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洁沙龙成员答复班主任们的疑难问题

2020年5月

1. 我班一位男学生,父母离异,跟着母亲,母亲在外跑保险。这位学生懒得出奇,上课就睡觉,经常不交作业;不讲卫生,老远闻着就臭烘烘的,班上同学都不愿和他同桌。多次与他家长沟通,都答应得很好,但实际情况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到了初三,他知道自己欠的功课太多,根本没有希望考上高中,就想读职校,但他母亲又不同意。他就纯粹不来上课了,联系他母亲,母亲又不接电话。对于这类学生和家长,我该怎么办呢?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毕桥小学毛伟琴老师的回复:

1.诚心实意家访,走进孩子内心。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如何转化后进生》受到很大启发。老师可以趁着周末或下班时间,进行一次家访,老师对孩子生活的环境会更加了解。这是一个缺少爱的孩子。在班里成绩又差,不讲卫生,总是生活在集体舆论的对立面,孩子的“遭遇”让老师更心疼,老师的来访温暖了孩子的心田,建立起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2.倾心交谈,寻找“帮助人”。有了家访的经历,孩子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心,会从心里热爱尊敬老师。倾心和孩子交谈,“为什么上课总是睡觉?”了解清楚原因之后,给孩子找一个“帮助人”,也可以让他自己找。监督他每天课堂上、生活中的表现。监督的第一条就是每天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衣服鞋袜整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孩子在班里找到自信的第一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舍不得放开他。“帮助人”每天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既督促了孩子,也让孩子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

3.降低作业难度,建立正面学习心态。孩子上课睡觉,有可能是老师讲的知识他听不懂,这样又怎么可能会完成作业呢?和各科老师商量,单独给他布置作业,让他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但是书写必须认真、整洁,并尽力让他得到额外的辅导和关怀。运用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他,用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每天充满期盼,班级是温暖港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在任何一方面有特别的地方,我们都要尽力帮助他。比如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争光,热爱劳动等,要及时表扬,或分配一定的职务,让孩子有机会为班级做贡献。“唯有思想进步,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时候要运用集体的力量来肯定、鼓舞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爱和为班级奉献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5.用梦想激励孩子。老师不放弃你,也希望学生不要自我放弃!列出一个“天真的”梦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未来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社会,我们也可能实现边工作边学习愿望。你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的能力,让自己幸福,也会为社会做贡献。和孩子母亲交流,要关心支持孩子,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不断地解决新的问题,“但是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找出一种激励学习动力的生路,或许学习过程比一般学生漫长、曲折,但生命终究会自己寻觅到出口,只要给予它适当的机会和平等对待的诚意。”

6.平等交流、明确努力方向。建议教师找机会和孩子、母亲一起坐下来,一起好好探讨孩子究竟是读高中还是职校的问题。教师最好通过讲述具体的案例,让家长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如果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是考不上高中,就顺其自然让孩子读职校,现在国家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读职校不丢人,不要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而耽误了孩子的人生。教师要鼓励孩子:现在先不考虑读什么学校,只管努力学习做好学生的本分就行,争取从现在开始做一位优秀的学生,到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绩来决定读什么学校。

2.作为七年级的班主任,没有艺术细胞,怎样带领孩子们搞好艺术嘉年华活动?

浙江省温州市啸秋中学胡继东老师的回复:

1.点亮“艺术星空”,让学生拥有“高光时刻”。

    艺术嘉年华活动,首先不是看班主任有没有艺术细胞,而是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先召开班委会讨论艺术嘉年华的组织工作,我们班该怎么参与,我们班有哪些艺术苗子,如何开好动员大会让同学们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我们可以进行“点亮艺术星空”的激励活动:参与艺术嘉年华的同学,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有隆重的表彰仪式感谢他们;比赛结束后,经大家投票选举5-10位艺术之星,他们的照片、事迹、作品等,都会出现在班级专门的“艺术星空”展示墙上。这样,有意愿有特长的孩子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嘉年华“招投标”,团队荣誉感添动力。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也举行艺术节,同时会征集各个项目的承办班级。我所带班级每次都积极参与,并以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承办奖为目标。我们班曾出色地承办过元旦汇演、书法、手工制作等项目。同样,我们也可以在班级里组织艺术嘉年华“招投标”活动,用团队荣誉感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全班分组,或者是寝室联合,来申请参与艺术嘉年华的各个项目。比如,擅长歌舞的组队,善于绘画书法的结盟,爱好摄影的集结等等。每个小组内也应包含若干可以做后勤服务的同学,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艺术嘉年华活动中去!

3.聘请顾问指导,统筹资源多方助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之后,我们可以借助专业人士来指导学生。比如,我们聘请艺术老师当顾问,请他们来选拔人才、指导训练、打磨作品等等,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积极配合他们就行。又如,我们家长里面有一些也颇有才艺,或者也很注重孩子艺术才能的培养。我们可以邀请这些家长来协助组织艺术嘉年华活动,家长参与进来,孩子的热情也会高涨。再如,有些往届学生在学艺术或从事相关行业,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也可以请他们远程指导一下学弟学妹。我在指导学生校园剧表演的时候,就请往届话剧社的优秀学长过来指导他们。

4.全程好好陪伴,做最最热情的观众。

    也许我们没有艺术细胞,不能给孩子什么艺术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陪伴来表达支持与鼓励。学生愿意报名参与,我们就要大力表扬他们的勇气;学生需要服装道具、训练场地等,我们协调安排让他们安心;学生比赛压力太大,心情焦虑,我们倾听安抚,给予情感支持;学生登台表演,我们就是最最热情的观众等等。总之,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希望他们享受艺术嘉年华的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

5.看淡比赛结果,当做教育的绝好机会。

    总之,艺术嘉年华并不需要班主任具有多么高的艺术修养,关键是看班主任如何看待艺术嘉年华活动,是比赛,是考验,还是机会?我们不妨看淡比赛结果,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统筹多方资源,把艺术嘉年华办成所有人乐在其中的活动。让学生才干得到锻炼,丰富人生的体验,这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绝好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是凝聚班集体的绝好机会!让艺术老师、家长等教育力量也参与进来,这是打造教育共同体的绝好机会!

3. 请问在教室里不设置垃圾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室的干净整洁?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蒋金娣老师的回复:

指导垃圾分类

1.顺势而为,指导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更是国家行动。举行和垃圾分类有关的主题班会课,在学生的心里注入“垃圾要分类”的意识,教会学生分清楚: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及其它垃圾,这样便于后期学生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行动。

2.禁带零食,控住垃圾种类

根据疫情情况下复学的需要,以及今后学校实施垃圾分类教育的需要,我是禁止学生带零食到学校的,这样可以控制班级垃圾产生的种类。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我是在办公室里准备了小点心的。

3.摆回收箱(袋),指导垃圾入“箱”

有了上面的两个做法后,教室里产生的垃圾一般有:可回收的纸张、餐巾纸、替换下来的口罩、用完的笔芯、还有就是学生鞋子带进教室的泥屑(灰尘),我是在教室里放一个整理箱,指导学生把废纸一类的放进那个箱子。

班级里没有垃圾箱,不等于学校里没有垃圾箱,指导学生把餐巾纸一类的归入到学校指定的垃圾箱里。统同时,要求学生每天自带一个垃圾袋,把换下的口罩装入那个袋子,放学的时候带回家。

做了以上工作,接下来就是一个打扫教室的工作了。

打扫教室,保持整洁干净

1.课桌消毒老班做。配合学校要求,每天中午我都会在趁学生吃饭时间,为每一

位学生的课桌做消毒工作。

2.安排值日少而精

有了班级垃圾分类的推进,教室的卫生主要集中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即:地上、课桌、门窗和一些专用区。所以每天值日生的设定用两三名同学就够了。我是安排了三名学生,一名学生负责上面的,两名同学负责地面的扫和拖。

3.班级卫生靠大家

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打扫教室,班级卫生要靠大家。每天放学,要求学生把椅子翻起来,这样,扫地和拖地的同学就会很快完成。负责门窗、黑板讲台以及其它区域的值日生也能很快完成这些工作。中午,我在完成消毒工作后,把整个教室拖一遍,给绿植浇浇水等,这样,可以减轻当天值日生的一部分工作。

在我的实践中,以上做法,即使是教室里没有垃圾桶,但也是可以让教室每天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样子的。

4.搞一个“和垃圾桶说再见、创建美丽教室”周活动

教师首先在班上做好思想动员,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勇敢地和垃圾桶说再见。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教室里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经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及表决,制定相关的班规,然后启动“和垃圾桶说再见、创建美丽教室”周活动。每隔一周就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好的及时改进,如此坚持三周,好风气就有可能形成。

4.我们班好几个男生都特别喜欢体育,都很想以后去读体校,我是新手班主任,不知道面对这样的孩子应该怎能注意平时的教学和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会更好谢谢老师!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周丽娜老师的回复

确定梦想

1.全面了解,描摹梦想之模样。

“喜欢体育”和“读体校”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几个男生是真心愿意把体育当成事业来热爱,还仅仅喜欢体育,或者是以上体校为借口,逃避学习的压力。如果不能确定的话,我们可以借助以下的方式去了解。首先,老师要观察他们平时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对待学习的态度,辨别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和懈怠情况。其次是沟通,像朋友一样听听他们对体育的理解,或许你会找到教育的切入点,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他们,形成较为整体的认识。

2.实地参观,考察信念之坚定。

遵义体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们熟知的拳王邹市明就出自这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联系体校,带这几个男生进行一次实地体验。通过参观训练场地、观摩队员训练、聆听相关介绍的方式,深入了解体校的生活,进行适度地自我判断,重新定义梦想,也借此判断上体校的决心是否坚定。同时,请专业教练进行一定的测试,也可以判定他们是否有体育方面的资质。

商定计划

1.目标管理,勾画奋进之蓝图。

相信袁老师应该读过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吧?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吧,让他们学着山田本一那样,先把比赛线路看一遍确定最终目标,然后沿途设置标志点,把目标进行分解,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目标既是导向,又是激励,这样进行目标管理,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努力一步一步去实现梦想。

2.约法三章,确定努力之计划。

有了目标,还要有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对于爱好体育不一定上体校的学生,老师要帮助他们制定以学业为主的计划,并跟他们约法三章,适度运动不过量;对于选定上体校为目标的学生,则要兼顾学业和专业两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是需要考虑的。比如,参考各位任课老师的建议,制定一日作息时间表,试行一周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一周以后确定为日常作息表,然后根据表格安排按部就班。

制定策略

1.借力活动,搭建展示之平台。

    要善于运用“蝴蝶效应”,让学生进行自我带动,由一个点引发自身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来说,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校内外重大的体育比赛,可以力荐他们参与;学校的训练队可推荐他们参加。老师要学会“示弱”,班级里体育竞技活动,可全权交由他们来组织;大课间活动课可请他们来带动练习。除了体育运动,还可以利用班队课,组织体育周边活动,比如,名人故事会,挖掘体坛名人的奋斗经历,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再如,体育主题影片欣赏,《中国女排》《摔跤吧,爸爸》聚焦梦想和坚持、热血和拼搏,用影像诠释运动的魅力。你会发现,活动不仅发挥了他们的特长,还建立了自信,更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

2.小组共进,提供成长之动力。

    热爱体育的男生是很能带动班级氛围的,建议袁老师注意观察,这几位男生中,哪个是领头羊,要赢得他的信任和支持,逐渐把爱好体育的男生带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群体,避免形成消极小团体。可以顺势而为,在班级分组的时候,把这些小群体变成班级小组,通过展开竞赛的方式,进行各方面常规比评,激发组员荣誉感,形成小组凝聚力,因势利导,让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促进组员的成长进步。

