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赖声川剧场史|所有碰过他的人都会被影响

Hi~

这是“守株待字”的第113篇原创文章,关于赖声川西方剧场史大讲堂第五讲,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谢谢你来看,希望对你有用。

“所有人所有事(戏剧史上的),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指出了可能性在哪儿。”

莎士比亚时代的伦敦 泰晤士河的两岸 

从古罗马开始,谁有权谁聪明很清楚,阶级很清晰。仆人可以聪明,但未必能聪明过主人;到了马里沃的喜剧,仆人已经聪明到可以跟主人混淆的地步。

再往前走,到了博马舍。

博马舍Beaumarchais 1732—1799

博马舍,1775年写了《塞维尔的理发师》,1778年写了《费加罗的婚礼》。1776年他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给独立的一方提供了枪支。

他的人生经历很有趣,后面皇室给他钱,补偿他在独立战争的花销,原因是……讲下去就没完没了了,总之跌宕起伏。

博马舍和他的作品 

《费加罗的婚礼》,最重要的事件是一个传统,仆人结婚之前要先给主人“用”一下。这对仆人要结婚了,他们不想延续这种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最近热议的丰县事件,有网友走访附近村民,有一个男性说到,“他们几个人用那个女的”。

费加罗的婚礼

可以看到,剧场史一直不断地在反映社会,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哲学上。思想带动其他的一切,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对照非常清楚。

Houser: 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  

《费加罗的婚礼》,同时发展了一种叫做歌剧的艺术。第一个歌剧应该是在1600年左右,但那个作品已经找不到了;有人说是1607年,稍微晚一点。

这是莫扎特《唐·乔万尼》(又译唐璜)的首演剧场,也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国家歌剧院。

布拉格国家歌剧院

非常神奇,你现在可以站在这个剧场里面,想象着莫扎特先生在《唐·乔万尼》首演那天,在这边不停地逛。

布拉格国家歌剧院

你当然知道莫扎特是一个天才。

有多天才?一本书里写到,莫扎特有一个能力,能用10秒钟的时间在脑子里听完一部3小时的歌剧,比如《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我们听3小时的,他只要10秒钟。我自己编剧,我也在脑子里演自己的戏,10分钟大概可以走完,10秒钟没法演完。”赖声川导演如是说。

歌剧是歌,但也是戏,莫扎特太懂戏了!

这是《女人皆如此》第一幕的尾巴,男人为了测试女朋友的忠贞,假扮他人去追求,最后装死来博同情,很狗血。

泡在这个音乐里很享受,很过瘾,从中可以感受到歌剧和戏剧之间的密切关系。

上剧场有一个活动叫“泡戏剧”,可能就是这么一个“泡法”,像泡在音乐里一样泡在戏剧里。

博马舍之后,走向产生于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

part 7 浪漫主义

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解释,美跟永恒、自然之间的连结,也是浪漫主义的明确特征。

浪漫主义几个关键词:乡村/农村 平民/农民 情感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的诗打开了英国辉煌的浪漫主义史,《乡村墓园挽歌》写于1750年,风靡一时。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

诗人走到一个乡间墓园, 他在想葬在这里的是什么人?都是一些平凡人,过完了平凡的一生。其他人葬在哪里?葬在哪里都一样,最后都是死亡。

林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是否也是一种浪漫情怀?

回归乡村,回归民间;写平凡人,不再讲贵族,这是浪漫主义的两个特征。

后来有了雪莱拜伦济慈等,拜伦写过不少戏。浪漫主义被读得最多的一首诗,也许是济慈的《希腊古瓮颂》。

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

诗人描述的对象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一个瓮,在里面讲到时间,讲到死亡,讲到美是永恒的,什么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等等。

最后说到,我们都不在了,瓮上的美少男美少女还在。他们会处于其他不同时代的哀愁里面,仍然是我们的朋友,仍然对着我们诉说。

最出名的几句:

