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牛弹琴(诗0269):咏史(七一、张九龄)

校误:“诗0267(咏史:七0、唐玄宗)”:“贡献是臣大的”,应是“贡献是巨大的”;“整天寝食安”,应是“整天寝食不安”。谢谢“世界波”指出错漏。

咏史 一百三十二目,一百四十六首(二〇二〇年一月二日至三月二十一日)

新春伊始,肺疫肆虐。全民动员,宅居抗毒。无怡情之郊游,宅清静之校园。既绝友朋之聚会,再检既阅之诗书。略翻一过,趣味依然。暇想联翩,凝为小唱。

七一、张九龄

九龄风度玉亭亭,力压开元恶浪声。尽把文才付宰政,功勋留予后人评。

      张九龄(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著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他的一生以直言敢谏著称,为唐代开元时期的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多次以直谏纠正朝官的不合理主张,引来了权贵的排挤,最后只好以身体不适为理由,请假回家乡养病。在家乡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想方设法为家乡办点实事。鉴于从岭南北上,被大庾阻隔,十分不便,于他向朝廷申请开大庾岭路。

      他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在整个工程中,他亲自担任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他又亲自到现场勘探,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为此他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了大庾岭开凿后交通的情况。这条通道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成为了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因修大庾岭路有功,张九龄的才学与能干渐为大家所认识。很快就被召回朝廷。

      当时安禄山在一场反抗外族入侵的战斗中,违反军纪,犯了死罪,但朝中有人为安禄山说情,张九龄则坚持一定要执行军纪,断绝后患。可惜唐玄宗听信了奸臣的意见,赦免了他,成为了日后的祸患。

      他又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担任地方官吏,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

      他的诗,洋溢着积极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摆脱了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表现了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具有感人的力量。在艺术表现上,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的情韵。

      在写景方面,突破了前人多注重外貌描写、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做到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在他的诗中往往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浑然一体。这些特点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张说称他是“后出词人之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上生明月,风度贤相张九龄
最后的开元良相——张九龄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连载之一)
盛唐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生前预言安史之乱,他的这两句诗你一定会背
张九龄的风度
戏说张九龄:开元盛唐的最后一声叹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