    最后,我想告诉袁老师,我之前送毕业的这届学生中也有好几个热爱体育的男生,看到他们训练时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看到他们比赛时的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看到他们失利时的咬牙坚持、毫不气馁,我深深地感受到运动之于他们的意义。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难得的财富。让爱运动的孩子享受运动的乐趣,经历运动的磨砺,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教育。

5.管严了怕“死”,管松了怕“飞”,班主任应该怎样把握管理松严的尺度?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黄姗姗老师的回复:

1.严在规矩。

初一是立下规矩养成习惯的好阶段。入学后,可以通过集体商议、班主任补充的形式,形成各项细则。分类要尽量细致,比如自习课纪律、值日要求、作业要求等方方面面。学生商议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也可以各自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再由组长汇总。班主任要根据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补充,尽量全面。颁布的班规可以称为“试行条例”,在实行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添改。有了具体严格的细则,班级管理才能言之有据,走向正轨。如果错过了入学的最佳时机,每个新学期的开始也可以进行。

2.严在时段。

班级管理,事情琐碎,若时时事事皆严,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没有温度,但是有几个时段,班主任必须要严字当头。首先是入学之初,有个别学生小学时行为习惯不佳,在经历了几周的适应和试探后,他们会慢慢呈现出原来的样子。这个时候,班主任一定要严以待之,板脸处理,这样才有助于班规的落实,才能杜绝其他学生的效仿。其次学生犯了原则性错误,比如偷拿同学的钱,考试作弊等,这些都关系到他们的品行问题,不管以后需要如何引导,但在犯错的当下,必须要严肃处理,没有例外。

3.宽在态度。

班级事务繁多,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的心态要宽,学生犯错是常态,他们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有了这个认识,才能更有耐心地对待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会更宽广。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批评教育处理好,所以与其皱起眉头充当严师,不如多用其他方式让学生信服自己。比如学生生病了,有时间就亲自陪他去医务室,边批作业边陪他在门卫室等家长来接;每个学生生日时送一张贺卡,写上独一无二的祝福与期待;下雨天放学时与没带伞的学生合撑一把。件件小事会在学生心里种下感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宽在氛围。

宽松的氛围和轻松的心理,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首先对于班级事务,班主任要注意抓大放小,如果大事小事一把抓,什么都要管,学生就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就会开始抱怨,开始反抗,所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空间是很重要的。比如自习课上看到一个学生转过去了一下,只要看他一眼就够了,没有必要非对他耳提面命不可。其次有些事情也要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让他们去商量着解决班级问题,有时候他们会比老师更了解同学,能以更轻松的方式更好的办法管理同学。此外班主任也要有一点幽默感,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它能使教育在欢笑中进行。比如上课时有学生在不停地看教室前面的钟,等着下课,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钟都快让你看得不好意思了”,哈哈一笑之下,这个学生就能改正了。

班级管理中宽与严没有绝对的标准可言,我也在不断的摸索之中。严而有度,宽而有方,宽严相济,相信您一定能发现一个平衡之道。

5.该严还是该松?一切皆应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究竟是应该先严后松,还是应该先松后严?或者是应该一直都严?又或者是应该一直都松?我觉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曾经我多年带的班都是学生很听话的班,又或者是高考目标非常明确的复读班。在这样的班级中,我一直都是淡化班规、淡化对学生的管理的。在班主任的角色中,我虽然也兼顾着管理者的角色,但是更多时候扮演的却是学生们的朋友、心理辅导者、学习生活指导者等角色。由于弱化了管理,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学生也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当然,在学校的日常管理评分中,由于迟到、卫生、长跑等原因,我们班扣的分也不少,但是却一直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轨道内,班风没有因此而走下坡路,反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班级特有的班级文化,师生团结一致,高考成绩也很理想。所以,我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在班级管理中,是可以一直松下去的,当然,前提条件是班级文化建设一定要跟上。

但是,如果我们带的班存在一部分所谓的待进生,而且这些学生足以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我认为,最好还是先严后松。例如,我近年带的某一届学生就是如此的一个班级,由于之前习惯了对班级的弱化管理,对该届学生,我一开始就弱化班级的管理,想通过班级的文化建设来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一开始,师生关系的确是非常和谐,那些待进生也非常喜欢我这个班主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些待进生的影响下,班风却越来越差了,早读迟到、课间长跑,迟到请假的人越来越多(经过调查了解,基本都是因为懒惰的原因)。为了扭转即将失控的班风,我只得进行“整风运动”,从而有了之后对于迟到及长跑的新班规的出台。但是,由于之前那么松的管理,之后却一下子严了起来,学生肯定是不适应的,结果呢?之前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我则每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好在之后凭着以前的一些经验,最后总算把班级拉回正轨。我在想,如果一开始我就能根据这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待学生开始养成良好习惯后,再逐渐弱化管理,也许这个班会更好。

对于学校领导来说,也许他们更希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一直严下去。但是我个人更倾向逐渐弱化管理,因为学校毕竟是育人的地方,我始终认为,单纯依靠管理是很难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我认为严应该是对学生负责的严,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业绩的严。同时,松,也是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的松,而不是无底线的放纵。总之,“宽也好,严也好,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决定,而且要随时准备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改变。宽松不是为了讨好学生,严格也不是为了整学生,师生关系的紧与松,都不要有标准答案。有些班级师生关系看来融洽得很,未必对多数学生有好处,有时候为了坚持原则,可以不顾一时的师生关系紧张。一切都要看具体情况,一切都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王晓春语)

6. 我是一名初二班主任,我经常遇到学生为了逃避学习而以“我不想读书了”为借口,来威胁家长和老师,但也没有真正不来。这类学生学习态度一直都不端正,经常犯错,打架、谈恋爱、藏手机熬夜玩通宵等等,只要老师和家长想和他沟通或者教育他,他就又拿出“我不读了”,结束对话。但是看得出来他应该也不是真的不想读,只是他知道老师和父母都不会不让他读书,但他又不愿学习,所以就老是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挡箭牌”。请问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该怎么教育才能转变他呢?

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陈惠芹老师的回复:

1. 找准原因。

   这些嚷嚷着“我不想读书了”,却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可能有类:一、他只是嚷嚷,表达情绪,堵住老师和父母的嘴,并非真的不想上学,而且这一招屡试不爽;二、他真的厌学,对学习和学校生活完全提不起兴趣,但有所忌惮,不敢不上学。老师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他属于哪一类,比如他的同学关系怎么样、与其他任课老师相处的怎么样、喜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爱不爱表现、运动会的表现怎样、是否沉溺网络等等,通过这些可以判断出他真正的心理状态,找准了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2. 读懂潜台词

   “我不想读书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未必就是逃避学习,更多的是他在逃避否定。在学校,可能因为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好、经常犯错,很少能获得肯定、赞赏,而少年的内心又是那么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所以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打架、谈恋爱、玩游戏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关注的目光,而这必将是一个“恶循环”。所以,当他说出“我不想读书”时,可能是想表达“我不知道我自己怎么了,我需要你的帮助”,如果家长和老师读不懂他的潜台词,认为他自暴自弃,孺子不可教,他可能真的就自暴自弃了。而如果你能读懂他,并且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近他、软化他、帮助他建立自信,那么,你就成为了这个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带领他走向光明。

3. 发掘闪光点。

   他渴望被认可、被欣赏,我们就尽量发掘他的闪光点,认可他、欣赏他!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缺陷型思维,不能一直着眼于这类“问题学生”的缺陷,老师的眼睛里一旦只看见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就很容易失去耐心与信心,甚至将自己也陷入到负面情绪中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优势的一面,老师善于发现他的优势,及时肯定他,不断以欣赏的眼光去激励他,哪怕创造一些机会去表扬他,你会发现,学生会慢慢向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因为他内心的光被点亮了。

4. 担任小助手。

   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将他带在身边,用行动告诉他:我很重视你,很喜欢你,很希望你相信我,也很需要你帮我做一些事情。让他做自己的小助手,派一些小任务给他,比如上课前来帮忙搬作业或教具、管理班级电脑投影、每日汇报班级学生身体状况、让他一起帮助你策划班级活动等等。你每天都能与他对上话,每天都能对他微笑,每天都能及时表达你对他的认可和感谢,每天都能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这比每次等到他犯错之后再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有用的多,因为,犯错之后的他,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是感觉得不到自己的价值的,批评越多越逆反。

5. 创建好班风。

环境可以育人,也可以伤人,这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通常也是与班级格格不入的,可能会被排斥,甚至被孤立。因此,班主任要一方面要通过各类方法创建良好的班风,让班级学生产生归属感、荣誉感,用好的班风去积极影响这类有点“走偏”的学生,让他们回到正轨。一方面要重视同伴的影响力,鼓励互帮互助,转变同学对他的观感,也让他对同学对班级产生依赖感、亲近感,就不容易掉队。

总之,我们不要因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打架、谈恋爱或藏手机等问题就一直跟他“讲道理”或“纠错”,跟这样的学生每一次谈话每一次互动,都要精心设计、认真备课,他会比其他学生更敏感,也会常常不领情,辜负你的好意,但他并不愚钝,时间到了火候到了,你就能转变他。如果尝试了种种方法还没有转变,那就请继续努力尝试。

7.班上有一个女生,和家里相处极度不和,在网上交了朋友,前一段时间也是私自外出了,然后把家里人,包括我的微信、电话通通删了。眼看开学在即,我们通过多方寻找找到她朋友的电话,和她联系上了。但她直接放话书是不会回来读的,不要逼她去死……遇到这种决意不读书的学生该如何沟通啊?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徐文强老师的回复:

在我执教的学生中,也有这样的孩子,由于家庭矛盾、心理问题以及心智不成熟等原因,这些挫折常常破迫使他们做出离家出走、自我伤害等过激行为,为此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1.平常看待,不贴标签。

作为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大事小情,第一要务就是稳住阵脚,不要慌乱,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理清事件思路,找到问题根源,最终方可在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帮到学生。如果在这样的事件面前,班主任老师一下子慌了神,只会火上浇油,把事情搞砸。

我的建议是这位班主任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位班主任要带几十个孩子,相信总会遇到一两件类似的事件,到了青春期总会有离家出走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在心理上不断劝勉自己:“这是正常的,不要大惊小怪,早晚我都会遇到的。”我们年少的时候,都曾有过钻了牛角尖一时想不明白,想要离家出走的念头,等大了以后才明白有些事情当初看得太极端了,现在想想这未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人生回忆呀!

其实这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一种标志,他们会在行动上要求自由、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寻找让他们感到更自在的同龄人相处,有时候甚至是异性伙伴,但这也仅仅是朦胧的爱慕心理。因此,我们要避免把这样的学生当成无可救药的蠢材,看做平添麻烦的惹事精,切勿大惊小怪逼得孩子走上极端,任谁年轻时不犯错误呢?

