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窈窕貌美的秦可卿有何“荒唐言”?秦可卿究竟影射谁?

《红楼梦》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引发很多读者浮想联翩和冥思苦想。作者为何说自己的小说是“荒唐言”,又为何要有那么多的“辛酸泪”?让人如坠云雾。

秦可卿又为何会引起红学界那么多的兴趣与争议呢?因为这个人在《红楼梦》里看似写得生动完整,实则很“荒唐”,刘心武由此还创建了“秦学”。风月宝鉴的“荒唐言”主要体现就是秦可卿的故事。

看看秦可卿的故事有哪些“荒唐言”?简单举例。

1、为什么贾母说“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当时荣宁二府中重孙辈中本就只有一个重孙媳妇秦可卿啊,就如刘心武先生说过的“没有可比性“。因此贾母这句话是“荒唐的”。

2、为何要描写“秦可卿临死之前要对王熙凤一番嘱咐”?秦可卿可是没有过管家经历的重孙辈媳妇,她何以能高瞻远瞩地说出“树倒猢狲散”那一番耐人寻味的管家治家的充满哲理的话?

3、书中还提到“那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荣宁二府那时最小的就只是秦可卿丈夫贾蓉这一辈了,何来平辈和下辈之说呢?

4、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儿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贾珍这话甚是荒唐,秦可卿死了就“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5、秦可卿葬礼办得荒唐至极。四处搜集高级的棺木,办隆重的葬礼,一个年轻少妇的葬礼还惊动了公侯伯子男等贵族成员,让东西南北路王爷都有祭棚,连北静王都穿孝服来为秦可卿送葬

综上,秦可卿为何会有如此待遇?刘心武一语道破,说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身份尊贵。胤礽女儿自是实有的人物,如果真这是这样放在了曹家,曹家史料中真有这么一个与公公Y乱的媳妇吗?这个公公是曹家什么人?曹家真有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一次出葬吗?让人费解。

秦可卿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如果是影射,又是影射什么人呢?我们来从秦可卿的判词来找寻录蛛丝马迹。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个判词什么意思呢?表面理解下,前两句自然是说秦可卿是个多情的人,多情的人与另一个多情之人相逢就会发生Y乱。而她与公公贾珍的Y乱,大家都公认的是被畸笏叟命令删去的。

后两句就让人不知所云了。荣宁府的接班人自然说的是贾宝玉,他在秦可卿带领下在秦可卿闺房做了一个春梦,梦中与小名叫“可卿”的仙子初试云雨。但红楼梦不是从此就开始贾宝玉就淫乐败家,贾宝玉对女子还是很尊重的,即便有进对女子有猥琐行为。

(秦可卿葬礼)

那这判词究竟是何意?这不是“荒唐至极”吗?我们再看下秦可卿的《红楼梦曲》,以助我们理解。

画梁春尽落看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曲也是难于理解。第1句说秦可卿悬梁自尽,第2句漂亮女人是祸水,秦可卿太窈窕美貌了,使得宁国府败了家,这是天大的冤枉,秦可卿的貌美只可引得公公爬灰,怎可导致宁府衰败?

箕裘颓堕”是要追究修道不问家事的贾敬吗?难道贾敬也是爬灰的公公,毕竟尤氏也是漂亮媳妇儿,爬灰成了遗传?即便如此,一个大家庭爬爬灰也会让“家事消亡”?把荣国府衰败也归罪于宁国府?这似乎也是说不通的。

其实,作者写秦可卿故事透出的“辛酸泪”,是为了痛惜与怀念崇祯皇帝写下的“荒唐言”。我们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下秦可卿的这款《红楼梦曲》。

情天情海幻情身)这段感情只有幻化成一个人物来发泄了;(情既相逢必主淫)具有同样感情的我们(空空道人与吴玉峰)就要编一个故事来发泄了,这个故事只能把真事隐去,用男女之情来表达;(箕裘颓堕皆从敬)不要说从嘉靖皇帝以来几代皇帝都是不肖子孙;(造衅开端实在宁)但若没有清朝挑衅,崇祯不会自缢于煤山。

