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知之爱不是爱:诚其意须致其知——《大学之道》解读(2)
userphoto

2023.09.09 安徽

关注

一、题记

相对而言——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最难解读者,莫过于《大学之道》。

初读《大学》的我,也是一脸的懵。

然而有难度才有挑战,有挑战方才好玩。

一如粉蒸肉或者入口即化的肥猪肉片子,是老年人的最爱,我喜欢啃硬骨头。

再如追求异性,招手即来的,泰半无趣——

姑射山之上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女神,爱恋起来才有波澜起伏的传奇。

人生的目标,毕竟应当高远一些,触手可及者激发不起热情,唾手可得者,让人无聊。

二、方法

书归正传——

文本解读,如同洞晰人生:

虽然标准,可能言人人殊。

但简单的问题,要追根溯源,穷根究底;要让它适度复杂——要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探寻写作动机,理清作文背景,叩问作者人生历程。

反之——

复杂的问题,要让它简单化,如同亚历山大大帝一剑劈下,无人解开的所罗门王结如土委地,豁然解开,而亚历山大则一剑称王。

比如,史铁生对好演员所给出的标准——

从演员的观点来看,占支配地位的是角色的处境,而不是角色的性格。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在考虑他们的处境,而不是在考虑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演员在扮演角色时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角色处境的反应上。

——《印象与理解》①

以《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为例,好的课堂绝非给周贴上几个标签,或者对标签的恰切与否进行分组讨论——

可以抓住周朴园的两句台词,以简驭繁,深度解读这个人物,并串联起他的整个人生。

A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不要纠结周是虚伪,还是真爱梅侍萍,而是要去探寻他口出此言的背景——

B(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这里,不要着急批判他,这是周的本能的条件反射。

如果你做了省长县长,从前的旧情人找到办公室,你同样会有这般反应——区别仅仅在于有人脱口而出,有人深藏心底。

然后——

再去追问两种迥然不同的反应,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何以如此完美地存在同一个人的同一时间段里。

如此,你分析探究的不再只是周朴园,而是所有赵钱孙李之朴园,是人之本性。

讲堂之上,教师要有删繁就简的见识,也要有简中窥繁的功力——

于万千繁难之中瞅准问题的关键,沿着作者的行文思路,依从文本的逻辑顺序,批大郤,导大窾,不纠缠细枝末节,不苛求处处完备,避开晦涩难懂之处,直击要害之处——

然后在关键之点,重锤猛击,把砂锅打破。

三、删繁

《大学之道》的两段文字,行文方法大抵相同,都采用了圆环或回环往复的方法,第一段——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

①知止——②有定——③能静、安、虑——④能得(同“德”)

①有本末、有终始、知先后——②近道

可以看到,后面文字三次回归第一句中的总纲——

把“止于至善的'止’”作为开端;

把“明德之'德(得)’”作为收束;

把“近道”中的“道”和“大学之道”中的“道”照应起来。

这种方法,在第二段中的运用更为明显——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①——这是对第一段的呼应,同时也是对后文“天下平”的照应——②治国——③齐家——④修身——⑤正心——⑥诚意——⑦致知——⑧格物——⑦知至——⑥意诚——⑤心正——④身修——③家齐——②国治——①天下平

这属于典型的圆环——

从1倒推至8,再从8正推到1。

四、问简

把复杂的问题以数学的方式条分缕析之后;

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

(儒家修齐治平的那一套,人众皆知,我也不感兴趣,故不在探讨之列。)

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为何是全部问题的根本——

用庄子《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一句便可解开:

明明德于天下(平天下),治国,齐家等社会方面;包括致知,格物等学问之道,均指向外部世界;

正心,诚意,则指向自身,指向内在。

内外之间的连接点,在于修身。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举例——

学习成绩不好,学生会抱怨老师同学、学校父母、班主任等诸多外界因素。这些并非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即在于此段中的正心、诚意,也指向前一段中的定、静、安、虑。

