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月中人”

民国《琼山县志》记载:“浮石井,在城南二十里东潭图博让村前,有方石四尺余,四面均平,常浮水面,石上篆迹模糊,可辨者'月中人’三字”。“月中人”为何人?他/她有怎样的神秘轶事?为了了解“月中人”,笔者和小伙伴们近期前往探究……

图 浮石井(仙井)

不久前有消息来自于博让村的村民称小时候(2000年左右)在浮石井游泳时看到“月中人”三字,于是阿韬带队前往浮石井查看,并没有看到水中巨石以及“月中人”三字,但是算是清楚了浮石井的位置;几日后又联系潜水员阿龙携带设备从文昌过来潜入井底打捞,依旧没有找到“月中人”,倒是打捞出一些带有花纹的石柱。

图 浮石井边上的带花纹石构件

上周笔者和阿韬等人再次前往浮石井,只见井水清澈见底,小鱼自在遨游,井中有石块若干,其中一块疑似刻有“月中人”的石头,但水位较深我们暂时无法下水确认。浮石井周边散落着庙宇或祭坛等古建筑构件,均被野草覆盖着,受到现在周围开发的影响,井四周的环境和古时应该变化较大。浮石井几乎挨在一起的是被称“南潭”的湖泊。南潭凹陷于地面,风景旖旎,周围怪石林立,潭中隐约可见一些石料构建,据介绍原来潭中有一古祭坛,水浅之时可行至跟前,已荒废多年。

图 南潭

图 南潭

图 南潭中的祭坛遗迹

在浮石井附近恰好遇到博让村林大叔,他介绍站在公路上看现在浮石井现在周边是低洼之地,但在他小时候那块地方地势是很高的,比现在公路的地势还高很多,而且在最高处有两座疑似是古墓或古庙等建筑。他小时候经常在浮石井嬉水,确实有见到过“月中人”三字,现在可能字迹非常模糊了。他小时候亦听老人说浮石井一美丽传说,据说古时有穷人女儿出嫁时,缺少嫁妆的人家在井前虔诚上香,水中可浮现嫁衣及金银嫁妆,让女子可体面出嫁,但是7日后必须将嫁衣及金银嫁妆原处归还,这些物品即沉入水里。清代至民国时期有一家人取了井潭中物陪嫁后没有归还,以至于后来村民在井边求嫁妆时不再有此神迹复现。

图 浮石井内小鱼畅游

回来后笔者和朋友们简单考证了“月中人”及南潭的一些史料记载。通过查阅手头的府志、县志相关资料,基本确认古籍中记载的“陷湖”就是现在的南潭,以及“仙井”就是现在的浮石井,列举如下。正德《琼台志》“卷五”:“陷湖,在县南二十里东潭都。石岩中凹下成湖,内刻'延祐二年’数字。上有坛,乡人每春集上祭祷,以鸡骨占岁丰歉……仙井,在县东二十里东潭都石岩中。深一丈许,四时常盈。中有平石,左刻'贞元二年’,右刻'熙宁甲寅’数字。有诗,昏蔽”。万历《琼州府志》、康熙《琼州府志》、康熙《琼山县志》、咸丰《琼山县志》、民国《琼山县志》皆没有记载陷湖,所记载的仙井基本一致:“仙井,在东潭都石岩中。深一丈,有平石,左刻'贞元二年’,右刻'熙宁甲寅’数字”。从以上资料初步分析得出正德年间之后陷湖周边的村庄逐步荒废,有可能和琼北大地震有关,以至于后来修志者无法得知陷湖的情况;对于仙井,正德《琼台志》记载的东潭都无误,但是记载的方位是“县东二十里”,有误,因此后来修志者不采纳错误的方位。民国《琼山县志》新记载:“浮石井,在城南二十里东潭图博让村前,有方石四尺余,四面均平,常浮水面,石上篆迹模糊,可辨者'月中人’三字”。

