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是我临床用得最多的一首方

编者按:


01

临床上的有一些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十分的复杂,寒热交错,上下不调,涉及面宽,证状多杂。面对这类疾病,常常颇有“书用恨少”"江郎才尽"的感觉。

02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就是以上情况的一种,这首方也是我在临床应该最多的一首方之一。

在没有学习这首方之前,对这类疾病常常感觉辩证很难,而且治疗疗效很差。经过运用这首方,辨证加减,灵活游走于表,半表半里之间。

03
渐有所悟,渐有所得,渐入佳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神方”吧。
还是先看看“枯燥”的条文: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附《外台秘要》方:“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综合以上条文,认为本方主治上热下寒、半表半里之阴证,为六经之厥阴病。
其适应症为:
1、有上热 (心烦,头汗出,气上冲,心悸等);
2、有寒&下寒  (微恶寒,手足冷,心下痞,口不欲食等);
3、有津液虚 (小便不利,口渴,大便硬,脉细等);
4、有半表半里之证 (寒热往来);
例两则吧:
案例1:
患者:林XX,女,56岁;
患者自述:
感觉有气往咽喉上冲,忍不住则咳,咳带少量咸痰。
多年前因小便不利,“排小便无力感,尿不尽感”,在广州某医院诊断为“膀胱收缩无力”,现小便自述已无大碍,但已习惯每次尿完后要用手按压小腹排尽余尿。
具体问诊情况整理如下:
主诉:干咳、咸痰,气顶咳嗽2个月;
刻诊:
食欲正常,口苦,咽痒咽痛,口腔溃疡,嗳气,心下痞,牙痛;
大便稀,不成形,每日1次,小便无力;
睡眠正常,右耳痛,头晕,有昏沉感,头汗多;
怕冷,困倦下蹲后容易腿麻;
分析:
口苦,有牙痛,右耳痛,口腔溃疡,病位在半表半里,上热;大便烂,怕冷,脉沉弱无力,头昏沉,易困倦,里虚寒夹饮。病性属阴。
诊断:太阴厥阴合病。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炒白芍10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党参10克,生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5克,桔梗15克,泽泻20克,黑附子10克
电话随访,刚服1付,咳嗽大减,心情甚好。
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热,温下寒;寒证明显,更加附子(加附子涉及有十八反,使用时注意把握);有气上冲,气逆表现,可合桂枝汤加杏子厚朴汤;头昏沉,水气上冲,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可见。
案例2:
患者:刘某某,女,51岁。“
主诉:咳嗽,咽痒,咽干1天”。
刻诊:
腰、后背发凉,怕冷,疼痛数年,下蹲后容易腿麻;
睡眠差,难入睡,梦多,易醒;平素精力欠佳,困倦;偶有心慌;
纳可,口苦,咽痒咽痛;大便稀,2天1次;少腹有压痛感。
分析:
妇女,凡见心情有些烦躁,容易上火,舌淡白,胖大,水滑,齿痕,睡眠欠佳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第一个要想到的,见寒证、水饮明显,再加真武汤;
有表证,咽痒,身疼痛,桂枝可解表,更加荆芥、防风。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姜半夏10克,生白术15克,茯苓20克,煅牡蛎30克,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党参10克,厚朴10克
2剂,今日复诊,咽痒、咳嗽止,一觉睡到天亮,后背疼痛亦十去六七。
最后,来看看我在“林氏医门”里学到关于对这首方的一些“干货”,算是一个总结吧!
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机为三焦枢机不利,上焦郁热津虚,中焦虚而寒热互结,下焦虚寒泄泻或阳明微结,阴阳不和,水饮上逆。
纵观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有调达枢机、调和阴阳、解表清里、温中散结、清热养津、降逆除满等多重功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辨证关键在于着眼于小柴胡汤证部分证候 + 太阴证,或有阳明、太阳证部分证候。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厥阴中风证,其主要证候特征为:“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柴胡);但头汗出,心烦(牡蛎 黄芩) + 小便不利,下利或舌面水滑(干姜 桂枝 炙甘草)” 。“渴而不呕—故去半夏,加天花粉(小柴胡汤加减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辨证要点为:胸胁或心下满微结,上热下寒,往来寒热偏于寒多,或恶风寒而不热,或低热,心烦,口苦,或咽干口干,头晕目眩,耳鸣或耳聋,或腹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心下痞,或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或但头汗出,手足不温或四肢厥冷,或心悸,头痛,身痛,咽痛,或鼻塞流涕,下利或大便干,舌质淡,或暗红,舌苔白或腻,脉沉弦。
上述症状无需全部具备,辨证关键着眼于“小柴胡汤证的部分证候 + 太阴证(太阴水饮)”,或有阳明、太阳证的部分证候。
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有几点体会:
一是辨证准确,只有半表半里寒热错杂偏于阴证的病证,才能据证应用此方,其它一概慎用。
二是要注意方药配比,尽可能遵守原方比例,疗效更好。用经方必须注意经方方药的准确配比或大致配比,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是在本方证范围内尽可能用原方,尽量用纯经方原方,不随便合方或少合方,不随便加药,或少量加味。
作者简介:
主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在广州中山黄黄圃镇黎波中医诊所工作。
2023年4月,参加李冠杰经方全面辨证病理体系学习。
2023年5月,跟随广西钦州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林佳明、林利城两位名师学习;幸得两位名师指点,渐入仲景之门。
擅长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肩颈腰腿疼痛、痛风,胃肠疾病,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以及骨伤类疾病。



撰稿丨黎   波
编辑丨刘德祝
校对丨温睿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桂枝干姜汤新解
汉传免费课程《伤寒论类编补遗条文343-346条》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一)
咳嗽的六经辨证——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
经方临床亲历记(冯世纶老师验案)《三》
浅说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