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朋霍费尔,参与存在的苦难

                          作者  耶子

【导读】如果十字架不注重大地上人的苦难,那么所有对《圣经》的解释都只具有经文释义的词语意义,而没有终极关怀的本质意义!  

当我们崇敬某个见证和践行了十字架真理的人物时,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引导其他人为什么要仰望受难耶稣而不是在仅仅定睛于自我肉身了!

《狱中书简》早已是世界名著。它是神学家、牧师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在德国纳粹集中营中写下的书稿和信简。在世界各地,它不仅在基督徒、更在非基督徒中广泛流传。然而在中国国内,至今却只有少数读者和少数专业人员知道这位因参加抵抗运动死于纳粹绞刑架下的烈士,以及他的这本书。

1906年2月4日朋霍费尔出生在德国布莱斯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个家庭属于一个在上层社会颇有声望的大家庭。生长和处在有着浓厚基督教传统文化氛围的这样一个大家族中,朋霍费尔从小就怀有良善、公正、同情、友爱、宽容等高贵的情感。他18岁进柏林大学,由于学识出众,24岁时就受聘任教与该校。纳粹掌权之后,朋霍费尔针对教会中亲纳粹政权的所谓“日尔曼基督徒”进行公开抨击。1936年他被国社党当局禁止在柏林大学授课。他离开大学后继续进行积极的反纳粹的活动。这时期他写下大量著作,部分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由此被聘去美国授课。1939年他在美国讲学,本可以在远离暴虐与不义、远离战争屠杀的异国安稳地度过艰难时期,心安理得地过他的学者生涯,然而他那颗在人类的浩劫面前不肯平和的心灵,促使他谢绝美国朋友的极力挽留,毅然返回了纳粹法西斯猖獗的德国,投入反纳粹政权的抵抗运动。1943年4月朋霍费尔因涉及密谋刺杀希特勒被捕。两年后,在盟军将攻克费洛森布格集中营前夕,朋霍费尔遇难在巴伐利亚森林中一个村庄的学校教室中。

被认为活着就能将幸福和快乐传给周围和他人的朋霍费尔,在集中营监狱写下的书简充满对世界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深情。行行饱含人间情的文字,使读者能迅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这个非同寻常的精神世界中,重现的死囚的生活图景,不是苦行修身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图景,它融汇着监狱之外世界的沉重呼吸与重大变故。

在被囚的两年时间中,朋霍费尔服侍照顾病弱者,常与不堪忍受牢狱生活的同囚交谈,为帮助他们努力从沮丧中摆脱出来而常常祈祷。除了向身陷困境的同囚施以对生活乐观积极的影响外,他还时时牵挂外面同胞的生活现状,甚至还为一对年轻人写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婚礼辞。

朋霍费尔在狱中读了大量文学与哲学著作。正是被囚的独特困苦处境,使他集中思考了在新的世界境况中出现的涉及人类和世界及其生存的种种问题,并作出了崭新的探索,大胆宣称“世界已经成熟”,同时构想了“非宗教的基督教”。此构想在战后引起激烈反响,引出了“世俗神学”、“激进神学”、“上帝之死神学”,最终成为普世神学的理论基础。

参与十字架的忧患,分担人类的痛苦,以整个生命行为在关怀与参与此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灵魂的救赎与更新。而在人已被上帝赋予了自治能力“成人”时,不仅基督教徒,人人都有被感召与获得新生的权利。

正是强调“践行”求实质,而非“言说”求形式的思想和理论致使朋霍费尔为自己的生命行为选择了艰险的人生之路。

这位反法西斯的英勇斗士和人道主义者,身陷死囚室,背负十字架,面对咫尺死亡,却将思索置于整个活生生的世界之中,因此《狱中书简》绝非单纯的“监狱文学”,他的深刻广博早已超出文学与大墙的涵义,不愧为颇有突破和创新的神学与哲学著作。战后,这本书很快在世界各地流传,乃是它的精神和作者的人格否定死亡拥有绝对最高的律令,如作者赴刑场时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作者注:本人该文曾发表在《光明日报》读书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狱中书简》
朋霍费尔【狱中书简 · 十年之后】摘抄
8本经典反法西斯类图书
前南斯拉夫二战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972)
【维·揭秘】总统大选现“纳粹”丑闻 | 奥地利史上最“烧钱”的大选
表现主义 德国画家卡尔·霍费尔作品欣赏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