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红叶谷
深秋枫叶如似火 济南红叶谷
摘要: 枫叶如火的深秋,是济南红叶谷最为美丽的时节。漫山遍野的红叶红艳似火、美如云锦,把山峦装扮得分外妖娆。古往今来,为红叶赋诗作词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在他们所作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晚唐诗人杜牧的七言绝 ...
枫叶如火的深秋,是济南红叶谷最为美丽的时节。漫山遍野的红叶红艳似火、美如云锦,把山峦装扮得分外妖娆。古往今来,为红叶赋诗作词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在他们所作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晚唐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济南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占地4000余亩,以野生的灌木丛黄栌为主,这也是红叶谷独有的观赏树种。由于所处的南部山区是济南泉水的主要涵养补给地且景区海拔在500米左右,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左右,山地小气候较为明显又景区的植被覆盖率达97%,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市区的300多倍又是“天气氧吧”,故称红叶谷是“泉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
红叶谷万亩红叶源自“朱老庵”
位于山脚下的景区大门是一组唐式的建筑群,气势恢弘。
走上六十九级长台阶,便进入大门,院内古朴的广场和广场中的钟馗塑像,造型典雅。特别是南面的长廊,更是观景、休憩、纳凉的好地方。站在长廊,抬头远眺,只见山峦连绵,满山的红叶一团团、一簇簇,似燃烧的火焰,又似天边的晚霞,红得让人眩目。还未踏进红树林,便已让人陶醉在这红色的世界里了。
沿着铺满红叶的小径往山上走,路上不时有红叶从树上飘下来,似翩翩飞舞的红蝴蝶,停落在人们的头上、身上。享受着红叶轻拂脸颊带来的快意,让人感觉到就像来到了童话世界,浪漫极了。在山路间大约走上15分钟,便来到了景区的著名景点——绚秋湖。
湖内水域宽广,岸上亭台楼阁,青山绿树倒映水中,因秋日这里尤为绚丽多姿,故名绚秋湖。
从绚秋湖拐向东南,再走上大约15分钟,就来到红叶广场。广场东侧山腰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这所寺院就是兴教寺。
在风景秀丽的红叶谷景区内,千年古刹——兴教寺默默地坐落在山间。兴教寺是山东境内较早的佛家寺院,建于西汉,盛于隋唐,历代鼎香火旺,后又有别名朱老庵,这中间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明白那段历史的内涵。寺院内供奉着盛唐时期的高僧义净,义净大师是继玄奘之后又一位去“西天取经”的僧人。兴教寺原有寺院数十间,僧众近百名。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姓朱的人在京城做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人称“朱阁老”。后来,“朱阁老”遭奸臣暗算,被官兵追杀,躲进了济南南部山区的兴教寺避难。官兵追来后,当地老百姓为了救“朱阁老”,便把他藏身的兴教寺改为“朱老庵”,因为“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官兵追到这里见是一座尼姑庵,便放弃了搜查,这一“庵”字便救了“朱阁老”。“朱阁老”自此便在此驻留,出于对当地百姓们的感激,“朱阁老”便在这周围山坡上栽种了黄栌。
因为黄栌功能很多,木材可做成家具或者染料,枝叶可以入药,能消炎、解热,因此深受当地百姓喜爱,逐渐地,黄栌成了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逐渐地,济南的南部山区,便开始大面积地出现黄栌这种热情如火的独特植被。
万叶塔