2.冷静面对,确保安全

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我们必须要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安全大于天,学生的生命最为重要。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很值得大家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效仿,就是第一时间找可能联系得到这个孩子的亲朋好友,通过他们的转达,确保孩子人在安全的地方,不会做出傻事。情绪激动、心理出现问题的女生,不适合我们直接去询问,问了对方也会挂掉电话,因此找到他们信任的人,通过他们来间接沟通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实在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是绝对有必要上报学校领导,以及打电话报警的。

在知道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能够通过第三方交流沟通,还是愿意坦诚地和老师、家长谈谈,那么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平静地告诉她,无论是否愿意回来,这个家总是欢迎你回来,总会给你留一个遮风挡雨的屋檐。我们还可以站在女生的角度开导她,有时候离家出走是一种逃避,不能根本解决你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矛盾,更不可能妥善处理你和网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如果需要老师会站在你身后替你撑腰。

万一是拒绝沟通的情况,我们也不要心急,这是女孩子在气头上的固有表现。想想谈恋爱的时候闹了情绪,女生总会脾气很大地说:“不要碰我!走开!”其实她们需要的是男生真诚的道歉,和实际行动的理解安慰。

同理,我们也需要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冷静冷静,理清一下思路以便思考下一步怎么做。家长必要时也不要放不下脸面,自己一时冲动放狠话了或是打了孩子了,要勇于承认,敢于低头认错,我时刻铭记我们是解决问题的,不是闹大问题的,因此什么都好商量。至于上不上学问题,我认为如果确实心里抵触情绪很严重,可以向学校申请在家调节几天时间或者来学校可以坐在老师边上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老师要时刻关注,不能放任不管,毕竟裂痕依然没有修复。

最后我从于洁沙龙中学到一招推荐给大家,如果孩子始终不愿和我们见面,家长老师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把我们想说的话,写下来留言给孩子读一读。

3.走访家庭,追本溯源

开学前女生离家出走,可见假期在家里应该发生了很严重的家庭问题,班主任老师需要两手抓,其中一只手必须要抓重要的家庭问题,拔出问题的病根。

由于这位班主任并未言明家庭问题在哪里,但从案例描述可以推测,应该是见网友这类交友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我的建议是班主任老师要通过专业知识手段,让女生家长明白,孩子大了不再是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宠物,不再是事事按照大人指定方向前进的机器,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主见、需要尊重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需要有异性伙伴,需要学会与异性伙伴相处,这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切勿看到男女生厮混在一起就因噎废食,这反而会加重两性之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想对这位班主任说,春季是万物躁动的季节,青春期的孩子会更加心情起伏大,有时候会莫名其妙伤心,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又会莫名其妙生气,我们需要把这样的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懂得一些青春期少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识。家长也需要理解这样的情况,学会暂时忍耐,不碰烫手山芋,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再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下,以闲谈的口吻沟通为什么会有情绪波动,往往效果会好很多。

另外,加上年初疫情隔离在家,学生足不出户,闭塞的环境缺乏必要心理疏导沟通,人毕竟存在群居性,他们在心理上是非常渴望融入集体氛围、在朋友中生活的。如果家长忽视心理这方面的因素,仅仅关注学生在家网课学没学等学习问题,很容易忽视孩子,他们就会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

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后续希望我们通过这则案例,牢记这次事件的教训,把我们失败的做法分享给班级里更多的家庭,让悲剧不再重演。

4.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待学生情绪平复后再行引导。

这应该是一位心理问题生,她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老师及大人的教育,而是最真切的理解。建议教师再次拨通她的电话后,千万不要再和谈回来读书的事,而是站在一位知心朋友的角度上和她真诚对话,教师可以问她,你现在一定是觉得家人非常不可理喻吧,能说说家人在哪些方面不理解你吗?然后耐心倾听她的苦闷,而且对她的苦闷要积极回应,接着关心地问她,你现在在外面过得好吗?钱够用吗?吃的怎样?住得怎样?需要我的帮助吗?反正,这时的教师的身份就只是她的一位知心朋友。然后教师对她说,我很关心你在外面的安全情况,我想和你每天通一次电话好吗?一般情况下,她应该是同意的。接下来,教师每天都要和她联系一次,每次都只是关注她的情绪及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况,几天后,待和她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及学生的情绪平复后,再找机会试探地问问她以后的人生打算如何?是否考虑回来继续学业?再根据她的具体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5.要做好学生退学不回来的心理准备。

通过以上的努力,如果学生还是坚决不回来读书呢?我建议教师就顺其自然吧。毕竟,身为教师的我们,能力也总是有限的。曾经的我,也一度天真地认为,我可以凭着我的努力和冲劲去拯救一切的学生,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无论理想多么丰满,现实却总是如此的骨感。原来,每个人的能力真的是有限的,而且,教师的职业也是有边界性的,有些学生的家庭问题,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想插手就可以插手的。非常欣赏于洁老师的一句话,好像是:“拼尽全力,直到无能为力。”是的,尽力就行,最终是否成功?不要过于介怀,我们不是万能的拯救者,我们切莫怀有拯救者的心态。但是,只要我们是真心待学生,真心对学生投入我们的爱,无论学生最终是否回来读书,她也一定会在心中对老师心存感激的,如此,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就有可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如此,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也是善莫大焉。

也许,我们可以从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得到启发:“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许都应该:总是,去鼓励;常常,去引导;有时,去转化。平时多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多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般引导,尽力去转化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若能解决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就算不能最终解决,我们也会因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而无怨无悔。

8.现阶段的网课教学期间,对于那些父母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学习的家庭是比较头疼的。孩子网课学习不自觉,具体表现为上课迟到、听课时间不足,作业晚交或者不交,还找各种理由说是网络不好,经家长调查发现孩子上课期间耍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等等,家长多次说教不管用,甚至和家长发生语言冲突,闹脾气……面对无限延长的网上教学,我们隔空喊话作用不大,该用什么办法拯救这一类特殊情况的学生?

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蒋梦雪老师的回复:

1. 分组学习,小组打卡。

    网课教学期间,家长复工无暇监督学生的学习,那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云学习小组,由负责任、自觉性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每天提醒组内同学上课时间,进行学习打卡的督促和记录,如果发现有同学上课迟到,学习作业不交等情况,可以及时联系提醒,如果出现同学屡教不改的情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老师处理。

    分组学习,小组打卡对于学生会有一定的约束力,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好面子”,并不愿意落后于自己的同学。 

2. 时间计划,严格执行。

   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这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只没有方向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比起学生每天一整天都扎在网课中,做一整天都做不完的作业,如果能让孩子将自己的学习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必须和非必须来安排,效果会好得多。

    我通常要求学生每天晚上提前将第二天所要完成的任务列成清单,然后根据每项任务所需时间,按照先完成必须的事情,再完成非必须的事情来写计划,之后严格执行。任何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都遵循“只能提前、不能滞后”的原则,如果遇上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未能完成,也要及时喊停,不延误下一项,未完成事务当天再用娱乐休息时间来补完。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计划,则剩余的休息时间由学生自我支配,但有一点:电子设备娱乐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如果违反规定,则禁止再玩电子设备。

3. 各个击破,私人定制。

   通过上两条,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学习效率都能有所提高,但也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依旧“滴水不进”、“我行我素”,网课期间,我也遇到了家长的“告状”,抱怨孩子在家太不听话,不但学习不认真还发脾气和父母顶嘴哭闹,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基本都是利用电话、视频与学生直接谈话,了解近期情况。面对班主任老师,我想学生的内心多半会有“担心”“忐忑”“心虚”等感觉,他们并不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坏印象,所以班主任根据以往对孩子性格以及在家基本情况的了解,私人定制的谈话内容会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接下来让孩子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向班主任实时汇报,这对于网课在家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 突然惊喜,喜笑颜开。

   虽然整个网课期间,孩子们有不认真学习、与父母发脾气、偷偷玩游戏等各种情况,但是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良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每周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点上几份外卖小吃奖励给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收到惊喜的孩子们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都提高了。

没有收到惊喜的孩子不免会失望,那我就会私聊这部分家长,希望他们能够和我一起帮助孩子进步,好让我有奖励孩子的机会,面对我的请求,家长们很乐意也很感激。

就这样我和家长们一起帮助孩子们从不认真学习、偷完游戏等情况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矛盾,一举两得。有人说,你的奖励太物质,我想说的是,网课的特殊时期,这也是特殊办法,这样的办法能上孩子们积极上进,让驾校矛盾缓和,又何乐不为呢?

9.小学生的“绝招”如何破?家里跟父母说:老师布置的才算!在学校跟老师说:爸爸妈妈没有要求我!家长的:孩子回来没有说!作为老师该怎么办?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中心小学朱丽君老师的回复:

1.公开透明,不给可乘之机

学生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有不同的说法,这一“绝招”的建立是有基础的:老师和家长沟通不多,各自所掌握的情况不明,给了孩子钻空隙的机会。

当发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先找孩子聊天,告诉孩子:作业没有写完没有关系,利用空余时间及时补做也可以。老师可以创造宽松的环境,尽量鼓励孩子实话实说。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谎言,请给家长打电话,邀请她有空来一趟学校,或者在电话里三个人“当面锣对面鼓”地聊一聊,再补做作业。让孩子明白谎言会被拆穿,作业还是要补做。

信息时代,相信各位老师很多都有家长的联系方式,微信更是方便快捷。平时布置作业时,不仅仅让学生将当天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还可以发送到家长群,没有建群的老师可以群发消息。这样每天的作业都清楚明了,家长检查督促有据可循,孩子想要赖掉也是没用的。

发现问题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能切断孩子的侥幸心理;将作业公开发布,家长孩子都一清二楚,孩子就没有了可乘之机。

2.沟通帮助,找准问题关键

相对于家长和老师,孩子是弱势的。碰到问题时,为了不受责难,人们会下意识的推卸责任。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从孩子的反应来看,他很可能被威胁过。比如:孩子作业没完成,家长也许会说:“赶紧写作业,不然我就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说:“你怎么这样?再怎么怎么,我就联系家长。”更有甚者,孩子很可能因为老师和家长沟通过后,受到过严厉的处罚,并因此不由自主的想要逃避责任。可见,这处罚并没有引起孩子反思,反而让孩子变本加厉。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做,也可能是曾经因为这样推诿,没有被家长老师知悉而尝到过甜头。

老师可以跟家长沟通好,孩子忘记带作业回家时请他们一定予以帮助,可以写在别的本子上,可以跟老师说一声,第二天回学校再补。

没有了孩子眼中可怕的“惩罚”,也就不会有下意识的逃避。

3.追根溯源,培养积极观念

“牛不喝水强按头”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如果孩子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有些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是他们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写作业,心里有抵触。特别是他们的家长也不重视,觉得读书有什么用?课本上教的东西,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孩子送到学校来只是多认识几个字,能做到不是个睁眼瞎就够了。这些“读书无用论”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利用大课间开个几分钟的小班队,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为什么要写作业。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经常给孩子讲讲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给他们树立榜样。

有些孩子不写作业是因为作业太难,建议老师将作业分层,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抄抄写写之类的基础题,有余力的孩子完成一些课外阅读之类的。可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打气,小组之间进行积分竞赛,获胜的小组,所有成员皆有奖励。

注意:奖励要经常变换,营造惊喜的氛围,这样孩子更喜欢。

有奖励就有动力,有同伴互助鼓励就会少一些畏难情绪,满满的干劲下,不写作业的源头没有了,自然也不会为此在家长老师两面隐瞒了。

10.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比班上其他孩子年龄要大一岁,个头也比较大,他犯了错误给他指正时动不动就会说“你再说我就从窗户跳下去了”,并且,发现这个孩子有用小刀在手臂上割划的现象。如果不能让这个孩子信服我,班风可能会越来越差。在现在的教育中,我应该怎么来引导这个孩子,并且树立良好的班风呢?更进一步说是如何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性呢?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孙正祥老师的回复:

1.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在一些老师的眼中,教师对学生“权威”就是老师在学生面前说一不二。在实际工作中,类似这样的观点,在不少老师的思想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而且经常会与“体罚”、“变相体罚”关联在一起。个人觉得,真正的权威,一方面应该是建立于学生对老师的人品、能力、魅力内心充分认同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权威的树立,如中药治病,无法起到立杆见影效果,作为老师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以下各点,基本上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2.把爱作为工作基础

这里的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爱“教育”工作,二是爱“学生”个体。如果缺少这样的基础,就会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努力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并不“配合”,班级体似乎还是老样子,感觉自己的付出“白费”了,然后就选择应付工作或者干脆是放弃。要想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我愿意”是最佳的理由,它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增加前进的动力。

3.注意身教言教关系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言教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老师树立权威有一定帮助。但老师在学生心目“形象”,实际是在一次次“师生互动”中完成的,因为每一次的互动过程,老师流露出来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相比较言教而言,会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将严重影响自己的形象。

