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转换的关键15天,借天时散开一身郁结

 梁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是和大自然连接的那个自我,是自由、自然、自在

不管世界会怎么样,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事情,会阻碍你成为一个从容做着自己最擅长事情的人。

没有恐惧,你没有愤怒,没有悔恨,你有的只是自然而然的从容和坚定。

这是夏至这一天,小梁想和大家共勉的话

梁冬完整夏至分享
下拉至文末扫码收听

△点击播放文章音频

今天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一阴生”,对极其看重阴阳的古人而言,夏至是一个阳气由盛转衰的拐点。

也就是说,到了夏至,阳气到达顶点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阴气却是萌生的好时候

“人知惜生,每逢节气,皆宜保养,而二至尤为紧要。(《友渔斋医话》)”

此时,我们如果能顺应天地间的阴阳转换,得到的好处会是平时的好几倍。

反过来,如果没有好好养护,也尤易耗损身体元气。

那么,根据夏至节气的阴阳转换的特点,我们的养生重点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养阴气幼苗和冬病夏治

01

夏至阴气萌生

这样做护好阴气幼苗

夏至,就像一天中的12点一样,是阳气尤盛的时节。

阳极阴生,阳气到达顶点的同时,也意味着弱小的阴气开始萌动了。

所以,此时的养生重点,是要对阴气做好养护,让阴阳在此时顺利完成交接,为秋冬的到来打好地基

护阳养阴

大家不要看到说养阴,就觉得跟阳没关系了,阴阳是相生的、互补的。

所以强调养阴,首先要做到:护阳

夏至本身就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只要做到避免阳气的耗散,护住阳气,其实就是在养了。

护好脾阳

有钱勿买六月泻。夏天多汗,如果再腹泻,则内外俱伤,损耗津液气血,令人虚弱。

寒凉的东西伤害脾胃,不仅少吃冰棍,也要少吃寒凉水果,西瓜、番茄、火龙果、哈密瓜、蓝莓、梨子等。

还有一个很多人会犯的错误,就是吃隔夜菜,夏至时节吃隔夜菜尤其容易腹泻。

总之,你吃进来的食物,一定是帮助身体养护阳气的,而不是继续消耗身体阳气的。那样,就不是你在吃食物,而是食物在吃你了。

护好肾阳

肾气很宝贵,消耗得快,肾作为先天之本,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夏至时节,还要注意减少房事

一年中有两个“年虚”:冬至和夏至,都是阴阳气机转化的时候,天地之气的运动较为活跃,而人体却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所以这两段时间是不宜房事的。

并且夏天房事过度的伤害,比冬天更甚,因为此时本来就是阳气外发的时候,肾精更容易泄散,人会处于精亏状态,所以更不能房事过度。

古代民间甚至还有“夏至冬至怀上的孩子不能要”的说法,就是因为此时精血质量不均衡,如果怀孕的话,孩子有可能乖戾、怪异。

当然,这也是只是民间说法,或有危言耸听之嫌。

脐灸护阳

夏至阳气虽足,但由于阳气“活跃升散”的特点,难免会上浮,这时候中下焦的阳气反而会亏虚

所以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艾灸肚脐和肚脐以下的穴位,直接温煦我们的中下焦,比如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

静心养阴

《医效秘传》云:“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在古人看来,阳主动,动是消耗;而阴主静,静则是安静修养。把心静下来,就是养阴尤其简单的办法。

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药物补元,器玩娱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驰。

饮食能补身体的元气,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能令心有所寄,不四处耗散纷飞,如此,便是歇夏了。

所以在这里也把一些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打坐

打坐时,大腿内侧的肌肉受到了拉伸,同时也就连带疏通了内侧中线上的肝经,使得气机调达顺畅,肝火不再旺盛,脾气变好。

夏至时心气最旺,而肝木生心火,打坐能使肝火减弱,心火也随之下移。同时,因为肝肾同源,肾的通道也会受益,当肾水足够时,它又可以克制心火。

当心静下来时,就有可能体会到遍体生凉、燥热不再的感觉。

并且,打坐尤其适合负责一日三餐的女性,每天在热气蒸腾的厨房里煎炸炖煮,身上火性较重,而打坐能慢慢平熄身上额外的火气

抄经

有闲心的朋友,可以在晚上空出一个小时来,抄抄经,重要的在于沉浸、专心

在认真抄写的时候,我们内心挂碍的、恐慌的、妄想的,都会变得纯净、简单

广告

黄帝内经》抄经字帖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苛求一字不错,或者是书法的美观,而应该更专注于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专注于抄写的过程

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是错别字和墨团,都是有意义的。

闻香

清代徐大椿用这样一句话总结香气的作用:“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

香者,来自草木挥发油的芳香,充满正气。闻香,即是借助它无形、四处流窜的特点,驱散浊气,创造出一个能让人宁心、静气的气场

夏至时分尤宜闻沉香,它的香气都是往下走的,这种“沉”,可以把我们活跃的阳气往下拉,让浮躁的情绪可以得到安稳。

广告

沉香线香

安睡养阴

中医认为“日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寤为阳寐为阴”。

所以,睡觉是养阴最简单的方法

很多人会睡不好觉。特别是心血不足、阴虚的人,这段时间睡觉容易做梦,睡到半夜容易感觉心烦、燥热、出汗而醒来,以为自己是热醒的,其实是心阴虚了。如果心里还想着一些事,就更睡不着了。

