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回大岐河畔——重走史图博之路(三)

谨以此系列文章献给符芷兰和她的家人们。

走读海南团队的重走史图博之路活动到了第三季,也是最后一季,同时本次活动也是走读海南的第100次活动。本季将前往昌江去寻觅史图博的足迹,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条件下,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前两季我们分别去了南丰周边以及黎班周边,这些地区当年都有中外学者去过。而大岐河地区在史图博之前,还没有西方学者去考察过。因此第三季选择在大岐河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图--走读团队在大岐河畔合影

史图博在大岐河畔

大岐河现在称为南尧河。 

史图博在1932年8月7日到达七叉,住了4天。8月11日到新乐岩,直到8月18日离开大岐河区域,共在大岐河区域考查了8天的时间。当年史图博在大岐河区域的路线包括新乐岩、古鹿、加配、布东、牙格、布不列、荷乐、南大等村庄。他记载道:“8月11日,从七叉来到新乐岩村,这个村子位于金齿岭的南麓,是在金齿岭险阻而裸露的岩石壁所形成的布满岩石的森林夹谷中。此地只有少数侾黎居民,他们住在建筑于椰子树和香蕉树之间的简单的小房子里,新乐岩谷地可能是全岛风景最美的地方。8月12日,我们从稍为偏西靠近昌化河,有一个叫古鹿的很大的侾黎村,8月12日,我们离开此地向东开始了海南岛中部的旅行,由古鹿村向西行的(约)两公里到了昌化河岸,古鹿村的侾黎让我们坐着小筏渡过大岐河,我们穿过很多玉蜀黍地来到了横在主要山脉前面斜坡上的大村落加配。加配是美孚黎的聚居村。8月13日,从加配东行,抵布东村。它位于海南岛中部西缘最高山系的山麓,大岐河以这个山系流出。我们再顺着这个山谷往上行,抵大岐河的源头。8月13日,抵达由山谷上去约5公里的小村子牙格,道路穿过川流于狭谷的奔腾的山溪,沿着山谷左侧(南面)险阻的斜坡伸展,从那里越了已经是西北向的金齿岭和右边的山谷斜坡,可以望到耸立着的岩石山山顶的美丽景色。14上午,到达大歧河谷的一个村子布不列,山谷的右边每每出现垂直约200米的岩石壁,我们从这里去到第一次接触到大岐黎的荷乐村。8月16日,我们继续向大歧河上游进发,大岐河从此处开始成了山间的河流……我们来到了接近大岐河源头的南大村,8月17日在该村住宿。8月18日,我们离大岐河谷东去……”

图--史图博一行合影

图--史图博拍摄的大岐河畔

重合村

从海口去大岐河畔要经过七叉,史图博当年也到过该地区,于是我们在七叉镇重合村做了停留。

图--重合村路口

史图博当年到重合村时颇为忙碌,马上就被邀请去参加和七叉村的一些重大事情协商,虽然最终没谈妥,但大家也吃酒才散。这次经历使得次日他再度访问重合村时能苑集到珍贵的人类学资料,这些资料在其他地方因为村民抱着神秘主义而未能得到。因此史图博对重合村的描写是很长篇幅的,后来日本学者写《海南岛黎族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时也大量引用,成为珍贵的资料。

图--重合村内    

现在的重合村就在七叉镇主路边上,看起来整个村子比较富足。房屋和汉族的楼房基本相同,村里最老的房子应该是七十年代建的。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在村里没走多久就到了村外,可见远处的田野和高山,也许史图博当年就是从远处抵达重合村的吧。

图--重合村外    

史图博在1932年到过重合村,2年后陈汉光到达,立一碑:“金戈铁马”。目前该碑仍在村中。

图--金戈铁马

洪水村

史图博在大岐河流域的洪水村(在王下乡,即史图博所记载的“荷乐”)来来去去好几次,分别从不同的线路。他对大岐河畔的居住情况记录如下:“村落的情形同其他海南岛黎族相同,仅有极少数村落由一般各处都能见到的很密的凤凰竹篱笆围住。各村的仓库都集中修在村庄前面,仓库的墙壁一版一竹子编成,仓库是在地上或石头上立柱子的,仓库和一般所见的一样是在特别的柱子上顶着稻草屋顶”。

