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9年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不一举吞并芬兰?

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爆发于1939年11月30日,于1940年3月12日以苏联惨胜而告终。细心的人士不难发现,苏联对芬兰的这次进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个月后。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苏芬战争可以视为苏联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热身赛。此次战争由苏联发起,在芬兰大规模展开,双方参战兵力相差悬殊,苏联约1200000人,芬兰约200000人,最终芬兰伤亡数达到将近一半,而苏联兵力损失也将近1/3。虽然苏联在此次战争中险胜,但收获的却是一片血泊之地,给本国也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那么苏联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一举吞并芬兰,以扩大自己的疆域呢?

▲苏芬战争漫画图

苏联面临国际政治的压力

芬兰作为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受邻国的统治,1155-1809年就一直处于瑞典的控制之下,长达六个多世纪。因此,渴望独立的种子早就深深埋在了芬兰人的心中。而在1809年,瑞典在俄瑞战争中战败之后,又将芬兰割给了俄国,自此,芬兰就成为了俄国的一个自治大公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俄国曾是交战双方,因此德国便试图通过鼓励芬兰争取独立的斗争,来致使俄国与芬兰开战,从而削弱俄国的力量。

德国首先于1905年,在本国内部发起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游行示威,以此来激发芬兰人内心反抗被统治,争取独立自由民族的意识。芬兰受此影响,忌惮于俄国统治压迫,通过建立工人赤卫队来获得对于自身一定程度的保护。经过持续的动荡,以及英、德等国对芬兰的军事援助,使苏联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害怕芬兰奋起反抗,威胁到自身的统治。在与芬兰进行割让领土的谈判时,又遭到拒绝,更是极度不满,因此决定对芬兰发起进攻。而在此之前,1932年,苏芬曾签订过《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934年,又进一步将此协定的有效期确定为十年。而苏联此时发动战争,在其他国家看来,无疑是违反了当初的条约,且带有侵犯性质,并不为国际社会所看好。

▲苏芬地理位置图

苏联损失惨重,强行吞并有风险

苏联率领一百二十多万大军开战芬兰,而芬兰却只有约二十万的兵力,将近六倍的悬殊。从军队力量上看,苏联可谓是胜券在握,但却万万没想到,苏联最后竟损失了将近四十万人,约为芬兰伤亡人数的四倍。芬兰虽战败,但实力却不容小觑。而苏联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于大意轻敌了,未做充足准备便仓促出兵。这样的结果也是苏联未曾预料到的,给本国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苏联大抵也悔不当初。1940年3月7日,芬兰政府派代表前往莫斯科与苏联议和。1940年3月13日,苏芬签订合约,芬兰无奈割让大量领土。

苏联强行掠夺芬兰领土这一行径,在道德和政治上都是受人指责的。谈判不成,便发动战争,看似最终达到了目的,但却付出了千百倍惨痛的代价,这样做真的值得吗?答案肯定是不值得的。

▲苏军使用的PPD-40冲锋枪

虽然苏芬双方表面上议和了,但该条约的签订使芬兰丧失了约10%的国土,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屈辱。更何况这也是芬兰在战败后迫不得已的选择,内心是极度不满与抗拒的,虽然表面上停战了,但却加剧了苏芬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强化了芬兰人民的反苏情感。此时,若苏联再进行强行吞并,芬兰政府势必会集结残余势力奋起反抗,而对于此时已伤亡惨重的苏联而言,并无绝对的胜算把握。即便最终占领了芬兰,自身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苏联显然不会选择为了一个小国而冒如此巨大的风险。苏联同意与芬兰谈和,及时收手,不再继续进攻,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苏芬战争中苏联伤亡图

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芬兰发动侵略性质的进攻,严重损害了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形象,而且还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使得其国家名誉严重受损。而芬兰对苏联的反抗,就像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本的反抗一样,是自卫性质的正义的反抗斗争。因此,虽然芬兰在此次战争中战败了,但却败得光荣,而且也收获了来自很多其他西方共产主义联盟国家的声援和支持。在这次战争中,芬兰的反抗激励和鼓舞了更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激情和昂扬斗志。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而苏联虽惨胜,但却因其侵略性的行为而在道德和政治上栽了跟头,站不稳脚跟,遭到了西方各国的不齿和口诛笔伐。国际联盟明确认定并宣布苏联为侵略者,将苏联从国际联盟组织中剔除。与此同时,苏联红军的名誉和形象也被极大地抹黑了,西方国家后来也大都因此不愿与苏联进行合作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来往。苏联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时的苏联也因此更加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如果其他国家联合援助芬兰,苏联又怎能以一抵多!苏联意识到蛮拼武力并非明智的选择,同时也不想为自己招致更多的敌人。毕竟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苏军进攻芬兰漫画图