成功与失败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大多把问题指向自身,后者往往一切归因于他人。

心沉意坚之人,自学亦可成才,何况有师又有友。

2

既然“修身”如此重要,如何做到“身修”:

第一点便是“正心”——

试解之。

所谓正心者——

即心不歪,不斜(邪)。

比如,追求某人,可以让他把他的人、他的心;他的物、他的钱统统交付于你。然而,只有你自己知道,是真心喜欢前者,还是贪地后者。

即追求之时、去爱之日,是心存贪念,还是发自内心的爱。

一切外于心者,只是用心去爱的副产品,是意外的馈赠和惊喜,它之有无与你之所爱并无必然因果,甚至毫无关联。

正如刀郎《罗刹海市》所唱——

愛字有心心有好歹

百样愛也有千样的坏

所谓正心者——

也指不因外物诱惑,不因他人驱使而做事。

比如助他人行善,比如登山爬树:

我们可以为了从高处鸟瞰风景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也可以由于有一头野兽在后面紧紧追赶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在这两种情形下我们都是在爬树,但动机却完全不同。前者,我们爬树是为了娱乐;后者,我们则是受恐惧的驱使。前者,我们要不要爬树完全是我们的自由;后者,我们喜不喜欢都得这样作。前者,我们可以寻找一棵最适合我们意图的树;后者,我们却无法选择,必须立刻就近爬上树去,也就是说由一头野兽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对话四则》②

当然,史铁生所言,是指野兽的驱使,同样以爬树为例——

如果,有人在树上放了支票,或者爬到指定位置用时最短者颁发某某奖牌,大多人便是受了诱惑而去爬树——

3

修身的第二个关键,在于诚意——

对于写作者而言,诚心诚意至为关键。

《易经》有云:“修辞立其诚。”借用木心先生的话说,便是文字的简练质朴源自内心的真诚,他同时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我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我爱你”。

“诚”的关键,在于对“心”的追问,对一个人,一件事,对于写作,是为谋生,为娱乐,为名利;还是出自真心诚意刻骨铭心不写无法活下去的必须,在这一点上,你一定要诚实。

一如里尔克在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信中所说——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④

4

正心诚意,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为何还要格物致知,所谓——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整篇文章,最让人费解者莫过于此一句。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有一句话一直不懂,直到《大学》中这句话撞上了木心——

知与爱永成正比。知得越多,爱得越多。逆方向意为:爱得越多,知得越多。

秩序不可颠倒:必先知。无知的爱,不是爱。⑤

无知的爱,为何不是爱。

讲堂之中,我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

A宠爱溺爱虎妈狼爸之爱是否是爱,你是否喜欢。

B三岁吃奶的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否是爱——

前者,虽然爱者以为是爱,然对于被爱者来说,绝非是爱。

后者,被爱者以为那是爱,然对于爱者来说,不一定是爱——

因为,给孩子换一个奶头,换一个母亲,他便迅速爱上另外一个。

一如成年人的爱情,你在,他爱你;不在,爱上他人——如此之爱,不知你是否喜欢。

五、比喻

我之所讲,直解释意处并不多见——

其一,这类解释汗牛充栋,并且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其二,对于中学讲堂,这并非紧要之处,且又枯燥,往往弄到师生疲惫厌倦,非我本心。

当然,根本原因,在于能力水平有限,所以只能取巧抄探路,以比喻类比作解。

虽然,类比和比喻永远是蹩脚的。

所以,依然如此,一是苦中作乐;

二是,以此带着教师体温的讲述方式,学生不至过分厌烦。

其三,对于深奥的哲理和精练的诗词,以事说理,以诗解诗,一如佛教变文,一如刀郎版的《聊斋志异》,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样式。

注释:

①②《史铁生作品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12;

木心《文学回忆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12;

④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冯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

作者相关文章:

辨本末知先后有始终——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解读

《罗刹海市》歌词解读:马骥的遭遇与刀郎的超拔

欲知后事,明日请早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注释(三)
好书推荐:读《大学(全集)》有感
青灯黄卷 | 大学
大学课堂培尖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