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克展挺棒的!

Hi~

这是“守株待字”的第75篇原创文章,全文300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2020年9月,蒙克展和莫奈展空降上海,你可能也在犹豫到底先选哪个。

莫奈当然让人神往,蒙克呐喊的吸引力也是杠杠的。

我个人首选蒙克。

理由也很独特——

可能因为印象派在绘画艺术史上的地位,也可能是基于印象派与国画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莫奈在上海的热度让人震惊。

这种热度如果能带来全方位的观展体验提升当然是好事,但目前来看显然还不太够。

我们不得不提一下2016年的莫奈展,人实在是太多了!

每一幅画前都挤满了人,碰到喜欢的画稍微想看久一点,都会因为后面汹涌等待的人群产生的愧疚感而放弃,最后只能草草看完,“落荒而逃”,不可否认的仓促,不可否认的尴尬。

回想起来,还是展厅太小了,展品太少了,主办方对于观展体验的考虑有所欠缺。

主办方考虑不够周全,对于场内人流完全放任;展厅太小展品太少,大量的人群集聚,光线和动线的设计欠佳。虽说美是永恒的愉悦,但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普通观众很难舒服愉悦起来。

这种记忆让我今年在购买莫奈展的门票时心有余悸,虽然主办方并不是同一个——

对不起,莫奈展让我孩怕。。。😭

好在展览开幕之后,网上很容易搜到report,莫奈展仍然人多为患,普遍的反应是蒙克展综合票价和体验比较良心。

虽然艺术不能用“良心”来衡量,但看展的优先级排一下似乎还是可以滴。

蒙克展早鸟票60元,位于外滩万国建筑群落中的上海久事美术馆。这个馆我没去过,网上搜了一下,好像是2019年经过整修重新开幕的,如此看来,蒙克展应该是2020的年度重头戏。

《呐喊》的名气以及早鸟票的定价,都是非常好的增加客流的好手段。

加上蒙克已经具有知名度、同时普罗大众对于他的整体创作和生平不太了解,这样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特质,也给人一种该馆眼光不错的感受。

早鸟票的使用期限截止到11月之前,如果压在箱底,一不留神可能容易错过。

我就赶早不赶晚,提上日程。

我是9月26日下午去的。

中山东一路27号,到一楼现场线上预约,找出随申码供工作人员检查,然后根据指引排队进电梯。

前后左右都是过来看展的年轻人,女生居多,都挺好看、挺有型。

电梯到了6楼,排队验票。排队的时间差不多可以看完墙上的蒙克生平介绍,出生年月,幼年丧母,少年失去姐姐,如何走上艺术的道路,跟不同的女人发生化学反应。

命途多舛,再联想到《呐喊》画面中扭曲变形的人物,以及“不是正常人可以画出来的画作”的评价,感觉还是挺惨的一个艺术家。

但事实上蒙克没有那么惨,起码他在生前就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各个国家巡回展览作品,还能买宅子,衣锦还乡,比梵高不要好太多了。

能不能在生前获得巨大的声名,决定了艺术家能不能获得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这种物质生活环境,又会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初衷。

同样是痛苦,愁苦和忧伤就不一样。

这个展览分为生命、焦虑等(其他不记得了)5个主题,展品有版画,有油画,也有视频。大多数画作都配了二维码,可以扫码听或看解说。

整体看下来,本门外汉的第一感觉是:注解写得真好。

几乎没有什么抽象的术语,都是一目了然的画面描述,让人很好理解,看完之后又有回味思考的余韵。

看了视频才知道,蒙克本人也进行文字创作的。如果说雨果展让我发现大文豪雨果除了创作诗歌小说之外还进行绘画创作的话,那么蒙克展则让我惊觉蒙克除了作画之外,也会写书。

从他把作品名称将《绝望》改成《呐喊》,我们也大略可以感知到,蒙克除了对于绘画语言有不错的掌控能力,对于文字语言同样也充满了探索精神。

下面这些字句都是蒙克本人的文字翻译过来的,你体验一下:

第二感觉是,让蒙克作品如此动人的是他背后的思考。

对于生命的思考,《病中的女孩》表现了一个生病的女孩,好看的头发修饰着她美丽的面容,眼皮耷拉,眼神失去了光彩,令人感受到生命力的流失。

《临终》,一群人围坐,每个人的表情都似乎毫无关系,却透露出因生命离开的无法隐藏的情绪。

对于爱的思考,《爱的浪潮》表现出爱与生命能量之间的流转之感;

