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间》|如果当初嫁给了那个男人,人生是不是会不一样?

Hi~

这是“守株待字”的第99篇原创文章,谢谢你来看

我迫切地希望女性朋友都能看一看陈天然编剧、导演的《房间》。

这个剧有深入心灵褶皱的细节,引人深思的剧情和幽微毕现的母女关系,每一个女儿、每一个母亲都能在这部剧里找到自己独有的共鸣。

《房间》的名字起得比较具象,静态,不温不火的感觉,未做了解之前让人有点担忧会不会是以概念为卖点的剧。

我看之前没抱多少期待,看之后只觉得是巨大的惊喜。

我是周天下午去看的。

2021年的冬日暖阳,安福路自是一番熙熙攘攘景象,路口的大楼“话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破败的颓垣营造出古旧感,但遍布的俊男美女在提醒你这里很新潮。潮牌店门庭若市,咖啡馆皆是满座,反而是“多抓鱼”从刚刚开幕时的排长队到现在没人排队,相较反而显得冷清了。

话剧大厦的门口新设了几个白色的座椅,座椅上有二维码,可扫码点话剧大厦里面咖啡馆的饮品。这些椅子通体雪白,触感坚硬,传达出一种拒绝感,与其说在邀请路人落座,不如说邀你远观,或者请你绕开。

我按照流程出示门票、随身码,随着指引上3楼,距离开场还有一刻钟,大厅里有三三两两的观众在等候,天花装饰着写着粉色“女”字的纸片。墙角有一个摄影棚,可以记录观影前后的表情。

我想等着也是等着,就姑且试试。

我太久没有这样拍照了,刚坐下就全身僵硬。工作人员让我摘下眼镜,拍了一张,又很奈斯地说再给你拍一张戴眼镜的好了。怎么说呢,正是我想要的。五年了,我的鼻梁习惯了出门时有眼镜的重量。摘下后眼睛散光得厉害,镜头无法聚焦。

进入剧场,是小剧场,在我的座位上应该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演员的表情,开心事也。上次《商鞅》在高高的二楼,我真的完全看不清演员表情,全程听完,演员的动作好像舞蹈。

观众席昏暗,我找到六排坐下,左手边是走道和墙壁,右手边的观众已经安稳坐下,安安静静,依稀辨出是个长发披肩、穿浅色长风衣的女生。

舞台已然布置妥当,银色的帘幕几重勾勒出一个空间,自然是“房间”。这帘幕不是布帘,远看像珠帘,实则是一个一个空心小圆连缀而成,既能实现构建舞台空间的功能,又能让观众透过帘幕,看清空间里面的摆设。

那是一张白色的床,两张桌子,其中一间桌子上放着一红一绿塑料外壳、软木塞的热水壶,在整个冷调的空间里特别醒目。这样的热水壶,恐怕在每个中国家庭都曾占有一席之地。

郭京飞的语音提示第三次响起,观众席接近满座,大家准备着好戏登场。

从门口进来两个女子,她们走过走廊,拉开虚拟的门把手,进入“房间”,把行李包放在其中一个桌子上,一边对话,一边脱掉外套。

这两位,一个是李晨涛扮演的金丽芬,一个是刘苡辰扮演的朱子慧。

《房间》就这么开始了。

从浙江到北京,从招待所到酒店,时间经历了早春、盛夏、初秋和冬天的更迭,在4个陌生的房间发生的母女对话,《房间》用四幕剧勾勒出一个家庭的不同时期,母女二人不同人生选择之后的同与不同。

第一幕剧发生在浙江嘉兴附近小县城的一个招待所。

母女两人返乡祭祖未买到返程车票,临时在陌生的招待所住一晚。她们身在陌生的环境,但依然保留着身上的社会属性,母亲的四重身份也得到交代。

首先,她是女儿朱子慧的母亲,为女儿的学习、教养、礼仪操心;其次,她是打电话过来的男人的妻子,操持家庭事务,贤良淑德;再者,是通话女人的女儿,要尽孝心。祭祖的锡纸不够,一个男人也就是女儿的表舅舅、母亲的纬纬哥哥冒雨前来送锡纸,唤出了她的另一重身份:金丽芬,她自己。

她把自己放在了家庭、家人的后面,是努力维持家庭的中国母亲典型形象。

第二幕,母亲趁暑假进京看望女儿,母女二人皆着夏衫,地点则是北京的一家酒店。

女儿大学毕业,和高中时期的相恋、此时正在读研的男友在交往,留在北京工作,租了一个便宜的房子,壮阔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在她面前打开。

她拒绝母亲回上海发展的提议,坚持留在北京的机会更多;工作让她忙碌,也让她日渐成熟,在处理具体事物时展现出果决的态度;她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哪怕身居陋巷,粗糙饭食,生活在她面前充满各种可能性。

