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死凶兽窫窳的天神遗骸,竟在汉宣帝时的陕西绥德出土

司马迁曾经心情复杂地说了一句:禹本纪,山海经,余不敢言也。

作为一部上古奇书,《山海经》因其诸多天马行空、匪夷所思地记载,历来被学者视为荒诞不经之作。

可若是有一天,理想照进了现实,神话成为了历史,活生生呈现在你眼前呢?

汉宣帝时,就发生了这么一件让人感觉“三观尽毁”的事:

当时的上郡肤施县(在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地方官府正在境内的疏属山修缮工事。早在秦时疏属山就是军事要地,皇子扶苏就曾在这里监军设府,含冤自刎后,也被埋葬于此。

民夫们在采掘一块大石时,突然地面塌陷,露出一座石头建造的密室,里面居然发现了一具人类的骸骨。

这具骸骨造型非常怪异,死者两臂向后,和垂下的头发一起被人反绑了起来,身体被捆在一根木桩上,右脚还戴着镣铐。

这人是谁?为何会被囚禁于石室?这件奇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举国上下的热门话题。

早朝的时候,汉宣帝也来了兴趣,拿这事询问诸多大臣,大家都茫然无解。唯有时任谏议大夫,以博学著称的刘向站了出来回答道:此人是贰负之臣。

汉宣帝大为惊讶,便问有何依据?刘向就当众背了一段《山海经·海内北经》中的原文: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意思是:贰负有个手下叫做危。危和贰负一起杀了契窳(又写作猰貐,神话中的凶兽)。帝于是把这个叫危的臣子,囚禁在疏属山,给他右脚戴上镣铐,两手和头发一起被反绑着,捆在山上的木头上。在开题国西北方向。

事情发生的地点,以及现场的情况,和《山海经》的描述严丝合缝!

汉宣帝和满朝大臣听完,俱都大吃一惊!这种震撼程度,不亚于古人看到了手机、坐上了飞机,原以为是神话,不想竟然活生生出现在眼前!

一时满朝内外都对《山海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相研读。到东汉章帝时,著名水利专家王景负责督修黄河,皇帝亲自赐给他三本书作为参考,其中就有《山海经》。

到了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向的儿子刘歆,将他们父子编定的《山海经》呈献给朝廷,还附上了一篇《上山海经表》,其中就略带得意地提到宣帝年间“贰负之臣”这件事:

孝宣皇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杀过窫窳的危,在汉宣帝时被发现了尸体遗骸,那么窫窳是否也是个真实存在呢?

通过《山海经》中似是而非、零零碎碎的描述,结合拼凑的史料,我来大胆瞎掰一下:窫窳的传说,实则讲的是大禹死后,其儿子启与伯益之争!如果贰负是启,窫窳是伯益呢?再来看这段历史,就变得有意思了:

首先,贰负与窫窳,在《山海经》的记载里,最初都是人面蛇身的天神。

以历史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传说中这种怪异形象,应该跟当时部落的图腾,或者是不同部落的服饰装扮有关,而绝非是真的有那种怪物。

人面蛇身,很可能是身上的衣服是用蛇皮制作的。贰负与窫窳,可以理解为,他们都是一个部落,最初都属于同一个势力!

那么,究竟当时哪个部落是与蛇有关呢?很明显,就是大禹他们的夏后氏部落:

夏后氏蛇身人面。—《列子·黄帝篇》

大禹虽然凭借治水之功,登上帝位,可要想改变当时“禅让推举”的制度,化国为家,必然面对强大的阻力,是以只能先按照惯例,推荐了威望很高的伯益为接班人。

可他的儿子启,却没有沉住气,竟然在一个叫危的手下的“挑拨”下,发动了对伯益的袭击。这一举动,打乱了大禹的安排,也必然遭到当时很多人的谴责,于是大禹就只能将“冲锋陷阵”的马仔危给处理了,才能保住启这个亲儿子。

是以有《山海经·海内北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

启还是太年轻呀!大禹为何要如此?那是因为伯益威望还是很高的,而且还有诸多支持者,从伯益被攻击后就可以看得出来: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山海经·海内西经》

说的是窫窳被贰负及其手下危杀死后,有六位大巫拿着“不死之药”,想要救活他。

巫,可以理解为联盟的部落首领,或者说是德高望重的长老,至少都是董事会成员,当时天下十个“巫”里面,在有六个都是支持伯益的。

而在《山海经》里,窫窳还真的被“不死之药”给救活了,但是死而复生的它性情大变,从“人面蛇身”的天神,变成了一只居住在弱水之中,“龙首猫身”的吃人凶兽: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山海经·海内南经》

可能是伯益在六个部落的帮助下,终于躲过一劫,可也看透了他们父子俩合演的把戏,也或许是在启登基后,形势所迫,于是索性就带着自己的部落,来到 “弱水”附近居住,想远离危险。

而从此,他就成为了“背叛”者,自然在描绘中,变成了敌对部落—会吃人的怪兽了。

后面,可能因为启的步步紧逼,伯益带着部落只能继续迁徙,几经辗转,来到少咸山中,又变成了“人面牛身”,全身通红的怪物: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山海经·海内南经》

而登上帝位的启,仍然对伯益的势力不能安心,后面又派出了后羿,继续追剿。

古籍中出现了两个叫“羿”的人:一个是尧帝时期、传说中射日的“后羿”;另一个就是夏朝、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两个人都擅长射箭,都叫一样的名字,是否是神话故事的流传中,将二人混淆了呢?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窫窳,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淮南子》

在夏朝的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在启登基后,成为启最锋利的一把尖刀,帮助启摆平了一切不服的声音,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在启死后,实力强盛到驱逐了启的儿子太康。

那有没有可能,就是他,在位启南征北战中,最终将伯益给彻底杀死了呢?

这样看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曾经辅佐大禹平治水土,教民种植促进农业,贤名远播还被推举为下一任首领的伯益,也是传说中曾为天神的窫窳,最终变成了残暴邪恶的吃人怪物,就这么被大英雄后羿给射杀了!

月下髑髅草虫鸣,对影空谈野狐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历史的视角,解读《山海经》:“窫窳”究竟经历了什么?
《山海经》之当代揭秘
山海经简介2
《山海经》中一段记载,后被证实,揭破一个两千多年的弥天大谎
《山海经》四大上古战神,蚩尤被“高估”,还有3人比他厉害!
嬴姓的始祖伯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