《吸血鬼》,一个女人亲吻一个男人的脖颈,体现出爱情与生命的关系;

还有一些充满了美的神韵的美女画,又叫蒙多娜,英文跟麦当娜无差,红发绿眼的女子勾人心魂。

对于时间的思考,在不同的版画之间表现时间关系,如《走进森林》和《走出森林》;在同一幅作品中表现时间关系,比如《女人的三个阶段(司芬克斯)》,穿白色婚纱憧憬爱情的年轻女子、赤裸身体双手抱头的中年女子,还有穿黑色衣服面容模糊的老年女子。

对于焦虑的思考,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呐喊》。

如果说梵高的星空表现的是流动的星河,那么呐喊则是流动的焦虑扑面而来。

《呐喊》单独隔出了一个展厅,详细介绍了每一个版本的区别,包括版画颜色的不同、画面左侧桥上人物姿态的变化,包括某一幅被盗贼染指。

蒙克描述令他萌生出创作《呐喊》的场景:

“我仿佛听到天地间传来一声尖叫,那尖叫响彻寰宇,经久不息。”

此外就是,蒙克对于绘画创作的态度。

他说,我不画我看到的,我只画我曾经看到的。

如果海边的孩童、下过雪的野外、沙滩、春天的小径、路边的丛林、晒被单的护工,奇怪的恋物癖,蒙克这些生动的油画还可能是记录某个瞬间,那么他的版画则更像是刻画留存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感觉。

如果说色彩明亮的油画让人感知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怡然自得的关系,那么版画则更像是对人类生存状态、人际关系的多元探寻。

同样素材的版画,蒙克往往进行了多种探索。

《走进森林》,在黑白的版本中左边女性的衣裙只是勾勒出了线条,我们能清楚看到她臀部的肌肉,像是淡淡月色笼罩下的黑夜;在中间的版本中,森林从黑色变成了橄榄绿、女人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天空变成了蓝色,如沐春风的感觉;在第三个版本中,森林变成了棕色,女人红发黄衣,草地变成黄色。

女人似乎也像森林经历时间的变迁而变化,和她拥抱的男人则始终全黑。

《走出森林》,两个人物面向海边或坐或站的,女人长发的红在不同版本中渐变,她旁边坐着的人物一直是黑色,脸庞从模糊到逐渐清晰,越清晰越像收割生命的死神。

我个人最喜欢的画作是一张版画,画面前方是一个女人,背后是一扇窗 ,一棵树,还有一个男人的影子。

女人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怎么说呢,她就影片中直视镜头的人物一样,直视着看画的人,令人产生一种互动感。

你在看她,她也在看你,她背后有一个影子,你背后有很多个流动的观众。她的背后是窗户,是黑夜,是树木;你的背后也是窗户,是黄浦江,是秋天的蓝天白云。

版画《吻4》也是观众拍照最多的画作之一。画面中,两个人相拥亲吻,两人圆润的手臂线条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融洽的情感,裸露出来的4只手还有一人弯着的身体体现出他们想要无限贴近对方的激情。

在这里我忍不住要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我去看展的时候,看见一对穿着崭新衣服、身量苗条的情侣在人群中穿行,男的在前,女的在后面牵着男的手,大概是人多不好走,男的说放手,女的笑嘻嘻地说:好冷啊。

真是有情饮水饱,有情牵手暖🍋🍋🍋

蒙克展厅的空调确实有点冷,想要仔细观展的可以考虑带一件外套。

互动区有呐喊小人,《太阳》的背景版,现场观众互动的热情却缺,看来策展方对于女观众的心思挖掘还有待加强。

艺术商店有蒙克的环保袋,大概配了不同的3版文字。我有心想买“我不画我看见的,我只画我曾经看见的”这一版,但感觉布有点太薄的样子,其实不是,是我太穷了😭

对了,还有盲盒,珍珠耳环的少女、梵高自画像等画作做出的小雕塑盲盒。

一个小提醒:别忘了看注解。

注解除了对画作的说明之外,往往还有丰富的延展,包括文字介绍,以及与该画作相关的蒙克的画作、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等。

这是个人觉得这场展非常棒的一个点。

最后,祝观展愉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蒙克《呐喊》1.199亿美元成全球拍价最高画作
表现主义艺术之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1亿美元名画《呐喊》: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渴望与恐惧
爱德华·蒙克艺术生涯最全纪录详析——爱与生命 | 附127幅精选作品
刺耳尖叫的警醒
绘本里看艺术丨原来你是这样的版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