图--史图博拍摄的洪水村

史图博记载大量的黎族建筑,比如船形屋,谷仓,青年之家等等,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之前都没有见过,因此这次是很期待的。    车子驶进村子的时候,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看见古老的船形屋,内心十分激动。船形屋已经没有人居住了,村民们都搬去了村子上方的水泥平房里。船形屋分布在一片椰林里,没有严格的统一布局。部分船形屋已经倒塌,也有部分船形屋得到维护。问了一位路过的阿叔得知目前这批船形屋有一些定期的维护。

图--洪水村的船型屋    

村子不大,很快就能走完。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走到村子外边的坡地上,看到有一些倒塌的小屋子,也许这就是史图博笔下的青年之家,也就是“布隆闺”吧。走到村子的田边看到一个谷仓,保存完好。

图--青年之家和谷仓    

我们去的时候恰好碰到水稻收割季,于是去田野里采风一番。稻田在一片很大的盆地上,四周是高山。稻子都成熟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一眼望过去都是黄色的麦浪,令人赏心悦目。稻田里乡亲们在收割稻谷。书里记载的刀耕火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代化的机器在田里运转着,比海口周边的一些村子还要先进。

图--洪水村收割季    

走在田埂上,仿佛看到当年史图博一行到达时,热情的村民们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煮饭给他们吃的场景。

在这里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还看到了两位有文身的老人,由于现在黎族文身习俗已经几乎废除,因此也是感觉非常难忘。

图--两位老人

皇帝洞 

 洪水村出来没多远就到了皇帝洞。史图博当年经过皇帝洞时做了拍摄和记录,他记载道:“大岐河地方有关石灰岩的特征,是有许多大体上大小相同的洞穴,我们考察了大岐河谷左岸,在荷乐西面附近的高耸岸壁的洞穴。洞穴内有钟乳石、石荀、钟乳石台地等组成的美丽的钟乳洞,在暗处可能有许多蝙蝠,在洞穴的入口处有明显地是为了加固而用人工劈石砌成的石壁堵着。荷乐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人砌成这些石壁的。”他和荷乐人也交流了皇帝洞的一些情况,但似乎没有得到相关答案:“他们也认为他们居住的山中的洞穴也是可怕的东西,虽然'谁也不敢进入洞穴里面去看一看究竟里面住着龙呢还是恶魔呢’,但我们所访问的荷乐的大洞穴是古时有人住过的。证据是在它的门口,好像是为了防御而整齐地叠着一堵岩石墙,把洞口封闭,但荷乐的居民对此不能进一步详细说明”。

--史图博拍摄的皇帝洞

查资料可以得知:1984年,文物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古代遗物,并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单肩石斧、双肩石锛等以及青铜时代的泥质红陶樽、瓮、罐和青铜器残片等,陶器纹饰有米字纹、雷纹、网格纹、绳纹等。发现的动物化石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为6540年。属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洞穴遗址。因此洞口的石头砌成的墙应该是史前人类的杰作。

图--皇帝洞口的石壁

至于皇帝洞的名字,肯定是近期才有的了。皇帝洞现在开车能到达,所以有很多游人和信徒也来这里。里面不少岩石都被命名以神话人物,比如“观音石”、“皇帝座”之类,还有些根据外观以命名,比如“中国地图”。这些相对出名的石头前都有人烧香烧纸祈求平安及升官发财等等。

观音石

中国地图

皇帝座

皇帝座

图--洞内各种形状的石头

皇帝洞从外面开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洞穴。顺着石阶走上去可以看到很多人们摆放的类似于“玛尼堆”的排列,再上去就到了洞口,一排整齐的石壁出现在眼前。这是史前人们砌成的石壁啊,真工整。难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在没有很好的工具的情况下花费了多少精力才砌成的这道石壁。

图--皇帝洞外面及洞口

由于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之前到过一次皇帝洞,这次直接穿过刚进来的大洞口,爬到“第二层”,到达另外一个洞。洞口有一根小“石柱”连接地面和洞的上沿,信徒们可能觉得它有无穷的力量,于是用红布系起来,烧香供奉。

图--洞内和“二层的洞”