4.养成观察思考习惯

为了让我们自己在“师生”互动中得分,在工作中老师需要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最基础的工作方法。在观察时,要努力做到长时间、多角度,切忌走马观花、一叶障木;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多思考看到的问题,找出比较适宜的方法。有了平时的这些积累,在遇到各种情况时,我们可以临事不乱、举措得体,从而增加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5.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从我们成年人角度来看,学生身上发生许多事简直不是“事”,于是经常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会在不知不觉中伤了一个孩子的心;时间长了,伤害得多了,老师在班级的号召力当然会下降。所以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起自己的“人气”。

6.制定必要适合规矩

任何集体,没有规矩、难成圆方,班级也是这样。但由于管理的是学生,所以规矩的制定值得注意。一方面,规矩的形成过程应该是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需要有听取学生的意见的过程,并让学生逐渐内化;另一方面,制订出适合的规矩后,就需要严格执行,老师自己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当然,执行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的来看,带一个新班级,树立权威是需要的,但要对“权威”有正确的认识;在建立威信的过程中,要以爱心为基础,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不过,教育有一定的规律,却没有一定成功的方法,需要老师根据工作实际,观察思考,走出自己的“精彩”。

关于案例中的那个具体学生,从文字表述来看,因涉及自残行为,应该有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了。建议以下几点:1、与原任老师交流,了解以往情况,做好预案;2、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备案学生的情况,寻求学校领导支持;3、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交流相关信息,在家长明白严重性的前提下,建议家长带孩子找专家做心理方面的检查、测试。

7.特殊学生特殊处理。

教师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先稳住这个学生,而不是考虑所谓自己的威信问题。这应该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心理问题生,教师不应该把他当作一般学生来对待,不宜认为:如果不能把他制服,就影响了自己在班级上的权威性。下次,在他再犯错误时,不要当面处理,而是事后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悄悄地问他:你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的帮助吗?如此,也许可以打开他的心扉,当了解了他的更多具体情况后,再和他一起商量解决之道,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如此也许会有一些效果。总之,愚认为,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特别是心理问题生,教师对他们的一些特殊的照顾处理,应该是不会影响教师在班上的威信的,因为,其他学生们的眼睛总是雪亮的,老师如此的行为只会让他们更加敬佩。

11.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家长反映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校会听老师的,但是在家里面却恰恰相反,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更严重的会和家长发生矛盾。老师该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家校合育”。改变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回到家父母听孩子的局面。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方莼老师的回复:

1.信任尊重,建立同盟。

认为孩子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这其实是一个只看表面现象的误解。因此,我们首先要在与家长诚心相待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白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只有做到真正的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推动孩子的成长。我们决不能任由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和家长结成同盟军,共同探讨、尝试对孩子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做好及时的反馈和交流,携手帮助孩子。

2.全面把握,做好备课。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孩子不愿听家长的话,有可能是因为家长常常说话不算数或者喜欢随意修改做事的标准和规则,引起了孩子不信任,也有可能是因为家长太过保护孩子,大包大揽想为孩子挡去麻烦却反而引起了孩子反感。我们在约见家长前,要多观察、谈话,尽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在与家长谈话时可以用有关孩子的细节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和矛盾背后的原因。同时,为了在谈话时避免跑题,我们有必要事先想好要跟家长沟通哪几个要点,争取让家长有所收获,经验不足的老师甚至可以先列一个书面提纲。只有我们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和家长。

3.耐心倾听,共商对策。

对待家长,我们要耐心倾听,适时表达对家长心情的理解,然后帮助家长一起分析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而至于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帮家长出谋划策,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寻找和尝试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千万不能替代家长去解决问题。我们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是指导者和辅助者,但是我们不是救世主,更何况在亲子关系上,我们是代替不了孩子父母的。而且我们要意识到,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的时候,他们只是“关己则乱”。所以,我们不妨在听取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后,再与他们共同商议如何更科学地解决他们的亲子问题。

4.针对类型,分类沟通。

由于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的氛围和家长的文化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认为我们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遇到强势的家长,我们可以耐心听他把话讲完后,注意肯定他正确的部分,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和认同,然后再委婉指出他有失偏颇之处。让谈话变得顺畅就更能更好地帮助此类家长。面对懦弱型的家长,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提出科学、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让家长尝试执行,并且要注意保持联络和沟通,适时给家长鼓励,让他们坚持下去。对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家长,我们谈话时可以选择多肯定表扬孩子,让他们多看到孩子的优点,把心情放松下来,不再紧盯孩子,亲子关系就能缓和下来。

5.接纳现状,平稳情绪

其实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家长的关系呈现忽近忽远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我们有必要提醒家长接纳现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家长如果情绪急躁,就容易和孩子产生矛盾,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听话。故而,尽管有时孩子的表现会差强人意,家长仍要尽量保持平稳的情绪,努力尝试换位思考,与孩子之间尽量建立平等的关系,理解孩子,并信守诺言。我们还要提醒家长注意所有家庭成员在教育上务必要求相同,步调一致,避免相互指责,互相数落。另外,家长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也要注意以身作则,千万不能对自己和对孩子两套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家长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爱时,亲子关系就会融洽无比了。这时,孩子不但会愿意听家长的话,遇到困难也会向家长主动求助。

5.整理总结,后续跟踪。

我们要意识到,与家长交谈完后,不是问题处理的结束,而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老师还要注意保持和家长的联系。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想要修复已经出现了问题的亲子关系,很难立竿见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进行整理、总结、研究,并且长期地跟家长保持联系,随时跟进。而作为指导者,我们自己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急功近利。要知道,亲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而且,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亲子相处模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和家长一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支持,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孩子到底听谁的话,这是个表面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的其实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孩子服气谁,喜欢谁,就更听谁的话。但我们更要清楚地看到,学校教育是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优于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层密码。因此,对我们老师来说,帮助孩子和父母维护好亲子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12. 现在的孩子没有敬畏之心,缺乏吃苦精神,有没有好的系列活动可以培养?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杨雪瑶老师的回复:

1.重构文化。

文化最能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是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这就启示师者要学会有效运用教室里的空间资源,建设班级文化。比如班名,就可以选择一个坚韧不拔的意象(梅香班、琢石班、弘毅班等);班徽,在设计中融入励志、耐劳的元素;班歌,可以选择《真心英雄》《爱拼才会赢》《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班规,将吃苦耐挫写入班规,班级墙壁上张贴同主题的名人名言等等,让吃苦精神随处可见。

2.开设课程。

要想学生拥有敬畏之心、吃苦精神,仅仅靠“一过性”的活动教育是不够的,师者还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设系列主题班会、设计系列班本课程。比如结合感动中国人物,开设励志教育班会,号召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坚韧品质;或是带领学生制作耐寒、耐旱植物图鉴,并配上相应的诗文,丰富学生课内外积累的同时,更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记录大自然植物的同时,获得励志教育。

3.主题阅读。

还可以选定一年中的某一月为“吃苦耐劳月”,在这一个月中,师生共同进行主题式阅读,集中阅读诸如《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类的励志书籍,并进行主题式摘抄、读后感撰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后汇集整理成PPT,既可以在图书分享会上交流展示,也可以请广告公司设计、打印、张贴,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素材。

4.运动励志。

除了图书分享会等静态活动,班主任还可以巧用户外运动,进行吃苦耐劳教育。比如冬季三项,让学生在与寒冷的搏击中,学会坚强;长跑比赛,让学生在与耐力的对抗中,学会坚持;一个人的运动会,让学生在刷新自我的奋进中,学会突破。运动中充满了力与美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释放了多余的精力,集结了必要的专注力。

5.校外走访。

校外的素质教育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好去处。当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生活的大课堂,你会发现,他们身上很多潜在的能力被调动。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们,跟着基地里的教官、老师有模有样地学着埋坑造饭,柴火野炊。或是带着学生去国防教育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我现在是初二班主任,我班有一个特殊女生,单亲家庭,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去了云南,平时和孩子没有联系。父亲穷困,身体不好,现在在外打工,孩子属于脱管现象。从初一开始,这个孩子,经常一动不动就说不读书了,平时爱打扮,爱和社会人员来往。她又是精准扶贫对象,我多次与她沟通,都不敢吼她,因为一管严格了,她就会“生病”不来学校。对于这类学生,我该怎么引导她呢?

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陈惠芹老师的回复:

转变一下方向,将“教育”转变为“滋润”

  夏老师很负责任,也很有爱心,能关注到学生家庭对其产生的影响。面对这个特殊的女生,内心非常焦急,甚至对她的教育刻意采用柔和一点的方式,但这个女生却似乎不领情,夏老师对她的多次沟通,似乎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可能是这个女生没有感受到夏老师的爱。这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关爱、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老师的角色,不能站到她的对立面去不断给她“纠错”,教育她不该这样不该那样、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可以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这是一个需要用爱去“滋润”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用爱的名义去“教育”的孩子。就像“病梅”,已经长歪了,硬掰直会断,只能辅以支撑,慢慢滋润,让其慢慢长回健康的样子。

转变一下角色,由“老师”转变为“母亲”

这个女生的母亲离婚后去了云南,与孩子没有联系,很明显,她是缺少母爱的。她动不动就说不读书,容易自我放弃,也许潜意识里她觉得自己是被母亲抛弃了,自己不被珍惜,所以自暴自弃。而她喜欢打扮,爱与社会人员来往,是她内心渴望被认可被重视的表现,老师如果能够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从生活细节上给与她不计回报的爱,比如关心她的生理期、重视她的生日、与她分享一份美食、跟她一起散步、精心为她准备一些小礼物等等,弥补她缺失的母爱,让她感觉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被珍惜的被呵护的被尊重的,慢慢培养起她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心里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就慢慢消失了。

转变一下方式,从“沟通”转变为“支持”

    女生爱打扮,是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无可厚非。关键是她会不会打扮自己?老师如果觉得女生爱打扮是不务正业的表现,是很难说服学生的。夏老师可以跟她深入聊聊“美”这个话题,什么样的装扮体现了什么样的内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什么样的着装礼仪等等,如果她有化妆,甚至可以跟她聊聊化妆方面的内容,对她爱美的意识给与认可,而不是直接找她沟通,苦口婆心地说不要过度注意外表、最重要的是心灵美、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之类。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懂得分辨是非,也更容易接受对她的正面影响,让她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而如果她“装病”,不妨就认为她真的生病了,给她足够的关心,可以主动提出陪她去医院,可以买一些水果牛奶去看望她、可以发一些温暖的短信关心她,就是不要戳破她,更不能吼她,会适得其反。她的境遇,会让她觉得全世界都跟她对着干,没有人理解她,她更容易从外面的社会人员身上寻找理解与“支持”。

转移一下注意力,让“问题学生”转变为“得力助手”

   发掘一下她的优势,有一点点好的表现就及时表达肯定和欣赏,她喜欢打扮,说明她在穿着方面可能会有很多想法,可以让她设计班服,甚至联系制作,也可以让她做关于服饰或着装礼仪的PPT在班级进行演讲,还可以让她帮助你进行班级活动策划,常常找她过来与她商量,听听她的意见。或者,给她安排小小的任务,比如养护班级的绿植、管理图书角、整理班级成长记忆等等,让她“忙起来”,充实起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学业方面也可以让她“忙起来”,可以安排她帮你批改一些客观题、分发作业等等,将她带在身边,她会觉得踏实。

总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面对这类问题家庭的问题学生,作为老师,一定不能隔靴搔痒地去说教,而首先要有同理心,体会到学生内心的隐痛与彷徨,再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多尝试一些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亲近起来,才能够对他产生积极影响。

14.我是一名乡镇中学的班主任,我班有一名学生,不管是老师吼了他,还是家长吼了他,他就说不读书了,就私自外出,而且把家里所有人的电话拉黑,他又是精准扶贫户,所以每次家长和老师都费心费力的去找,不知这样的学生怎样教育为好?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中学陈玲的回复:  