“Beauty is truth, truth is beauty, that’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济慈墓碑没有名字,仅留下“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济慈只活到26岁,在罗马因病去世。罗马一个著名的广场有个小美术馆,他就是在那里过世的。那儿有一个他的death mask,那是他最后的面相。

这个面具被高价拍卖,说是展现了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平静、从容甚至愉悦。

高价拍卖的济慈death mask

今天我们还处在某种浪漫主义的氛围里。

“浪漫主义”这个词用起来要小心,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不一定是同一波。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分水岭。

之前,人们向往这样一种革命,穷人赢了,富人输了,皇帝上断头台,平民攻破巴士底狱,平民翻身了。然而平民又被抓起来上断头台,被拿破仑灭掉了。

丹顿之死,又译丹东之死  

1792年开始,人们从一种兴奋的向往状态,认证了人生是公平的、世界是美好的,转变成发现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烂,人生就是可怕。

法国大革命前夕,德国发起了狂飙运动(直译就是暴风跟压力)。

狂飙运动

二十几岁的歌德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讲他年少时走不过去的一段爱情,男主爱上女主,女主许配给了别的男人并且结婚了,男主决定做个了结,问人要了两把枪,最后自杀了。

歌德与他的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带起了一阵维特风,出现很多模仿自杀的情况。人们在殉情的女生床边发现了这本书。浪漫吗?这是浪漫的某一种表现。

歌德1749—1832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人的情感变得更重要了。不要再压抑了,不要再像拉辛《安德洛玛刻》那样,甲爱乙乙爱丙丙爱丁,谁都不敢对谁表露,太压抑了。

时代变了。浪漫主义的时代,自己的情感变成很重要,必须大声讲出自己的情感,这是在人类历史中刚刚开始萌芽的个人主义。

后期歌德回归到古典的一种感觉,走入魏玛古典主义,像《浮士德》。《浮士德》到今天还是不断被演绎,去年在上海就有,图米纳斯导演,廖凡主演。

浮士德

“我自己看过一个疯狂的版本,在罗马尼亚国际戏剧节,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面,观众席大概有1000个人。”

浮士德  

“大概演了一个钟头之后,浮士德就会把这个门打开,请所有观众走进后台,后台是一个巨大的空的空间,里面有地狱,大家一起游地狱。”

大家一起游地狱,感觉好欢乐,好朋克~

浮士德  

《沃伊采克》可能是最有趣的作品。

作者死的时候没有发表,手稿放在抽屉里。1879年,有人发现了这个稿子,页数没有顺序,场次没有顺序。

这意味着在剧场史里面又往前一步了,他写了一个可拼贴的剧本,不同的拼贴方式有不同的感觉。很多人喜欢这个戏。凶杀案,观感不是很舒服,但形式上非常吸引人。

毕希纳Georg Büchner 1813-1837

《沃伊采克Woyzeck》 

从法国大革命走入一种秩序。人们追求的,一方面是像波伊采克这样不知道顺序的作品,一方面追求的就是秩序。

历史不断地拉锯,物极必反,走到一个点会弹回来。浪漫主义发展到了通俗剧、佳构剧。

“所有的戏都必须从一个冲突开始。”

这句话部分真理,因为有了佳构剧之后这句话才成立。之前的戏不是这样子,很多戏可以平淡很久才可以有一些事情发生,像《哈姆雷特》。

从基本冲突,走入上升情节,然后高潮,下降,结束,最后一定是happy ending。

上升情节、义务场景带来大冲突。

好比说一场戏,一对男女要订婚了,宴席上突然冒出一个人说,女的曾经做过妓女。男的家庭是非常体面的。哇!大事情,大冲突。

然后女的被冤枉了,她要证明自己,越描越黑,这就是上升剧。当你看到她澄清,你等着看她怎么越描越黑。

必须这样走,走到一个点,越来越紧张,没办法走下去的时候,义务场景解决所有问题。在19世纪经常就是“哇,我发现一封信!”或者突然冒出一个什么人来说话。

佳构剧有很多窍门。它在上升的过程中,最后也产生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还有三角形,这就是连续剧的做法。连续剧就是佳构剧的后代,这样的方程式(套路)源自19世纪欧洲。