在兴教寺寺院东侧半山腰处,环山有一块裸石,光洁橙黄像一条素锦环绕青山之间。当地老百姓称它为朱阁老的“扎腰带”。而在兴教寺的南侧山顶处,有一座高塔引人注目。该塔叫做万叶塔,塔有七层,登临万叶塔,能尽揽红叶谷风情。这里是观赏万山红叶的最佳地点,这也是“万叶塔”的来历。站在塔上极目远眺,远山近岭、千沟万壑尽收眼底,绵延数百里的红树林正显“万山红遍,层林层染”的磅礴气势,将鲜红、粉红、猩红、桃红、紫红、殷红布满山山岭岭。红叶积蓄了一个夏天的能量,仿佛都在此时释放了出来。秋风吹过,满山的红叶随风掀起层层红色的波浪,似浩瀚无边的红海洋,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片片红叶又似红色的精灵随风起舞,缭绕在游人身前身后,飘落在游人足下,铺成一条红色的地毯。人们就在这硕大的红地毯上徜徉着,穿行在这诗意的童话世界中。
在兴教寺的寺院内,中间的一块空地是兴教寺遗址所在地,目前只剩下一个简单四方形的轮廓。东、西、北均有后修的大殿,其中北面大殿是正殿——大雄宝殿,殿前香烟袅袅,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的佛像,还有阿难、伽叶以及十八罗汉等的塑像。东侧是观音殿,该殿的北侧长廊里有7块石碑,为明、清、民国期间的石碑。其中,大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石碑记载了兴教寺的地理位置及规模:“殿之楹,后枕龙山,前圣水,左建伽蓝,右配僧室,不知创建何年。”可见兴教寺历史之久远。在大雄宝殿的西侧空地上,有一座高僧墓塔,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塔形修长典雅,上面镌浮雕观音。
寺院的西侧殿叫做义净禅堂,供奉的是盛唐时期的高僧义净长老,他是继玄奘之后国内又一位去“西天取经”的僧人,也是国内第一位由水路去取经的僧人,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因为他是山东济南人,所以把他的塑像摆在这里作为供奉。
义净年少时,离开双亲落发为僧。义净15岁那年,便萌发大志想西行求法。37岁这年,他决定由海道出发前往天竺。其间,一人孤行经过今苏门答腊等地。到达天竺后,瞻仰各处佛教圣迹,学习佛教经典,亲受大师指点,在这里停留了11年。公元687年,义净决定启程回国,一路上译经和著述,公元695年返回祖国抵达洛阳。义净此行前后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梵本经、律、论近400部。回国后,义净开始翻译佛典,一直到公元713年去世,共译出佛教典籍经、律、论56部共230卷,并撰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传内法传》等。义净去世时享年79岁。丧葬费用全由朝廷供应,其墓塔在洛阳龙门山北冈上。
与玄奘大师一样,义净大师西行求学,完成学业后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毅然回归故土,他们卓越的品德和才学赢得了大唐朝野士庶与僧俗两界的普遍尊敬。但现在知道玄奘的人很多,知道义净的人却较少,这与玄奘与义净专业不同有关。玄奘传法师徒相承,形成了一个宗派绵延后世,义净传法后继者寥寥。另外,这也与小说《西游记》的广泛流传有关。
实际上,义净与东晋法显和玄奘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并成为“四大译经家”之一,他的著作更译为法、英、日等国文字。
红叶谷,最洁是圣水。在兴教寺的南侧高树林立,树下山石中一清泉汩汩涌出,水质甘洌,不少游客纷纷在此驻足留影,或掬水开怀畅饮,该泉就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圣水泉。在泉水的上面有几块山石,上有书法家王仲武先生手书的“圣水泉”字,字体遒劲有力,与山石浑然一体。圣水泉的泉眼藏于天然石缝中,泉池自古便有,山上植被茂密,水源涵养能力强,因此圣水泉长年丰旱如一。同时,山上多寒武纪砂砾页岩,即麦饭石与木鱼石,因此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泉质甘洌,水味醇甜,常饮对健康大有益处。人们来到圣水泉边,带矿泉水来的均把水倒掉,然后灌上泉水饮用,这也成为当地一景。其实,圣水泉水的成因与济南泉水颇为相似,只不过是岩石的分布由南北变成上下而已。其间,圣水泉所靠的山叫做龙山,这座山的上端地质结构可透水性强,山的中端和底端属不透水层,水沿石灰岩层下渗到中底部,遇火成岩阻塞,便顺着岩缝溢出水面。
古寺伴名泉,钟声伴水声。尽人处心赏目悦,无言中尘去俗除。泉水出自山崖天然洞罅,长年涌流,岁旱不涸,水质清澈甘冽,溪流飞瀑,花木扶疏,颇具灵性。亲泉近水之际,倍感岁月悠悠,万古潺湲,灵长之人类,当珍惜自然美景,爱泉护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红叶谷里,黄栌无疑是主角。它的风头恐怕是其他自然景色无法比拟的,像泉水、山岩、寺庙。但是有一种植物却在这里也能争得一席之地,它就是葛藤。