1.改变学校教育方式,以委婉曲折为主。

这样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因为家长或老师吼了他,他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不愿意再留下来读书了。而且,初中阶段,正好是学生叛逆心比较重的时候,这个特殊的时期,还是以不直接与他产生冲突的委婉曲折的教育方式为主。比如:通过日记或周记一类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来进行重大问题的沟通;用集体性的辩论赛、班会课来引导他明白事理、控制情绪;或是寻找机会与他进行轻松的聊天,来降低他的戒心和反抗心,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引导他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自己该努力成为一名怎样的初中生等等。老师耐下性子,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育,不去激怒他、刺伤他的自尊心,他就不太会轻易出走。只有他待在学校里,那么,对他进行教育就还有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2.了解优点特点性格,以激励赞赏为主。

没有真正了解一个学生,对他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也无法真正走入他的内心。我们要从他的小学,从他的家庭,从他的任课老师们,从他的同学朋友处多方了解打探,拼凑出一个真正的他,这才可以“对症下药”,“打蛇打七寸”嘛!了解或设法找出他的哪怕一个很微小的闪光点:是否有艺术细胞?琴棋书画行吗?不行,那是否有劳动天赋?动手能力很强?再不行,那是否很大方热心,愿意帮助同学与班级?……总之,慢慢引导他发光发热,以激励和赞赏为主,让他在集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才是留住他的在校之心的关键的一环。

3.重视班中同伴效应,以同伴互助为主。

好面子的学生,往往很重视同伴的看法和意见,老师要善于运用同伴与集体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他。比如:小组合作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式。用小组的力量来规范他的言行举动,激发他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让他明白他与小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用小组的力量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爱上学习生活。当他在学校有了情感的牵绊之后,就不会轻易离家出走了。

4.密切家校之间联系,以指导点拨为主。

案例中的学生私自外出的时候,把所有的家里人的电话都拉黑了,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是否家中已经没有一个值得他信赖的人了?是否家里人对他的管束都简单粗暴,非打即骂?……这个家如果已经不是他内心的温暖的守护地,那么,对家庭的教育指导就已经迫在眉睫了。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qq或家访的形式来给出适宜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借助家校指导心理老师们的帮助,来给与这个家庭亟需的指导和帮助。

5.有效使用社会资源,以帮助脱贫为主。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到这户家庭是精准扶贫户,一方面,我们要知道贫困对一户人家意味着什么,他们常年挣扎在生存线上,谈不上生活的品质,也不会有教育的诸多资源,我们不能用一般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这名学生,他能基本跟上大部队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贫困是压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让他敏感而脆弱。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除了拥有金钱方面的资助,还可以拥有来自家庭所在的社区的帮助和指导工作,他们会帮助学生的家庭慢慢摘掉贫困的“帽子”,班主任也需要了解这一情况并好好使用来自社会的资源。

6.确保安全放入社会,以体验感悟为主。

既然学生有多次私自外出的经历,那么,老师就可以联系家长,在寒暑假的时候,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他创造一个或多个踏上社会亲身锻炼的机会,让他走出“象牙塔”,去见识一下真正的社会,让他看看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相信艰苦的劳动经历,会是让他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不用老师和家长过多的教育引导,他自己会有所感悟:校园里的学习生活,才是适合我的最佳选择,没有知识做基础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无聊的艰辛的工作,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总之,班主任要积极使用、发挥身边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既要帮助学生“治标”,又要从根本处“治本”,双管齐下,真正地帮助学生走出成长的“泥淖”,获得最终的成长与进步。

15.班上有一位同学是单亲离异家庭,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喜欢说谎,没交作业总说自己交了,被同学弄不见了。和同学相处时也不太真诚,导致班上同学不喜欢他,也不和他一起玩?久而沟通也不见成效,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来引导这位孩子呢?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戚文霞的回复:

1.分析原因,多些理解

孩子生活在单亲离异家庭中,难免会缺乏安全感,缺少关爱,久而久之,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不信任感。或许,这也是导致孩子爱说谎的原因。

2.加以关注,多些关爱

    对于特殊家庭、缺少关爱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多一些关注,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这样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当孩子在心理上愿意亲近老师,认可老师,那么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会积极去完成。

3.开展活动,多些真诚

    他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也因不真诚而受到影响。可以利用班会课或课后,开展一些团辅活动,让他和其他孩子共同完成,在活动中,让彼此多些了解,更加信任。

4.树立班规,少些漏洞

    这孩子常会因不交作业而说谎说交了,那么,我们不妨在班级中订立收交作业的班规。交作业的同学,请当面亲手将作业交到组长或老师手中,不可随意丢在桌上。否则,一旦丢失,统统视为没交,必须无条件补做。孩子经常因交作业问题而撒谎,是因为有漏洞可钻。那么,我们就把漏洞补上,让孩子知道撒谎这招已经不行了,作业得老老实实当面交。这样,班级管理也更加细致、完善。

5.查漏补缺,少些批评

孩子可能不会那么快改变,不交作业的情况还是会时有发生。既然没做,那就补呗。利用课间,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叫到身边,不批评,不指责,直到把作业都补好。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批评教育都没有效果,只会让孩子反感。我们只需要等在教室外面,每节课下都带他去补作业。这样,孩子没有敷衍、赖作业的机会,同时他也能感受到老师的态度,对作业的重视。

6.家校沟通,添加助力

    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必须和家长说明,引起重视。可以采用家访的形式,和家长进一步沟通,让家长对孩子多关心,多关注,共同帮助孩子改掉爱说谎的坏习惯。遇到问题,家校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形成合力。

16.我现在是八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现在有一位孩子小学基础很好,进入初中后一直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做了不少工作,但无济于事。特别是寝室人员都不愿和他同寝,正值开学,我该怎么给她安排寝室?

江苏省昆山市石予小学苏佳慧老师的回复:

1.联系舍友了解原因

原本寝室的人员为什么都不愿意和她同寝呐?是因为她的状态低沉,自暴自弃,还是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可以私下找同寝室的人员一起了解原因,试着让同寝室的同学们换位思考站在该生的角度上去理解她,帮助她。如果和同寝室舍友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矛盾,不建议帮她换宿舍,这反而会刺激到她,让她觉得自己被同学排挤。如果已经发生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建议帮她换一个宿舍,但是新的舍友也是需要老师去观察安排的,并且也要考虑到别的同学的感受。

2.帮助该生重塑信心

光靠开导同寝人员只是治标不治本。作为曾经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学业的下滑,最重要的是帮助她重塑信心找回自我。

在初中学业下滑的原因有以下:

(1)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这需要我们联系各科的老师,让老师们了解这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学习状态。少指责,多鼓励,帮助她改变学习方式,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慢慢的在学业上获得进步后,学生也会更有自信。

(2)没有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中,要尽量避免提到“以前你是很优秀的,现在怎么退步成这样了。”这类负能量、消极的、批评的话。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忘记从前,从新开始,如果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就永远无法重新起步。这点更需要得到父母的配合和支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才让孩子越陷越深。

而在平时也可以抓住班会课和集体活动的机会,开展培养学生“抗压力”“耐挫力”的活动,从而潜移默化的帮助她。

(3)学生的性格差异

有的学生天生就比较乐观积极,而这名同学显然不是如此,所以更需要我们老师多一些耐心和爱心,用真诚来走进她的心里,让她能感受到老师是和她站在一起来帮助她的。可以抓住她身上的特长或者是闪光点,去放大,或者安排合适的班级职位,帮助她找回信心,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而艰辛的,所以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长期的去关注和辅导。也许付出一时看不到回报,但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之。

17.我现在是一个初二年级班主任,我班有一个留守儿童,与70多岁的爷爷住在一起,由于家离学校很近,因此她不愿意住校,父母为了方便联系他,给她买了一个手机,可是她用这个手机在陌陌上交男朋友,去年还跑到男生家去了几次,我也是经过联系他伯父才把她找了回来,我联系过她家长,可是家长都不愿意回家带孩子,我多次与孩子谈心,她的认错态度也很好。但是有一个条件:“不能收她的手机。”可是,隔不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我该怎么办?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俞楚寒老师的回复:

1.去了解她,对她多一些耐心

每个问题孩子身后总有一个问题家庭,对于这个孩子也不例外。老师可以多去了解她,不单单是她家里的一些情况,也可以是陪她聊聊天,听听她的想法:面对父母外出,只跟爷爷生活她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很羡慕其他同学;在陌陌上交朋友是怎么想的;一个人去男生家里有没有想过不安全等等。

老师要努力走进她的心里,才能让她卸下防备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一些耐心,并不是一开始她便会愿意跟老师讲任何东西,一定是相信老师,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真诚才会愿意告诉老师想法的。教育是个慢的艺术,对她多一些耐心吧!

2.去理解她,给她多一点支持

了解她是第一步的话那么在了解过后便要理解她。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他与爷爷生活,从小便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她的心里一定有千万怨言无处诉说,心里一定是很孤单的,所以在陌陌上交友也是心里的一种寄托,有个人能够给她想要的温暖,能够陪她聊聊天吧。随着老师慢慢的了解她,慢慢走近她的心里,那这个陪她聊天给她心里寄托的也可以是老师。一个女生和爷爷一起生活肯定也有许多不便,既然学校离她家近的话,老师也可以下班之后去她家陪她聊一会天,看看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看她写会作业等,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她生活上多一些支持,让她心里多一个依靠。

3.去尊重她,给她多一份关心

有了了解理解的基础那么就是要尊重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很渴望独立,也有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可以和大人一样,这时候如果老师强加干涉的话反而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在手机这个方面,她觉得一切好说就是不能收她的手机,那就利用这个契机与她谈一谈,告诉她老师尊重她,不会收她的手机,那么她能不能也多尊重老师,听听老师的想法与建议。如果之前的了解理解都做到位了,那么现在她也是相信老师的,愿意和老师交谈的,此时可以跟她约法三章,给她一些建议。要知道问题不能一下就解决,反反复复很正常,老师也要放宽心,老毛病犯了就再与她交谈,重新约法三章,此时要告诉她:“老师尊重你,给了你空间,但是你却没有好好珍惜,违反了约定,但是老师还是关心你的,你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有没有哪里要重新改的?”老毛病又犯了可能并不是她本意而是一下子改不掉,她知道要怎么做就是一下子做不到,那么肯定她做的好的方面,根据她的情况再重新约定,让她感受到老师尊重她也关心她,是真心为了她好。

4.去提醒她,给她多一些帮助

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还是不懂,或者懵懵懂懂的,老师要多点提醒她。对于去男朋友家里的这个问题上,了解了她的想法后,可以给她善意的提醒,告诉她老师的担忧,教她女孩子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多提醒她,可以请她帮老师做做事等等,让她找到在班级的存在感,多提醒她和同学一起玩,让她收获友谊,内心可以不再那么孤独。

5.去开导她,为她多一份谋划

相信孩子的这个情况也让老师很头疼,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对她的担心,父母不在身边,怕她出什么事情,可以在聊天的时候多去开导她,问问她以后想做些什么,与她畅想一下未来。孩子终究只是孩子,很多行为只看眼前,完全不顾后果,她的家里又少了父母的教育,没有人提醒她开导她,那作为老师要能够好好开导她,让她为自己多一些谋划,对未来多一分打算,让她知道未来是由自己创造的。

总之,对待这样的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时间,更需要老师做好思想准备,反反复复是很正常的,也很可能做了很多还是没有很大的用处,但是不管怎样,做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8. 现在的班级是九年级,我们班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除了我这一科目成绩稍微好一点点,其他全是全校最差的,我们班现在44名同学,男女比率各占一半,我不断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班上男同学还不给力,到现在只有2个男生在学习,可是这两位男生又不能起到带头的作用,都是自己学,没有影响力,其余剩下的男生,现在都畅谈着读书无用论,原成绩好的男生统统下降,甚至还痛失一个优秀的孩子,直接辍学了。针对男孩子这样的情况,我本想在班上设计点活动,想要培养男生的责任感,团结意识。可是,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知道的活动,资源太少了,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情况?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嵇怡老师的回复