我们可以按一按清心安眠的穴位——神门穴,被誉为养心安神的第一穴

它就在我们手掌根部凹陷的位置。用拇指在这里拨一拨,会摸到一根筋,然后左右拨动这根筋,就能起到按摩神门穴的作用。

按摩神门穴有2大好处:一是祛心火,二是优化睡眠

一般选择中午和晚上睡前按摩最好,按摩的时候左右手交替按揉10~20分钟即可,以有酸胀感为宜。

食补养阴

“大补夏天”,从夏至正式开始了。在这种阳气盛的时令之下,养阴就是大补。

所以这段时间的饮食也是要注重养阴的。

夏至面

民俗常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中医认为,小麦冬种夏收,得四时之气,做成面粉性味甘凉,可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并且夏至新麦已经登场,吃面也有“尝新”的意头。

夏季天气炎热,特别容易烦躁。吃性味甘凉的面食,正好可以充分发挥面粉宁心护肾、滋阴除热的作用。

而且这碗夏至面也可以做出些花样来,比如我们可以在面里面加个鸡蛋,最好还是那种溏心的,尤补心阴

除了普通的挂面、碱水面,我们还可以用粗粮面和杂面,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五谷之气更足,营养也更丰富。

做法上,除了热汤面,我们还可以将面过冷水,做成凉面,夏天吃起来更清爽。

咸鸭蛋

刚刚说到了溏心鸡蛋补心阴,其实鸭蛋的滋阴力还更强一些,尤以咸鸭蛋为佳。

因为鸭蛋本身性凉,经过盐腌的鸭蛋,去掉了一些味,清火的效果更好,能充分发挥鸭蛋清火的功效。


脾胃虚寒的人吃没腌过的鸭蛋容易腹泻,但吃咸鸭蛋却能治泻痢。

腌制好的咸蛋黄油,积食、湿疹都有调理作用,还可以明目

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比如平时怕热,爱口渴,心胸烦热、睡觉爱出汗的人,也适宜常吃咸鸭蛋,能养阴,降虚火

不过咸鸭蛋虽美味,但也要注意生病的时候就不要吃了,而且也不能多吃,一天一个就够了

02

夏至阳气最足

借助天力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

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的阴阳达到稳的状态

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

那么,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呢?虚寒性疾病。比如: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冬病夏治的方法也有很多,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比较常见好用的。

督脉灸

督脉灸,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涵括了经络、药物、艾灸、姜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通过激发协调诸经,发挥平衡阴阳、抵御病邪、调整虚实的作用,从而抵抗疾病。

人体经络中,督脉和任脉相当于人体的长江和黄河,只要任督两脉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循环,那么,生机就会源源不断。

而且,督脉为一身阳经之总属,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有重要调节作用。

怎么操作呢?在督脉上铺桑皮纸,再铺上姜泥、蒜泥,在姜泥和蒜泥的上面放上艾柱再灸。一般灸的时间非常长,做一次至少要2~3个小时

从夏至之后,可以每十天做一次,做到出伏。如果自己实在是没信心,到中医院里做也是可以的。

泡脚

夏季泡脚也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其中脚被称为精气之根,也是人体精气的凝聚点。

我们的脚,不仅是脾经、肾经、肝经这三条经络的发源地,还是胃、胆、膀胱经的气血灌输之地,穴位十分密集。

可以说,脚对应着五脏六腑,影响全身的气血的经络运行

泡脚其实就是在用水的温度刺激脚部的穴位,而想要冬病夏治的效果好,还得用上这个千古名方——温胆汤

在中医里,除湿祛痰最常用的方剂就是温胆汤,它最早出现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

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改良优化,效果越来越好,也一直得以传承。

捡药回来煮水泡脚,虽然效果很不错,但也确实有点麻烦。建议大家用这款可以直接扔进洗脚水里,几分钟后就溶解在水中,完全不用再费时间去熬煮的温胆足浴凝珠

贴三伏贴

懂得养生的人,从夏至便开始计算三伏的日子。夏至之后,便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共40天。


三伏贴可以说是“冬病夏治”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了,虽然叫“三伏”贴,但并不是要等到入了伏才能贴。

要知道阳气是一个量的累积,入伏前敷贴是为真正的三伏贴打基础

对于气血能量本就不是很足的人,除了要好好把握三伏,三伏首尾也应该照顾到,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所以建议大家从夏至之后就可以把三伏贴提上日程了。

 敷贴时间:

夏至帖:06月21日-07月10日

头伏贴:07月11日-07月20日

中伏贴:07月21日-08月9日

末伏贴:08月10日-08月19日

加强贴:08月20日-08月30日

不妨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五个重要的日子,提前做好和冬病对抗的准备。

大家可以去医院贴,但如果觉得来回往医院跑这么多趟很麻烦的话,也可以用这款艾草三伏贴在家自己贴。

它的贴纸比一般的敷贴更宽更长,还将膏体均匀遍布在贴纸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穴位找的不够准,非常省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的那点事--阳跷脉与阴跷脉
中医揭秘:你无法入睡的真正原因
D大医习业学习笔录
古今名医汇粹(2)
《黄帝内经》解读(十九)
基于术数阴阳及气论阴阳探讨阴升阳降的科学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