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封书信,见证魏、蜀、吴三国错综复杂的关系

《宣示贴》,故宫博物院藏。又称《尚书宣示帖》或《宣示表》,著名小楷法帖,传为钟繇所书。真迹不传,刻本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宋时亦有单刻本行世。此刻本据说亦非根据钟繇原书所暮,而是出自王義之的临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巻九:“王修,字敬仁…始王导爱好钟氏书,丧乱狼狈,犹衣带中盛《尚书宣示帖》过江,后与右军。敬仁乞得。敬仁亡,其母见此书平生所好,遂以入棺。”宋姜夔《终帖平》卷二:“王僧虔云,亡高祖丞相导丧乱狼狈,将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中过江,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修。敬仁死,其母以修平生所爱,并以入棺,真迹遂亡。贞观御府所藏乃右军临本。”

历代以来,《宣示贴》称“贴”者多,称“表”者少。因为此帖并不是钟繇直接上给曹丕的表章,而是在上表章之前,向朝内某执事者(或即是尚书)征询意见的书信。因为第一,此信不符合表章的格式。所谓“表”,是特指臣子上奏皇帝的奏折,正如《蔡邕・独断》所说:“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钟的《荐季直表》是符合“表”的格式的,参看两帖,明显可见不同。第二,此信中不自称“臣”,而称“繇”(“繇始以疏贱”),将对方称“君”(“愿君思省”、“节度唯君”),这在给皇帝的表章中是绝对不允许的。第三,信的末尾说“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明确说明了此信的目的正是在上表之前征询意见的。由此可见,此帖不是“表”,将它称为《宣示贴》比称《宣示表》更为贴切。

《宣示贴》原文不长,约300字。

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度其拳拳,无有二计。高尚自疏,况未见信。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大意如下:尚书公布了孙权的表章和圣上所拟答复的诏令,将这些广示众官,当然是希望求得更好的方法,比现在所拟的更加完善。乡野之人的言谈,有时也可供国家的执政者参考采纳。况且我先前虽很卑贱,但蒙皇恩,得以享有尊荣,目空一切。圣上对我无论公事私事,都予以特别的优待,爱护如同骨肉,这种特殊的待遇和优厚的恩典,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我家两代为官,自身的忧乐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所以我不自量才能浅陋,总是私下为国家之事思虑忧心,以至于通宵达旦。我退朝后思量,圣上所反对的,我也就按下不敢再说了。我想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孙权的归附,震动了在外的将官。推测他的内心,并不是心怀二意。如果他上书自持高洁,言辞不恭,自然不可能见信于圣上。所以此番言辞恳切,总是为了得到信任,其实质是他内心的不自信。所以也应当以诚相待,保护他的这种不自信。他所求的事,不可不答应。答应了而又反悔,必然不会给他。他所求的不给他,势必使他不再臣服。答应给他了又不给他,错就在我们。俗话说:“为何会遭抱怨呢?是因为给了又夺回来;为何会遭愤怒呢?是因为答应了而又不给。”我体味所要回答孙权的诏书,言辞婉转得当,圣上神明的思虑,诚然不是臣下所能修改的。我当年和苟彧共同侍奉先帝,有几件事,和今天的情况颇为相似,我已经将其中的两件事,粗略地写成了表章。因为以今日的形势而论,对孙权还要有所依靠。请您思量,如果这些已经有所考虑,就不必再将那两件事的表章上奏了。一切听从您的决断,我怕说那些事没什么价值,所以不敢自行参拜上表。

根据这封私信,结合史料,可窥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复杂的关系。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向曹军发动襄樊战役,军势极盛,对东吴的孙权也构成威胁,于是孙权决定与曹军联合,最终达成了夹击关羽的密谋,打败了蜀军,至此孙刘联盟破裂。次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继承魏王位,并于这年十月代汉自立,国号魏,改元黄初,建都洛阳。孙权遺使奉献。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在蜀为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忿孙权之袭关羽,兴师伐吴。为了防止两面受敌,孙权只得向魏称臣,于八月遣使奉章,并遣于禁(为关羽所俘,后归孙权)等人还魏。曹丕送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因此,曹丕在吴蜀之战中保持中立,孙权全力对蜀,终于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曹丕派人向孙权索其子孙登为任子(即人质),孙权推辞。魏乃命曹休、张辽等包围南郡,进行逼迫。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励。”《吴主传》载孙权多次上书之文,其中黄武元年九月上书曹丕称:“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言辞十分卑下。

曹丕遂回书,命孙权作速遣孙登来,并令魏军“不得妄进”。但孙权始终心怀顾虑,犹豫不决,几次推辞,没有将孙登送去。十月,曹丕决定伐吴,十ー月,孙权复与刘备通好。两个月后,魏战吴不克,罢兵而回。

当是时,魏国势大,蜀、吴联手自保。因蜀将关羽攻吴,蜀、吴联盟破裂,吴只能向魏称臣,联魏自保。当魏伐吴时,因唇亡齿寒的关系,吴、蜀只得再次联手拒魏。

结合史料的记載和《宣示帖》的文意,可知此帖的书写时间,当是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孙权卑辞上书、曹丕作答之际。当时魏三公奏劝曹丕削孙权爵土,移兵进讨,而钟繇认为此举不当,他在信中婉转地表达了自已对孙权归附宜以诚相待的主张。

参考文献:1、《经典碑贴释文译注》,俞丰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2、《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年。

          3、《历代小楷精选》,白立献、陈培站编,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曹操是因何开始怀疑司马懿有野心的?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孙权为何不早称帝? 孙权称帝比魏蜀晚的真相
卫臻(曹魏政治家,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钟繇《宣示表》表文注译浅析
明争暗算间,司马懿如何获取声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