1.拼搏动力激发

1)和全体男生签订一份《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决心书》,激发学习动力,有效确立目标。内容示例如下,供参考:(可放大后看)

2)建立“四卡”机制:自我诊断卡——扫除自我管理的障碍,实事求是找出自身不足;实时跟踪卡——巩固自我管理的基石,请老师、家长或者班里的同学监督平时的学习和言行;自我警示卡——拓宽自我管理的渠道,有阶段性总结和提醒;自我激励卡——开启自我管理的加油站,通过励志故事、名言等超越自我。

3)在班内建立巾帼联盟vs英雄联盟的创意挑战:男女生形成各方面的竞争比赛机制,细化内容,落实到平时的各种学习、常规和活动中,在竞争挑战中激发斗志。

2.人格品质培养

1)针对学生个体可实行导师承包责任制。对班级的男生进行关注,思想动态、习惯培养、学习状态及家庭情况等,充分利用班级任课教师资源,联动教育学生,切实提升合作力量,提升教育效率。

2)投其所好,在运动中培养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是强化班级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好机会,建议举行一次班级足球比赛或篮球比赛,在赛后的活动中注重迁移延伸,用男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讨论,从而强调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等。

3)通过心理游戏解决男生存在的自我意识、心灵成长和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困惑。譬如竞争合作方面,可以进行“同舟共济”、“穿越沼泽地”等拓展游戏让学生感悟在团队中的合作性和竞争力;意志责任方面,可以进行“信任后仰”、“突出重围”等拓展游戏让学生善于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

19.我教的一个学生,小学的时候基础不好,父母对他比较放纵,家里妈妈是管不住的,爸爸又经常外出打工。上了初中,孩子对学习更没有兴趣,叛逆也越来越严重,老师们尝试了各种鼓励和严格要求,但学习上并没有进展。现在九年级冲刺阶段,他完全学不进去了,死活不想读书,父母前不久也去了外地打工,他每天不去上课,在小校园闲逛,老师们每节课都去找他。于是我们就让他每天跟着学校后勤安保一起做点儿事,比如秩序巡逻、校园维护、卫生保洁等。这几天他还算安分,每天都跟着做一些事儿,不知道后面的时间如何是好?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周春红老师的回复:

1.走进心灵,点亮孩子的梦想

(1)一封书信,走近孩子

我们可以在孩子生日或者是某一个节日时给孩子写上一封书信,送上一份小礼物。在信中可以记录下孩子初一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突出表现和优点,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与善意,然后提出想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愿望:比如对以后生活的规划,自己的梦想等,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了解孩子的梦想。

2)班队活动,点亮梦想

 我们可以不动声色地举办一个有意义的班队活动,比如:我和_______有个约会,横线上填写自己心仪学校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引导家长们带孩子在节假日,和自己心仪学校或者工作单位的大门口照上一张合影,并且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走进周记里,点亮孩子的梦想。这样大规模的班队活动,可以春风化雨般地帮助到这个孩子,同时可以点燃其他孩子的梦想,可谓是一举两得。

2.家校合作,让孩子树立责任心

1)顺势而为,体验生活

既然孩子死活不愿意读书,我们不妨顺势而为,让孩子体验生活之苦。联系孩子的家长,把孩子的情况和父母分析清楚,以帮助者的角色和家长沟通交流,可以建议家长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外地,然后让孩子去打几天工,比如自己找工作或者捡饮料瓶,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让孩子体验生活之苦。几天之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一对比,大多数孩子都能认识到在学校学习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当然,我们一定要和父母强调,在体验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给以支持和陪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确将来他需要承担的一份生活责任,如果没有任何文化基础,将来他的生活会很艰苦。

(2)明确要求,强化责任

我们可以结合时事策划一场树立责任心的班会课。比如我们可结合此次疫情,引导孩子们分组收集平民抗疫英雄的事迹,做成PPT,然后在班会课上,让孩子们一一分享,引导他们了解到作为初中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将来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肩负沉重的一份社会责任,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在祖国需要帮助之时,他们才能挺身而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降低要求,帮孩子找寻希望感

1)接纳孩子,私人订制

孩子死活不想读书,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基础差,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所以万念俱灰,不想读书。班主任可以和孩子商量,私人定制孩子的学习计划,把要求放低。比如,孩子的文科每天完成背诵和默写,数学以及理科可以每天弄懂一道题即可。

(3)分配师父,帮助督促

孩子的基础差,当他有了疑惑后,他往往不好意思去询问老师。这时,我们可以想方法让他选一位班级中的某一位优等生来帮助他,然后我们与孩子商量好,让小师父每天帮助督促孩子学习。这样的安排,孩子看在小师父的“面子”上,通常也会配合一点,同伴的监督有时比老师的更有效。

4.放大优点,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1)任小助手,获成就感

     既然孩子喜欢和后勤安保处一起做点事情,说明孩子还是愿意帮助老师的。我们可以安排孩子做老师的小助手,让他的生活充实起来,并且从中得到一些成就感。比如:班级里的打印复印学习资料工作、为老师们准备上课材料、下课勤跑办公室帮老师叫同学等等。每次孩子做完之后,不要忘记真诚地说声谢谢,然后平时有意地和孩子分享一点自己的小零食作为对孩子的感谢,让孩子收获一丝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

(2)持放大镜,班级表彰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感是很少的,所以他们一般都自卑内向,我们可以手持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在班级里进行公开表扬,感谢他为班级的贡献,以及为老师们带来的便利。如果他的小助手工作优秀,在每周评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表扬,并且把他的名字写进班级表扬榜,帮孩子找寻班级归属感,从而树立自信。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智慧,多一点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因材施教,竭尽全力直到无能为力!

20. 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很高,达到近三分之一。有个孩子法院判给了父亲,实际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对自己的学业特别放松,网课期间不好好听课,作业也经常不写。联系家长,家长就说不在一起生活很难管教。请问这种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如何做能帮到她呢?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三小学李艳老师的答复

看了以上问题,我想明确一个说法,那就是这里说的“单亲家庭”应该是指离异家庭吧。

1.对缺爱的孩子,要多多爱他

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是不一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为失去一方亲人而悲痛,而自怜,他们会因此得到其他亲人更多的补偿式的爱;而离异家庭的孩子除伤痛自怜之外,还常常感到自己被抛弃,被忽略,是一种父嫌母不爱的状态,有的孩子还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父母才离婚的,有沉重的心理负担,自卑感较严重,他们是严重缺爱的孩子。

对待缺爱的孩子,我们要好好地爱他们,让他们不要自暴自弃。平时,我们要多关注这些孩子——问问他吃早饭了吗,夸夸他不靠家长也能做好一件事,聊聊最近的生活,抱抱难过的他,给他剪剪指甲梳梳头,带他回家吃顿饭,给他写封亲笔书信来表达关爱之情……老师们不经意的言行,会让温暖他们的心灵。如果孩子燃起生活的自信来,就会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热情。

2.对塞责的家长,要提供方法

离异家庭的父母会互怼对方,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会因为怨恨对方而置气于孩子。孩子成了出气筒,自然会影响到正常成长,也影响学习。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等待家长觉醒,要主动联系家长,搭好联系沟通的桥梁,让父母双方为了孩子和谐交流,并提供个性化的家教方法。

对于实际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我们一方面要家访了解家庭情况,也许其父母确实有苦衷,也许爷爷奶奶过于疼爱,知其因才好对其策。家长也有困难,我们要换位思考理解其难处,尽最大可能给予家庭教育的帮助,共同商定管理孩子的办法。

对于塞责的家长,我们要从法律角度、从道德角度、从教育角度,细致分析,明确责任。还要经常联系,加强对家长的监督和指导。

3.对特殊的家庭,要降低要求

特殊的家庭本就不够稳定,也许我们的一通指责就会导致家里翻天覆地,更加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所以,对待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们需要放宽心态,把健康成长最为第一位来要求,学习放在第二位,不要过高要求。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也要降低要求,不要苛求他们能天天陪伴孩子,时时督促学习。相反,我们要利用学校的有限时间,见缝插针般地给予补习和辅导;我们要以理解的心态来和家长交流,共情心也许会让家长慢慢走近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建议。

4.加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家的氛围

加强班风建设,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班级是我家,同学是手足的种子。无论家庭出身,无论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就是和和美美一家人,相互关心帮助,共同进步提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同学们的影响中,再集体的力量中,让特殊家庭的孩子忘记自己的不同,竭力发挥所长,为自己努力,也为班级奋斗。当这些孩子在班级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欣赏,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班级中来,和老师同学融合在一起,跟着集体一起进步。

总之,对待离异家庭的孩子要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批评;对离异的家长要多一点方法,少一点指责;对离异家庭要多一点期待,少一点严厉。营造友爱的集体,让这些孩子在爱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21. 我是一名高一班主任,目前班上有学生出现了青春期的萌动,个别同学有早恋现象,目前对学习影响还不大。但作为班主任,既不能过于严厉去管,又不能放之任之。所以想知道该怎么和学生的家长去沟通这个事情(如果家长很冲动,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局面),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恋爱问题。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贾圆圆老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张卿雅老师、江苏省昆山中学杨恂骅老师、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中学李磊磊老师的回复:

1. 和家长沟通,共情在前,商讨在后。

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深藏着情感需求。早恋亦是如此。

(1)在和家长谈到孩子的早恋问题之前,通过学生或者直接家访了解家长的文化水平、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探讨孩子的青春期早恋问题,促使其理性对待孩子的情感需求。

(2)了解清楚该生“早恋”的大概情况。自己心中有数,不必惊慌。青春期的孩子情感萌动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家长和老师一样也是从青春期过来的,所以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家长有可能出现的焦虑情况,理智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3)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持续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况,保持信息共享。如果是男生,父亲最好成为介入的主体;如果是女生,则母亲为该事件介入的主体。班主任和家长一起陪伴孩子度过一段不一样的特殊时光,不必过度忧虑。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恋爱问题。

恋爱是人生中美好的情感之花,是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人类作为群居种类需要情感支撑,以求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恋爱也是人获得情感支撑的方式之一。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恋爱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班会篇

召开以“我眼中的男生女生”主题班会。以班会的形式,跟学生聊聊男女生正确的交往方式。让同学们分享一下各自青春的美好,通过青春励志故事,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情感的迁移。

(2)自我保护篇。

和女生分享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和男生谈责任,树立男生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传递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

(3)知识普及篇

科普一下青春萌动和“早恋”的区别。从字面意思来看,早恋就是过早的恋爱。早恋如同未成熟的果子,果子没有成熟就去品尝,结果一定是酸涩的。在和同学们沟通中明确,如果处理不好感情问题,可能会给双方带来的烦恼。向学生明确青春萌动是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出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引导学生出现情感困惑向老师求助。

(4)情感陶冶篇

平时多关注一下学生的变化,定期和学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早恋”问题,其实是学生未被满足的情感外显的结果。陪伴,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我想说,当学生找你倾诉情感问题的时候,“早恋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5)晓之以理篇

假如确实已经走到恋爱的边缘,教师需要私下找这两位同学一起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是:我作为班主任,不支持现阶段的你们谈恋爱。但是,如果你们真的要谈,我也无法时时刻刻监督。所以作为老师,我有几点要求: 