图 广东通志·金石略

基本锁定了浮石井(仙井)的资料后,还是无法揭开“月中人”的面纱。洁心却神秘地称:“东潭都石岩我找到一点儿线索,涉及到宋代知州俞瑊、僧无我重修唐代石庙或桥”。后来得知洁心前一夜已潜入省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去了。只见洁心甩出道光《琼州府志》“卷四十三 杂志 金石”:“东潭石岩字 《粤东金石略》 :琼山县东潭都石岩下有平石,深及丈,左刻云贞元二年缺四字八月丁卯僧缺四字凿为记缺四字光法名无我,以下不可辨;右刻熙宁甲寅秋九月中休俞瑊率王宪自梁叙同游男缺二字。阮《通志》”。结合民国《琼山县志》提到的“月中人”为篆体,基本确定“月中人”为“东潭石岩字”中的“九月中休”局部之“月中”和“休”字的人字旁!至此,“月中人”之谜基本解开。

图 篆体“休”

在这里稍微扩展一下“东潭石岩字”相关的背景。熙宁甲寅为公元1074年,农历甲寅年(虎年),北宋宋神宗赵顼熙宁七年;俞瑊是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知壁州、神宗熙宁间知琼州,卒于官;贞元二年,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贞元二年是公元786年;法名无我是海南历史名僧:僧无我,正德《琼台志》记载:“僧无我,俗姓林,名龙,元时琼山小林人。自少出家,颖悟禅机,苦心修行。抄提资币,不入私帑。建雷顺塔、那廉桥。后之广州光孝寺坐化”。

笔者大致整理了一下浮石井相关历史脉络:博让村附近的仙井和陷湖在古时已传有种种神迹,声名远扬;唐贞元年间有高僧到此处凿修仙井、建庙宇祭坛,引来附近村民前来祭祀,香火不断;宋代琼州知府俞瑊曾携带友人前往游玩,留下墨宝;元代大师僧无我云游此处时,曾进一步维护相关的设施,并在石岩上刻下相关的事迹和诗词;后来可能由于地震等原因导致周边的村庄荒废,石刻亦掉入仙井,大部分文字已被泥沙掩盖至不可见,隐约可见“贞元二年、熙宁甲寅”等字,此后修撰府志和县志的官员们或者到过仙井查看、或者照抄到了以前史志的记载;乾隆年间翁方刚在编纂《粤东金石略》时在水浅之时仔细清洗掉泥沙,记录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石刻文字;在民国时当地人已把仙井改称浮石井,王国宪在修撰民国《琼山县志》时收录。

图 粤东金石略

没想到在府志金石篇找到“月中人”的答案。恰好清代进士、《四库全书》纂修官翁方刚精通金石之学,在编纂《粤东金石略》(乾隆三十六年)时把琼州府的很多石刻也收录,恰好收录了现在看来已经无人考证的“东潭石岩字”。又恰好清代进士、金石学家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金石略》(清道光二年)采纳了其中的材料,使得定安才子、清代探花张岳崧在编纂道光《琼州府志》时得以引用“东潭石岩字”的材料。后来清末民国早期海南文化巨人王国宪在编纂民国《琼山县志》“卷十四 金石志”时直接引用《粤东金石略》,并做了相应补充:“《粤东金石略》云 琼山县东潭都石岩下有平石,深及丈,左刻云'贞元二年□□□□八月丁卯僧□□□□凿为记□□□□光法名无我’,以下不可辨;右刻'熙宁甲寅秋九月中休俞瑊率王宪自梁叙同游男□□书’。案:'贞元二年’下缺四字疑是'岁在丙寅’,熙宁甲寅为宋神宗七年,其余缺字无从考证”。

哈,“月中人”之谜初步得到破解。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查找“月中人”的石刻,以及了解为何古籍里记载的“东湖浮银器”的传说为何到了浮石井也有类似的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探访定安仙沟
卷十一舆地志
铜井铜坑是一座山吗?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
张绎在历代县志中有记载
《三苏祠宇遍神州》琼山二苏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