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殖民背影逝去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一个很是生硬的名字,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照搬日本士官学校建立的军官学校。这里有日本人的侵占梦,也许还有溥仪的复清梦,于是出现在这里的人形形色色,各种梦纠缠在一起,终抵不过历史的风,一吹就散了!

  每7到10个考生录取1人

  长春去往吉林的大道旁,有个叫拉拉屯的地方,末代皇帝溥仪为这里起名叫同德台,在1939年,这里是伪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溥仪“临幸”,下达敕语曰,“尔军官生徒,为朕股肱,宜愈尽瘁国军,朕深赖之”,于是就有了赐名一说。

  于是一块略显荒凉的地方,因为这个那个无端显赫起来,但真追究起来本源,却有些风云莫测的味道。1939年时,伪满洲国已建立了七年之久,这些年日本图谋的只有一件事儿,就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站住脚,怎么渗透在每一分土地上,建军校培养效忠自己的伪满军官是其中一步。以弹丸之国横行亚洲,有很大一个原因得益于其对军队干部的培养,陆士也成为培养日本陆军军官的“摇篮”。鉴于此,日本在当时的伪满新京也参照着本国士官学校模式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完全是免费的,且毕业后的待遇又高于普通大学,它招生时总能引来很多年轻人报名,日文、汉文、地理、物理、化学、几何、历史……一科又一科的考试等着考生,不仅于此,考生还要通过严格的体检,但凡有慢性病、心、肝、肾、胃肠、骨骼等部位的毛病,甚至要求考生的耳、鼻、口、眼也要完全健康,即使是患有轻度的沙眼也会被淘汰。

  大体上说,是每7到10个考生中能有一人被录取。有些年轻人可能同时被伪建国大学、医科大学等学校录取,但却临时放弃而到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念书。

  军校的学制是4年9个月,其中预科2年,“队附勤务”也就是到部队实习需要半年,之后是本科2年,见习军官还要3个月。从建立之初到1945年军校解散,共招收了7期学生,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日本人。学生入校后分为本科学生队、预科学生队,下面还设分连,连下面又有区队。被派往军校的干部,要由“关东军”决定。有资料显示,军校第一任校长是日本陆士出身的陆军中将郭恩霖,不久,就改派了日本陆军少将南云亲一郎,后又命日军陆军中将山田铁二郎任最后一任校长。

  怕挨打夜里见黑影晃也要敬礼

  如今,自由大路与洋浦大街在曾经被赐名为“同德台”的地方交会,站在路口远远就能看见“装甲兵技术学院”的石刻。时光倒流,原本在这里的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占地颇大,足有几百亩,校本部是一座三层的楼房,还有联队的宿舍、食堂、练武场、马厩、俱乐部等,再加上一排排的教室,尖顶偏廊的建筑连在一起很是壮观。宿舍的另一端是自习室,四张桌子拼在一起为一组。

  军校学生的衣服足有几套,平时穿的衣服是一套,礼服是一套,体操服和训练用的衣服各有一套,由学校统一供给。另外,学校的饮食也免费供应,吃饭时,大家坐在长长的木桌椅旁,有个人的专用碗筷,一个饭碗一个菜碗,喝小豆汁铝杯。专有两名值日生打饭分饭,饭多是高粱米和协和饭。这协和饭不知是谁起的名字,说穿了就是高粱米和大米合起来的干饭。菜以青菜、豆类为主,鱼和肉比较少。

  相对而言,日本学生则全部是细粮,还有鱼、肉。

  军校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午后,差不多是连续四个小时的军事训练,哪怕是炎热的天气里,也常全副武装,戴着防毒面具跑步。若是谁有一点差错,就会受到处罚。日军陆士式的方法讲究的是置死地而后生,由此军校的学生上游泳训练,小船把不大会水的学生载到离海岸很远的深水区域,学生一个一个的被推倒海里去,在海中挣扎不起,直到真正被呛得探不出头了才会被拉上船,教官面授要领后又被推下去。

  在水平投土科目中,学生从午饭后开始作业,到了晚上就得挖出规定好的深度,中间不能有一分钟的停顿,挖土、抛土的姿势不能改,几个小时下来,常常是手掌都要被磨出血泡来,就是这样返回学校时还得高唱军歌,摆出英勇的姿态。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学生与教官见面时要敬礼,下期学生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见到上期的学生都要敬礼,用的是行进间举手礼。若是没敬礼,“八嘎”一声后就会被打耳光,打得鼻口出血也是常事儿。若是敬礼时扣子没扣好,鞋带没系也是要挨打的。被打了还得毕恭毕敬,立正站着准备继续挨。有的低年级的学生,生怕没瞧见上期的学生不能及时敬礼,晚上瞧见角落里有影子晃,就赶紧原地立正敬个大礼。

