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魂存在的证据

 

灵魂存在的证据

 

  当具体说道灵魂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灵魂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存在?什么仪器或科学实验能证明灵魂真的存在?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以错误的观点为前提,如果你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就会陷入困境,因为灵魂是不能以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在”或“不在”来描述。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与不在,是指一个物体在空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能通过科学仪器来探知,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空间是主观相对的,也就是说,宇宙中并没有客观的、离开心灵的感知而存在的、绝对实在的空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空间的相对性作出了很完美的哲学解释:只要不以人当前的感知状态为标准来认识世界,宇宙中就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根植于人的观察和感知中。

  空间的主观性完全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例子,现在已经发明了越过耳朵直接与听觉传导神经相连的设备,帮助聋哑人恢复了听力,这种仪器将声波转化成电脉冲信号传导入听觉神经,也可以将电脑中的数码信息直接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如此一来,接受者所听到的就是不真实存在的虚拟的声音,因为这声音并不在空间中传播。当科学技术足够发达,能越过眼睛、舌头以及触觉器官,使电脑中枢直接与视觉、味觉和触觉传导神经相连,就能实现以假乱真的虚拟境界,就像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现在假设有多个人同这台设备相连,共同进入了同一个虚拟的游戏场景中,这些人在虚拟场景中相遇,生活在一起,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但对于周围没有参加这游戏的人,这虚拟的场景即不能说存在,也不能说不存在。如果说存在,在现实世界的时空中探测不到这些虚拟的境界,现实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只是电荷的运动,如果虚拟境界为“存在”,那电荷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不存在,任何参与游戏的人又能真切地感知和体验到,对于这些体验和感知,又如何能称为“无”呢?

  如果把处于虚拟境界中的人和设备看成是一个系统,分析这个系统的物理成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只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神经细胞和电子设备,而观察不到游戏者所感知的虚拟境界。这系统中显然有一个隐含的转换过程,有一个隐含的知性或者称为灵魂完成了这个转换,如果这个游戏者突然不幸死亡,虚拟的境界也就随之消失,但这个系统的物理成分和属性却不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知性或灵魂必然存在,但科学却不能对其进行测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依据物理学上的存在的标准来判定灵魂是否存在。

  实际上,只要我们在讨论物理概念时,能考虑到精神感知所形成的因素,就会发现,所有物理属性都依赖精神的感知,距离、大小、重量、速度等都是相对的量。我们通过电子设备所看到的原子的图像与虚拟境界中所看见的景象一样,都是视觉对电信号的成像。就连我们所看见的脑神经细胞,也是视觉成像的结果,视觉是一切图像的所从出者,也是空间的所从出者,因此,不能从物象和空间的层面来界定视觉的存在与不存在。离开的精神的感知,物理世界只是事件可能性的集合,是抽象的结构体,非存在、非不存在。如同游戏程序,当有游戏者参与时,对于游戏者来说则有境界中的各种事物;但对于没有参与游戏的人来说,则无事无物。

  物质世界依赖灵魂的感知才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就生命的多样性而言,我们不能断言地球生命就是涵盖的生命的所有形式,如果有灵魂能在宇宙的黑洞中建立觉知,黑洞对他而言就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如果有灵魂能在超越光速的量子关联性上建立觉知,宇宙就有可能会塌缩成果壳般大小(如佛所见),同时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物质世界都是由自己的知性所建立的世界,而不是纯粹客观的物质世界,这由主观感知所建立的物质世界随着身体的进化而变化,没有客观的普遍性。因此,如果认为这样的物质世界有实在性,而灵魂没有实在性,实际上,这就等于说精神自身建构了一个实在性并以此为根据否定自身的实在性。也就是精神设立了“是”,然后以此来说自己为“非”。(引文来源【思考的哲学】灵魂存在的证据-思考的哲学-社会人文-搜狐圈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虚拟实在的根据———不可崩溃的实在
刘品新: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从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看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的关联性(三)———《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学习笔记( 十五)
刘品新、孙玉龙|基于电子痕迹的人身同一认定:网络犯罪身份识别
移动互联网犯罪挑战刑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