机体调整、修复和建设为目的,静功在气功锻炼中具有重要意义。


      
动和静要适度,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发生。如《黄帝内经》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因此,勤运动,要注意适度;勤用脑,要思而不怠。动而不至太疲,静而不至过逸。总之,动和静是相辅相成两个方面,要养生防病、益寿延年,必须心体互用,劳逸结合,动静并施,不可偏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4、养生重点

   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季养脾。 


     二、四季具体养生法:

1、春季养肝

1少酸多甘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


宜吃的蔬菜:洋葱、豌豆、芹菜、菠菜、芥菜、春笋、南瓜、土豆等。

宜吃的水果:桃子、李子、枇杷、无花果、草莓等。

宜吃的肉类:鱼类、牛肉、虾、鸡肉等。

宜做的运动:散步、太极、气功、慢跑等。

  

2)养肝护肝法

(1)敲打胆经、三焦经以通肝气;刮痧并按摩心包经以行肝血。

(2)刮痧背部膀胱经以散表邪。

(3)点按大墩、太冲、章门、期门穴。


3)益肝明目法

1)左右手食指屈成弓状,以第二节的内侧面紧贴眼眶,自内向外,先上后下轮刮眼眶,出现酸胀感为宜。

2)按揉睛明、攒竹、太阳、四白、足三里、光明、三阴交、太溪、太冲穴各一分钟,以小鱼际擦涌泉穴到发热为止。


4)益气防风法

1)揉迎香、印堂、太阳、风池、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2)揉风门、肺俞、膻中、肾俞、足三里各1分钟。

3)拿颈项部一分钟,点按双侧肩井穴至发热。

                                    

2、春季宜用中药

1)治疗气虚无力,多汗的中药。

 (1)人参:生晒参每日1-2克嚼服,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

 (2)党参:30-60克,与黄芪、大枣、当归炖肉。用于体虚、气血不足的人。

 (3)黄芪:10-20克,煎汤、炖肉都可。用于气虚汗多的人。


2)养肝补肾的中药。

(1)枸杞子:用10克泡菊花茶,或煮枸杞百合粥。能滋肝补肾。

  (2)白芍:白芍15克,当归9克,熟地15克,水煎服。能补血养肝。                   


3、春季情志养生

1)修身养性

“修身”,要学会调节自我情感,控制自我情绪。方法如下:

(1)淡泊以明志;减少欲念,知足常乐。

 (2)读书,画画,练书法,提高文化。

 (3)种花,听曲,玩乐器,陶冶情操。

 (4)游山玩水,快乐如神仙。


      2)闭目安神

   烦躁不安时,可闭目养神,气沉丹田。30分钟即可心平气和,精神内守,舒畅无比。


      3)宣泄情绪

  每当人不快乐的时候,宣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1)健身房健健身,出出汗。

  (2)到郊外跑跑步,感受大自然。

  (3)找朋友去K歌,唱出情绪来。

  (4)和朋友品品茶,聊出烦恼事。

  (5)不能说出来的,对镜自述或打打沙袋来找宣泄出口。

          

4、春季须防风。

春天是出游时节,有人游玩后,易出现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等症状;更有花过敏症状:全身出现大片红疹,风团,瘙痒难忍。 

  《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也。”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邪密切相关。如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咽喉痛等。

1)春季风邪最易伤人肺部。可导致肺失宣肃、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而出现上述肺部疾病。春天最多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就是肺的病变。全身皮肤出现风疹,时隐时现,其痒难忍。

2)风邪变化无定,病变很广,在表可留于皮毛之间,在里可游走于经络之中。风邪侵犯肌表,会出风疹、荨麻疹、猩红热等常出现的疾病。春天生病,最易出现抽搐、痉挛、抖动。

3)空气中风都是流动的。春天易发小儿惊风、破伤风、面神经炎都是以抽搐、口眼歪斜为表现。

                  

      二、夏季养心为先,重在养阳。
   夏季烈日酷暑,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在夏季里心气最容易耗伤,特别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因此夏季最需要注意养生保健,让你的身体在夏季中健康地度过。