这样结合写作历史背景来理解是不是说得通?我们再来联系看下秦可卿的《红楼梦曲》。

画梁春尽落看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画上悬梁自缢的“美人”就是喻指的崇祯,以“美人”喻君主,自古有之。李白就在《长相思》中写过“美人如花隔云端”,就是说离开了长安就开始思念君王了,这里的君王是唐玄宗。

秦可卿曲里的“擅”可理解成独揽;“秉”可理解成执掌;“风情”除了指美人的风流性感外,还可指美丽风物和大好河山;风貌除了表面指女子的花容月貌之外,还喻指明朝的大好江山。

再通过此曲,看看当时崇祯帝的处境。

崇祯自缢前,逼死了皇后,砍断长公主右臂等,由于他独揽了大好河山,执掌了明朝天下,故而家破人亡。但我们都知道,他都接的都是什么样的天下啊?明朝从那个一味只追求长生不老、与道士混在一起的嘉靖(贾敬)皇帝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明朝到了崇祯手里,就更是内忧外患了(箕裘颓堕皆从敬),崇祯走上自缢之路,表面上看是外因李自成所致,实际上是来自清朝在关外的威胁。所以崇祯虽然放不下振兴明朝的满腔热忱,但还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自缢方式结束。

我们不难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嘉靖与“贾敬”是谐音。毫无疑问,这里红楼梦作者是想表明明朝灭亡的首因应归罪于嘉靖,因而在假语村言中创造了这么一个人物贾敬,确实意有所指,意味深长,又用心良苦啊。

那么,嘉靖皇帝究是什么样的人呢,让作者不惜暗指?据说嘉靖崇尚道教,追求长生,竟荒唐到用宫女经血来炼丹、求取丹药;还大肆修建宫殿、耗费国库,这影响到以后的隆庆、万历、天启等皇帝,也是荒废朝政。

到了崇祯这一代,虽然他力挽狂澜、励精图治,但明显已经来不及了。他从祖辈手里接过的明朝早已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了,他的种种努力最后都化作烟云,以失败而告终。

崇祯是明朝后裔中最为勤于朝政的皇帝,但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自缢来结束了自己,还是让人唏嘘不已。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红楼梦》中贾母的话也就能完全释然、豁然开朗了。

作者用荒唐言中的秦可卿来隐喻崇祯,可谓用心良苦啊。作者借贾母的话表达“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借贾母哭诉“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还有“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

还有,秦可卿葬礼的高规格、大规模、超隆重等,侧面喻指了丧者不一般的身份,公侯伯子男都要参加,东西南北路王爷都有祭棚,连北静王也去参加葬礼等,这些暗含了什么?仔细想想不言而喻。

再有,秦可卿梦托王熙凤之事,更说明崇祯死时还不忘子孙后代。那么“树倒猢狲散”中的“树”是指什么呢?“树”极可能隐喻的是大明皇朝,依附在大明皇朝这棵大树上有很多皇家宗室。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100多年后,皇族人口就达到了5万人之多。嘉靖二十九年,皇族人数高达10万人,如此地方上1年的收入还不够供应皇族,这些才是真正依赖大树的猢狲。

再来看看,作者为何要用一个少妇来影射崇祯呢?也是意味深长啊。

崇祯虽然是明朝后期最为勤勉、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他还是有缺点的,比如刚愎自用、滥杀大臣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淫是最让人所不齿的缺点,作者将崇祯的缺点放在秦可卿故事反映出来,其实用一个淫字就足够了。

大家怎么认为呢?

文学作品都不单单为写小说而写小说的,总要或多或少隐含对时代背景的抒发与叹息,以及将现实人物原型反映在文学作品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红楼梦》里影射的人物还很多,我们慢慢体会。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这本旷世奇书值得我们反复研读与玩味,并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一解其中的很多不解之谜,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一部描绘广阔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让我们反复读之而兴趣盎然。

《红楼梦》的内容涵盖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等,包罗万象。

读书就应读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巅峰光辉和智慧光芒,值得我们共同来仰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贾府为什么要大办秦可卿的葬礼呢?办豪华葬礼有什么隐衷呢?
红楼梦解密系列—林黛玉传奇(中)
《红楼梦》秦可卿的葬礼为何极尽奢华?隐含背后的“冤案”
UC头条《红楼梦》秦可卿去世后, 宫廷为何派人来吊唁, 是何道理?
《红楼梦曲》赏析之十三
转载:红楼梦(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