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课堂实录一

从生命出发 用语文抵达

        ——以灾难为题材的生命语文读写课课堂实录

导入:

    洪涝肆虐,疫情反复,2021格外艰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以灾难为题材的读写课,它和语文有关,更和生命有关。首先请大家看一则关于河南洪灾遇难人数的新闻通报,请大家记住这组数字:

(教师板书:302 ,  50

    现在,我们再来看今日国内外疫情最新数据消息(教师板书:  5642,  4283902

    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此刻的真实感受。

        2位同学回答。教师简单总结同学们的最大感受:震惊。

   教师继续引导:接下来请大家看一则公益广告。

播放结束,教师提问:如果像广告中假设的那样,这些数字中,有一个或几个和你有关,你除了震惊之外,还会有哪些感受?

同学回答。有人谈起了自己的亲人,感受到了悲伤。

教师总结:当这些数字与我们毫无关系时,我们只是震惊,震惊在我们毫不知情下,那么多的生命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去。但一旦这些数字有一个和我们相关,那么一个小小的1就是我们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但是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是针对自身,而能扩大涵盖到全人类以及一切生命万物的时候,才能达到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

现在,请大家阅读印制的学案——王开岭的散文《打捞悲剧中的“个”》,然后结合文本,再读最开始我们写下的这些数字,谈一谈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

同学回答,其中包括之前回答最初看到数字感受的同学,发现他们的认知变化和情感变化的层次。

学生谈到很多,如:这些数字还意味着情感的断联,亲人的悲痛,鲜活生命的消失,家庭的崩溃等等,以及对待别人的悲剧应该有同理心,对待自己的生命要珍视和感恩。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有同学谈到了反思,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冷漠,麻木,猎奇,甚至血腥的阴暗面。

教师点评、肯定、引导并板书。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尽管如此,我相信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当你再看到悲剧中的那些数字时,不再只是一份谈资,一声叹息,而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数字背后代表的意义:它肯是突然消失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是一段突然被终止的人生,是被叫停的梦想,是情感的永久断联,是来不及说再见的永别,是鲜活生命的突然枯竭,是一个家庭一群亲人永远无法走出的伤痛。

教师继续引导:作为个体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我们首先做的似乎只能是珍爱自己,但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我们最该做的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看(幻灯片):在灾难中,同一种不幸,总有两种选择:

洪灾突袭,郑州希岸酒店坐地起价;卫河决堤,多名大车司机自动投车来堵决口。

疫情反复,南京老太隐瞒行程,一人攻破扬州城;酷暑炎炎,白衣天使不眠不休投入战斗。

从这两张选择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人性。那么,请同学们思考:面对灾难,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生命价值观?

学生发言。同学们谈到了:责任  善良  底线 守望相助 向死而生等。

教师总结:灾难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有人精致利己,有人以身许国;有人推波助澜,有人力挽狂澜;有人见利忘义,有人公而忘私;有人趁机而逃,有人向死而生。

在任何灾难面前,作为个体的生命都是那么的渺小,但渺小的人却总能在一些无比艰险的时刻,发出耀眼的人性之光,汇聚成人间星河,照亮至暗时刻。

通过这堂课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请讲你的认识和思考写成一段文字,体裁不限,字数不限,要有真情实感。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并送给同学们一首自已写的关于生命的小诗。

最后借用尼采的名言总结收书课堂:在这个疫情时代,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同学们的生命里永远充满热爱,也永远奔腾不息,波澜壮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及评课反思
授课教师在讲授上有什么特点?是否合作学习就等于小组讨论?
武凤霞课堂实录《生命 生命》
校长文思源:此生不悔入华夏 争当抗疫前行人
敬畏生命 携手共进 ——致全市广大师生暨家长的一封信
一位校长的反思:当我们迎来返校复学,我们迎来了什么?∣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