1、夏季养生与饮食、运动

1)省苦增辛

苦味入心,可清心火,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太过则伤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可适当吃些辛味食物。


2)清热除湿

夏季暑热、潮湿,易伤心脾,导致中暑,发烧,故应多吃清热、化湿的的食物。

宜吃的蔬菜:辣椒、丝瓜、冬瓜、黄瓜、苋菜、红薯叶等。

宜吃的水果:樱桃、葡萄、芒果、桂圆、西瓜、草莓等。

宜吃的肉类:鸭肉、鱼类等。

宜做的运动:散步、太极、气功、慢跑、广播体操等。


  2夏季经络穴位养生

 1)扶正助阳法

1)掌揉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5~6分钟。

2)按揉肺俞、膏肓穴各1分钟。

3)按揉关元、气海、神阙穴各1分钟。


 2)推拿养心法

1)掌摩心前区3~5分钟。

2)按揉膻中、期门、章门各1分钟。

3)按揉心俞、膈俞、厥阴俞各1分钟。

4)按揉内关、神门、太渊各1分钟。


   3)清热解毒法

 (1)自印堂至前发际双手交替上下做推法,分推前额。

 (2)拿风池,按揉大椎穴,重手法。

  ( 3 ) 掐中冲穴。

  ( 4 ) 按曲池、合谷、劳宮、委中穴,重手法。


  4)健脾和中化湿法

 (1)拇指按揉天枢、中脘穴各1分钟。

 (2)点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各1分钟。

 (3)掌揉背部两侧膀胱经三分钟,重点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4、夏季养阳要两防

1)防“因暑取凉”

(1)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2)睡觉及乘凉时要盖好腹部。

(3)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

   (4)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太低,最好在27度以上。

   (5)不要在冷气环境中呆得过久。


 2)防湿邪侵袭。

(1)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

(2)食要清淡,少吃油重食物。              

5、夏季养阳中药:

1)健脾除湿药

(1)藿香、佩兰:能解暑化湿,理气和胃。

用法:藿香、佩兰各10克,水煎服。可治暑湿感冒、腹泻呕吐。

(2)荷叶:能清热祛暑、健脾升阳。

用法:鲜荷叶1张,大米150克,熬粥。是夏季解暑佳品。


 2)益气养阴药

(1)黄精: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强筋骨、填精髓的功效。能补诸虚,可延年益寿。

 用法:黄精、西洋参各10克,枸杞子10克,大枣10个,煎水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

(2)沙参麦冬饮:能补阴润肺、生津止渴、止咳祛痰。

 用法:沙参、麦冬各10克,生扁豆10克,煎汤,加入梨汁、冰糖分服。对暑热口干口渴者最好。

 (3)人参地黄汤:有滋阴补肾作用。

    用法:人参10克,生地黄30克,粟米100克,先煎人参、生地黄,去渣后加入粟米煮粥,最后加入。适用于伤暑感气虚口渴者。


3)解暑清热药

(1)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

 用法:可直接加白糖泡茶饮,也可加入乌龙茶适量,一起泡茶饮。

(2)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

 用法:菊花、金银花各10克,泡水作茶饮。

(3)薄荷:有清利头目、解毒透疹作用。

    用法:a.薄茶10克,荷叶15克,金银花20克,煎水服,为消暑佳品。

           b.薄荷与绿茶同泡,能治头痛、风热感冒、目赤肿瘤。

        

