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生活,也爱喧嚣的生活”

      标题是普希金的一句诗。

      今天看罗翔老师讲刑法,突然话锋一转,问大家:你们认为人们是倾向于爱抽象的人还是爱具体的人?

      没有人说话,因为是网课。在法学中,学者也会去探讨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的历史也由来已久,古希腊的柏拉图推崇精神式恋爱,其实也是间接默认他爱抽象的人比具体的人多。生活经验显示,大多数人爱抽象爱远方的人是容易的,爱邻人是困难的。像我们本地有一句俗语,形容亲戚的“远了亲,近了恨”,当然说到恨,确实有些夸张了,我的理解可能是意指嫉妒之类引发的我们对邻人的不善情绪。

      而这种人性本能又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异常放大,人们会爱抽象、伟大、富强的国家而很难爱贫穷、愚昧、相貌丑陋的人民。想想也是呢,谁会爱这痛苦、干瘪且没有自豪感的现实呢?人们在恒久的世俗生活中需要“崇高感”来使精神不至陷入空虚,毕竟动物性不是人性的全部,人人都会有贤者的时刻。

      而这种爱抽象不爱具体的人的情愫是极需要克制的,德国纳粹所施行的种族灭绝计划实际利用了这点,希特勒当然要为二战德国所犯下的罪行负一定责任,我认为,那时候的德国人民也不完全无辜。

       我所阅读范围内,最多讨论这个命题的,正是曾经建造过人类集体主义巅峰国家的俄罗斯人,一个是教育家别林斯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个是标题的普希金。

      别林斯基在长久的教育生涯中发现并撰写文章指出了这一点,抨击当时苏联教育。  

       陀氏则更早,他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曾用大量篇幅描写世间的人向智者佐西马长老请教自己爱抽象而不爱具体人的困惑,承认自己内心幽暗的念头又深深自责。

      “我爱人类,但我对自己实在大惑不解:我越是爱整个人类,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即一个一个的人。我在梦想中常常满怀激情打算为人类献身,而且一旦有必要,或许为了人们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据经验知道,要让我跟什么人共处一室,我连两天也待不住……”

      是的,对抽象之人爱的越深,就会对具体人越憎恶。佐西马长老给出的回答很令人慰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这部小说看看。而在后面,陀氏更是借米嘉与伊万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抗这种人性的办法,从伊万口中讲出的是这样的:

        “即使我不再相信生活,即使我对珍爱的女人失去信心,对常理失去信心,相反,甚至确信一切都是混乱、可恶乃至被魔鬼操纵的一团糟,即使一个人绝望时的种种恐怖通通临到我头上——我还是要活下去”,后来阿廖沙帮其总结为

         “超越逻辑的爱生活。”

        从狱中的米嘉口中讲出的则更激昂,且看下段:

       “现在我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定能压倒一切,战胜一切苦难,为的是对自己说一句并且不时加以重复:'我活着’。即使有千灾百难——我活着,遭到酷刑拷打——我活着!哪怕幽闭在与世隔绝的塔中,我还是活着,看得见太阳;纵然看不见太阳,我仍然知道有太阳,而知道太阳——不正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吗?阿辽沙,我的天使,各种各样的哲学搅得我晕头转向……“

      这是陀氏对虚无,对爱抽象之人的态度,我将其总结为:超越逻辑的爱生活,超越逻辑的去爱具体之人。

       而普希金,也用极其精炼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他的观点:

       “爱生活,也爱喧嚣的生活。”

      若是没有对生活对人性的很多思索,感觉也很难理解这样的诗句,其实普希金这句诗跟陀氏本质上是相通的,就是爱,没有理由的爱。亦或者说用我们的神性——超越人性的部分去爱生活,爱生活本身,以狂热的生命力对待生活本身。不过比起陀氏,诗人还是温柔。

        建议陀氏和普希金混合食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入门001] 不怕“抽象”是学习逻辑的起点
概念论之四: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运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2009-04-22 09:40:46)
思考点滴-19
话说人的无奈
判断一个人对你是“善意”还是“恶意”,看这一件事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