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札记:杂感二则(5月10日)
小札记:杂感二则(510日)
    一
无聊闲翻微信,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某地某会在某书院召开代表大会。群众团体在官方背景的书院开会,本来极其正常,但我莫名其妙地想起传统的书院。书院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私学,讲学功能则滥觞于两汉的精舍讲堂。书院之名源出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发展于元明,废止于清末,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传统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讲学、藏书、祭祀是它的三大职能。古代书院精神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疑、问难、辩论之精神,即追求学术自由,这是它有别于官学和私塾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这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反思,因此我们能感受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随着传统文化的再度回归,书院文化也随之在中国的东西南北重新兴起,如雨后春笋,且如火如荼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书院如何定位、发展,值得探索。现时的书院,大多依附体制,或者离不开政府背景支持,这成了现代书院的突出特点,但未必是书院生存发展的唯一方式。书院在历史上有官学、私学两个面向,但就书院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讲,书院的民间性,正好呈现了文化的独立性,这是文化自觉的根本与核心,也未必不是书院在现代和未来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而昨天某地某会在某书院召开代表大会的新闻,令我感慨“士志于道, 道义重于功利,成人重于成才”的书院精神实际上已奄奄一息的同时,还让我特别注意到,参加会议的代表们,满堂几乎全是白衬衫。代表们所代表的原本是以鲜明个性风格、丰富多彩形式为根本的行当,现在开个会,却有意要求整齐划一,真不知以后能如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
因为对书院的小感慨,突然又想鲁迅先生来。一百多年了,中国人其实一直活在大先生的小说、杂文里。1923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在自序中,大先生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回头一想,刚刚过去的前三年,留给国人太多的后遗症,这些一时无法痊愈的后遗症,既有身体的虚弱和种种怪异的不适,更有思想和精神的困厄。那三年,我们既是看客,也成了病夫。也是这三年,加重了国人的愚昧和羸弱。然而,却又不能多言,这又应了大先生的话:“打断你的腿,再给你一副拐杖,然后告诉你,没有他你连路都走不了,所以你要学会感恩。”
发不出大先生一样的呐喊,只能微弱地牢骚两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宾四先生
一个角色,多种身份 |《抱云堂艺评》读书札记(节选一)
刘元林:《白鹿原》的预言——一言难尽“朱先生”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天快报
国际儒联代表: 共谋合作共建平台 保护民族精神根脉――在“南怀瑾和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