   三、秋季养肺

  1、养肺食物省辛增酸

 秋季在味属辛,辛本已足,过食辛味,易伤肝气,故少吃辛辣的食物,适当增加酸味食物才符合秋季养生。

 宜吃的蔬菜:芹菜、四季豆、玉米、白木耳、甘薯、冬瓜等。

 宜吃的水果:杨梅、杏、石榴、柑橘、柚子等。

 宜吃的肉类:驴肉、鸽子肉、牛肉、羊肉等。

 宜做的运动:爬山、打球、游泳、健美操等。

  2、秋季经络穴位养生

 1)推拿养肺法

1)沿任脉自天突到剑突摩擦至热,再沿肋间隙做环形摩擦3~5遍。 

(2)按揉膻中穴至温热为宜。

3)拿揉上肢桡侧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3~5遍。

4)按揉太渊、鱼际、肺俞、膏肓穴各1分钟。


2)推拿润鼻法

1)揉按迎香、山根、夹鼻穴各1分钟。

2)两手中指指腹沿鼻梁骨两侧从上至下按揉到鼻根部,20~30遍。

3)点按百会、印堂、迎香、风门、合谷穴各1分钟。

4)提拿风池,宜重手法。


3)润肠通便法

1)滚法或揉按背部膀胱经。

2)点按大肠俞、三焦俞,轻手法,各1分钟。

3)顺时针摩腹300次。

4)点压双侧天枢穴至有酸胀感,按住不动,持续1分钟。


3、秋季养生四防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养阴防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柔润食物,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4)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防止秋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等。

秋天宜登高远足,是登山活动季节,可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            

     

四、冬季养肾

1、冬季养生与饮食、运动

1)养肾为先

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2)省咸增苦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功能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宜吃的蔬菜:豆芽、胡萝卜、菜花、芹菜、韭菜、芥菜等。

宜吃的水果:苹果、橙子、香蕉、甘蔗、山楂、梨等

宜吃的肉类:狗肉、羊肉、鹅肉等

宜做的运动:冬泳、滑雪、跳舞、打球等

   

2、冬季经络穴位养生

1)推拿养肾法

1)掌根按揉腰骶部3~5分钟,易沉缓。

2)点按肾俞、命门、志室、腰眼、关元俞各1分钟。

3)拿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路线3~5分钟。

4)点压中极、关元穴各1分钟,并逆时针掌摩小腹部100次。


2)推拿养阴法

1)按揉气海、关元、神阙、水分、中极穴各1分钟。

2)掌平推腹部、胁肋至透热。

3)按揉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然谷、太溪穴各1分钟。

4)擦足底涌泉穴至透热。


3)推拿温阳散寒法

1)掌根揉按足太阳膀胱经,3~5分钟。

2)直擦督脉,横擦腰骶部。

3)揉按神阙、关元穴各1分钟。

4)逆时针掌摩腹部100次。

           

3、冬季养生八益

  (1)保暖。冬要“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很重要,但不可暴暖,要保持温度恒定。

  (2)健足。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要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经常按摩足底穴位。每天坚持活动双脚。一双舒适、暖和轻便的鞋子也很重要。

  (3)多饮。冬日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然需水分滋养,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饮水不应少于2000毫升。

  (4)病。冬天是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体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

  (5)调神。冬天往往情绪低落,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在家做做“五禽戏”,更是好方法。

  (6)早睡。冬日白天短,阳气弱,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肾精。

  (7)通风。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很差,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8)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服热粥能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小米牛奶冰糖粥、八宝粥等最适宜。


 4、冬季锻炼四不宜

  (1)不宜用嘴呼吸:冬天雾气重,空气中会有很多的粉尘,用口呼吸会让病菌直接进入肺部,而鼻腔能过滤清洁空气,所以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好习惯。

  (2)不宜突然进行:冬季锻炼要慢慢适应,不能突然开始,否则对人体的消耗会较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受伤的情况,在每次锻炼前都要先做准备活动。

  (3)不宜空腹进行锻炼:人在清晨时血糖往往偏低,心脏功能处于较弱的状态,空腹锻炼会使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猝死的可能性增加。

  (4)不宜忽视保暖:很多人认为锻练就不怕冷,这是错误的。锻炼时要慢慢减衣,身体微热后减最好,锻炼一结束,就要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

    五、一年四季养脾胃都必不可少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少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避免不良情绪:

   脾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的智慧
一药一穴位,穴位养生法,让你不再为吃药发...
徐文兵:一招教你快速判断男人是否性感,以及真正巩固肾气的方法(一)
什么人适合学中医
夏季无病虚三分!一起学学古人“避三虚”…
中医黄帝内经:三年化疫,治之有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