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石岛赤山风景区,看到下边坡大片的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 Carr.),风景区+赤山神的保护,林地被保存得很好,主干颀长,树冠飘逸,加上当地潮湿气候,树干上许多附生藤本。

后来又看到一株单生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与麻栎是近亲,它们的叶片边缘,都有刺芒状锯齿,花果亦基本相同。此刻雄花序已凋落,只有雌花正在孕育果实。

麻栎叶片正背面颜色相同,而栓皮栎则有着灰白的叶背,手感绵软,那是叶背灰白色星状毛的缘故。






 
虽说栓皮栎得名于其发达的木栓层(树皮的组成部分,木栓是软木的原材料,经济用途广泛,如软木塞、隔音板、水上浮标等),应当有着更厚的树皮才对。

但我无法看得出来,也对比过植物园里同样大小的麻栎和栓皮栎,看起来,外表都是同样的黑灰褐色且深纵裂树皮,实在不好区分。






前几天写板栗(戳~栗*粒皆辛苦),叶片同样有刺芒状锯齿,叶背也有灰白之色。其实与栓皮栎略有相似,那又怎么区分呢?
若是果期,一眼便分得出,板栗(及所在栗属Castanea)壳斗(总苞)长刺,将坚果全包起来;栓皮栎(及所在栎属Quercus)的壳斗外小苞片则不为刺状,壳斗只包裹坚果部分,偶有全包。

若是花期,板栗(及所在栗属)的雄花序都是直立的,栓皮栎(及所在栎属)的雄花序都下垂。
碰上没花没果的时候,看下生长地点和株形吧,板栗多为村落旁或果园里栽培的经济乔木,而且人们有意无意会矮化它,或修剪周边杂木,便于它生长、结果、采摘。通常板栗会比栓皮栎矮胖。 
所以野外遇到的偏瘦长的,肯定不是板栗了。

无论麻栎或栓皮栎林,其实都不是什么稀罕的植被,山地十分常见,因多被砍作薪材,多在连绵的针叶林山地中以残存的片段形式存在。
它们与其他单叶硬质,花分雌雄(却没什么看头),果有壳斗(大多不能吃)的野生壳斗科植物,本就是组成常绿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约3700米高山地区,都有分布。西南地区的老百姓,将它们统称为青冈,由它们组成的林子便都是青冈林。
 

这些野的青冈们,虽然不能看不好能吃,但果实还是蛮独特的,可以收藏一二,手巧的制作艺术品试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野博物 | 磕板栗,磕出的橡子一家(中)
自然笔记 | 壳斗秋收记
栓皮栎
壳斗科
软木塞和橡木塞定义!
常见树木野外识别歌诀:木本淀粉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