在史图博走过的许多地方,有的地形地貌改变了,有的村庄搬走了,皇帝洞是少数和80多年前保持相同模样的地方之一。

大岐河畔 

 我们到达大岐河畔时已接近黄昏,于是在压迫村附近露营。史图博当年到达压迫村(书中记为牙格村)时是这样的:“……抵大岐河的源头。 8月13日,抵达由山谷上去约5公里的小村子牙格,道路穿过川流于狭谷的奔腾的山溪,沿着山谷左侧(南面——原注)险阻的斜坡伸展,从那里越了已经是西北向的金齿岭和右边的山谷斜坡,可以望到耸立着的岩石山山顶的美丽景色。牙格村位于全被森林复盖着的短而窄的山谷中,村子是由七个被芭蕉园围着的简陋的小住户组成的,当我们抵达村子时,全部居民都到远地收割去了。一般来说,这里不便于水田耕作,全部景观看起来像是未经劳动加工的样子,我们充分享受了及其美丽的日落景色,欣赏了山溪的流响,鸟的鸣声,鹿与猿猴的啼声和美丽的夜色”。

史图博经过的牙格村是牙迫老村,现在压迫村已经于2003年整村搬家至石碌镇的水富村,现有140户、600多人。而当年史图博到达时存在才有6户人家。由于隔着水,我们只能在对岸通过村子周边的椰子树判断村落所在。

图-压迫村和牙迫老村

史图博所描述的“新乐岩谷地可能是全岛风景最美的地方”已经被大广坝水库所淹没,还好他描述的美丽的牙格村周边美景我们能继续追寻。我们从压迫村沿着大岐河徒步到现在的南尧河水电站。充分感受大岐河畔的绝美风景。

图--大岐河畔美景

路上可以看到河谷两边都是高山,岩石像是被劈开似的,岩石受到多年来的风吹雨打,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因此这片地区也被人们称为“十里画廊”。一路走着,画面也不断变化,一会出现鸟的形状,一会出现猴子的形状,令人应接不暇……当然也有真实的动物跟我们打招呼。比如在河谷上面的岩石上稍微一留意就会看到猴子大哥在跟我们打招呼,还有老鹰低空盘旋向我们问好……

甘工鸟

将军石

悟空像

站立的熊

鹰击长空

在石壁上观察我们的三只猴子

图--“壁画”和动物们

现在牙格村附近的大岐河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由于下游建了水库,大岐河的河道变得宽阔了很多,许多森林也被淹没了,偶尔还有一些枯树倔强的伫立在河水当中。在南尧河水电站可以看到新旧大岐河的异同,水库下方的河谷较小,保存着大岐河的原始面貌;水库上方的河道很宽,那是因为人工蓄水形成的。

图--大岐河前后对比    

虽然岛内正遇罕见的高温天气,但是在大岐河畔温度却十分舒适。夜色降临后,我们就在在压迫村附近完成了晚餐,随后搭帐篷露营。夜里,四周鸟叫声和猴子叫声络绎不绝,像极了史图博描述的牙格的场景。在夜里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做了一个梦,梦见史图博先生也在附近露营,他邀请我们到篝火旁边聊天,谈到他在牙格村的趣事,还有他准备几年后的第三次环游海南岛计划,他说下次他要从陵水地区返回海口,去考察那边的黎族情况……

图--露营

后记

自从接触史图博文物展览后之后,本人也阅读了一批资料,比如《黎族现代历史资料选编》、《海南纪行》、《海南岛志》、《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海南岛黎族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等,对黎族的历史有了初步认识。史图博作为黎学的奠基人,他对黎族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此必须要对史图博先生说一声:谢谢!

史图博在书中表达了黎族古老的文明消失的担忧:“许多古老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着。活跃的南方超过了保守的北方,海南岛很快就要逼近巨大的迅速的文明化运动。在没有完全失去尚可窥视其原始状态之前,今天必须写下这些东西,因为这是最后的时机了”。我们在重走过程中发现确实如此,黎族同胞和汉族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趋于接近,很多黎族新生代的海南话和普通话说得溜溜的,文身习惯已经几乎没有了。

还好走读团队还有动力去重走史图博之路,使得笔者(金江居士,公众号:旧日的足迹)能有机会接近史图博的足迹,把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笔者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昌江:风光奇美的大岐河谷
85年前,一个洋人闯入海南“土著”部落:男的不穿上衣?
北疆行 06 禾木
史图博中国黎学的奠基人
海南省博物馆策展还原海南岛原住民的生活世界
风景秀美的鹧鸡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