欧南尼

通俗剧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雨果在法兰西剧场演《欧南尼》,一个悲剧,当时所有人认为悲剧的角色不可以死在舞台上,结果角色都死在舞台上,观众暴动,有人骂台上,也有人维护台上,很有名的一个暴动。

通俗剧基本上都是根据一个三角形在走,像小仲马做的《茶花女》也是的,在北京也有演出。

最重要的演出是在东京,李叔同反串茶花女,中国人第一次演话剧,这是重要的历史。

19世纪最著名的通俗剧、佳构剧没有留下什么分量重的东西。有分量的是谁做的?易卜生。

讲解易卜生之前,了解一下19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

人类是进化来的,那上帝算什么?工业社会造成了贫富不均,要做一个解决的方式,产生了共产主义;第一次用科学的精神开始分析潜意识,做精神治疗。

他们三个在不同的面向冲破了原来固定的模式,在西方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希望你们有时间多看这些东西,不是说大概知道一下就好。”赖声川导演建议。

part 8 写实主义

然后,进入到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延续,同时反照社会现实。

John Constable 1776-1837年

干草车

好比英国的画家 Constable这种画风,非常真实。乡村,平民,浪漫主义说到的东西都有了,但是又加一层更真实的一种感觉。

认清并热爱真实的生活,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Antoine, Theatre Libre  

一些人认为剧场要非常真实才行。

花花绿绿换景的方式不要了,回到最自然的方式。比如安敦,在巴黎一个小小的剧场自由剧场,他把布景很逼真,布景里的东西都是生活里面的东西。

他们有一种信仰,必须把舞台变得很真实。

如果要用3个人来说明一个时代,现实主义时代就是这三位:易卜生,契诃夫,斯特林堡。各自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易卜生在佳构剧套路里加入了社会意识,戏剧变成严肃了。

易卜生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本来是蛮样板的情节,突然女主不干了,不要做一个温顺的夫人,她有独立的想法,最后选择离开这个家庭。萧伯纳说:

她离开的时候关了门,关门的那一下全世界听到了。”

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  

在易卜生的舞台上,产生了一些社会上的剧烈讨论。

如果说原来佳构剧原来是一个让人逃避的地方,哭一哭笑一笑然后忘了;到易卜生这里则是让人面对一些共同的东西,你离开剧场的时候更属于这个社会,而这个社会也因你更坚强。

易卜生  皮尔根特

转化发生了。

怎么在一个大家非常能够接受的佳构剧里面放出一些重量的,严肃的,能让人转化让人思考的东西?可以看看易卜生怎么做的。

Hedda Gabler

《海达.盖伯乐》,牵涉到一些以前不太可能出现在舞台上的一些话题。

“海达内心有深邃的诗意,然而她身处的环境让她恐惧。”她似乎不追求真,也不追求善,只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美;她比《玩偶之家》里的娜拉更偏执,比《欲望号街车》里的布兰琪更决绝。

易卜生的继承者,好比说奥尼尔、亚瑟.米勒,全都是走写实路线,有一个三角形,探讨的是一些严肃的问题。

契诃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1904

契诃夫比较含蓄,但他的革命可能是最彻底的,他把人生搬到舞台上了。

他说,人生不是每天在谈恋爱跟杀人的,这是他的观察,很幽默,很准确。对啊,我们不是每分每刻都在谈恋爱跟打抢杀人,大部分时间吃饭睡觉。

剧组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围读《海鸥》  

契诃夫,这是他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当时是他们搞出来的一个新的剧场,没有人听过的一个剧场,这是当时他们围读《海鸥》的场景。