  学生晚上要遥拜日本天皇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属于伪满洲国,实际上完全由日本人做主,有些学生入学后不久,就被学校带去“建国神庙”、“忠灵塔”等场所“受教育”。学校前面还有一个日本的神社(元神殿),军校的学生放假外出或是回来时,都要参拜“神社”。

  据当年学生后来写的回忆资料显示,他们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殿里的“天照大神”,晚上还要写日记,说的无非都是今天做了什么,思想、学习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第二天区队长会亲自查看。晚自习点名后,大家还要向着日本天皇“遥拜”,接着向“康德皇帝”溥仪“遥拜”,然后是自己家乡的父母。

  一周还有一次集中,大家配着刺刀,满脸严肃的听着上级的训话,滔滔不绝中讲的是“日满一家”、“大东亚圣战”定会胜利等。到了伦理课就更烦,有期老师是个日本人,一上课就开讲“君臣之道”,“满洲百姓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日本与“满洲”同文同种等等,他在台上大放厥词,底下的中国学生则是嗤之以鼻!

  尽管日伪当局不断在学校宣传亲日思想,两国学生却依旧难以融合,一次在饭厅,两方学生在食堂拉队对打了起来,板凳饭桶全成了武器,汤汤水水撒了一地。当时日本学生戴眼镜者较多,许多眼镜被摔碎在地上,一个日本学生站在桌子上高喊:“别打了……”话还没说完,就被连人带桌子掀翻在地。

  由于是日本学生先挑的事儿,中方学生有两个连长还是溥仪的亲人,最后由一个日本少将出面,将中日学生都集中在“元神殿”前,由这个少将带着大家高呼宣誓“以后再也不打架了”而告终。

  溥仪两次亲临学校

  溥仪对伪满陆军军官学校重视非常,有人说,溥仪是想着借助军校毕业生的力量,来恢复大清帝国。因此,在军校里看到很多“皇亲国戚”并不意外。最为出名是是“御弟”溥杰,他曾两次担任预科生连长和预科生队长,军衔中校。溥杰的日本妻子还曾给其他学生做过小点心吃。还有赵国圻,溥仪的四妹夫,蒙古王公的后代,曾担任预科生连长。溥仪的侄子,以及清末第八镇统制张彪的儿子张挺也在这儿念书,张挺与溥仪年纪相仿,意气相投,他曾到法国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与日语。

  每年军校本科生和预科生毕业典礼时,学校的大操场上都会举行阅兵式,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都会到场检阅。溥仪来了两次,第一次是1942年12月中旬,第二次是1944年2月。1945年2月,本科第三期学生毕业典礼时,因担心美军空军轰炸而未来,学生到了伪皇宫接受溥仪的接见。

  因着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人的到来,每次的阅兵式都很隆重,学生们穿着专用的礼服:绿黄色呢子衣,红色呢绒肩章,金色镶边的大盖帽,皮裹腿,棕黄色的皮鞋,腰佩刺刀列队欢迎。

  溥仪坐紫色汽车而来,穿着军便服,亮眼的元帅肩章,登上半米高的检阅台,听优秀毕业生的“御前”专题演讲,观看军事表演。一些优秀毕业生还会获得“钦赐奖品”,本科毕业生是一把军刀!为了迎接而忙碌了几天的学生,不但伙食会有改善,还会收到“御用”的香烟。

  反抗从军校内部开始

  军校内常唱军歌,但大部分都是日本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也非常严格,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有反满抗日思想的萌芽。像是“恢复会”、“仙洲同盟”、“真勇社”等等。还有人在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有人宣传三民主义。1940年之后,伪满军的某些部队被关东军派遣到热河与八路军作战,一些军校的学生也被派到热河服“队附勤务”,这些人回校后带回了八路军的宣传小册子。

  1945年日本投降前,伪满军校的学生携带轻重武器,在中国教官的指挥下修筑阵地与日寇对峙。有的学生还占领保护了长春许多的工厂。也就是这一年,声名震震的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正式解散!

 

                                                                                                                《东亚经贸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朴槿惠的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在中国的经历
一部民国史,南黄埔、北保定!
我所知道的保定军校蒋百里
保定军校之第一任校长赵理泰
张作霖曾声称麾下仅要高粱地毕业的,后来为何突然全部改要军校生
朴正熙与长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