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世往复循环,唯存感伤与温暖

01

许久,这许久是许多年。

躲在小小的县城,守着教书这个职业,每日过着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倦了,就读读书,然后来一次长跑。

累了,就打乒乓球,然后小醉一场。

除此而外,世俗名利,艺术殿堂,还有无尽的世界,无穷的远方似乎全都被隐藏遗忘。

生活,似乎本该是这平静的样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正是大多数人的渴求吗。

我虽然说不出这样的生活里缺少了些什么,却一直无法触碰到让自己感伤温暖和流泪的快乐。

02

中年,一个独特的年龄段,它不像少年的春天那样纯净,不像青年的夏天那样热烈,不像老年的冬天那样寒冷。

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像是那无边的田野里,左边是满眼成熟了等待收割的庄稼,右边是连片的只待霜雪降临的空旷。站在中年的田野里,你可以和别人细数往日的辛苦劳作,自得到手的收成。而和自己在一起,你只会收藏遗憾,收藏孤独。

或许中年只能是这样,五味杂陈悲欣交集丰富而纠结的一个存在,别人看见的是睡袍的华美,你感受到的却是那些暗夜里让人痛痒难耐辗转反侧的的虱子。

中年,又是一个极易为感伤攻陷的城堡。深水高墙,铁网浮桥,你深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越这重重障碍,走近你的身旁。

然而,夜深人静,那些想像里五年或是十年后的孤独会在某一个时刻把你全然击溃。孩子长大高飞,身边有的只是愈来愈熟悉也愈来愈陌生的面庞,那些青春时一直在飞的疲惫了的梦不知该何处安放。

中年,也可以轻易前推五年或是十年,去重温那些热烈而温和的故事,重回那些微微亢奋又略略愉悦的时光,然而俗世的人来人往,循环往复的浮华与沧桑,掩埋了故事,也暗淡了时光。

03

在桃园三结义中你会演什么角色?

木心说:我演桃花。

桃花之妙妙在既观纷乱时局之深情,又超脱惊艳于俗世之外。既得儒家入世之旨,又有道家江湖相忘之风。

同事李强云去铜陵参加省优质课比赛,邀我助阵擂鼓。此行既可亲历赛事,又可超脱赛事之外观风景历人情,实难得之经历,我慨然应允。同行的还有学科教研组长单艳艳。

车至铜陵,安排妥当,已是午后三点,在酒店过过饭时,许是饿过了头,许是厨师技艺高超,这一餐的香菇青菜实为素未品尝之美味。以至后面几餐,都少不了要点这一道佳肴,依然很好吃,却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

四时半抽签,决定第二天说课顺序与篇目。上午第六个出场,是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三人各自准备材料,然后交流,很快碰撞出我们都较为满意的思路,十一多钟,课稿完成。

会务组本身不提供打印服务,若等到第二天讲课前再寻打印社,又怕乱了阵脚。最后艳艳联系她在铜陵工作的同学,把稿子传过去,他在单位打印后送过来。

稿子送至楼下,我们发现了一些瑕疵,又反反复复修改了一小时,艳艳和同学一起折回,重新打印,再回酒店。其间,我做课件,强云温习讲稿,凌晨两三点钟,方才一切敲定。

第二天傍晚得知消息,强云顺利晋级(此次参加比赛选手共60人,第一轮说课刷掉40%),晚八时抽取到了第二天讲课顺序与篇目。

《石钟山记》是苏轼所有散文中最难出采的一篇,开始备课,我们就陷入胶着状态,三人意见不统一,而且都不能提出较好的思路。辗转至凌晨六七点钟,熬了整个通宵,初稿方才成形。

虽然脑子已经“滑轮”不听指挥,但我知道稿子还缺少一个极为重要的主标题。

下楼,洗脸,上卫生间,灵感突至。

辨名钟山,疑起简陋

暮夜绝壁,察而得之

她们也都说好。虽然在评课时为教研员修改成“辨名石钟山,疑起简陋;暮夜临绝壁,察而得之。”依然感觉欣慰,因为我们在拟写对偶句方面的能力颇为薄弱,况且又在后面肯定我们的作业设计,言此对他有所启悟。

04

午后三点三十五分,强云讲课结束。

一句肯定之后,我和单艳艳激情满怀好为人师的“指导”了她近半小时。此时想来,那是一种苛责,因为我们所言说的不止是期望她能达到的高度,更是我们想象中自己参赛所奢求的高度,或者说是作为教师所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终于想要撤回去休息时,艳艳说进去看一眼后面选手的实力吧。

拉开门进去,一分钟未到,只听了三五句,我们便决定留下来,听完这节课。在通宵未眠,午饭未吃,仅靠着一股精气神提着的情况下,我们三人站在后面一边听课,一面小声交流感叹。

到了四十来岁的年龄,人很难再有年少时的那种学习热情,更难得遇见让自己激动并略显亢奋的人和事物了。然而我是陈会设,她是单艳艳,还有更年轻的李强云。

第三节课稍显轻浅,然而为了最后教研员的点评,我们就在后面一边听课一边讨论。

在我们,虽苦思辗转,对《石钟山记》却未有通透澄明之感,来自安庆的教研员三言两语,即让我们有窗户纸被捅破的豁然之感。

走出讲课大厅,楼外暮色浓重,灯火通明。

05

备课是把自己“摆”进去,作家作品好似是一条大河,自己是一叶小舟,纵一苇之所如,于河流之中从容飘荡,任意东西。又好像演员一走进戏曲,我就是剧中人,就是我表演的角色,正如张国荣被称为永远的哥哥,又如他演《霸王别姬》时所留下的一直让我为之动容的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而课堂里的教师应当是温柔的春风,吹面不寒,又当如润物之细雨无声而又深切。

