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盲人摸像|当代艺术的19副面孔

Hi~

“无尽对话”第150篇原创:

重复与差异,

视角与时间。

“独行于世,你假想自己的手边有一根无形的拐杖,在你需要的时候支持你,使你不致害怕坎坷;在你摔倒时给你勇气,让你重新爬起来。这根无形的拐杖,有人认为是对上帝的信仰,也有人认为那是艺术。”

这是我读《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记下的瞬间感受。

它是一本近700页的访谈录,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和14位艺术家、5位建筑师共2500小时的访谈结果,全是文字,没有一张艺术家或建筑师的照片,有点类似文字版的“十三邀”。

凭着一腔韧劲从头翻到尾,如盲人摸「像」,我乐在其中。

重复

repeatition

二月中旬,我在静安图书馆看见一本白色封面的书,借回来看了两天,总觉得有种déjà vu的感觉。细细想来,手感好像两年前在福州路书店,翻了几次,又不确定能不能看完,最后塞回了书架

重复地遇见之后,是重复地阅读

遇见一个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买的物件,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先不买。因为如果真喜欢,你一定会再去把它找回来,就像你会重读喜欢的书,再一次漫步喜欢的街道,一次次和喜欢的人见面吃饭。

Jun曾和我分享米兰.昆德拉的话:“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重复是通往幸福的一种路径吗?

“乔治每天五点或五点半起床,读色情小说。我们总是爱六点半吃早餐,七点半开始工作,到下午五点半就停手了,然后我们会在七点半步行去餐厅。即使有时候乔治会选别的路,也是在八点到餐厅。我们十点的时候离开,然后坐67路公车,十点半回到富尔尼耶大街。”

这个世界需要仪式”,乔治和吉尔伯特做到了。

重复,也在《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中重现。

虽然,“在艺术中,一切(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的)重复都是没有价值的。”然而,从个体来讲,创新也是一种日积月累、通过量变促成质变的求索过程。

伊莲.斯图尔特文:“重复是内在本质的变化。”

重复尝试,哪怕会失败。

“尝试不同的东西很重要,在这种尝试中失败也很重要,因为失败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实际上失败越多,就会变得越好。”,如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么说。

失败是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它包含着学习的过程,让你得以用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作品”。

重复创作,哪怕被拒绝。

乔治和吉尔伯特双人组被泰特美术馆拒绝了三十年。他们吐槽说,泰特美术馆邀请艺术家设计圣诞树,有颠倒的,有拆毁的,有占满了油的,各种你能想象到的怪异恶心的,但当他们要做一个马槽时,泰特美术馆不干了。

他们一直想要成为知名的艺术家,一直在努力,一直没成功,仍然不改其乐。

重复中有变化。

乔治和吉尔伯特:“我们一直觉得人们非常需要坚持尝试,才能让自己开心,而如果你没有,就会滑向彻底的灾难。我们必须保有生活中有趣的部分,一些能够让你开心的事物。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就快要陷入巨大的灾难了。”

重复,可能是一次次地打翻重来,是对日常重复的拒绝,是“每天创作的都是第一幅图像”那样的状态,蕴含着变化。

重复中有创新。

极少有人能够到达一个节点 ,你要决定自己接下来是重复从前,还是持续创新,雷姆.库哈斯认为扎哈.哈迪德达到了。

扎哈说她两者都有,有重复的部分,但依然有创新的兴奋感,两者不冲突。

行为上的重复,求的是结果上的差异。

差异

difference

差异可以是一本新书,一个新展览,一组新作品,能给观众带来变化,譬如“劈开内心冰封的大海”,带给受众感觉、想法或行为上的变化。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让我产生了愉悦感。

因为吉尔伯特和乔治的生活态度。

至今已共同生活、工作了五十多年,过着僧侣(看色情小说的那种)般的生活,有着坚定的乐观,一个人画了青草,另外一个人说“再画一头奶牛”。

哦,原来是这样,我愉悦地点头。

因为访谈中出现的突发奇想的做法。

在他们的采访中,奥布里斯特突发奇想,问两人:“那个我们总是在这里遇见的人(餐厅的经营者,达伦)叫什么名字?”他请达伦过来问吉尔伯特和乔治一个问题,来了一次采访中的采访。

