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劫好坏之辩,涅槃蝶变之道——一堂意料之外、即兴生成的作文课(上)
一、缘起
         
偶然、突发的细事①,多于意料之外出现,打破生活固有的节奏。
昨晚,自习。在讲堂,读书之余,信手把讲述的内容、连同下水作文拉出PPT,以备今日之用。
不打无备之仗、不入仓促之险,谋事而后定、度义而后动,这是行事之准则,是不容跌破的底线。
         
沅醴居中,读书。
同事电话:学生找我。
是李汪露——我科代表的声音。
不该有问题的。优盘,是昨晚、便给了她的。
         
打不开了。那优盘。
仍在遐(瞎)想之时,她的声音透了过来。
         
来这吧——丁字二楼。
插入台式机,没有反应。
折身办公室,昨天插入这优盘的笔记本——
格式化,电脑作如是之提示。
格式化?
         
好在内容不多②,便重新整理,传到球球上。
讲堂,打开球球。接收文件,上课。中规中矩,循着昨日所思滑行的一节课。
         
要休息一节,然后方是十四班的课。
这,时常惹人抱怨的人性化的安排,给了我重理PPT的时间。
结果,意外地催生出一节即兴生成的课堂,更是顺利分娩出这篇意料之外的文字。
是为缘起。
         
二、运、劫之辩
         
第一则,文句投影: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又名《黄州寒食帖》或《寒食帖》
         
问题一:苏轼的文风;或是脱口而出的印象苏轼之词。
提示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
         
豪放、旷达;超脱、深情③。
稍有停顿,学生作答。
         
那些印象、标签全是假的,骗人的——
这是我给你的论点。论据,自己《寒食帖》去寻。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这里有时光流逝,自己匆匆老去之怨。
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论据还有——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这是对生活困境的叙写,虽无一字言及悲苦,作者内心之苦之悲依然情透纸背,扑面而至。④
         
支撑这一观点的论据还有——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后一句写远离故土的孤独之身,前一句言远离朝廷的孤独之志。
……⑤
         
问题二:想起苏轼,最先跃入老师、我脑海的是什么,或者哪一形象。
提示二:答案在《寒食帖》文本。⑥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每每想及苏轼,眼前如见——空空落落的厨房里愁容满面,以湿苇引火填入破灶、被烟熏出满眼泪水的苏轼;每一念及这样的苏轼,便禁不住想要大哭的欲望;往往哭过之后,转念一想人家苏轼——天纵之才受此天大之苦,方偶有泪水,而且是被烟熏出的。
         
小陈呀小陈,你恃何而哭——
比之苏轼,你又且年轻,有何权利去哭——
这样想时,不觉又捧起苏轼,继续那些无用之文的阅读。
         
这种经验,不止苏轼给过我。
鲁迅先生,也曾如此教导、启寤过我。
         
二十二日晴。
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
鲁迅先生写丁巳年正月的这则日记,最早在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中读到的。
近二十年,未曾重读。
虽然,讲堂之中源于记忆随手写下的是“殊无新年之感”,仍可见出“殊无换岁之感”六个字于当初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今天依然还在。
         


(摄于今日课后)
         
问题三:丁巳,1917年,鲁迅36岁,时在日本七年留学之后归国的第七年年底。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6岁,时在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正值盛年,大有作为之时,鲁迅却孤独如斯。
最该安闲写作的黄金时间,苏轼仍在被流放。
是劫,是运?
坏事,好事?
         
从1082的元丰五年、1917的丁巳年来看,便是苏轼、鲁迅本人也会承认这是命中逃无可逃的劫数,而绝非个人的运祚⑦。
从今天看,恰是这满眼的清苦、满纸的苍凉,让它成为鼎鼎有名的三大行书之一,足足惊艳了世人近1000年。
从今天看,正是这“殊无换岁”的孤独、中间十年不同寻常的沉默,造就了立于长篇经典之中而依然超拨其上的小说短篇集《呐喊》。
         
突然,仿佛是突然之间——
坏事变成好事,劫波⑧成为运祚。
         
原因何在?
坏事如何成为改变命运的好事,劫波如何成为天赐的运祚?
深究并显豁个中机缘,对于命运、对于人生日常大有裨益。
         
三、涅槃蝶变之道
         
第二则,文句投影: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惠能《坛经》
         
问题一:何意。何解。
解析:一学生解释之后,我抓紧她言语最后的“不可能”,赞她以三个字,切中肯綮,直击要害。
         
追问一:说出一个同类成语。
提示一:本册课文之中;提示继续:《齐桓晋文之事章》。
缘木求鱼。
有学生顿悟。恍然,又生顿悟?⑨
         
追问二:其它相类的成语——
(此为明日,讲堂中续补之内容:
升山采珠、问道于盲
鼠穴寻羊、却行求前
敲冰求火、煎水作冰……)
         
追问三:我们投影文句之中与之相类的:
提示二:最澄的——
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心。
(我走至那个平日最调皮、思维最活跃的男生跟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早已完全地记住了他,明天还要记下他的名字。)
答案,隐隐之中似有显露。
         
行文至半之时,教育学院读书时曾经扫过一眼的、评价陆游《沈园二首》的一段文字、灵光乍现——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
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
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陈衍《宋诗精华录》
         
答案,至此呼之欲出。
         
         
后记:
上午,极富人性考量的课时之间穿插手写草稿;然后,接儿子放学。
下午,先是生活细事与灵光的交替骤现;然后,于考试分析会之后,开始写字。
因为笨拙,只能完成上篇。
         
注解:
①细事、小事之别,源出黄宗羲《明文案》评归有光《项脊轩志》文句:“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只因见深情、使人涕的琐屑细事中蕴藏写作之秘窍,所以引证于此,不知有谁有缘顿悟。)
         
②最早的PPT极简,后来渐繁,至繁,繁至把我淹没。
此日之后,PPT仍会一直留在讲堂,然内容与前此多有、大有不同——
是更多的思路、援引的文句,是繁复之后简约重回所版本。
         
③有学生可能想起苏轼之《江城子·记梦》。
④这是大作家之大手笔。情至而生,不可强求。然其之“生”亦有道可寻,前日之文亦有言及。
         
⑤《黄州寒食诗帖》是深究、细读苏轼不可绕过的重要文本,某日当作文重论。
⑥这是我教授现代文阅读之时,每一提及学生先是嬉笑、继而会心的四字箴言——答案在文本。
         
⑦本指国运福祚。
⑧“劫”梵语音译“劫波"的省称。意为极长的一个时别。佛教认为在每一“劫”之后,世界俱毁,然后重新开始。
         
⑨说是“恍然”,且在前一“顿悟”之后。在于,解悟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之处极是容易。
恍然、以及恍然之后再生之顿悟,是在惠能和孟子、《坛经》和《孟子》之间有路可行,无路之时亦可架桥而往。进而,能够在其它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中找到相同点和共通点,悟到打通不通的方法、大道。
如此学生之未来,充满创见之成就,便于今日伏下一条线索、埋下一粒种子。
这种子遍及百、千位学生,再创发出千、百粒如是之种子遍及万、千之读者,则可期甚大。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
古帖精选!——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YS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1-10)
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