大多时候你会抱怨学生,一如你哀叹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曾经,甚至一直以来,我都有过这样与你相同的哀怨与悲叹。只是,心底时时有这样一种声音召唤着,使我不至为怨戾之气所笼罩,也终于使我不至于过分的憎恶自己。

那声音便是:

即便这尘世里只有一个与我有着相同的经验与遭遇,有着共同的人生际遇与感怀,而且这样的感触蛰伏已久,或者早已被深深的埋葬。

又即便我们的相遇只有这既无前缘又无后继的四十分钟,如若我把那个真实的苦痛而又热烈的自己剖开呈现于他们的面前,我相信,哪怕是最后的时刻,哪怕只有一个瞬间,一定会有一个TA有所触动并给予我以或深或浅的回应。
再即便,现实无情地嘲弄了我的这一片深情,我还会天真的相信,一定会有一个TA把这份回应根植在了心底,在某一个我无从知晓的春日,灼灼盛放。

想起一个故事:
退潮后的海边,一个小男孩抓起一条条小鱼扔回海里。

这些小鱼未能跟上退去的潮水,滞留在了海滩上,眼看要干涸而死。

有人嘲笑着说:“别扔了,这么多小鱼,凭你的力量是拾不过来的,再说又有谁在乎呢?”

小男孩没有停下,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

他又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也在乎。

或许这只是一个童话,或许我就是那个长不大的男孩,怀揣着孤独的热情彳亍于这循环往复的尘世人海,以努力与执著寻求着那条在乎的小鱼。

想起奥登的那一句,那句让我每次想起都无法囚禁泪水的诗句:
如果爱是不平等, 
让我成为那爱得更多的一个。

这是那天下午听课间隙用手机敲下的文字,写到最后不觉中泪湿眼眶。

未曾想到,自己会为一堂课而感动落泪,因为孤独,温暖,还是感伤。

又或许仅仅因着那一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项脊轩”的感叹。

06

铜陵之行第二天,恰逢立冬,又兼小雨,多有感伤。然而于感伤之中收获更多的是温暖。

先是听强云说萧城中学选手的许静认识我,方才记起多年前我们一起参加优质课比赛的事情。

那一次她已经获得省级二等奖,时隔五年,再次参赛,其意志与执著令人感佩。

临别之时,她说曾经关注过我的博客,并说出“破茧成蝶”的名字来,而我却一直困于茧壳之中,成蝶之梦更是遥不可及,深感愧疚。

再是听课间隙偶遇网友魏为秋,我们未曾谋过面,只是在网络上就教学与写作有过许多交流,而他却凭着照片上的记忆于人群中一眼认出自己,让我感动。如今他已是天长市的教研员,特级教师,滁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而自己依然原地踏步,又多生形秽自惭之感。

为方便交流,艳艳为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铜陵三人行。

几天时间里,我们三人共同作战,先是我们像孩子一样保护强云,做她的助手,帮她打印资料,跑腿,让她在那里眯着,我们干活,甚至临上课前,跑上去帮她把大衣抱下台来。

讲课后,她从将军到奴隶,我们大撒把,把一切琐事全都交给了她。

难得的是,这一切我们都做得那样自然。离开铜陵前的晚上,在这陌生的城市,我们打的去吃火锅,饮酒,那瓶足斤的“银星”居然让我们欲饮愈香,饭后徒步数十里走回酒店。

难得的是,回来的路上,我们依然沉浸在那略略亢奋的情绪里,抱着叶嘉莹的书,谈感受谈教学。徐州转车时,高铁站二楼长长的天桥上,凉风中,我们依然在热烈的争论,在幼稚的想像接下来读书的日子。

刘墉说:

人生丰富,是由于感动;人们求知,是因为好奇。

当有一天,我们不再感动、不再好奇、不再惊喜,只怕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一直以为,人生的深切与丰富绝不仅仅因为那些正面的词语,更源起于孤单脆弱里对温暖的感知,源起于让人感伤的现实里对惊奇与欢喜的探求。

中年,最让人悲叹的莫过于粗糙的现实钝化了曾经热烈蓬勃的内心。

在不惑这样的年龄里,再单纯的言说梦与远方多少显得矫情,然而当那些温暖内心的美好,那些斑驳现实里生长出来的热爱从对年华逝去两手空空的感伤里随双眼而恣意流淌出来的时候,一切是那样柔软而自然,温润而久长。

07

一天的活动结束,人群开始散场,所有的感伤与温暖都暂时告一段落时,大厅里响起歌声,忍不住掏出手机,把它摇了出来。

那是爱情的歌谣,那是梦想的传唱。

那是南征北战作词,周笔畅演唱的《最美的期待》:

我有一个梦像雨后彩虹

用所有泪水换来笑容

还有一种爱穿越了人海

拾起那颗迷失的尘埃

你的呼吸越靠越近

将我抱紧

我睁开双眼想你在身边

无所谓永远还是瞬间

静闭上了眼你却又浮现

带我远离寂寞的边缘

忘了是非没有伤悲

无怨无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季微课#【8】翻译法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园本教研策划] 一课多研 深入跟进
铜陵疾控:学校疫情防控第一课
曲终人散,一场消黯
偶然拾起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