原来还可以这样,我愉悦地感慨。

受愉悦驱使,我也做了一些有意思、不一定有意义的让我愉悦的事情。

📷比如拍了一张图片,起名叫「阅读」:

工具:一本书、一把剪刀、一卷纸胶带。

方法:碰到有意思的地方,从纸胶带上剪一小截,贴在下面,最后用指腹轻轻地把所有的纸胶带条捻下来。

感受:可以肯定地说,十分治愈。  

我在书里发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但是你可以看到体量上的差距。而这篇文字,体量还更小。

🛒购买了《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一本书表达的东西可以很丰富,而阅读者阅读,好像从源泉中打水,反复去打也不会干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重读。

图书馆的书要还给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我应该还会重读。虽然暂时用不到,还是手边先备一本。

🏃‍♀️运动,一种清洁身与心的方式。

“我们唯一必须清洁的房子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总是清洁外部的东西,那我们自己呢?清洁身体这个房屋意味着你走进自然——五天不吃东西,五天不说话,进行高强度的身体和精神活动。

这会磨炼你的感知,你以自己的意志力做尝试,准备好自己的身体和意识来展开这种表演。”

外部的东西,内部的身心。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提议有参考意义,可惜我做不到。

我尝试做另一件事情:运动。多余的热量被燃烧了,孱弱的肌肉增强了,很多杂念都一扫而空了,未尝不是一种清洁,你说呢?

💬既不羞怯,也不做作的尝试:

弗兰克.盖里:

“我一有学生,就让他们写自己的签名……我的签名不同于你的。我说:这是最本真的你。既不羞怯,也不做作。你只是像往常一样写了自己的名字,在工作中,你必须以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风格。”

既不羞怯也不做作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不太清楚,但我清楚羞怯的感觉。

一天早上,我在公园跑步,看见园丁在修剪腊梅花枝。此时大多数腊梅已然凋谢,那几树却还挂着花朵。我想要那些剪下来的花枝,心里又在打鼓。

一种占小便宜的心态驱使了我。

园丁们热情地从地上帮我选了几枝,还帮忙修剪了枯枝。就这样,我擎着花枝,穿山渡水,小心翼翼地进电梯,回到家,满室生香,感觉受到了宇宙的最高奖赏。

事实证明,做作是需要克服羞怯的。

✏️将公众号更名为「无尽对话」。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对话,与书,与ta者,跟世界,跟宇宙,和自己。对话不止,生生不息,我们步履不停。 

一种自我状态的描述到一种交流动作的指称,有什么差异?我接下来也想知道。

 先试试看。

视角

perspective

根据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艺术的去人性化》,绘画从凸显物体到描绘空间,从现实主义到新艺术,看与被看的双方从近距离、零距离到了负距离,有明显的视角变化。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仍然强调观看方式的差异性。

电影《大都会》剧照

群体性视角与个体性视角

大卫.霍克尼说,你用一台相机拍摄一个群体,和你用十八台相机拍摄一群人,观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给你一种群体性视角,而后者则会给你一种个体的感觉。

观看视角的影响体现在艺术上,也和历史变化相勾连。“希特勒和斯大林看过这部影片吗(弗里茨.朗《大都会》)?”霍克尼认为很有可能看过,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后,群体杀戮发生了。

单点透视与移步换景

中国卷轴画令人着迷,移步换景,完全没有透视,完全不一样的观看方式。大卫.霍克尼为也提到,现在欧洲人的观看方式大获全胜,他们发明了三角测量,可以让大炮准确地发射。

艺术中有国运盛衰的草蛇灰线。

大卫.霍克尼的画作

用相机看,or用肉眼看?