    既然你们互相欣赏对方,那你们可以把这种想法作为学习的动力,互相监督对方,让彼此更加优秀,不能落下成绩。

    此外,你们彼此欣赏对方这件事,不能让其他同学知道,不然容易形成不良风气并影响其他同学。

如果不能遵守以上两条,学校只能通知你们的家长。互相爱慕是美好的事情,但请不要做出超越这个年纪的行为。

同时重申三条高压线,即盗窃、男女生交往过密、作弊。让家长加强家庭教育。特别是受到处分与学生前途未来的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情况很严重,可让双方家长监督删除男女的联系方式,并有效管控手机。如果继续发展,则会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3.面点结合。面,是指在班会课上定期对全班进行青春爱情、人生理想等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青春期的男女应该如何交往?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美好青春为理想而奋斗?如果真的彼此有好感,又该如何理智地做到先把这份感情放到冰箱冷藏起来,待高考后再拿出来理性处理?点,则是根据每一对早恋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引导,根据“宜疏不宜堵”原则,通过单独交流,和他(她)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谈情说爱”,而且力求在交流中做到“善意提醒而不点破”的效果,让学生明白到教师对他(她)们的真心关切与帮助,从而让学生把彼此的早恋行为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22.我班有位女孩子,父母离异多年,母亲把对前夫的怨气、对生活不满的消极情绪带到孩子的教育中去。孩子正值青春期,相继出现离家出走、轻微自残的问题,十分排斥母亲,甚至在日记中出现过激言语(辱骂母亲),我与其母亲沟通,但她总将问题源头归于孩子父亲、孩子同学、孩子自己过于叛逆身上。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张华老师的回复;

1.曲径通幽,做家长的朋友,给孩子的心灵撑起完整的家。

与母亲作一次深谈,其实,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真有千万种。既然已是事实,那么也是无法逃避的,只有换一种心态面对现实,孩子不是你的牺牲品。

孩子是无辜的。离婚本是件不开心的事,何苦再拿孩子当出气筒,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曾经一起走过的路已是过去式,没法改变现实只有去接纳现实,

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孩子是你的希望。父母虽不是孩子的保护伞,但在孩子未成年时,永远是他们成长的领路人。

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今,你作为母亲,还得肩挑父亲的职责,应该以比较坚强的形象,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女孩的阴柔之美。但是对缺少父爱的女孩来说,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生活是个矛盾体。

向母亲推荐一些妈妈团,一起喝茶、学插花、学编织、学习育儿等,让她在这个的团队感受快乐,从原来的情绪中渐渐释放出来。

2.直面现实,做孩子的朋友,和脆弱的孩子一起走出阴霾。

孩子因父母缺少陪伴、关爱和有效的管教。再加上母亲总是说爸爸的不是,无尽的牢骚,负面情绪直达孩子心底。这样,孩子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对母亲总总责怪无法忍受。

这样的家庭中,以致孩子的心理变得很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对于孩子的离家出走,源于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与温暖。那么,作为老师,虽然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但是这个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学生,那么应该去帮助她。

首先,多跟她套近乎,批改作业、课间活动、午餐时,只有有时间,多跟她聊天,努力了解她的心声。这样就可以适时引导。

其次,搭建平台,展示自我。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可能有她的价值体现,因此,给她一个平台,一次机会,让她在这个集体中获得存在感,在老师和同学的被看见中渐渐找回自信,在集体中找到快乐!

最后,给点孩子特例,组织班级校社团,携手其他学生一起接纳她,帮助她,改变她。

多途径,让她感受到爱就在身边,逐渐能倾让她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朋友的真情!

3. 最佳路径,搭母女的桥梁,让彼此的心能融洽起来。

单线沟通很重要,相互融洽不可少。作为班主任,还应该搭建桥梁,可以这样做:

亲子活动做起来。利用班会活动,在对家长进行交流分享之前,可以组织亲子游戏。如:拷贝不走样、你做我说等,活跃气氛,寻找亲子契合点。

亲子书信写起来。利用母亲节、妇女节或母亲生日之际,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让书信写起来”的活动,通过文字,彼此多一份了解。

23.我是一位任教3年的新老师,刚带完九年级,现在是七年级的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工作,不是得心应手,反而更加的迷茫了。我发现现在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大的问题,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搞活动方面,他们的积极性都不怎么高。上次学校搞一二·九活动,班上的学生都没有主动报名参加,后来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勉强准备了几个节目,但是到了上台表演的时候,我们班一个节目也没有选上。还有学校搞运动会,每个项目都需要学生参加,可是班上的同学就是按兵不动,一个个的你看我我看你的,就不参加,最后迫于无奈,也是老师选了一些人参加,最后总成绩全校倒数第一。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老师盯得紧,就多读点、认真点,在老师视线范围之外,就开始偷懒了,班风学风尤其不好。我都觉得自己挺失败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处理这些问题了。怎么办?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俞艳君老师的回复:

1.量化考核,让成长有迹可循。

班级同学积极性不高?班级量化考核来助力。我受到魏书生老师班级量化考核的启发,制定了一套简单的考核方法,称之为争星计划,使用至今,效果明显。

开学时,我会告诉学生,要进行一个争星计划,就是把他们在校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具体规则:参加一次活动的同学奖励一个五角星,参加并获奖的再奖励一个五角星。每学期结束前两周,我会把记录表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进行公示,看是否有遗漏。最后,在休业式上,给予学生一些不同层次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这样一来,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了。我还会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也融入进去。我是英语老师,英语学科主要和两件事打交道:默写和背书。我会记录下孩子们每天的默写和背书情况,默写是统计全对次数,背书则是记录下到我这来背书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背的写1,第二个背的写2,以此类推,学期结束根据背书的先后顺序和流利程度进行打分,最佳的是三颗星,接下来是二星半,以此划分各档次。

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争取到了光荣的五角星。这一颗颗星星就是他们成长的见证。

2.评价总结,让学生闪闪发光。

评价总结,要多角度、多方位,尽力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学期初,让每位同学都能有相应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传统的评优项目有优秀班干三好学生,让大部分同学望而却步,不敢奢求。不妨在班级管理方面增设优秀值日生优秀小组长优秀课代表等;在学习考评方面增设优秀默写者优秀背书者优秀回家作业者等。如此,即使不擅长组织管理或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有争先争优的机会。久而久之,有了愿景,自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评优集中在少部分所谓的好学生身上,打击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让评优流于形式。

评价总结,还要把握每一天,努力发挥牵引作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一个积累、渐进、质变的过程。班主任要关注好学生的每一天,时时刻刻提醒他们朝着目标迈进,夸奖优点,指出退步,鼓励进步。

每天提醒一位同学。比如:看到组长收作业慢时,提醒组长注意方式和方法,学习收作业又快又好的组;看到有学生作业书写潦草时,提醒他书写端正,争取作业得优秀。

每天表扬一位同学。比如:看到班级黑板擦得锃亮时,表扬相应值日生,激励其他值日生,形成一种人人要好的良性竞争环境;批到默写全对了,加以表扬。

3.调整心态,让问题变成课题。

班班有本难念的经。您刚教完初三,是不是看到这些初一的小朋友们会觉得特别有差距呢?这种差距会让您内心产生很大的落差,觉得自己班级有大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常见,您大可不必太过怀疑自己。我也是因为自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才会去琢磨,才会有上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您不妨试试看。

当然,学生一直在变,问题也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勤于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努力做新时代的智慧型研究者。就如于洁沙龙里常说的一句话:问题变课题,教育就有趣。

相信有您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班主任在,您的班级一定可以走出此刻的困境,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一起探讨班级问题。

24.我现在是七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现在只有35个人,孩子们的基础也还不错。但各科老师都反映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我也调查这个问题的原因,孩子们说是自己不太自信,怕别人笑话,甚至知道答案也不想回答。我也多次跟孩子们交流,做思想工作,但效果不理想。应该怎么办?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张志强老师的答复: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需要建立系统思考,要分阶段实施课堂发言改进计划。

1.多方分析,合理归因。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一现象背后隐藏哪些信息?班主任的归因是否全面准确?这些都需要客观全面多角度评估。从人的角度出发,有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学生不同群体等维度,如班主任的课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呢?是否存在某些学科相对发言状况要好一些的情况?孩子进入初中已有大半年了,是一开始发言的人就不多,还是发言同学是慢慢减少?宜采用问卷调查(问卷星)、座谈会和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既有任课教师又有个别学生,摸清真实情况。

2.个别谈心,提出要求。

对班级的班委或骨干分子,要进行个别交流,提出相应要求,以起到带动作用。一个班级要做到每个人都积极发言是不现实的。其实,一个班级只要有七八位同学踊跃发言,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比较活跃。受到这些同学影响和感染,发言同学便会有所增加。

3.科学分组,开展竞赛。

根据学生学业状况、性别性格等情况,合理分组,建立小组合作共同体,以小组的名义围绕“发言”主题开展多种方式的评比。如将各组发言目标可视化,明确奖惩机制;我向XX小组发出挑战,写挑战书;集体商议各组每周发言最低目标,要有底限要求,可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评出发言优胜小组或优秀个人。

4.尊重差异,区别要求。

对部分同学确实发言有困难,或是性别原因或是学业不佳等,可以鼓励他们多向老师提问,以弥补自己发言方面的欠缺,比如提问两次可相当于一次发言。还有些同学是能因为从小学起就没有发言习惯,需要多多鼓励,或是盯人督促。

5.机制引领,共创课程。

班级要有一整套的评价机制,然后将发言作为其中一个项目,纳入评价体系。以小组和班级的共创PBL项目课程,将这一问题作为挑战性项目,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设置阶段性目标,分析原因,绘制思维导图,共商改变之道,并逐步优化,迭代升级,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可适当参与。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改善学生发言状况,也可以考虑从别的方面入手,比如通过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力,若是学生都能公开演讲,对发言应该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演讲分级制度,每天安排同学演讲、点评。开设学法指导课,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发言条理性也有一定作用。

我们班的孩子课堂比较活跃,喜欢发言,喜欢问问题,任课老师喜欢用我们班开课。以上想法或做法有些也是我自己在做的,如尊重差异、发言评价、演讲等,仅供你参考。(可放大看)

25. 我班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且父母双方的育儿观念分歧很大,再加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了撒谎、虚荣心强,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喜欢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和同学相处也较难。工作很难做,对班上别的孩子影响也不好。请问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这种问题呀?

江苏省昆山市震川小学蒋丽萍老师、江苏省昆山花桥集善中学许斌老师、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小张志强、湖北省襄阳二十三中龚中秀老师、湖南省株洲市平乐学校艾璐兰老师、江苏省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张匀老师的答复:

1.学生方面,攻心为上

1)拉近关系    

通过观察与交流,了解孩子撒谎和虚荣心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孩子缺少赞赏,缺少成就感,想表现自己却没有机会等,才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个时候,不妨先放下对他的成见,用诚心待他。通过找机会和他聊聊天,请他帮忙做做事情,肯定他身上的闪光点等方式,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生活起居和学习方面的体贴关爱,从心理上拉近距离,为今后直接点明他的问题所在做好情感铺垫。

2)心理建设    

提前透露风声给他,告诉他要在班里开展一节班会课:每个人随机抽取一张带着班内学生姓名的白纸,在白纸上写写对应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帮他做好心理建设,让他无论收到怎样的评价都要坦然面对,因为敢于直面缺点的人,才会有机会变得更优秀,老师希望他能变得更棒。

3)开展班会    

开展班会前,和班内学生说清楚规则:一是随机抽取,二是匿名书写,三是据实书写,四是不留情面。明确告诉他们:无论抽取到谁的姓名纸,都要毫无保留地将对方的优缺点书写下来,否则就会失去活动意义。    

留一段时间给学生书写,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不交头接耳。随后,教师将白纸收齐,再一一发给对应的学生。让他们谈谈读后的想法,请几位学生起来交流。将回答引导到主题:谦虚接受赞美,坦然面对批评,积极改正缺点。弘扬班级正能量,懂得赞美闪光点,互帮互助改缺点。最后,共同制定相应班规。    

开展这样一节班会课,能收到对该学生的评价纸,为后面的教育做铺垫;能提醒班内学生,平时要多关心关心其他人,才能写全优缺点;最重要的是,能将个人教育上升到全班教育,改变的不止是案例中的学生。