芬兰虽败犹荣,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在芬兰历史中,长期受到其他国家的占领与统治,没有自主权,他们渴望获得民族的自由与独立。这个弱小的国家,在面对苏联的进攻时,敢于站起来反抗,竭尽全力维护本民族的尊严和国家领土的完整,绝不允许他人肆意侵略和掠夺。芬兰虽知自己与苏联实力相差悬殊,处于劣势地位,但他们却拿出了以一敌百的气势。从战争最终的伤亡情况,也不难看出,芬兰士兵在战场上是相当勇猛与善战的。芬兰虽然战败了,却受到了诸多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他们为芬兰这种不屈服于压迫,不畏强权,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所打动,他们坚定地站卫芬兰,国际联盟也更加倾向于对维护芬兰。芬兰虽弱小,但却能得到诸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芬兰在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这件事情上,并不孤单,相反,却有着强大的后盾力量。

▲苏联进攻芬兰作战路线图

苏军急需整顿,恢复实力

在这次战争中,苏联政府认识到自身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作战过程中,正值冬季,极度严寒的天气本就加大了作战的难度,再加上下雪的缘故,士兵在雪地里前行更是异常艰辛。此外,苏联与芬兰的边界地势复杂,森林湖泊交错密集,不同于平原地区,不适合苏联重装备,大兵力的行进,相反,却适于芬兰一方轻装备,小兵力的行进。苏联在作战前并未考虑到这关键的一点,无疑是策略上的一大失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打击了苏联的士气。而且,当时苏联出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南方的部队,恰好又遇上了芬兰史上最冷的三次天气之一,这些士兵难以适应如此极端酷寒的天气与森林复杂的环境。

▲苏联使用的T-37水陆坦克

此外,苏联的空军在作战过程中也是展现出了极差的训练和不懂变通的战术。别看芬兰空军人数少,但却大都训练有素,技术扎实过硬,对苏联的轰炸效果远远超过了苏联对芬兰的轰炸效果。苏联由于对空军日常训练有所欠缺,力量薄弱,技术落后,因此也深感自身虽军队人数众多,数量上占优势,但质量却令人堪忧。此番伤亡之惨重,让苏联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军队与作战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急需严肃整顿军队,休养后加强训练,增强实力。也明白了即便像芬兰这样的小国,也不可小觑,大意轻敌往往会是最致命的危害。

苏联能够认清形势,战后确实感觉力量疲弱,无力再战,急需一定的时间来调养生息,恢复军队士气,维护国内安稳。因此不会再得寸进尺,进一步吞并芬兰。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先恢复自身元气和精力,有保护好自身的能力,才能防止其他敌人趁虚而入。

二战形势所迫,德国虎视眈眈

苏芬战争发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二战期间,当时国际形势也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德国作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而苏联则是反法西斯同盟力量之一。在亚洲,以中国对抗日本的侵略为主战场,而在欧洲,则是以苏德之间的较量为主战场。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苏联就是敌对的两方,在一战时便结下了一定的仇恨,有过很大的过节。这次的苏芬之战更是在德国的有意助力之下而引发,是德国蓄意造势,暗暗激发挑动芬兰。战争中还为芬兰提供援助,很明显是为了使苏联受到更大的重创,以此来削弱苏联的势力,减轻其对自身的威胁,为日后对战苏联做铺垫。

德国本就是苏联的对手,而苏联对芬兰的侵略又激起了共产主义联盟诸多国家的公愤,苏联属实是给自己挖了一个不小的坑,使自己腹背受敌。不仅有德国虎视眈眈,二战中与自己共处一个阵营的盟友也不愿与自己为伍。苏联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情况不再恶化,也为了给自己留一个退路,所以与芬兰谈和,不对其进行吞并是更好地选择。若再轻举妄动,不计后果,使自身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可就得不偿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中最“可怜”的战败国:抗击外国侵略,却被迫割地赔款
历史被篡改后,苏芬战争中谁才是最坏?
残酷的1939年苏芬战争,大量军人被活活冻成冰人
二战前期,苏联为何对芬兰发动战争?
同为俄罗斯的欧洲邻国,芬兰为什么没有被苏联吞并?
二战前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