图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大卫.霍克尼不反对使用相机等仪器,这是聪明的做法。他也有自己的坚持——用双眼观看模特,这是他感知模特体量的方式。

有人怀疑绘画要被摄影取代,霍克尼不这么认为。摄影不能描绘,而绘画可以:

“我们是三维生物,活在三维世界中,而网络空间却并非三维的。我总觉得相机并不难很好地表现景观,因为相机无法看到空间,它只能看到平面。而人类看到的是空间。”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我们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所以有自己观看事物的方式,有我们自己的方法。”酷。

雷姆.库哈斯分享“欧洲图像”项目的经验,提到一个国家的英雄是另一个国家的恶棍。视角使然。

很多时候,人和人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不同的观察,它们同样真实。

时间

The rains

视角的演变在艺术史上的时间轴上跨越了好几个世纪,并非一蹴而就。

时间是重要的。

塞德里克.普莱斯 玩乐宫

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时间框架,创作亦需要时间的投注。玩乐宫体现出了建筑师塞德里克.普莱斯的一种信念:“时间是设计的第四维度。”

耗费时间的多少,决定了速度的快和慢。

快速与缓慢

建筑永远都不够快,建筑永远都无法达到特定的速度,雷姆.库哈斯说。他主张“重新注入缓慢的必要性,也许还要将静默注入美术馆,就像需要将实验室条件重新注入大型机构一样”。

注入缓慢,在时间上留出余地,让建筑有机会在光阴的磨洗中呈现不同的层次。

雷姆.库哈斯 

他说,中国现代的城市是在短时间内建成的,不具备这种缓慢。接着奥布里斯特讲了一个段子:“据说柏林市长吹嘘自己城市建设的速度,而上海的市长却回答说,上海大概快了二十或二十五倍。”

有国外的建筑师到上海和北京旅行之后,更喜欢北京,原因之一是在北京可看到更多饱含历史感、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但直觉上,北京的生活节奏似乎比上海快得多。

一种有趣的对比。

摧毁与重建

欧洲人和日本人、景观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对时间有各自的理解。被观众问到时间概念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西泽立卫援引了伊势神宫的例子:

“根据日本神道教精神,这些建筑必须被毁掉,每二十年重建一次,因而存在着摧毁和重建的循环。神宫主要由内宫和外宫构成。每二十年一次,两座新建筑从地面拔地而起。

它们是由天然木材建造的,不上色。木材取自附近的山上。所以你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循环甚至把邻近的大山也纳入其中。”

伊势神宫

“据说留存这个摧毁和重建的循环正是为了保护这项技艺”,他说这是一种只有在日本才能找到的理解时间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古代建筑技艺被保存了下来,传承至今。

“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东西还少吗?”他们劳神劳力、对抗遗忘的方式让人感动。

过去与未来

“你把这些物件排成一排,观众便可以意识到时间的流动。当我去某个地方时,我所感受的不仅仅是空间,也有其时间的维度。在这个空间和这个环境中,我们感受到时间的非均质性,这意味着在这个空间或环境中,时间的流动有着不同的特质。”

妹岛和世通过建筑对抗时间的均质性。

妹岛和世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有一个地球那么大的创作工具箱,除了旅行、书籍、电影、建筑、广播、材料等,还有——

“说到将过去视作工具箱,我与过去的关系是变动的。当过去隐含着可能的未来时,我就会深受吸引。”

过去是阿布拉莫维奇的工具。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建筑

雷姆.库哈斯觉得“未来伸缩的,你不仅无法预见往后十年或五年,而且一切都在加速,这使得即使是下个月也难以捉摸、无法预料。”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中有流畅的曲线,整体上的轻盈感,她在建筑中构建未来。

以上,就是我所读到的《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至于摸到了艺术的边儿还是大象的腿,也无所谓了。

谢谢

thank yo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用4000个钉子,耗时两个月,让盲人“重见光明”
艺术天地 || 梵高、霍克尼之后,为何人人都爱乔纳斯·伍德?
女神自拍丨不同视角呈现模特新面孔
银幕上的艺术家:艺术电影资源(1)
最辉煌的时刻。------孙开元
对新技术又爱又恨的霍克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