斯坦尼,斯坦尼导了契诃夫很多戏,也演了他很多戏,被他骂得半死。他觉得斯坦尼没有懂,“这个糟透了,他要把我们的戏毁了”,他们之间是伙伴,又是朋友。

英国国家剧院 海鸥

这是英国国家剧院2016的《海鸥》。第一幕有个重头戏,一幕在户外的戏中戏,一个人物搭了一个台,他女朋友演戏中戏里唯一的角色。

戏中戏的观众座位怎么摆?英国国家剧院的做法和赖声川导演的一样:

我就想,我不管,我就让他们背着台,我觉得很好看,背对着观众,你还是看得到观众在说话,我做的是完全一样的方向,而且我用的都是木板。”

“契诃夫的戏如果不会导的话,不用等观众睡着,你自己会睡着。我自己觉得他的戏精彩极了,里面看似无聊的东西其实很有趣,他能抓住人性里面深刻的东西。”

“《海鸥》、《樱桃园》都是所谓喜剧,导出来都是像悲剧一样,他就说你导错了。我导的笑声很多,从头笑到尾,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男主角的自杀。这个我解决不了。”

樱桃园 剧照

“契诃夫所谓喜剧,就是看你在什么视角看这些人。站在这个平面来看是个悲剧。如果我们拉高视野在上面看,我觉得他们可笑,再拉高一点就觉得好笑了。”

在不同的角度看,人生百态。

“要爱上契诃夫要花一点时间,是要稍微细细的品尝,细细的了解。当你喜欢上你就觉得他真的太伟大了,他的伟大应超过易卜生跟斯特林堡,这个我敢讲。”赖声川说。

三姊妹

在西方世界,大家对契诃夫已经熟悉到可以解构他的地步。

“我在乌镇戏剧节看了这个演出👆,摇滚乐团,我有点看不懂,也有点无所谓。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没感觉的也就非常没感觉,喜欢的人当然是精通三姐妹的所有台词,知道导演在玩什么。”

“我偷偷地跟你们讲,我蛮想做,蛮想在这个舞台上做这个戏。想了很久,他基本流传了4部主要的戏,《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四部戏》,每一部都精彩,我每一部都想做。”

西区复排版 万尼亚舅舅

从契诃夫身上你可以看到,他的创举在哪儿,就是现实主义的解放跟重新定义。他的后代可能是小津安二郎,可能是侯孝贤,可能是贝克特,可能是品特。

所有碰过他的人都会被他影响。

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

斯特林堡看很多东西包括中国的东西,日本的东西,寻找到宇宙中最原始的元素原点。如果能找到那个东西,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任何东西。这是他的理论,也是炼金术的理论。

斯特林堡 人民公敌

你看他的作品,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看到。

赖声川导演还特别提到了一部19世纪末期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讲,戏剧通过演绎故事,把怜悯和恐惧这些情绪请出来,然后将它们赶走。在整个戏剧史里面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个歌剧可能最接近亚里士多德的理想——”

Umberto Giodano的歌剧Andre Chenier

卡拉斯演唱

Andre Chenier第三幕,诗人男主被判死刑,要上断头台了,女主为男主求情,她求的人是一个官员,但他只想利用她,强暴她。听完卡拉斯的演唱,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

“整个身体净化了,回归到一个更单纯的状态。”

以上是前人做出来的可能性,对今天的我们来讲,这些可能性还在不在?这是我们要去思考并验证的。

阅读更多:

🔗从在我之中到在我之前

🔗站在一个点,所有的戏在他面前过

🔗莎士比亚,很可爱,很好玩,很过瘾!

🔗一切在一个镜框里展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孟京辉:戏剧是我跟更多人成为朋友的一个自信
百年难解的斯特林堡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戏剧伦理与叶芝的戏剧遇到的困境是什么?
易卜生名言34条
李佳伟 | 国剧运动的一次剧本实践——《长生诀》的翻译
如何评价 2014 年版的《恋爱的犀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