聊到不在场的父亲,母亲平淡地说了一句:你爸爸外面有人了。

第二幕父亲形象的倾塌之后,是恋人形象的倾塌。

进入第三幕,时间应该是秋天,地点应是上海的一家酒店。

这家酒店,是朱子慧最接近婚礼的地方。一年前,她和未婚夫的婚礼准备在这里办。在婚礼前一晚,她发现她的未婚夫,相恋八年的恋人,某高校最年轻的教授,和女学生的暧昧短信。未婚夫跪在她面前求她原谅,他和那个女学生之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这样的事情以后再不会发生。

朱子慧做出了她自己的选择,取消了婚礼。

她在酒吧找了一个男人到同一间酒店故地重游,碰巧母亲前来找她回家,她拒绝了。她曾经回去过,却听见母亲在电话里说,钱都花出去了,她(朱子慧)就是这个脾气。

母亲解释说,这只是一半。那个电话是外婆打来的,外婆问,酒店的钱能不能退,母亲说都花出去了;外婆问,能不能劝劝子慧让她改变一下想法,母亲说她就是那个脾气。

年轻的母女在同一个空间,听到的是老年母女的对话。

最后一幕,发生在故事开头的招待所。

父亲已经去世三年,母亲决定做回自己,独居在招待所。朱子慧创业小有成绩,冻了12个卵子,决定去国外做试管婴儿,希望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就可以原谅她缺席了父亲的葬礼。

两位主角的人生变化,三代女性的声音,四个陌生的房间。

母亲选择了婚姻,也选择了对出轨的隐忍;女儿选择了独立,也选择了与孤独的抗争。母亲想让自己的每一步,都成为女儿的人生经验;女儿迈出的每一步,都想着不要像母亲一样认命。

女儿的选择避开了母亲人生道路上的雷,她选择拒绝另一半存在不忠行为的婚姻,却在冻卵后抱着马桶回信息时陷入自我怀疑:“如果当初认命了,和那个男人结婚了,生孩子了,是不是人生就会不一样?”

每一个选择都不容易,无所谓对错,最重要的是勇气。有勇气做出选择,有勇气在选择之后坚持,有勇气让选择成为一个对的选择。母亲做出了她在那个年代可以做出的选择,走进了婚姻,养育女儿,勇敢地面对选择之后的一切;女儿勇敢地做出了她可以做的新选择,不要婚姻,但通过医学孕育孩子。

她们都怕过,也都在彼此的支持中获得力量。母亲想,如果新生命可以选择性别,那希望不要是女性,太辛苦了。女儿说,我们都不怕,ta也不怕。

我听到第三幕母女讨论电话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我也没有结婚,我的外婆也曾和我母亲念叨我的终身大事,我的母亲也经常会问我结婚的事。我一开始不知道的是,当母亲问我一遍的时候,她至少被亲戚问过三遍了。年轻的我想着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母亲已经默默为我抵挡了很多外界的风雨。

时代在变迁,观念在变化,女性与女性之间应该互相支持,母亲与女儿之间应该经常好好聊聊。陷于家中的日常,思维恐怕也只会围绕相关琐事,唯有从家庭跳脱出来,才可能发生母女之间个体对个体、女性与女性的对话。

伍尔夫说,女性想要写作,应该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房间》揭示的是,母女之间想要好好对话,应该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对话,哪怕是临时的。

这可能是片名叫做《房间》的缘由。

《房间》后劲很足,结束后全场安静,导演陈天然和制作人赵媚阳上台和观众打招呼,掌声一次次响起。大家慢慢走出剧场,不少人默默排队拍照。

这样的一天可真美好啊。

我很享受《房间》带给我的惊喜,想必我当天的状态很不错,不抱期待,也不拒绝尝试互动,看戏能够全情投入。我也喜欢那个女性观众居多、包括导演在内的剧场。大家都在同一个空间默默看剧,每个人独自承担着舞台表演的冲击,看完之后,又回到各自的命运里。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房间》带给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内心的冲击,更应该是行为上的改变。

更多的女儿和母亲也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在陌生的房间一起聊聊,然后走出来。

觉醒也好,理解也好,聊一聊总是好的。

我尝试着给母亲发微信,分享我新近一次旅行的经历,最后说,希望你也可以一起去逛逛。我没有等到母亲的回应,她的生活被家庭包围,她的精力被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占据,她的手机不是她自己看的次数最多。我觉得她看到了信息,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她多重角色缠身无法回复“下次一起去吧”,她的母亲身份又不允许她回复“算了吧,没什么好去的”,最后就只剩下沉默。

沉默亦是一种声音。

可能我发出探寻的方式不对,也可能随着时间变化生命会赋予我们新的际遇,也许这就是我们之间真实状态的反应,但不论如何,这就是我能得到的回应,是我前半生做出的所有选择之后需要面对的现实之一,也是我的人生底色。

我也希望所有女性朋友能够走进《房间》,对亲子关系、人生境遇获得新的理解,最后走出房间,勇敢地迎向新的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和我妈对抗,东京大学毕业的我拍了近百部AV”
越长大,就越害怕活成我妈
中国式母女,过不了谈「性」这一关
四年后母女年龄的和56岁
繁星 | 母女
10对内陆高颜值的明星母女!母亲们即使以现在的颜值都完胜女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