4)加深影响    

班会课结束后,找个机会,用轻松聊天的方式与该学生交流。(之前在收纸的时候,可以大概浏览下班内学生是怎么评价他的,方便作为聊天依据。)问问他的感想,肯定他的积极想法,打消他的负面想法,鼓励他正视他人评价,帮助他树立改正缺点的信心。

5)加强巩固    

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他的言行,将他的表现记录在册,表扬他的优点,当他故态萌发时,及时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表现是有反复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因为他再次表现不好,就放弃对他的教育,这是一场持久攻坚战,要有足够的耐心。2.家长方面,达成共识

1)追根溯源,做好准备    

该生只见他人缺点,不见优点,并且爱贬低他人,反映出他可能长期遭受批评或者见父母感情不合互相指责,导致自卑。也可能被长辈溺爱得目中无人,唯他独尊。因此,班主任需要分别与该生的父母沟通,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对孩子性格的评价,寻找该生的行为起源并提出中肯建议。

2)分清主次,表明立场      

因为是离异家庭,所以这个学生是跟着父母中的某一位,甚至是跟着老人生活。建议教师提前做好调查,将沟通重心放在学生跟着的那一方家长。先向家长表明立场,告诉自己和TA都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为了孩子好,借此拉近与家长关系,能让TA比较好的听取自己的建议,与之达成一致。再与另一方家长沟通,赞赏TA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同时建议TA在教育孩子前,先和另一位家长达成一致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往一个方向使劲,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往两个方向使劲,往往事倍功半。

3)分别沟通,提供建议    

将该名学生记录在册的表现分别发给两位家长看,既是表明老师确确实实一直关注着这个学生,同时也能借机提供建议,询求家长的配合。可以先表扬该名学生进步的地方,然后希望家长也能多督促,多表扬,让他变成更优秀的学生。同时,向家长提出:逆风更适合飞翔,适当的磨练能让人进步,而溺爱却会影响他,希望两位家长能告诉四位老人,适当的关心是可以的,但不要上升到溺爱的程度。

3.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1)任课老师,多方配合    

应多制造机会,给该生表现的机会,并对他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既有优点,更有缺点,和其他同学一样,没必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看。

2)心理教育,专业指导    

若孩子难以打开心扉,可请学校心理老师进行疏导,解开学生心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请班级中教导有方的家长来谈谈自己的教育理念,供该生家长交流学习。还可以找到类似情况的班级影视题材的电影或视频,全班一起观看,结合影视题材中的“问题人物”,反省自己的问题。

3)开家长会,统一思想    

每次家长会要求管教孩子的家长都要一起来,来听老师的管理方法,教育观念,争取把家庭的各个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老师思想统一起来,观念一致的教育孩子。如果是父母和老人一起管的,父母和老人都来。可以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来开这样的亲子家长会。还可以推荐几本教育的书籍给家长看。比如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教育》等等,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家长群,发一些短小精悍的家庭教育文章给家长学习。

  最后,我想说:诚心,拉近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耐心,不因为困难而放弃对任何学生的教育;上进心,将所有教育案例记录在册,反思总结,让自己的教育更专业。

26.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班上有个小男孩学习方面差不多属于我们常说的“后进生”这一类,在沟通中了解到他父母关系不是很好,母亲很在意孩子学习,但是父亲持无所谓态度,感觉孩子受父亲影响较大,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像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和孩子父亲沟通,改变孩子的现状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朱彦妮老师的回复:

家校沟通:积极和孩子父亲正面反馈

首先肯定老师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老师对孩子相当关注,并且在想方设法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尽快成长。家长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肯定不是靠一两次沟通就能实现转变。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家庭关系又是影响孩子个性成长的关键因素。

老师可以将孩子好的表现,时不时反馈给孩子父亲,让父亲感受到老师关注孩子,父亲也会受到老师的调动对孩子学习重视起来,老师还要和孩子父亲不断强调家庭教育一致性,让孩子父亲尽量和老师、母亲的态度站在一起。由于有了积极反馈,当孩子家庭作业出现问题时,老师就可以请孩子父亲参与进来。

家庭沟通:布置简单易行的亲子互动作业

比如亲子共读,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一周一次的打卡。还可以让爸爸向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爱。在亲子作业中,要求爸爸每天给孩子一个轻轻的亲吻,一个暖暖的拥抱,和孩子交流生活琐碎小事,让孩子享受充足的爱,在家看有意义的电影,陪孩子打球、游泳或练习长跑等,在心灵和行动上真正做孩子平等的朋友。同时父母共同参与的活动也有助于润滑夫妻关系。

自我展示:校内给予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

老师可以不断观察挖掘这位小男孩的优势,并且给予一个特殊职务。比如爱劳动,就给予他劳动小能手称号,并且有督促大家做值日的权力。如果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职务,可以像一位沙龙老师那样做,请小男孩做个小老师,让他每天在黑板左下角写一个成语,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记忆成语。或者写一道算术题,老师课上带着同学一起解题。他在黑板上写的时候,也一定会觉得光荣,久而久之,他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提升。

师生沟通:课后多与孩子交流关注

平时课后可以和小男孩闲聊,时不时夸夸他好的一面。出现学习状态很差的时候,陈老师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提醒小男孩。当小男孩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时,他也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兴趣。

每个孩子智力发育的阶段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同的。教师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种心态: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然后深刻地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27.我是七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不好,几乎不学习,家里贫困是低保户,母亲离家不知去向,家里四个孩子跟着父亲,但父亲也不管孩子的,每天只想着靠政府的救济,最近调查网上学习情况,到她家家访了五六次,每次都只能看到几个孩子在家,父亲都不在家。第一次到她家时,家里很脏很乱。所以每次到他家我首先强调的是把家里打扫干净, 把弟弟衣服洗干净,现在几次去她家,家里卫生好多了。对这个学生,我主要是教育他学会生活。对这类学生是否有更好的管理方法?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许芬老师的回复:

1. 多给一份爱

这位女生母亲不知去向,父亲也无暇管孩子。面对这样的家庭,要多给予一份爱给孩子。骆老师多次去家访,也可以帮助他们怎么把家里弄干净,也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些小礼物。当然,现在很多学校有贫困扶助金名额,在名额上都可以适当照顾这个女孩,在学校也可以多多和她谈心,让她感受老师对她的关心。还有鼓励她阅读,可以让她多看一些书籍,让女孩精神上能够得到滋养。

2. 多建立自信。

面对特殊的家庭,面对不好的成绩,女孩内心大多是不自信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您也说第一次去她家很脏很乱,现在几次去她家,家里卫生好多了,这就可以作为表扬的机会,借机表扬这位女孩。当然还可以借一些教育契机鼓励她,比如她生日时,给她写信,鼓励她要给弟弟做榜样,做一个优秀的姐姐。

3. 多一份理解。

尽管家访父亲不在家,也要了解缘由。还有骆老师您说父亲只想着靠政府救济,面对四个孩子的抚养压力,想得到政府救济是可以理解的。还有孩子几乎不学习,面对特殊家庭,作为老师要多多包容,降低对这位女孩的学习要求,可以适当给女孩学习开开“小灶”,作业布置降低难度。

4. 多与父亲沟通。

先和家长电话沟通,通过电话沟通约定一个时间,趁对方家长空闲时,再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很有诚意,秉着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角度去和对方沟通,相信对方会动容的。沟通的核心还是让家长能注意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多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注重和孩子们的沟通。甚至可以送几本亲子教育的书籍给家长,让家长对亲子关系引起重视。

总之,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对这个女孩的教育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耐心更多一些,付出更大一些,心态要更好一些,说静待花开,可能最终你的努力没有看见花开,但自己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28.我们学校是乡村学校,有很多同学都处于单亲家庭,因此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大部分同学都很内向,个别同学还有自残现象,面对这类学生,老师们都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对待这样的孩子呢?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管思源老师的回复:

1.加强交流,建立信任

1)加强了解,建立“成长档案”。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这些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我们不仅仅要知道他们的基本信息,更要从多方面去了解他们家庭的具体情况。因为是乡村学校,部分孩子可能既是单亲小孩,又是留守儿童,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给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档案中除了家庭情况,还需要有各科老师对孩子课堂表现、平时成绩等方面的评价。只有建立多方面多角度的“成长档案”,才能更利于我们因材施教。当然,这也是一份“追踪性”的动态化档案,根据孩子的变化及时调整档案中的信息。

2)加强沟通,建立信任之窗。

“成长档案”的建立是为方便我们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但是真正要改善孩子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而走近孩子内心的第一步便是沟通。面对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以一种训导式的长辈姿态来与孩子交流。而应该从学习、生活的细小方面入手,蹲下来平等与孩子说话,使师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比方说早晨的一句问候、课间的细心指导、放学时的一个拥抱等等都会给孩子带去温暖并渐渐地打开他们的心扉。同时,我们还可以仔细观察,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与其共同探讨一本书、一首歌或是一项运动。长此以往,孩子的信任之窗便打开了。

3)加强联系,建立家校桥梁。

除了要与孩子进行交流,我们与孩子的家长也要加强联系。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爱,所以性格较为内向,有时甚至会出现通过自残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的过激行为。鉴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家校通”、电话、QQ等形式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告知家长,并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另外,家访也是必要的联系方式,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及状态,而且可以面对面地引导家长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可过多地插手家务事,而是要将重点放在调整孩子状态以及改善其性格上,引导孩子进步。

2.开设活动,敢于表达

1)开设心理课堂,让他们敢说。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内心的残缺往往让他们抗拒沟通。这时就需要专业的心理手段进行干预,我们可以开设相应的心理课堂或是请心理老师进行引导,让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心结并且真正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即使父母分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也不会减少。

2)开设班级活动,让他们敢做。

孩子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才艺展示会、我是小小科普员、传统节日我来说、辩论赛、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的定期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兴趣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丰富孩子的课余活动。而“值日班长轮流制”的设立,进一步引导孩子融入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位小帮手——即孩子的好伙伴,他(她)不仅能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状态,而且还能借助他(她)的帮助与支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开设户外实践,让他们敢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了大自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永远是孩子们最易亲近的好朋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地区鸟语花香的环境优势,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也可以将自身所教学科与大自然相结合,引导孩子在户外实践的放松状态下进行思考与探索。

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以及关注,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并借助多种方式来塑造、改变,让他们能够每一天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于洁老师对以上28个问题的总答复

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有许许多多的背景以及背景导致的原因。任何一个学生的问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生问题。只要是人的问题,一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我想要强调以下几点:

1. 技术层面的处理,不是万能膏药,哪里痛就贴哪里。老师们的答复都是根据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学生案例结合了经验和教训给出的,学生是他们的学生,不是提问老师的学生,所以他们的答复中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方法,可能有的能有效果,有的完全没有效果。

2. 任何技术层面的东西都必须先有“道”的层面。也就是教育的理念。有的话这个老师一说就灵,那个老师怎么说都不灵,原因就在于平日里的师生关系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们如果要采用其他老师的做法,首先需要想一想自己的师生关系处得如何。

3. 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完全教育好所有的学生。教育从来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很多所谓的“差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力不让他们更加糟糕下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能改变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嫌弃他们。

4. 提出了问题,就要开始研究问题,而不是扔了个问题就自己下暗示给自己觉得这样的学生总归搞不好了。必须提醒:你曾经以为的差生,将来见了你也许客客气气的;你曾经以为的优生,将来见了你也许避之不及或者视若未见。一个学生的未来不是在一个老师的手里就永远定了不变的。学生的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性。

5. 最后要强调的是:生源就是你研究的资源;问题就是你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失败难免,委屈难免,困恼难免。当越挫越勇。

注:问题后面紫色字体部分是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陈锡老师的补充。在此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
爱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
班主任优秀德育论文
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分享的几个词语
乱班班主任被家长拿下,学校临时调任我,家长:看看再说吧
班主任写给全体家长以及同学的第六周“班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