东面的一片山坡上,高大的黄栌只占了周边的一圈位置,而中心位置竟爬满了葛藤。远远看上去,葛藤的叶子像波浪一般,波涛汹涌地滚滚而来,层层叠叠,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葛藤是藤本植物,它攀着身边的所有物体勇往直前地向上伸展着、生长着,嫩嫩的枝茎上开满了艳丽的小花。
和黄栌一样,红叶谷里的葛藤也是济南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在石缝中扎根,而且繁殖能力强,蔓延面积大。
可别小看这葛藤,它虽然没有黄栌的观赏价值高,但它浑身都是宝。葛藤的根、叶、花、果均可入药。葛藤的根入药名为葛根,可以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以及解酒和治疗食物中毒等功用;而且葛根含有丰富的淀粉,也可以食用。葛叶内服保健去毒,外用主治止血。葛花用于解酒醒脾,治头晕、痢疾、呕吐等。果实入药名葛谷,有补心、清肺解毒的作用。
葛藤最大的一个功用是可做饲料。在有些地方葛藤作为饲料已有悠久历史。有些地方的群众不仅用葛藤的叶、茎饲喂牲畜,而且他们还发现,葛根捣碎洗粉后的葛渣也是牲畜喜食的饲料,可鲜食,也可晒干贮存。另外,葛藤还有改良土壤、水土保持以及观赏的功能。
葛藤的作用这么大,当然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虽然它的观赏价值无法与黄栌相比,但在村民们心中,葛藤可是比黄栌更实用啊!
“天赐战马”马头山
在成片的黄栌和葛藤之上,是红叶谷最高的山峰——马头山。
远看马头山,它就像一匹正在仰鬃嘶鸣的战马,山脊上密集的松柏正像是马脖子上柔软顺滑的马鬃,煞是传神。当地百姓有种说法,因为红叶谷山清水秀、葛藤等饲料营养丰富,所以天上一匹神马便下凡来到山间,住在这里再也不肯走了,久而久之便成了马头山。
关于马头山,还有一种传说:相传东汉末年,黄巾军领袖张角带领部队来到此地,打算屯兵积粮,广招人才。张角每天亲率士卒,来到最高的山峰上操练,以训练士兵的意志。当时黄巾军的战马非常少,张角很是着急。有一天,张角梦见一匹战马从天而降,落在最高的那座山峰上。第二天醒来,张角带领士兵来到山上一看,山上竟然有很多身姿威风的战马正在吃草,张角大喜:“这是老天在帮我啊!”从此,黄巾军战马充实,再也不用担心敌人的突袭了。
后来,张角训练士兵的那座山峰便被叫做马头山。如今,马头山下有一个小村子,叫做“黄金石屋”,据说曾是张角屯兵的地方,原本叫做“黄巾村”。听村民们说,山上还有一个山洞,叫“黄巾洞”。据说张角在里面藏了好多宝贝,但是谁也没有找到过这个山洞。
从红叶广场到兴教寺,再到圣水泉,有看泉的四大享受:一为听泉,即从红叶广场通向兴教寺的石板路上,“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二为释泉,在兴教寺内既有传说故事,又有泉水的科学成因;三为赏泉,临圣水泉畔,踏石板小桥,曲池流水,乐在其中;四为品泉,在茶社可“汲来泉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坐在亭间小憩品茶时,亭前一对青年情侣正背对群山拍照留影,看他们那亲昵的样子,让人不禁想起了《红叶题诗》的故事来。相传,唐僖宗时有个宫女,一天在深宫百无聊赖,看红叶遍地便触景生情,顺手拾起一片红叶写上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写完后将红叶投进小溪。红叶顺水漂流而下,被宫外一个秀才拾起。秀才读诗后深为感动,也在红叶上题诗一首,然后投于溪的上游。红叶顺水飘进宫中,正好被那个宫女捡起。之后,每年深秋,他们都以这样的方式互赠诗叶,倾吐爱慕、思念之情。两人十年相思,历经坎坷,终于在一年深秋相见,取出红叶相示,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两人又在红叶上写下诗篇:“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萦素怀。今日却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啊!
走到山下,回眸红叶谷,看着那烂漫的红叶,让人竟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聞锺記郵 | 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圣水泉
济南-红叶谷
在济南看红叶真不必去景区,黄栌农民当柴烧山里一片一片的
山东济南:茂林红叶秋山近
红叶红了
醉美金秋--济南红叶谷(绝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